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2-11-30 14:47:5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精选1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精选15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今日我们一齐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一个小学民办教师的故事。此刻我才想起来,这是我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我当时还是个孩子,并没有多少感触。此刻才发现其中的好多道理。

  高教师母亲病重,需回家照顾,请了一个名叫魏敏芝的民办教师照看学生,这位魏教师只会抄黑板,唱歌,还经常忘词。为了对高教师的承诺“”一个都不能少“”,魏教师把有体育潜力的学生藏起来,不让县里的教师接走。为了这个承诺,他和班里同学们一齐搬砖凑学费,徒步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寻找要辍学打工的同学张慧科。受尽艰难困苦。为了寻找走失的张慧科,魏教师用仅剩的几元钱买了纸和笔,登寻人启事,在电视台门口站了一天一夜,才最终上了电视。

  有人说魏教师愚蠢,干了好多事倍功半的事。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试想一下,这位名办教师的文化程度和见识。她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十五岁的`小姑娘,从小的环境就在农村,去了城里,肯定有很多不明白。无知并不是愚蠢。如果我们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应当也不会有多好。相反,魏教师的决不放弃的性格还值得我们学习。她的行动力更是令人敬佩,有什么想法能够立即行动。虽然欠缺计划性。可是不行动,机会是主动不会来找你的。看到他在电视台门口等了一天,真的有很大触动,如果换了我,肯定会中途放弃。

  其实,魏教师思想的转变也值得我们思考,开始她只是为了村长答应给他50元钱,才来照看学生的。然而,随着与孩子们的相处,随着那20根粉笔的断裂,随着学习委员的日记,转变了魏教师,让她改变了思想,开始和孩子们相处融洽。这就是爱的神奇。开始她对学生不管不顾,只完成高教师交代的任务,任他们胡作非为。之后却能够为了一个辍学的孩子,走去县城。怎能不让人震撼。

  还有就是农村的教育。相信很多人都对故事开头的场景印象深刻,简陋的教师,贫困的农村家庭,恶劣的生活条件,这些都让我们想要去帮忙他们。我也是来自农村,深深明白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国家要重视,有政策,我们每个普通老百姓,也得尽自我所能,捐钱捐物。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如果你还是学生,请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吧,你可明白这是多么幸运。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她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但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老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老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寻一名小孩。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 ,文具那么少 ,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 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剧中的魏老师对学生那么好,我们的凌老师对我们也一样的好,同学生病了老师会去关心同学,为同学补课。同学犯错误了,老师会耐心地批评教育,帮助同学改正错误。老师这样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教育问题,对于城里人来说,是一个宏大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择校、素质教育、减负、课改、升学率、就业等一系列话题,将随着我们自身和后代的成长纠缠一辈子。然而,在边远山区,教育则缩减至最小内涵:只关于老师和学生,只需要教室和粉笔。

  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一个只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的乡村小学,因前任教师高老师被迫离校,一名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生魏敏芝被找来代课。其间,她虽无上课的能力,却始终恪守规则即“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当学生张惠科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到城市打工时,魏敏芝只身进城,寻找这个丢失的学生……

  在影片里,教育被还原到最低标准:硬件设施匮乏,师资匮乏,教学工具匮乏,教师工资长期拖欠,学生因贫乏而逐日流失……在这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有几个学生还在”,这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这也成为“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论基础。

  故事里有一个“学生在就是希望”的隐喻,它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所以小小的`魏敏芝并不知道,她恪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其实是对乡村教育希望的一种坚持,而她与城市的对峙和交涉,正是乡村教育寻找城市支援的一种暗喻。本片让观众读到了一种荒诞。荒诞得居然可以叫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孩来给小学生代课,而那个身无分文的小女孩,居然会为了一个学生进城冒险;荒诞得让三元钱一瓶可乐的时代,一元钱一盒的粉笔却如此珍贵;荒诞得看到教室的内间是寝室,老师得和住校生挤睡在一起。……种种荒诞让观众看得悲凉到流泪,也许并无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一群师生,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某些地方某些角度,影片离现实并不远。它所提炼的乡村教育遇到的诸如学生流失、师资流失、资源匮乏等困境,也许没有这样离谱,但大量存在于边远山区。

  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只有城乡教育一起搞好,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个都不能少》将镜头聚焦于贫瘠的农村,揭露的则是中国农村难掩的隐痛——辍学,而一个自己尚还是女孩的小老师面对一群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的执念,以寻找自己学生而展开,既有着对现实社会残酷冷漠的展现,也有着充满希望的暖意,于此中更为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与一群小演员们毫无扭捏作态的本色出演,构建了电影最为淳朴的基色,如此方才使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落足如此真挚动人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些景象: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个人的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根筋,但她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应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就应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高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高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就应。

  这个代课教师自己只有十三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只能算是个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强甚至固执地遵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农村的孩子也许不如城市的同龄人见多识广,因而常被一些人认为:“不懂事儿”。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对这份职责执著的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为电影里所展示的农村孩子上学的问题感到难过。魏敏芝老师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觉得还有另一个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师。尽管影片里高老师只在开始时,出现了不到十分钟的时刻,然而:办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纸包好的教科书、临时搭起的床铺、学习委员张明仙的日记、魏敏芝因日记所受到的启发、孩子们不离嘴边的“高老师说的”……他的精神仿佛贯穿了整部电影。

  魏老师的坚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家庭的艰难和城市里好心人的爱。我们能够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必须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

  所有的孩子就应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理解教育的机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发奋和爱心去做的事。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转眼间就过了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部叫《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热播后,连日来,在高台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谷爱花是巷道镇三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0年因丈夫遭遇车祸脑部受损而致贫,近年来,丈夫病情好转,加之国家政策的帮扶,她改建了温室和圈舍,发展起了种植养殖,现如今住上了易地扶贫搬迁房,家庭经济状况也逐渐改善,美好生活向她重展笑颜。对她们一家来说,这部电视剧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作为一名建档立卡户,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和党对我们的关怀,我以后会更加努力,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谷爱花说。

  王彩红是巷道镇高地村妇联主席,对于展示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的《一个都不能少》逐步展开的电视剧情,作为村干部的她感触颇深,也坚定了她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信心。“看了之后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对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坚定了我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王彩红说。

  近几年,巷道镇高地村党员胡吉新一家通过努力,生活就像剧情里反映的那样,入住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生活。这几天吃过晚饭后,他就和家人早早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收看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谈及观看感想,他难掩激动。“比期待中的更加好看,尤其是看到了我们张掖的.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和扁都口等这些景区景点,特别的激动,我会把它看完,也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美丽的张掖。”胡吉新说。

  作为一名参与扶贫工作多年的帮扶干部魏学云,也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收看了这部电视剧。他告诉记者,这部剧和他目前正从事的工作非常贴切,叙及自己的感受,他深受鼓舞、信心满满。“我今后将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确保乡亲们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巷道镇机关干部魏学云说。

  除此之外,这部剧一经播出,在网友中间也炸开了锅。网友们表示这部剧切合时代主旋律,能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很不错,同时也对剧情展开激烈讨论,并表示很期待接下来的剧情。有网友留言:“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真是太感人了,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牢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过好日子。”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贴近生活,以其极强的时代针对性和巨大的现实教育意义,让高台县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勇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刚开始时,听到这个电影名字,觉得很新鲜。

  一个都不少,是什么东西,一个都不少呢?立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景象:一个放羊的牧童,放着羊儿吃草。会不会是这个牧童让这些羊一个都不少呢?

  我满怀好奇的等待电影的播放,原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主人公是一个从别村来的小女孩儿,来暂当老师,一个小女孩能当好老师吗?村长答应过她给他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这儿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此之前很多学生都去城里打工了,在这儿管学生比教学生还难。我们又想:是不是她在这儿教书,给的钱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小女孩就是代替高老师的魏老师,然而有一个男生经常和她作对——张慧科。

  突然有一天,张慧科被送进城里打工,他答应过村长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进城去找张慧科,学生们告诉她进城车费只要几块钱,他就带着学生们去搬砖那么就有钱进城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车费超乎他们想象,他们还小赚不了那么多钱,就又想一个法子,学生做诱饵帮老师混进车里去。可还是失败了。没办法就只能徒步走进城去,人生地不熟的她很茫然,啊,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城里,找到了张慧科的住所,但是张慧珂在火车上走丢了,他的第一个方法是你用火车站大广播来找人,失败了。

  看到路边的寻人启事,让他有希望,又有了法子。他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了笔墨纸,她写了一夜的寻人启示。但因为一个人的`一些话,是他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听说登广告可以更快的找到人,他就去电视台试试。但他既没钱又没证件,就在门口“守株待兔”,看到一个戴眼镜的人就问问她是不是台长,一天过去了她问了数不胜数的人。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耐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张慧科也不知该往何处?当他饿时,老板会给他一些吃的。但魏老师呢?却只能趁人不注意,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看到这儿,让我有些愧对现在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等到了台长,台长被他感动了,答应他可以为他做广告。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畏惧,因为他从未见到过这样的新鲜玩意儿,做广告时,她哭了……她成功找到了张慧科。这多么激动人心啊!原来讨厌魏老师的张慧科现在感激他,是魏老师不畏艰辛,找到了他,我想已经没有任何形容词可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旁人看了觉得魏老师就是一根筋,但她一心想找到学生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我应该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当我们埋怨家长做的菜不好吃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都吃些什么;当你把家中旧的笔扔掉时,你有没有想过山里的孩子连一根粉笔都舍不得扔掉……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讲在大山里发生的故事。

  水泉村有座“水泉小学”。这是村里唯一一家小学。由于唯一的一位高老师要回家探亲一个月,于是,村长就招了一位13岁的姑娘做他们的代课老师,工资为50元。这所小学其实就是一间小平房,里头只有桌椅、黑板,破旧不堪。那位姑娘姓魏,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她“魏老师”。全班有28个学生,高老师临走前嘱咐过她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有一天,班上的张惠科却不见了。于是魏老师便踏上了艰辛的寻人之路。经过四天不分昼夜的努力,身无分文的`魏老师终于找到了他。这事感动了市教育局,教育局不但派车送他们回去,而且还捐献了不少钱和学习文具。

  “一个都不能少”!就因为高老师的一句话,让魏敏芝为孩子们付出了这么多。这真是一个及有责任心的`老师!

  一个13岁的小姑娘,就有这么大的责任心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到钦佩啊!电影中的魏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如果拥有了责任心,你还怕做不成事吗?如果拥有了不屈不饶的精神,你还怕学习成绩不好吗?让我一起向魏老师学习,做一个向她一样的人吧!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主要写的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在这里教书的高老师的妈妈病了,她要回家探亲,可是她担心学生们怎么办就请了一个年仅十二岁的魏敏芝,临走时,高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魏敏芝:“敏芝,你要记住,这些孩子都很调皮,一个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们,我会尽快赶回来的!”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就被泼到城市里去打工,这可把魏敏芝吓坏了,他想起高老师对他说过的话,他对学生们说:“老师要去城市里去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了,老师让每个同学出点钱,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么办都不够,老师决定就让她一个人去,到了城里以后,她通过市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可是差距为什么大呢?像有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给扔了,但是,水泉乡水泉小学的孩子闷呢,买一瓶可乐,一人只能喝一口,还要留给老师,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而且成绩都很高。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学习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乡水泉小学到城里来,也像我们一样有那么好的环境的话,他们是否还能品学兼优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教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年仅十三岁的魏敏芝做代课教师,高教师临走前再三叮嘱她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但她毫无教学经验,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学生的欺负。但她给校长的保证是,她会在原教师回来后把班级交还给她,“一个学生都不会少”。当班上一名学生因家计困难而必须放弃学业到城市中打工,这名代课教师想起她“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费尽千辛万苦要将他找回。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在复杂的大城市中找寻一名小孩。尤其是当小魏教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教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教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教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教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教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 ,文具那么少 ,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 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剧中的魏教师对学生那么好,我们的凌教师对我们也一样的好,同学生病了教师会去关心同学,为同学补课。同学犯错误了,教师会耐心地批评教育,帮助同学改正错误。教师这样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教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第一次看《一个都不能少》是在县城里的影剧院,那时候还是大幕布,看电影只要4元,当初看完的感受到现在早已在记忆里模糊;后来支教的时候,在程家沟村希望小学的办公室里自己一个人看了一次,那时候感触颇深,自己也做到了《一个都不能少》,映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前年暖冬行动见我把烟偷偷藏在袖子里的曹云云;今天我在抖音上又看了一遍,虽说是快餐影视,依然藏不住电影情节的单纯与感人,看到最后还是没忍住掉了几滴眼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乡村基础教育岗位上坚守过的经历,让我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更加用心,因为我太明白了!在偏远山区,一个大学生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是整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所以,我面对的有时候是一个家族,这份压力从未有人给我,是我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还是那句话:一件事儿,要么别做;要做,那就尽全力做到最好!

  所以,我的寒暑假里并非假期,周末也并非周末,就连生儿子的当天我还是带着笔记本待在产房陪护室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明明请了假的,可以不用工作的!后来,我明白了,这就是所谓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接手学生到现在,从最初的440人到现在的312人,说好的一个都不能少,终究还是没能兑现!最初的四年规划也随之泡汤,唯一能做的那就是能不少就尽量不少!原来自己的能力是如此渺小,许下的承诺终究还是没能兑现!但是,我真的用心去做教育了!

  大家还记得那个欠我一个电话的`学生吗,最后办理了退学,退学之后他联系到了我,跟我讲了自己的心理话,讲了自己现在的处境!我很心疼他,但是自己能力有限,唯有鼓励他在社会生活中闯出一番天地!我知道语言是最苍白无力的,但是我更知道人在脆弱的时候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句鼓励!

  我和学生相处,我从师生到朋友,从朋友到兄弟!我的原则从来只有一个:真诚相待!我不知道自己改变和影响了多少学生,但是我知道自始至终我给学生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一个都不能少》里面最后的找人环节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教育,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得宣传!这就是媒体的力量!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成,但是必须知行合一才能有做成的可能性,因为运气从来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教育,从来是一个灵魂感动一个灵魂!教育,这是一个精工出细活的职业,求不得快!教育,一定要沉下心,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未曾少,江湖再见!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里程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的春天。而在这个春天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春天有足够的甘露为他们浇灌知识与快乐!这是我在20xx年6月6日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时最深的体会。

  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操场上升旗的情景。孩子们升旗或敬礼的动作对于成人而言或许过于夸张,可以说让在场观看这部电影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但是,影片中的孩子们自己却是很满足,很骄傲。其实,在我们的笑声过后,我们或许还应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否还会、还能像天真烂漫的孩子一样,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真正认认真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是否还会为手中哪怕只有两罐汽水,但只要一人能有一口而高兴得手舞足蹈?

  也许,这两个问号是轻飘飘的,它很快就会在黎明时分连同夜的最后黑暗一起消融。我们已不再是孩子,也就不会再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但是,不是孩子的我们还是可以在孩子的春天里用心呵护他们,用心珍爱他们的天真、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任性、保护他们的权利……

  影片中的魏敏芝,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承担了照顾其他孩子的重担。她总是喜欢坐在那个破旧的屋檐下,在同学们的怨恨声、吵闹声中安静地注视着沉默的空间里闪闪浮动的`光粒子,一边坚定地守护着自己责任,一边力图确定“心”的坐标:自己到底是为挣得那50元钱,还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份差事。她说:“班里一个都不能少。”正因为这个对自己的承诺,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像风一样飞速追着汽车一直跑,一直跑,不在乎摔倒的疼痛感在自己的全身疯窜;她可以为了一个同学毅然决然在没钱坐车而被撵下客车,抛弃在马路上时坚持靠双腿,一步,一步向城里走去。

  夕阳将她的身影拉扯得很长很长,长得像一条不断在蓝天中延伸的霞。她到了广播站,贴了自己所写的寻人启示;她去了电视台,在大门口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您是不是台长?”;她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她睡在昏黄的路灯下……身旁的寻人启示一页又一页被晚风翻开,四处散去,最后在黎明中被清洁工人扫走……

  有时,我们会和魏敏芝一样,做事没有目的,只因一种责任。就像村上春树在《奇鸟行状录》中写的“我们可以从这里离开,却不能从这里逃离,有的东西哪怕你远走天涯也是无法从中逃离的。”守信、责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逃离不了的。一个人的人生归根结底只能是那个人自己的人生,谁都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

  祝愿现实中的“魏敏芝”能更多一点,让孩子明媚的春天持续得更久点、再久点,让春天里的他们快乐多点、再多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部很给力的影片,在淡淡的质朴之中让观者内心升起一股无穷的力量。是爱的升华,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教育心存希望的力量!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想到了教育的责任与神圣。这部反映贫困山村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让我们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不禁为那个执着的魏老师而感动,盯着银屏的双眼便不知不觉被泪水模糊了多次。

  魏敏芝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正是读小学六年级的年龄。从魏老师的家境一定很贫寒。她来当代课老师的初衷完全是冲着这五十块钱而来的,但是她被孩子们的天真与求知欲感动了,为了高老师的千般叮嘱“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经艰辛。

  魏老师带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四十多名学生,而后陆陆续续失学十几名学生,魏老师来的时候,学校只剩下二十八名学生。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这也能算学校?一元钱一盒粉笔,一支粉笔用一天。在水泉乡小学的.孩子们看来,一支粉笔是如此的珍贵,看到粉笔被踩坏,孩子们甚至心疼的落泪。而我们城市里的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且当粉笔掉在地上,同学们就像没看见似的走过去,甚至有些人直接从粉笔上踩过去,从来没有捡粉笔的意识。我们这些同学平时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这可真是不应该呀。

  为了能筹集到县城去的车费,魏老师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高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影片的结局是可喜可敬的,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水泉小学的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没有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却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力量,正是有着魏老师、高老师这样默默无闻,用汗水播种的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时刻因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我们这些孩子们,才能在广阔的蓝天中自由翱翔,才能在春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一个都不能少》包含着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恪守,包含着在七彩阳光下快乐向上的莘莘学子们的无限感怀,记住这部刻骨铭心的电影吧,让她变成我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风向标,让我们永远记取老师的教诲之恩,永远让胸前的红领巾飘扬出真善美的风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今天上午观看了电影《一个也不能少》。这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贫困山区学校里的故事。他们的办学条件之艰苦让我们感到震撼。相对水泉小学的破旧的教室、薄弱的、贫乏的教育资源,我们真是幸福,我们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我很是感激张艺谋用最朴实的艺术为我们擦亮了眼睛,擦净了心灵。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也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9-03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8-30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19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01-18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21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15篇11-20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17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29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