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大国大城》读后感

《大国大城》读后感

时间:2022-12-02 10:18: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国大城》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国大城》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国大城》读后感

《大国大城》读后感1

  人们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常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向往都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机会,在升学择业时,积极地用脚投票给大城市。但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却也对大城市发展充满着担忧和恐惧。比如在很多人的“常识”观念里,人口过量集中在大城市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大城市的发展拉开了地区间的差距,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无独有偶,过去很长时间里,人们的.这些“常识”似乎也得到了政府的回应,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城市抬高落户门槛、搞所谓“减量发展”,甚至是“赶人”。

  由于被认为是“常识”,要想挑战这些观念无疑是困难的,不过这正是学者陆铭所要做的。在他的学术著作《大国大城》中,陆铭老师用详实的证据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城市化、人口向少数地区集聚是一种世界普遍的规律,而规律背后实际蕴藏着人性。同时,这种人口集聚的规律不仅不会导致区域差距拉大,反而最终会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兼顾。而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城市病”,往往是因为我们过于担心人口集聚的坏处,采取了南辕北辙的政策,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

  在上个月的一场读书会中,我对《大国大城》这本书做了一些介绍和分享,以下是详细内容。

  不少人批评这本书谈的过于“简化理想”,没有仔细考虑放开户籍、人口自由流动等等可能产生的系列现实难题。不错,或许是出于学院派学者的专业习性,陆铭老师在书里确实经常在用高度一些高度理想化、模型化的经济学理论框架来思考问题,因此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固然会碰上许多技术性难题。不过,这些并不应该成为否定此书价值的理由,因为很多时候里,我们并非缺少的实际层面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搞错了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正是本书试图说明的。

  书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指明方向的”。经济学的理论其实给我们提供的往往就是一些理想的参照系,而在现实中,这些理论恐怕很难,或者没有任何时候我们能够真正实现。然而若能以此为方向,并不断向之迈进的话,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是一种宝贵的进步。

《大国大城》读后感2

  前段时间看完了《大国大城》这本书,我觉得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一个大趋势,虽然说现在政府设置各种阻碍,从北京上海赶走DD人口,但是,还是无法避免超级大城市的产生。看完这本书,我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想办法在大城市立足扎根,如果我们没办法在这里扎根,我们的后代,我们后代的后代,也会想办法,在大城市扎根,所以与其这样,不如就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就努力成为第一代。

  与此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在深圳买房子的想法。以前和周围很多人一样的'想法,年轻的时候在深圳工作,然后可能30岁的时候还是会回老家置业,但是现在改变了那个想法,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在深圳买房安家立业,家乡是回不去了,不可能回去发展了,所以,只能努力在深圳买房,在深圳安定下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深圳人。以前一些看不懂或者是不了解的东西,看完这本书之后,有了更深的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是无法改变的,就算政府,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改变它,只能是去适应,去顺从它。看完这本书也更清晰的了解了,这个社会,市场到底是怎样运行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想法,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规律,而不是去改变它,只有适应规律,抓住机会,我们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富足,更幸福。所以如果你还年轻,你要去大城市,如果你已经在小城市安家立业了,支持你的子女去大城市发展,他们会有更好的未来。

  这本书不仅仅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全世界的范围,用国际的眼光去看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总结规律,再回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其实,不管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在欧洲,城市化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还是要去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

《大国大城》读后感3

  这部作品是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陆铭教授的代表作,出版于20xx年,是关于空间经济学或者地理经济学的通俗作品。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经济地理空间的集聚效应在中国过去十几年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地理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经济发展的解释过程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因此,形成了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

  其实,作者在这本书中并没有过多讨论经济地理学中的专业知识,而是将原理与中国当下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讨论,作者反反复复在印证一个道理,就是人口自由流动而实现的集聚效应,带来的经济发展才是市场经济下的优先选择,他反对现有的户籍制度对于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反对现有的这种对于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而动用计划式的.行政命令,比如将大量土地指标投放到中西部,而限制东部的土地指标,结果是市场的扭曲。

  其实我挺赞成作者的一个论点:中国发展不仅要警惕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更要警惕欧洲的”欧元化“,”欧元化“其实就是要防止出现市场分割现象,欧盟之所以要实现一体化,可以利用更大规模市场发展经济,引领世界,中国作为同样的大国,也要防止内部市场分割,现在中国出现很多市场分割现象,比如户籍制度阻碍人口自由流动,地方保护主义等等,阻碍的经济的发展。

  地方贸易保护主义在中国地方区域较为普遍,尽管在某些方面已经有所收敛,上两个星期,笔者听了浙江大学耿曙教授的关于政企关系的讲座,也曾提到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政商关系的密切联系,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在人均接近一万美元的时候如何突破这个门槛,根据外国的经验,这个时间点,更需要的是依靠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那创新、转变经济方式的前提是什么?

  是有一个自由的市场,培育一个创新自由的市场是增强和实现创新的基础,行政命令是实现不了创新的,要创新就要打破市场的分割,打破阻碍资源自由流动的壁垒。

【《大国大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崛起作文05-20

人口大国说课稿11-03

大国工匠精神作文04-11

大国崛起读后感09-01

《大国危途》读后感03-29

《大国的崛起》读后感04-07

《大国崛起》读后感02-16

大国崛起作文3篇05-20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