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4 09:01: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2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3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我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4

  通过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专家的报告,讲到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因为如果讲得不好,最多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真像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最后,我有一个疑惑:在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时,王吉庆教授经常引用的是文科学习方面的例子,特别是语文教学。语文学科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十分注重人文性与情感性。但我想,可能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这方面并不见长,甚至是见短之处。而且我想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恰恰是一个研究课题。不知王教授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或者他就是因此而着力强调文科学习的许多整合的例子?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5

  20xx年12月21日在莘县明天小学召开了小学信息技术优课展示教研会,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我有幸前去参加,聆听了莘县实验小学孙晓敏老师执教的《画几何图形》和另一位老师《艺术字扮漂亮》两节课。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孙晓敏老师的《画几何图形》这堂课,谈一谈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1、孙老师的这节课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演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设计都非常巧妙,教学环节合理,教材分析准确到位,课前准备充分,基本功扎实,非常自如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大部分都会了,用logo各种命令,来控制小海龟的移动轨迹。

  2、孙老师的课堂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能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学习掌握所学知识点,思路清晰,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没有一味的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任务驱动”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解决,在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学生既不觉得累,又学到了不少知识,事半功倍。

  3、在课堂教学中,申老师都体现了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遇到问题时,并没有一味的询问老师,而是更多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寻解决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今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听完这节课后,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有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经常浮现着。那就是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呢?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四、小组协作,互助学习。

  1、“以优助差”,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同学之间互助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2、“能者为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学者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但由于有的同学对电脑很陌生,操作时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当小老师,边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之间更能沟通,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把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带入因特网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寻找一些比较前沿的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来充实信息技术课堂,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6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习《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平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7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本人的教学观念以及在教材和评价等多方面感触很大。让我认识到“三维目标的确定”确实是新课标下的一个难点,教学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定。目标定得太 大,学生不好接受,那这堂课就没有达到我们所要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的内容是:

  一、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

  二、初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三、听评课与教学反思。

  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的门槛,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计算机也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学习计算机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课,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

  少年儿童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因此我先让学生讨论5位数乘以5位数,如果你自己算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半个小时,有的说20分钟,……在我对“3秒钟”的答案仍然评价“时间太长”后,终于有学生忍不住喊出了“1秒钟”的正确答案。当我告诉学生:用现代先进的电脑计算这些算式,确实不超过1秒钟,学生都发出了阵阵惊叹。这样通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了电脑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了学生认识电脑、掌握电脑的兴趣。

  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几年前仅应用于计算的范畴,因此我在学生了解其惊人的计算功能后,再让玩过电脑的.学生说一说,电脑的作用有哪些?许多学生都知道电脑除了计算外,还可以用来打字、画画、玩游戏、控制工厂的生产等。接着,我又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电脑?使学生知道:大到卫星导弹,小到遥控器、电子表,处处都有计算机的身影,它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现代生活已离不开电脑。通过说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感受电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明白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他们从小掌握电脑的决心。

  二、感知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第一节课把学生带进电脑房去看一看就显得十分必要,让学生认识电脑的键盘、鼠标、主机和显示器,亲手按一按键盘上的按键,熟悉一下主机和显示器的开关。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又拉近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

  在学生观察电脑的同时,教师还应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电脑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最使他们感兴趣的莫过于打开电脑,了解一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或者亲手操作几下,体验一下电脑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为了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欲望,我先指导他们开机,然后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接着展示几幅精美的图片,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再度激起。

  三、明理

  第一次上电脑课,学生的心里自然有说不尽的兴奋和提不完的问题,往往也因此忽略了对自己言行的约束,难免“忘形”:激动地大声争辩者有之,热情地离座位帮助别人操作者有之,少玩一下急得只叫老师者亦有之……对于这些现象,教师一定要进行教育,予以正确引导,使他们懂得电脑课堂上的常规要求。如进出电脑房要排队,该带什么以及不该带什么物品进入电脑房,使用电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今后电脑课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上好小学信息技术入门教学的第一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知识、掌握电脑技能的兴趣,初步认识电脑,了解有关电脑的最基本的常识,培养其良好的操作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9

  今天,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对“整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首先,我想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虽然才起步,虽然有一些人对此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既然已身处信息时代,身处网络时代,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该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极而言之,我想可能我们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技术整合呢!何况我们的教育,何况教育中的学科教学!

  其次,今天听了贾老师的的课,理解了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想,想到我们虽然身处乡镇,网络条件也并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样一个一般人认为十分新潮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整合属于刚起步的,属于最低层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个过程”“整合是有层次的”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让我们信心增强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术与方法问题之外,应该先是一个理念问题。有些事我们没有改变,有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技术问题、条件问题,我们可能没法一下子解决,但理念问题可能是我们可以先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教学强调了事实,忽视了问题。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演示事实。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0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习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习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习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习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习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1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学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这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及未来的教学生涯有了更加深刻的意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的展开。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应运而生。下面我就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如今,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纷纷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信息技术课教师是不是也要转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呢?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今天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是基于网络的,这就需要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提供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以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学习、自主地学习。在这个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中,教师的“指导”就变得异常重要,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而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个别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了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之后,对微软的其他办公软件如WORD、FrontPage、PowerPoint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又如,在学习下载了WinRAR软件并完成了安装之后,对一般软件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就能进行自主探索安装。

  其次,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帮助”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学科,也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我们的学生更多的处于“半主动状态(积极参与)、半被动状态(教师牵引)”下,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变大,学生遇到困难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传统教学,因此,学生怎样取得及时的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如今,学生对QQ、E—mail、BBS的欢迎程度已出乎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把自己的QQ号、E—mail地址和校园BBS地址等告诉学生,提供“在线式”、“后援式”的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必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学习软件应用的初期采用。这是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文稿的美化》这一课时,就采用了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和已美化好的文稿。上课开始,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演示已美化好的文稿,通过漂亮的文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已制好的课件并告诉学生如何在学生机上使用,最后让学生一节课内利用模板、背景和插图将上节课制作的文稿修饰漂亮。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课件自主学习使用模板、设定背景、插入图片,自主确定学习的顺序和时间。

  (二)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

  自主化研究性学习模式,实际是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模式的综合。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后进行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动学习精神,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为目标,以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创作和应用,以作品考核方式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协作学习则通过学习间的交流、沟通、争论、协商,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观点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会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应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要将其理论充分地发展起来,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信息领域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吧!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2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合符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来说有许多的压力,但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各种教学设计,就一定能把新课改稳定的推向成熟阶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本人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高中的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种“软件说明书类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我们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

  三、形式多样、体验过程。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务,如何让这些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技能。

  三、正视差异、面向全体。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同学家有电脑,对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都已经自己学会了;但有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要在短短的45分钟里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新课程的到来给我们提出了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前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平坦。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3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4

  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习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5

  我有幸参加原州区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我心里清楚的这次的培训和以往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带着任务和压力来的.,目的是让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如何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这次培训共安排了4天的学习时间,11月3日我们聆听刘志有导师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相关问题的说明和要求,同时也说明这次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黄文波导师讲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说明》,从国际国内等方面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我知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祁怀玉导师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的使用、机房的管理技能、设备的维护等等,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中,都使我受益匪浅,认识到这次培训的责任很重大。并对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5篇)12-23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体会15篇12-21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2-28

信息技术课程教案07-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02-17

信息技术课程心得12-13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4-22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1-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