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2-12-22 11:21: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生命教育》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1

  《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考试的优异成绩,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翻开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开篇就读到了这令我心动的句子。本书作为《教育走向生本》的延续,洋洋洒洒三百多页,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没有枯燥的统计数字,字里行间洋溢的是对千万教育同仁更新教育理念的期待,是对美好教育的愿景。读罢本书仍觉意犹未尽,不由地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工作必须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的确,”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然而从”传“”授“”解“,从这几个单向指向意味明显的动词中,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似乎是被动的,而非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好这一活动。因此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自己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转变教师校色,改变课堂授课方式。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往往使我苦恼,达不到预期效果,发现很多过程流于形式。时效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生命教育》读后感2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我是怀着感动的心情读完的……

  在当下做一名学生竞争多大,他们天天背着沉沉的书包来上学,放学后还要参加这个兴趣班,那个辅导班,周六周日也没有空闲。对此,我们和家长更多的是无奈,社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我经常在想,这就是孩子们的生活吗?他们能不能活的更轻松点?能不能更健康的成长?有幸读到《生命与教育》,它给了我很多启示……

  这本书的前言就深深吸引了我,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这让我强烈的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和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是啊,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特别是当下。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双重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是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突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对生命来说,最基本的原点便是教育。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面对这16个字,我们能做到多少?如果我们能把这四个特征切实的融入到教育中去,那么,我们的孩子必将是更健康的!所以,这每一个特征,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群群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虽年龄小,但他们也一样有自尊,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引导我们去思考怎样才是尊重他们,怎样才是真正的爱他们,怎样才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帮助。它是一本值得我反复体味、感悟的好书!

《生命教育》读后感3

  20xx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教育应激扬生命>>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方向与位置>>: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大问题教学在桂林>>.姜巍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怎么学会“说”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 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非常值得我学习,十分期待还有下次可以学习。

  三、巧妙地使用媒体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实际事件。名师都广泛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几乎不受下面上千老师观摩的影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在是妙!

  四.创设情景教学。张齐华老师创设了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轻松地学习;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生命教育》读后感4

  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这学期,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成绩的优异,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郭教授曾说:“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有时候我经常埋怨:“学生真笨,教了好几遍,他们还是不会!”也常常感叹:“你看人家XXX,老师一教就学会了!学生真是天壤之别!但是,仔细想想,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何况孩子呢?如果都个个赛诸葛亮,还要我们学校和教师干什么。

  其实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个的闪光点,真诚的赞扬每一个学生的细微进步。我们应该认为,那些“后进生”都是暂时的,相信他们会像“丑小鸭”一样,春天一到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了。不管太阳有多低,我们都要比它更低,我们要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完《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作为一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需要反思的地方的确很多。另外即使已有了这些理念,落实在行动中却还有距离。如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提出学习的主体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如何使学生自由发展但同时又对我们产生信赖和依靠,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的、有效的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不断地思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飞扬。

《生命教育》读后感5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也激扬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让我的生命扬起了风帆。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使课堂死气沉沉。生本教育的理念却是“解放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教育是激扬生命的,不是控制生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主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是在课后,是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做适当的实践和拓展,这样后置性的作业往往成为了学生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模仿,很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本学期,我们对前置性作业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对于重难点把握的会更准确,而以前我们往往会跟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认为的重难点,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学已经提前吸收了,甚至有的时候很会有比老师更特别更透彻的理解。

  而且,小组内在讨论重难点和疑问的时候也是互相学习和升华的`时候,在向同学们汇报时,就会有更好的生成展示给大家,激发另一些同学的思考。其次,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资料,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刀切的内容,而是百花齐放。最后,拓展、实践,都让学生先做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正是生本教育区别于师本教育的不同之处。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是焕然一新的,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地方,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跟老师一起学习着、快乐着,课堂必须严谨却不呆板。课堂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我们班的学生也动起来了,脑筋活起来了,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命教育》读后感6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但由于理论欠缺,不能变成文字,使自我好的经验不能与人共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再加上自我思想作祟:我不行,人家是名家,我不行……究其原因,说白了不是自我不行,而是自我教育理论不足,不能把自我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罢了。学校倡导大家读教育类书,目的在此,期望大家争做名师。基于此目的,利用休息时间,进取响应学校给教师的读书计划,根据个人的教学情景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生命与教育》《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欣赏教育》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明白,爱能够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我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仅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我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当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必须不能让自我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我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不仅仅如此,书中所供给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供给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我怎样以身作则,帮忙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欣赏教育》告诉我们:期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欣赏教育最大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我能行,自我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

  经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本事,读了这些书,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与激励的重要性,爱的重要性,这些都将作为我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生命教育》读后感7

  当看到《生命化教育》这本书最喜欢的是它的封面“绿色”,绿色代表的生命的气息,封面上有一段话“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教育向生命的回归,走向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让教育成为生命关怀的事业;生命化德育,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生命化学校,让学校成为生命的乐园;生命化课程,让课程成为生命的经历和体验;生命化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和创造;生命化班级,让班级洋溢生命成长的气息;生命化教师,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幸福。”读了这段话也就体会到这本书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生命化,使教育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在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生命化教育”这个关键词。那么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呢?有人说,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生命化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最体现人性关怀的教育。生命化教育,以生命为基点,关注生命,创造生命适宜成长的条件,使教育真正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地。“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是生命化教育核心的表达,也是生命化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生命化教育的几个关键点是1、直面生命,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社会的、文化的。人的本能的.发展和成熟只是人的自然生命的发展。一个自然生命体要发展成为社会生命体的人,就必须在其生命体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道德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发展,教育显然是社会遗传的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换言之,生命的成全,必须要教育。2、在生命中,尊重生命的特征生命化教育当以个性的认可为前提,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为此,教育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划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创造一个崇高开放、多元的环境。3、为了生命,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教育需要使人们明了人生的意义,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教育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才是完整的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生命化的教育,要发展学生的生命,其实“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生命化的教育,呼唤生命化的教师。没有生命化的教师,就不能有生命化的教育,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说的很好,确实感受到教师的使命所在,要使教师作为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素质是关键,自我学习提升自我素质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

《生命教育》读后感8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激扬生命》,这本书非常有意义,它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说教的对象。读后对我有深深的感悟:

  作为一个老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在教育工作中要用爱,点燃孩子心中的灯,注重对孩子的爱心教育,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是没有用的。对于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心灯。让管教在创意里轻松化,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付出,那样,才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过分的执着,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生命的情感。”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教育需要做的不是控制生命,更不是强迫生命,而是要让教育激扬生命。让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成长的烦恼。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它需要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自然。正如郭教授所言,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们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们生命的情感。

  有人说: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于是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希望能有更多的水给学生。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突然意识到,我的举动仅仅是“灌输”。似乎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从我这里得到一些水而已,可是我们教师的水总是有限的,这样以来,学生得到的'水永远不会多于教师啊,谈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此书告诉我们儿童不是只懂得接受水的容器,而是携带者,是人类几千年文化沉淀基因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该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该懂得授之以渔场,这样,学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清泉。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应该这样去做: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更新课堂授课方式。在教育学生时,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多一份灿烂。

《生命教育》读后感9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生命教育》读后感10

  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不断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冯老师之间的差距,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读《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所以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冯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变故失去了亲人的关爱。他很自卑,也很叛逆。每次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声音只有自己能听到。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每天找机会和他谈心,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帮助他。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渐渐得他和同学关系融洽了,话也多了,成绩直线上升。最难得的是,他现在能主动帮集体做一些打扫卫生、修补桌椅之类的公益劳动了。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生命教育》读后感11

  就在暑假整东西的时候,担心暑假空虚,就随便那几本书回家。一不小心,拿到了《教育激扬生命》,其实这是第二本,相当于下部。

  难得昨天有空,就拿出这本书,当时暗暗地给自己说:这次一定要读完。其实,并不是强迫自己读书,只是想让自己的阅读视野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这一次,比以前更用心。情理之中,也收获更大。不仅读完了,而且很多思想对我的观念进行了刷新。为了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我必须整理这次阅读成果。

  先简单介绍下作者,郭思乐教授,官衔就不说了,重点工作是做“生本教育”的课题研究。用一个词概括他,就是文化。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在中国教育界,从不缺乏新人。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进步,用西方一个词来形容叫:流派。各种流派都是为了教育的突破,都是一种革新。才疏学浅,暂且不讨论流派的利与弊,现就这本书谈谈想法。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他的哲学基础。前一段进修马克思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马克思思想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了具有这么深远的竞争力,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的思想也持积极态度。最主要的就是马克思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对于一个曾经在多个主流国家学习,成长的天才来说,他的哲学基础毫无疑问为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证他无论何时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路线。

  这本书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重点突出“生命”。相信自然的力量,相信人类进化的力量。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对科学已毫无抵抗力,每件事我们都追求科学。而生命中,确实有太多本能与潜力,在合适的磁场中绽放。书中结合老庄的“无为”谈到教育的“无名”,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一些例子很有趣,例如:把23个糖,每5个放一堆,能放几堆,余几个?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实际问题,正常人都能摆一摆得出正确的方法,问题就在于如果用除法来解决,很多人不明白。这就出现了数学上的矛盾。我们想让学会学会思维,而我们又把思维告诉学生,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样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式?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维。人类的基因确实在不断地发展了有了更大的进步。

  其实,刷新我的生本观。关于生本,从来学校第一天就听说,只是没有理论的系统。以前只知道以生为本,现在才知道:以生为本,本质上是要激扬生命。体会成功的乐趣,经历努力之后的甘甜,激发潜能,激扬生命。自己原来的理解是如此浅薄。生本不只是模式,更是一种思想,从心而出,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激扬。

  激扬生命,不仅学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也因得到绽放而更加精彩。继续学习,再读一遍,激扬生命,绽放精彩。

《生命教育》读后感12

  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教育乃是精神成人的宏伟事业。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面对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更是具有“生命感”以及“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要将这些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最有“生命感”的教育。

  以往的教育,教师、家长似乎更看重学生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也会特别在意成绩,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显然,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依靠成绩的高低排序来选拔人才,但我们学习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我们所追求的应是高能力。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光有高分数而没有高能力是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教育的不全面的理解,缺乏生命感。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我们一定要认识具有生命感的教育的含义,准确理解了才会击中要害帮助到学生。往往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一张张鲜活稚嫩的面孔时,我们会想:学生是否喜欢我?他们能否接受、尊重我的教学?面对课堂上的种种意外,我该怎么办?我的教学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在我看来,这些却不应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更应关注:我们是精神生命的锻造者和构建者,我们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给于学生什么样的生命教育?

  在给予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强大自我的精神生命。这样,我们才不会怕,不会恐惧,不会担忧我们的精神生命无法应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学生的精神生命,从而来成就我们有生命感的教育。

  我们的精神生命强大了,再努力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放进学生的生命之中,让他们从我们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价值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让他们从我们的人格力量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谛。也要把学生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里,把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同关爱我们自己一样,把爱心以及情感注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呼唤、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灌注到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这样,我们才撑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这本书呼吁全体教师要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正是因为现在缺乏这样的现象,缺乏这样的教师,我们不能再以以往的观念、以往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感受教育的魅力,并将它灌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用生命对待生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生命教育》读后感13

  近阶段,我读了《生命化教育》一书,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原点,当下,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多数偏离“生命”这一基点和核心。而衍变成“知识的教育”、“物的训练”和“工具的锻造”,而唯独不是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生命化教育,直面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润泽孩子的灵魂,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多是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一切就都好。分数,似乎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偏重智力教育,事实上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倾向,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倾向。永无止境的练习,压苦了无数的辛勤园丁和莘莘学子。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然而,这并非是抵触所有的练习和考试,学习本身就是辛苦的。在学生阶段,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他们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没有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就难以感受生命成长的乐趣。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耕耘得以收获时,学习的快乐才会真正感受到。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认为让孩子主动学习,让生命成长自觉很重要。从被老师、家长强迫成长,变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不再是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去做练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不苦。我认为成长应该是孩子自主的成长,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也在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作为家长,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做榜样。我们的教育应该滋养孩子的德行,强健孩子的体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幸福、美好的人。在学习中,让孩子既看到学习的实在价值,又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生命的意义。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爱生命,并能接受挑战,更好地生存。一个家长,最大的修炼,是培养自己爱自己、爱生命的热情,以此影响和带动孩子,去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本能和希望。

  建立共同体,老师、家长、孩子成为共同体,在班级里,在群内,一个影响一个,彼此互相学习,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进一步向老师学习,向其他家长学习,针对孩子的潜能,遵循孩子的个性,认识孩子,理解孩子,为他们加油,和孩子共同成长。

《生命教育》读后感14

  我读了当代教育家康岫岩所著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读后颇受启发。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我觉得很不错。我们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的生命面对学生的生命;教师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发展的质量;学生素养的水平体现教师生命的价值。

  读完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教会学生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以身示范,以学正人,以德服人,以情感人;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建立责任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教育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育生涯中成就自己的生命精彩。

  读完本书,我深深感到:当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教育事业中时,这个生命本身的内涵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丰富,这个生命本身的价值将会因为这项事业而升华。一份职业之所以伟大,因为它需要承担的责任重于常人。医生之于病人,教师之于孩子,都必须慎之又慎,一点细小的疏忽或是无心的冲动,都有可能对另一个人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果一时冲动,感情用事,伤了师德是小,要是引起孩子的不良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将来,那将是无法弥补的错误。

  作为体育学科的教师,体育教学该重视引导学生真正懂得身心健康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磨炼意志,培养自己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通过体育实践,使学生体验到尊重、理解、宽容、合作、责任等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使学生对运动锻炼的效果产生价值认同,并形成稳固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应把学生的身份从目前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向“培养者”,强调“自我观念”“自我教育”,教育过程中愈益注重“自我”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还要掌握健身运动的方法,除了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要十分重视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内容,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能力。为维持和增进健康服务。“教育是为了明天,当我们用生命来理解教育时,当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当学生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时,中国教育的生命将更充满活力!”

《生命教育》读后感15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但由于理论欠缺,不能变成文字,使自己好的经验不能与人共享,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再加上自己思想作祟:我不行,人家是名家,我不行……究其原因,说白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教育理论不足,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罢了。学校倡导大家读教育类书,目的在此,希望大家争做名师。基于此目的,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响应学校给教师的读书计划,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生命与教育》《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欣赏教育》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欣赏教育》告诉我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欣赏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欣赏教育最大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每一个孩子时时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个好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读了这些书,使我明白了在教学活动中欣赏与激励的重要性,爱的重要性,这些都将作为我以后教育学生的座右铭。

【《生命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生命教育》读后感12-10

生命教育读后感11-01

生命教育读后感03-30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01-27

《生命教育》学习心得05-06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11-03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01-06

《生命教育》读后感(14篇)12-10

生命教育读后感15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