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说课教学反思

说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9 17:49:06 秀雯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说课教学反思(通用21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教学反思(通用21篇)

  说课教学反思 篇1

  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习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习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说课教学反思 篇2

  1、 在生活情景中体验。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加倍”的意义,教学中设计了喜羊羊生日请客吃东西,喜羊羊生拿出了2个包子、3个苹果、4粒糖来招待美羊羊、懒羊羊,而懒羊羊嫌少,需要再添一份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验到有一份,再添同样的一份,就是“加倍”的意思。通过给三样不同数量的东西进行加倍的过程,引出加倍的概念,理解加倍的概念。

  2、 在实践操作中感悟。

  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倍的概念之后,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摆出已知数量双色片的加倍,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感悟到加倍就是要比原来多同样的一份,巩固对加倍的认识,并实现对加倍知识的一次演绎过程。这也是学生参与做教学的一次活动,同时也是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3、 在合作互动中概念构建。

  加倍与一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的关系,要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掌握加倍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半的概念,并且理解两者的互逆关系,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逐步建构数学的模型。

  1、新授时,仍然利用懒羊羊吃包子、苹果、糖果的情景,先吃其中的一半,吃了每样东西的多少?”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使学生体会到一半就是加倍后两份中的一份,在师生的动手活动中,加倍和一半的互逆关系逐步得到建构。

  2、在概念的巩固环节学中创设了给羊羊们找家,及对学生评价方式——拍手游戏,让低年级学生学生再一次巩固并加深所学。

  3、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巩固应用环节中,设计了超市打折的情景,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生活中的“买一送一”、“打折”与本课的“加倍”。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关注课堂中孩子思维的质量,数学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我也有一个疑惑需要我作进一步探讨。首先“加倍”和“一半”的关系究竟要不要提出? 本节课我尝试了在理解了加倍与一半的概念后,完成了书上的练习,提出了你们发现“加倍”和“一半”有什么关系?也许是低年级的孩子的原因他们心里知道,但却难以表达。老师的解释与概括感觉听不大懂。

  说课教学反思 篇3

  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不可多的机遇。面对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味跟风,照搬和完全抹然的做法大概都不可取。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并经常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研究、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变革。本刊20xx年第二期刊登了《要加强“说课”教学》之后,读者纷纷来信各抒己见,下面就选登两封观点各异来信。

  近日,看了《中国音乐教育》20xx年第二期上李君老师的《要加强“说课”教学》一文,颇有感触。本人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音乐教师,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应该说“说课”是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最早是在语文、教学学科中兴趣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可谓是遍地开花:“青年教师论文评比”、“青年教师教案比赛”,最后还要来个“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说课”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的做法,总是少不了它,而且在会教的整个比赛中占一定的比例的分值。因此,“说课”对于语文、数学学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愿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在基层音乐学科教学中,也开展与其他学科相似的各种竞赛,当然也少不了“说课”这一内容。尽管许多青年教师从来没说过课,也不会说什么课但是,要参加“竞赛”必须得学会“说课”。于是,老师们只得找来有经验的`语文、数学老师讨教说课经验。用语文、数学的一套说课方法、顺序,硬套我们的音乐教学。

  其实,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的东西不是*说出来的,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让学生身林其境感受一种东西,再通过老师的演唱、演奏,以老师的情去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就会自然的流露。这就是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音乐教学就是要用“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课堂上学生真实感情的流露在“说课”中是无法“说”到的,更是无法去想的。

  音乐课“说课”与“上课”,我认为有一定的差异。一堂课我可以说的很好,但不一定能上得很好。譬如,在音乐教学中经长讲到一句话:“声请并茂地演唱”,没有听到教师的歌唱,怎么知道他的歌声如何?他的歌唱能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这就很难说了。“声情并茂”四个字人人都会说,但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上课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教案,同一个课件,同样的教学设备,各人讲出来的风格、特点、以及教学效果却会差异很大,这里涉及到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和因人施教问题。在课堂上就看老师怎样去跟学生交流、沟通,去启发、引导他们;看老师怎么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将自己融入学生这中;怎样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并能留余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自由地创造。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交上反映出来的,而在你“说课”时是无法表述的。

  音乐课“说课”是不是不要为好?本人的态度是:应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多研究研究教法与学法,多总结总结自己的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有质量和希望。

  说课教学反思 篇4

  3月18日,我与白庙河镇小学英语教师王彩云、严迪桓、胡斌、陈阵、喻慧等六人参加白庙河中心校组织的首届小学英语教师立体说课技能大赛。要求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比赛顺序,要求每人说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评委由中心校领导和抽调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组成。首先出场的来自东安河小学的青年男教师陈阵,我是最后一个上场的男性老年教师。三男三女各占江山半壁。

  按照常规,本次参赛我们单位本也轮不到我的。因为我毕竟不再年轻,早已年过五旬,步入了老年教师行列,加之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对于英语很不专业,加之接到竞赛通知时间仓促,但是我校刚刚走上讲台的几位英语教师觉得立体式说课极为陌生。不想在大家面前“献丑”。怎么办?毕竟一个单位是不能弃权的。于是校长就要求我做准备。恭敬不如从命,无奈之下不得不答应。在两天时间里,我本着要想说好课,必须有备好课的准备,在课上下足功夫,精心打磨,向网络听课学习,接受英语同行的评课指导,虚心请教,虚心接受,不懂就问,不断改进。说课,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话,有的现场示范,有的要做好详尽的解说.....我知道,比赛既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表演大方。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说课力求抑扬顿挫,精彩飞扬,尤其是教材处理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师在“说课”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你是讲解者;有时,你必须是呈现者;有时,你还是表演者;有时,你可能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者。作为讲解者,你应该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让大家明白这节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和步骤。作为呈现者,你得站出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PPT、图画、图片、评价工具和其它形式的教学资源。作为表演者,你可能还会离开自己的讲述位置,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向听众演示自己和学生是如何实施某一具体活动的。作为反思者,你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简短的评价(不一定是在“说课”的结尾处)。只有这样充当多种不同的角色,别具一格地从不会到会……大家才能根据你的“说课”内容展开讨论。所以说,时下的立体式说课比以前的那种校本研讨式教师说课更为生动、更为直观,更能展示自己的设计。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们可以根据这种“立体说课”展现现场的热烈讨论,效果明显比一般的说课要好。

  在“立体说课”中,教师要达成六大目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真正做到这六点,你的说课便会真正活起来了,听众会有“过电影”的感觉,听众会接受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听众会根据你所叙述的故事,赏析之,品鉴之,质询之,评议之,争辩之。你的说课,可能是一场触景生情、体察入微、热烈而自然的美味佳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举行的小学英语立体式说课,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学知不足教知困。教学之余,我深深感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够,教师侃侃而谈并不是好课,要让学生能动耳、动嘴、动手才是好课;一位好教师应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吃苦耐劳的精神背后必有一个给力的团队,这样的条件具备了,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当学校推荐我去参赛时,我的心里是非常忐忑的。生怕辱没了学校的威名。立体式说课是需要配合课件的,我只好自己动手做课件。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快到参赛日子了。我把做好的课件拿来请学校老师指导。比赛场上很多评委老师向我投来加油的眼光,这时,我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参赛。我不是一个人在台上孤军奋战。大家都在为我呐喊助威。

  总之,社会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小学英语立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一种适合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师的技能素养。

  说课教学反思 篇5

  因为受昨天运动会影响,今天我改变了教学进度,先教学《说“屏”》。

  因为多媒体出现故障,我没有按集体备课的设计教学。《说“屏”》是一篇自学课文,教学中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学生自学,掌握字词,独立思考课后第一题两个题目,并把答案写在题目后。

  第二:小组讨论,利用报纸《说“屏”》课文助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三:老师讲两个地方,进行说明文方法指导。

  第四:完成练习。

  在教学中,我只讲了两个地方:

  其一、“屏风”有什么特点?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抓住这句话中“这种东西”和“这种文章”的修饰语,准确把握“屏风”的特点。

  其二、“屏风”的作用。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抓住其中的关联词,把握室内置屏的四个作用。

  我认为自己这堂课讲得很少,可指导很到位。说明文语言准确,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抓住说明文中的一些关联词,修饰词是把握说明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 篇6

  一、按照“思维递进理念”说教材

  初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在第四、第五两个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第六单元“现实和想像——神话、民间故事”,这是颇具匠心的。由观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到了解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神话和民间故事的特点,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它体现了思维递进理念。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渔夫的故事》为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甚至感化国王?因为它是神奇的想像。如果没有想像,那就没有渔夫和魔鬼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就没有了《渔夫的故事》,甚至没有了文学。反过来,要让初一学生领悟渔夫战胜魔鬼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觉醒,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胜利,也必须借助想像,否则就只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了。由此可见,思维从现实向想像递进,是何等的重要。

  二、围绕“现实和想像”要求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

  《渔夫的故事》是本单元继《牛郎织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间故事,学生通过《牛郎织女》的学习,已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因此。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宜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o

  “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也是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初一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文学修养等影响,不明确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所以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艺术手法难以理解。他们或把虚构的人事信以为真,或者相反,把艺术形象价值全盘否定。因此,课文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像结合起来的应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理论,要求我们教学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根据学生通过上一课《牛郎织女》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这一实际情况,用鉴赏分析法来教学这篇课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原则要求我们:语文能力训练要借助于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已知的有关民间故事知识指导下,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初步学会赏析未知的《渔夫的故事》,这种方法正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间故事,故事全属虚构,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构思能力,要让初一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创作手法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铺设台阶,化难为易的'目的。

  四、紧扣“赏析人物形象”的重点说设计

  第一步,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复习知识,明确目的。

  通过复习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指导赏析民间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学以致用,赏析课文。

  (1)根据“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赏析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出“捕鱼捞瓶”,“放魔出瓶”。“诱魔人瓶”,“投瓶人海”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特点,让学生的想像依托故事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又使原有的语文知识得以巩固。

  (2)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具体分析语言、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3)根据“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来赏析语言特色。运用举例分析法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第四步,由浅人深,突破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第五步,开拓想像,训练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当堂提出“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解救了魔鬼”、“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达到由感知想像到创造想像的升华。课后要求学生“话”“表”兼顾地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教学反思 篇7

  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该略说的最优化问题,反映出授课者的执教思路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

  1、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

  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学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善于抓住重点,切记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环节突出理念依据,做到详略得当。

  2、体育说课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从内容的深度和理清说课的层次上下功夫。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的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述自己的教学内容。

  总之,只有在理解教材较好掌握教法技巧的基础上采取适合自己风格的手段和方法才是最好的。

  说课教学反思 篇8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节课,我向学生提供了五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解密码锁问题、路线选择问题、拍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红想打扮得漂亮些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整天的活动为线索,巧妙地设计了帮小红搭配衣服、吃早餐、开密码门、选择路线、及拍照等五个情景,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融入整节课的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将认识服饰搭配、配餐、路线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等活动中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操作、方法多样,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从而充分领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观念等。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到位;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处理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为之不断探索。

  说课教学反思 篇9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

  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还用采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的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内容是大家学习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学习,从而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体会诗中的情和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而且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首古诗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体现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道理。

  说课教学反思 篇10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是成功的基石。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的历次微格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说课

  想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说课,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这学期,总共进行了两次的说课。两次说课下来,我针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对说课时间的把握准确,但是对内容的时间分配却不恰当。一般正常的说课时间规定在8到12分钟之内,1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样既能清楚的把自己想要讲的内容讲清楚,又不会使听课的人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可以比较准时的结束自己的说课。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在每次说课之前,我会自己给自己计时,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超时,我会对自己的说课内容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虽然我没超时,但对说课内容时间的分配还有待改进。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学情教材分析等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忽略。每次都是要到说课的6、7分钟的时候才能讲到教学过程,这样的说课不怎么保险。老师说过,说课的前几部分最好在4分钟之内讲完,给教学过程留足充足的空间。教学过程应该是整个说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如何讲课的理念部分,能否抓住听课者的兴趣,就看教学过程这部分了,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以后的说课当中,为了完善我的说课,我决定多多花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讲解当中。

  2、能完整地说完课,但是稍显紧张,而且不能脱稿。能完整地说完课完全是因为借助PPT的帮忙。很不好意思的说,如果没有PPT,我相信可能我还是不能流畅的说完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容不熟悉。虽然以前会进行排练,但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停的看稿,我知道这是在说课过程中比较大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听课者的主观印象。在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说课的二等奖视频。在视频当中,比赛选手说课时姿态落落大方,显得很有自信,一开始给人感觉就很好。就应该是我以后追求的目标。在她说课的过程中,全程都是脱稿,也没有借助PPT,显然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相当的熟练。听老师说,这次比赛就给参赛选手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相当考验人,听完老师的简介,我相当的.佩服这个女生,要经过多少的历练,多少的培训,多少的批评与改进。但是反观我自己,在说课的过程中疙疙瘩瘩,流畅度不够。在微格当中面对的人已经够少,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熟悉,还是有些紧张。紧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也因为自己的不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缓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在说课前要进行练习,尽量做到脱稿。

  3、教学设计当中缺少新意。前面已经讲到,教学流程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能抓住人的部分也就这个。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内容在那。区分好的说课还是一般的说课就看教学流程当中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能抓住听课人的耳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准备说课的时候,基本上我就是浏览网上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没有投入自己的想法。说课是在讲课之前的环节,说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学情制定讲课的环节,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之前参加学校基本功大赛中,我也进行了说课的比赛。各位老师对我们做了准确的点评。其中提到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有系列的提高问题,提起听课者的兴趣。在以后的说课中,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对专业知识相当了解的一些资深教师,想要抓住他们的目光比抓住学生的目光更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有创意,还要有层次。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看看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书,吸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讲课

  1、讲授的知识准确,但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得核心工作便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保证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面对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必须要查阅书籍,确保无误才可以讲给学生听。对于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观点的问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有天在讲课的时候被学生拆穿了错误,相当的有失师尊。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起到示范作用。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讲课中的硬伤,就是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这就要求我扩大我的阅读量,开阔我的视野。

  2、讲课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讲课的受众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激情的讲课更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假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一直很平淡,学生的兴趣也就平平。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高潮或几个记忆点,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我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有些单调,而且语言组织不流畅,无法抓住学生的目光,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生昏昏欲睡。况且历史本身就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语言的设计上。

  3、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则过于难,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答案,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会对以后参加活动失去耐心,不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但是过于难得话,也不容易教师开展教学。对于过多的难题,学生会失去信心,心里上会受到挫折,严重还会产生障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课堂活动,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拘泥住,无法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活动,问题等来开展教学。在我的讲课中,就缺失这部分的思考。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次的微格课堂中总结出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当然我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对自己适当的肯定也可激励自己。在我以后的学习之中,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

  说课教学反思 篇11

  因为受昨天运动会影响,今天我改变了教学进度,先教学《说“屏”》。

  因为多媒体出现故障,我没有按集体备课的设计教学。《说“屏”》是一篇自学课文,教学中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学生自学,掌握字词,独立思考课后第一题两个题目,并把答案写在题目后。

  第二:小组讨论,利用报纸《说“屏”》课文助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三:老师讲两个地方,进行说明文方法指导。

  第四:完成练习。

  在教学中,我只讲了两个地方:

  其一、“屏风”有什么特点?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抓住这句话中“这种东西”和“这种文章”的修饰语,准确把握“屏风”的特点。

  其二、“屏风”的作用。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抓住其中的关联词,把握室内置屏的四个作用。

  我认为自己这堂课讲得很少,可指导很到位。说明文语言准确,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抓住说明文中的一些关联词,修饰词是把握说明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 篇12

  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该略说的最优化问题,反映出授课者的执教思路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

  1、做到“四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

  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学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的安排、设计的理论依据以及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善于抓住重点,切记面面俱到,应从局部环节突出理念依据,做到详略得当。

  2、体育说课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结合学科特点,从内容的深度和理清说课的层次上下功夫。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群体,应该说出学生的认识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应该说出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对课堂结构及运动量的安排应该说出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运动技术的分析应该说出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及力学原理。总之,内容挖掘的越深,说课的层次就越高,评价也就越好。

  3、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说课过程中要善于灵活采用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表述自己的教学内容。

  总之,只有在理解教材较好掌握教法技巧的基础上采取适合自己风格的手段和方法才是最好的。

  说课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较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2、充分重视古诗朗读。

  关于读的设计,这节课主要体现在个环节:初读读准读通古诗;自读交流诗意;研读写法入诗境;熟读成诵悟诗情。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虽然读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上我积极创设学生读诗、学诗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在春天的`图景中轻松走进古诗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孩子们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已有经验自学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诗人描绘的画面,用图画、音乐感染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又是体验者。

  4、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时间安排得欠合理。整个40分钟的教学总是显得前松后紧。由于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长,下课时积累杜甫其他诗句的环节和作业环节没能实施。这也是以前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许是教学的节奏不够紧密,环节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时间是我经常遇到的困惑的问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其他学科,老师们都感到对学生的评价很难。来到回小,每当听到教师讲课时,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就是他们常常对他们给予学生精彩的评价。我一直努力学习对学生进行鼓励性、针对性的评价,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仍然我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语言不够丰富。

  说课教学反思 篇14

  一、立足学生,将情境贯穿于教学始终。

  对于折扣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场电器九折销售的具体情境,先让学生初步体会九折的具体含义: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再通过一组折扣题巩固什么是折扣,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理解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商品减价;二是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并且能把折扣和百分之几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例题的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二、分析题意。

  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在书店、超市、商场等等都有折扣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学会理性消费。

  三、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折扣问题时,我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初步引导学生去了解——探究——掌握折扣问题。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由于这节课的容量过大,对学困生照顾还不够,当他们回答问题不完美时,我没有过多去引导,而是让其它学生去补充。其二,老师讲得过多,给学生的空间有限。其三,学生回答问题时特别哆嗦,语言不简洁,上次在六(1)班试上时学生回答问题就能一针见血,但我班学生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在这方面也耽误了不少的时间,这也许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关,今后在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加强训练,上课时还要多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合作、展示,老师再给予评价,也许这样会使整节课的知识点更完整一些。

  说课教学反思 篇15

  本周教授的歌曲《每天》,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是动画片《可可可心一家人》的片头曲。由于演唱形式与以往不相同,所以在开始我就设置了问题,让孩子们听完歌曲后来说说,这首歌曲与以往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很容易发现,这首歌曲不像我们之前学习的歌曲那样有旋律、有音高,这首歌曲全部是节奏,按节奏说出来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像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做说唱。

  歌曲全篇都是节奏,所以我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进行节奏的击打。在打节奏的同时,强调四四拍的恒拍,让学生明白四四拍每一小节有四拍,每一个不同节奏型的单位拍和恒拍要对应起来。歌曲大量用到附点节奏和连续的四个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我强调见到附点要唱长一点,而附点音符后面的音符则要唱的很短,并且和下一个音符挨得紧凑。带领学生反复的击打,学生也可以接受。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不仅要加快速度,更要打的平稳均匀,对学生来说能完全击打准确也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孩子们的节奏稳定性不是很好。我让学生先慢速的边打边用手画“W”,然后再慢慢的加快速度。把所有的节奏熟悉以后,再带着学生加入歌词,自己来说一说,手上依旧打着恒拍,锻炼孩子们的节奏稳定性。

  通过这样特别的一首歌曲,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作曲家用这样的节奏,在表现什么?孩子们有了丰富的`回答。我开始进行引导:歌曲的速度比较快,而且节奏连接紧凑,是不是可以表现我们每经过的一天都是紧张忙碌,而且时间永远不会间断呢?所以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本节课其实还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游戏和打击乐器的伴奏,来丰富教学的环节,这点以后要多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说课教学反思 篇16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一、注重体验,走进诗境。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从两个大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走进古诗,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二、展开想象,反复诵读。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所以,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的学生说:“蜻蜓飞累了,把荷叶当停机坪,休息一会儿。”有的学生说:“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想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就飞下来和它聊聊天。”多么美妙的想象。

  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还比较满意的,他们真正融入课堂,走进诗情画意的古诗,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说课教学反思 篇17

  《景阳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所以就《景阳冈》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说,比较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容易接受。但是由于本篇课文内容较多,文字篇幅较长,并且语言很有特点,不是特别通俗易懂,例如:接近现代文章但又不是现代文,类似文言文但又比文言文更易理解。所以这篇课文分了两个课时来讲解:第一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致意思;第二课时重点着手武松打虎部分,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以及文中除了打虎的其他内容。

  这篇课文当讲解第一课时时,说到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上呈现的是“北宋年间”如何如何,在这个地方,北宋年间是不准确的.,所以当时课堂上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异议,不过只有一两个学生,便没有深究这个问题。这说明知识点准备不恰当,确实是我的过错,应该充分阅读大量资料之后,再来总结答案,而不是单纯地相信哪一份教师参考书、过分依赖它,有的书里的知识毕竟是片面的观点,一些观点仍需要自己来总结。

  另外,对于课件中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一观点不少同学对此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武松是用哨棒打死老虎的,这确实属于一个突发情况,我没有考虑到,所以课堂上我只是秉持自己观点,让同学们讨论,这时的课堂稍微有点乱。我应该让他们重新读武松打虎那部分,回归课文中,多读,便可以发现文中提到了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到了一边”,而且后来用哨棒又打了一回,这时候老虎已经快没气儿了,所以老虎死了,并不是哨棒起了大作用,这里更应该突出武松,应该让几个同学不要过分钻“牛角尖”。

  说课教学反思 篇18

  成数在农业收成、平时的口头语中经常听到,折数在商场购物常常见到,只是对于表示多少学生不是很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导入创设了生活中粮食专业户李丰收和农业技术员老王的对话情境,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日常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导入环节不仅引发了新知的`学习,更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感到,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蕴涵了几个数学问题,为研究成数、折数应用题作了铺垫。学习成数概念时采用直接告诉,学生仿照现成的成数的意思,说一说所给成数的意思,再强化练习,使学生明白它与十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折数概念时,通过学生猜一猜一枝花打五折、八折、三折、一折后的价格,然后讨论得出折数的意义,并得到求商品内现价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商品打折平时已经有所了解,这样的教学符合学情,也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始,学生听了对话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对话中有数学问题,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对话中有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新知。当解决了去年收稻谷多少吨后,根据对话中“今年又比去年增产了半成”,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自己去解决。在解决问题时,又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只需把成数与折数转化成百分数解决就行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另外,善于培养学生求异求异思维的能力,不拘泥于一种解法,有不同解法的,总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讲不同的思路,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掌握。

  本课的练习有层次,形式新颖,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说课教学反思 篇19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上课伊始,我先以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课文时,我又适时渗透学习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交流、探讨的愿望。在细读课文,理解课文这环节中,通过集体交流的方式,借助教学挂图,让学生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认字这一环节中,我让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自己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正如邢校长所说,“这是一节真实、质朴的课,既然是真实、质朴的课,它就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两位校长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同时诚恳的为我指出了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设计流程的安排上,我把识字教学穿插在朗读教学中,整个教学流程这样就显得不够顺畅,想想确实如此。另外,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一还节做得也不够深入,课文中的“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及“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这两个重点句,我并没有很好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也是课后我觉得很不满意的地方。还有该班的语文科老师说的,在教学学生理解方位时,如果朗读时加上动作表演,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印象也会很深刻,这样也就不需要自己浪费很多时间去跟学生讲解了。

  这一节交流课,让我收获很多,很感谢两位校长为我评课,及该班科任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非常感谢他们,今后我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思路,争取迎头赶上!

  说课教学反思 篇20

  《假如》是一篇诗歌,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都要关心关爱他人。本诗每小节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写出自己的愿望,结尾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学生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一、抓住学生阶段特点,激趣导入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文本,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着我指导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做了分析总结,但由于时间不足,字词只做了简单、个别的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二、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问题展开学习,我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演小树,体会小树的困境,激发学生对小树的帮助、关爱,接着我依次讲了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好腿,引导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并及时给学生灌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

  三、拓展、实践

  拓展是拓宽语文知识面,拓宽学生思维,因为语文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本课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想象,续写课文,孩子们都能进入个体想象的'空间,拓展也得到了落实。

  其实,本课富于童真、童趣,很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也许由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得过多、过重、过难,一节课下来,学生显得较为疲乏。

  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觉得自己的新课标、课改理念的认识还需提高,尽管语文是一门艺术,但它还得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不能只顾自己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你的心血也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和印象,很难让学生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本节课堂上,我还存在着很多细节需要指正,以后我会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克服自己的不足,带着新收获,再次走进新课堂。

  说课教学反思 篇21

  《秋游》是一篇语言很美的写景小短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享受的欢乐心情。怎样把这篇简约灵动,富有节律的美文读好,我在授课过程中的做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昂,妙语连珠,整节课孩子们学得快乐而扎实。

  首先,以“同学们还记得描写秋天的词语吗?”为导入,由于在《练习1》的“成语积累中,学习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学生能用上这些成语争先恐后地回答,逐渐进入了秋天的情景。

  在初读课文纠正了读音后,我进行了范读,读后问大家:“听老师朗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白白的云,蓝蓝的天。”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火红的高粱。”“那么你再读一读,让我听的.时候也能看到这些。”大家练读,已比初读好了很多。

  我们又一起选择了二四段进行重点训练。第二段主要写天空、白云,原文“……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孩子们边读边做动作,我只轻轻一句“还有的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像飞奔的大马”、“像喝水的大象”,并且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已完全沉浸在云的美妙形态中。当言与情相融时,怎么会不产生语感?

  第四段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这段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说,学生对图上的丰富画面,产生了极大的渲染力,孩子们的语气语速分明带着一种欢快,仿佛已置身其中。“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当我听到孩子们有心喊出这句话时,我知道这节课已成功了。

  这节稍觉得意的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轻松,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课中的随机调整,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孩子的朗读要达到有感情,必须真正由情而发,由感而出,进入情景达到忘我。

【说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说课教学反思04-07

说课与教学反思01-28

说课教学反思01-06

说课与教学反思15篇01-28

说课与教学反思(15篇)01-28

说课教学反思15篇01-07

说课与教学反思(通用15篇)01-28

浅谈课后反思型说课03-23

说勤奋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