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走进教育心得体会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4 11:05: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1

  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问:“猜一猜,结果是多少?”“猜一猜,他们有什么关系?”的确,猜想让学生的思维更灵动,让学生的精神更饱满,让学生的学习多姿多彩。但猜想不是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不是毫无根据地盲目瞎猜,不是“渔翁撒网”随便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去碰碰运气。

  猜想必须是有根据地猜测或判断,猜想的本质是理性的。因此猜想不能让思维缺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猜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撞开了心灵之锁。课堂中,教师巧妙设计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猜想的乐趣,既活动了身体,还锻炼了思维。

  虽然,学生猜想的结果和实际容量有出入,但教师不要回避,不要指责,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富有活力的猜测气氛。教师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猜测过程,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相互比较、补充、重组,不断完善猜测方法,开启思维的“闸门”,猜测越来越趋向合理、准确。无疑猜测是“催化剂”,它赋予学生数学思考的力量,实现了新旧知识的同化合顺应。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通过一系列的猜想验证,教师力求把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给孩子,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调整。

  教师点燃了学生猜测的导火线,扣住学生的心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他们自由地、大胆地发展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猜测是学生走向科学的一道通道,很多伟大的发明也是从猜想开始的,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开始的。就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样,刚开始就是羡慕小鸟能在天上飞,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满怀着这个猜想,一步一步实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实践的过程很艰难,但是我们只要认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我们就会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认为科学是一些不切实际的,遥不可及的。

  “这道题是你猜对的,还是蒙对的。”这也是我们数学老师经常问学生的问题。猜想和瞎蒙是有很大区别的。猜想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瞎蒙就不同了,瞎蒙是漫无目标的胡写,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遇到问题多一份猜想,多一些动手实践,多一些深入思考,我们都可以从直觉走向科学。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②偏执——偏于固执;

  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

  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

  ⑦自我强迫;

  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

  ⑩心理不平衡性。

  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和家长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现在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充分遵循和应用心理科学来对照、分析教育对象,没有依据青少年学生年龄阶段及其心理学特征来设计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因此,德育工作往往脱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考虑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而且这样也能使师生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使整个校园一片喜气洋洋,温馨和睦,呈现一片生机。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而且必须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达到,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4

  11月23日—25日,我们一行7人赴广东佛山参加了中英联合教育项目“让世界走进课堂 世界公民的培养”的培训活动。短短两天半的培训忙碌而充实。英国培训师Peter的精彩授课让大家耳目一新,而国内众多优秀学校的成功案例更让我们受益匪浅。略谈通过此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认识上,更多了一些领悟。

  世界公民教育,一个看似既新鲜又时髦的名词,也许有人认为它离我们现实教育很遥远也很陌生。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你会发现:原来它就在我们每天的教育实践当中。世界公民的培养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理论概念,而是依托于生动鲜活的各种项目和具有丰富内涵的课程体系中。它旨在从本地区、本校的教育实际出发,把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它不与现行的教育模式相违背,相反,它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现行教育实践中,使我们的教育培养方式更加优化,更加科学,以此来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另外,它非常重视可操作性,它可以通过学校活动、学生社团、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现,符合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学上,更多了一些启示。

  当下,我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却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和“考试指挥棒”的束缚。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仍然无法摆脱“What we teach is what we test(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怪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学生苦不堪言,教育偏离了它思考、探究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根据约翰哈迪在《看得见的学习》中的调查,有关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目前推崇的“教学后测试法”在所有因素中仅排列到103位,而最能影响学生成绩的“自我回顾和形成性评价(位列第1和第3位)”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也许,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挖掘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手段已经非常有限。反思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可能不在于你“精心”构思的那几份试卷上。通过设计符合“SPIN”理念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成为我们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武器”。

  三、实践上,要多一些行动。

  也许,有人会说,所有的这些理论我都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操作性不强,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实践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现实的教学困境让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同时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比,我们付出一点代价和辛苦也是值得的。目前,园区教育局已经开始推行的“梦想与团队”项目,其意义不仅仅是是要把“教育世界化”、培养“世界公民”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尝试。它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为基本目标,以活动课为切入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以此来带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

  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宽更远。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5

  七天的学习,我有幸倾听了各位教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曲连坤教授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工作定位;田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多种心理健康课的活动要领;顾群教授让我们对孩子更多了一些理解和关爱;闫老师的心灵工作坊更是震撼人心。在听了讲座之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知识内化,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实每天的课,我都有很多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而田丽主任的讲座让我收获颇多,今天,我只就田丽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和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1、创设心理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田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健康课的主旨不在于掌握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唤醒和引领学生,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2、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选择恰当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6

  今天,我带领我们班的宝贝们开展艺术绘画活动,主题是——给妈妈的礼物。我先让宝贝们观看了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视频。提出问题,让宝贝们通过举手的方式来抢答问题,宝贝们的积极性很高。于是我开始引导宝贝谈谈对妈妈的爱,妈妈对宝宝的爱,以此来引出绘画主题——给妈妈的礼物。

  进入绘画环节,宝贝们拿到绘画材料后。认真的思考,开始绘画。我四处走动,观察宝贝们的绘画进程和解答部分宝贝的疑问。

  一会儿,有几个宝贝的作品完成了。开心的拿过来与我分享自己准备给妈妈的礼物,并且个别宝贝还说明了准备礼物的原因。看着宝贝们的作品,表达出来的是对妈妈浓浓的爱。

  这时候,我们班的吴汝情小朋友激动的把作品塞到我面前。我一看,呀!好特别!怎么纸上画满了棒棒糖。我就说:“是不是宝贝的妈妈很喜欢吃棒棒糖呀?”他摇摇可爱的小脑袋,于是我又说:“那宝贝为什么送那么多棒棒糖给妈妈呢?”他开心的说:“因为棒棒糖是甜甜的!吃了嘴里甜甜的,心里面也会甜甜的`,然后就会感觉到幸福。”“哦!宝贝是希望妈妈幸福对不对?”他点点头就回位子上了。

  原来,孩子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许是我们能理解的,也可能是我们不理解的。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大人们,多花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精力、一点点耐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他们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7

  作为名幼儿园教师,每天结仇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教师应学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感情,那么老师的爱更是博爱了。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没一个孩子。

  这个学期我们班来了一名小女孩叫小婉,她很可爱,但是胆子很小,少了几分活波,不爱与人交往。也只是整天呆在自己的座位上。处于教师的责任,每天妈妈送她来幼儿园时,我总是投以亲切的微笑和她打招呼,和她一起出去做游戏,不让她觉得生疏。午睡时,刚开始时我帮她脱衣服,脱鞋子,慢慢的我便鼓励她自己脱衣服,同时我也会常常带着微笑减少孩子的'压力。也给予她更多的爱抚与帮助,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主动和她打招呼,一起玩游戏。

  通过我和小朋友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她很快的便熟悉了这个环境并与其他的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也同时让我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8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是人体内原始爆发力的归宿。用激情释放能量,在阳光的心情下,在无尽的动力中为了自己从未泯灭的童心和对教育的初衷不懈努力和拼搏。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我们不仅仅活在梦中,因为我们有行动。生命的奋斗意义将永垂不朽。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和挑战的人。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准备,随时准备着挑战困惑,更重要的是挑战自己的人生极限。人的追求往往是无止境的,有自信心的人,能够通过自强不息的.挑战将困难和自己心中的惰性踏之脚下。挑战困境的同时,挑战人本身这一屏障,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孩子是个性的,在尊重的基础上更爱,理解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是无比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美好的教育,用微笑感召心灵,为爱忙碌,为爱诠释,为爱造句,用爱的风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孩子支撑一方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教师应该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把我们工作中的小事做好,记录成册,就是一部名著。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民族优化的灵魂,也是我们教师永葆青春的法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心我转,充满创新,是我们与众不同的追求。

  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育人。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鲜活的水。水之源泉,学习所致。试想:一个不读书的教育者,如何给我们的学生时代的美感,追求的力量和共进的最强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明智。工作之余,以书为友,沉思反想,才能为教育奠定自身的基础。一粒饱满的庄稼才能果人饥腹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如何的面对?请挺起我们不屈的脊梁,同所有恶劣的环境做不挠的抗争,我们是铁,我们是钢,是我们的坚韧塑造了孩子的坚强。

  总之,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安居乐业,才学八斗,机智过人,始终阳光,负有责任,不屈抗争,努力学习,与人合作,充满激情,讲究奉献,敢于挑战,善于用爱为国家、民族进步和孩子健康成长支撑一方的人。

走进教育心得体会9

  “爆竹声中一岁除”

  培训对于教师来说,是常有的,并不新鲜。然而来到川师培训点,我才看到欢迎标语上培训名称前赫然的“国培”二字。内心一阵温暖,竟不由地有些激动了。仿佛一道耀眼的阳光射来,眼前展现出一片教育的晴空。这是20xx年的12月,年底,新年将至,我听见一阵充满希望的鞭炮声……

  “春风送暖入屠苏”

  接下来的日子,是紧张的学习。每一天,每一课,我都听得很认真。在众多专家、名师们的学识、风范,以及他们孜孜不倦、卓有建树的研究面前,我感到,自己只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孩童。且不说学术上的成果,只凭他们那执着追寻,全身心投入付出的精神,便不免引发我高山仰止的赞叹。相形之下,自己多么渺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巨大的'差距,让我有一种向前奔跑的渴望。

  就多年的现状而言,教育环境并不宽松。有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意识的碰撞;有素质教育与应该教育的较量;有物质的诱惑,也有社会的苛责。可以说,教师们有过太多的茫然与迷失,有过太多的徬徨与挣扎!而当教育改革,国培计划的春风拂来,眼前豁然开朗,迷雾消散。

  “千门万户曈曈日”

  从专家名师们那里,得到了精神的濡染,心灵的洗涤,专业知识的更新。走出迷惘的森林,我找到了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方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我更加自信,我的眼更加清明,我的内心更加从容,我的教学成长方向也更加明确了!相信别的参训教师也和我一样,有巨大的收获。当我结束培训,即将踏上归路,我的眼前是千门万户春阳朗照的一片繁花似锦!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还未回去上课,我便已有些跃跃欲试了。我要认真践行,踏实钻研。期待着,素质教育的新桃,换去陈旧的思想,换下陈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我真想告诉学生:孩子们,教育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