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7 14:21: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1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绵延至今。我们应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真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中华文化根脉,唤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立足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着眼于世界大势,让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密切结合。文化是软实力,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对我们加强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建设和党性修养起着借鉴和启示作用。现实中出现的'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唤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发扬光大。

  传承创新中华文脉,肥沃文化土壤。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作用、影响要有新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神丹妙药”,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十三五”期间,首先要做好传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开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普及推广和传承保护,推动形成整体推进的战略态势。比如,源于春秋,确立于汉代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礼、义、廉、耻“四维”是我国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我们要在筛选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做好创新的文章。文化随着时间的更迭,不断地延续和衍进,进而形成新的传统。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为此,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力。要让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文化的传承与当代人接轨,提升当代人的生命认识和精神境界。我们要大力创造文化的新的当代表达形式,借助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以求繁荣和发展,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2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之于企业则寓意着“基业长青”。如何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只有靠文化。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一流企业卖文化。在当今世界逐渐趋向一体化的背景下,产品、技术、服务、品质等都将走向国际化,唯独公司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不会被同化。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首先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理念作为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准则。

  企业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如果把公司的企业文化比作一颗大树,则精神文化就是大树之根,制度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干,行为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枝,物质文化就是大树的树叶,而大树结出的硕果则是公司的业绩。企业文化从本质上体现出公司领导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归宿,它包含核心理念(公司愿景、公司使命、公司精神、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二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公司愿景指明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使命指出了公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精神展现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心理模式,公司核心价值观规范了职员工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经营理念表明了公司在未来三、五年的经营战略、经营思路、业务模式等,管理理念向全体职员工昭示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关于人才、领导、团队、制度、沟通、员工成长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些对公司的长远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营造与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道、释(佛)三家的思想与文化体系,三家的道德观都以“孝悌”、“忠恕”为理论中心和精神旨归,从而延伸出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基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因为它们都是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去考虑与解决问题,所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激励、管理艺术、价值理念体系、管控适度的制度体系、团队绩效、心智模式、用人标准、管理思维与境界等的建设、改善与提高具有现实的促进作用。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3

  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根本,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与灵魂。如何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至关重要。文学家爱献生曾言,“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古往今来,文化的兴盛总是支撑着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繁荣。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经历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在于我们形成了并拥有了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骨子里注入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信仰

  关键词:挖掘、保护、建设、弘扬

  壮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如其名曰,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坚韧不屈的民族。根据秦汉时期的汉族史籍所记载,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后来的宋朝与明朝,壮族的族称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撞”、“獞”、“布土”、“土人”等称谓。这些称谓原来都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音壮)。1965年改写为“壮”。

  古老宏伟的创世史诗《布洛陀》,到闻名遐迩的扁担舞、歌圩,以及在建筑领域独具一格的吊脚楼,都是壮族文明结晶的一部分。壮族文明辉煌灿烂而又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中滋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先进文化在很长时间内激励着无数壮族儿女迈步前行在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比如连山传统婚俗《壮族婚礼》,自明初洪武年间到成化、正德年间一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历经几千年,经过不断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其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像这种壮族优秀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缩影和精髓,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与融入其中,有助于了解壮族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有助于进一步筑牢民族意识,强化民族认同。

  措施:

  一、壮族文化底蕴浓厚而又悠久长远,适当深入挖掘与开发,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的山歌名扬天下;民间故事、传说神话、民谣更是优美动听;壮剧、邕剧富有民族特色;壮锦图案别致,纹样精美色彩绚丽;传统节日里人们抛绣球,跳板鞋,抢花炮,以及采风车别有一番情趣,民间舞蹈,如狮子舞春牛舞,拥有师公戏,八音表演等,民族风情浓郁。取材于壮族生活的《百鸟衣》《刘三姐》《歌王》等作品有较大影响,这些珍贵的资源是壮族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不断挖掘,不断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壮族的文化。

  二、保护文化遗址、传承传统手艺,打造壮族文化品牌,推出文化精品,提升壮族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上世纪90年以来,南宁市创办了壮族三月三歌节,如今已发展成国际民歌艺术节,连续几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一届都成为空前的盛会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大餐,既丰富了民歌艺术节的内涵,又探索出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新形式。如今,民歌艺术节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国内六大文化节之一。保护好如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龙母文化遗址,大龙潭大石铲遗址,昆仑关战争遗址、孔庙等。重点扶持武鸣壮族歌圩生态保护区,良庆香火龙生态保护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生态保护区,宾炮龙节生态保护区,邕宁抢花炮生态保护区等,国家或自治区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好,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致力于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做大做强,历史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发挥民族文化遗产,“树形象、带产业、兴城镇、富百姓”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壮族的文化魅力,文化创新力。

  三、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推出文化精品,有助于展现壮乡民俗风情。作为壮都的南宁,大街小巷树立起来的大都是火柴盒建筑,较少看到壮族元素,这与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首府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南宁城市发展应坚持的方向不相符,在南宁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南宁市的城市规划建设要以独特的壮族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为重点,把壮乡首府形象渗透到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贸,文化与生态的结合。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再现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弘扬壮族传统文化节日,提升壮族文化魅力。“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壮族人家通过举办山歌比赛、抛绣球、碰彩蛋、吃五色糯米饭等多种形式庆祝“三月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在壮族传统文化中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开发多样化、低门槛、接地气、有意思的载体活动,增强活动趣味性与亲和力,使之易于为年轻群体接受和喜爱,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气质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繁衍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壮族文化,在壮族的发展进程中是根、是魂,更是民族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要不断去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把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变为文化发展的竞争力,向世人展现壮乡民族风情,进一步丰富壮族文化底蕴。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文化的传承心得体会3篇02-27

文化传承的优秀作文06-10

传承文化作文12-10

传承经典文化作文02-11

文化传承的优秀作文(精选22篇)08-23

传承文化作文14篇06-12

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12-27

文化传承的优秀作文(通用35篇)11-02

文化传承的优秀作文(集锦13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