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08:41: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观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认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需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需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3

  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所要接触的千米,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毫米来说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应该是经常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现有的学生就了解了千米的认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学生说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过等,应该说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学生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经验比较远,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时,首先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操场,因为学生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先让学生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进行感受1000米的距离,同时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时学生能马上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学生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千米的.认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然后再接着教学与米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千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慢慢掌握,还需慢慢等待。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4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能比划。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经过课前准备、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大步骤,较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一、课前准备。在上千米的认识前一天,我专门抽下午自习的时间,带着学生来到操场,用测绳和同学们一起测量了10米和100米,并让学生分别走一走10米和100米,数一数要走多少步,大约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指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绕操场走上10圈大约就是1千米,让学生明确: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在计量较远路程的时候,通常要用到千米。

  二、课中实践。让学生回忆走100米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几个100米是1千米,根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然后,为了更准确的体验1千米有多远,我带领全班同学带上测绳,从学校出发往丁家坑方向测出了1000米,和同学们一起走这1千米,再回来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数步数,看时间。通过这一实践,学生总算是对1千米有了比较感性、准确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有名的山峰、河流、公路及大桥的长度资料和步行,骑自行车、小汽车,飞机,宇宙飞船1小时的速度(以千米为单位的),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并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估算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通过这些活动,最终使学生建立了比较明晰的“千米”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1-24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篇01-24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5篇02-06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2-16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02-04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4-07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2-18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