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时间:2023-04-19 10:16: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

  如果一生中我只看了十本书,那这本就是给我印象最深的……

  《穆斯林的葬礼》,看了一遍,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穆斯林的葬礼》,下载了评书版我又完整的听了一遍,

  《穆斯林的葬礼》,找到电影版又完整的看了一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评书版,心灵一次次的被这现代版的《梁祝》深深地感动着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只有完整的看过听过之后才能真正的了解作者要讲述的情节。

  老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门楣上的门簪上悬挂着各镶嵌着“博”“雅”二字,这座古老的博雅宅从民国初年一直到一九七九年,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岁月洗礼,更是记录了回族中以玉石为引子的悲情故事。奇珍斋主梁亦清是一个回族的琢玉高手,老实本分,为人谨慎,恪守着行业道德,和妻子白氏育有两个女儿,梁君壁和梁冰玉,壁儿和玉儿被视为梁家的掌上明珠。

  吐罗耶定和易卜拉欣这一老一少的到来,彻底的打开了这个故事的开局,一切都围绕着回回这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慢慢的展开,真主为梁亦清带来了易卜拉欣,他聪明伶俐,年幼的眼神中透露出精明,梁亦清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韩子奇,从此,韩子奇便与玉结下了一生也割舍不下的情缘。

  梁亦清与汇远斋老板蒲绶昌签订了一分协议,用三年的功夫来完成一件旷世奇作《郑和航海图》,而真正的主顾是英国的珠宝商人沙蒙。亨特。当梁亦清还在犹豫时,韩子奇说出了不知深浅的一句话:“师傅,这活儿,您做得了!再说,咱爷俩儿有两双手呢!”梁亦清凭借‘玉器梁’的名声接下了这个大活,并和蒲绶昌签下了为他带来惨痛遭遇后果的合同,一纸文书为他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后果。当《郑和航海图》就要完工时,梁亦清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他无力的身躯倒在即将完工的‘郑和’那指向远方的右臂上,断裂的玉石使梁亦清喷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口鲜血……

  蒲绶昌闻讯赶来逼宫,韩子奇与壁儿玉儿姐妹为师父送葬后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尽管韩子奇的想法不能告诉任何人,他只能独自承受这残酷的现实带来的结果,带着奇珍斋的‘水凳儿’跟随蒲绶昌来到汇远斋,胸怀大志的韩子奇默默地忍受着蒲绶昌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期间,与英国商人沙蒙。亨特的接触对他的触动很大,使他开阔了眼界,有了新的认识。当韩子奇提出离开汇远斋时,蒲绶昌被激怒了,但是没有合同制约的韩子奇用三年的时间和制作成功的《郑和航海图》抵消了,精明的蒲绶昌怒吼着将韩子奇赶出汇远斋,韩子奇又成了身无分文居无定所的人了,但是他却完成了师父未了的心愿啊……当韩子奇重新跨进博雅宅时,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一双姐妹,一场简单的穆斯林婚礼,让两个相同命运的人走到了一起。

  十年后,博雅宅在韩子奇的手中起死回生,俨然又是一个‘玉魔’!当流星划过夜空,韩子奇喜得贵子,取名曰“韩天星”,寓意为‘天助博雅宅,星落奇珍斋’。天星出生满白天时,韩子奇的“揽玉盛会”彻底击败了蒲绶昌。

  此后,中国大地上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韩子奇带着他的.奇珍异宝辗转来到了英国,经历了战乱和死亡,也经历了为他带来一生痛苦的另一份爱情,师妹玉儿和他在战乱的英国生育了一个女儿:韩新月。当战乱结束重新回到博雅宅时,有一场无声的战争开始了,玉儿丢下新月走了,走的很彻底,再也没了音讯,韩太太接受了新月,但是却始终对她有着不冷不热的所谓亲情,这个家庭彻底破碎了,表面上和睦安详,内里却是苦楚自由人知。

  新月长大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勤奋好学的新月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博得了老师楚雁潮的青睐,慢慢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新月竟然是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而且大夫的诊断也已经等于判了新月的死刑,楚雁潮作为老师,不断的关心和鼓励着新月,还和新月一起翻译了鲁迅的著作《故事新编》,新月因为病情的恶化而休学,但是新月和楚老师的感情却在渐渐地升温,当新月意外的收获了这份弥足珍贵的爱情时,她是那么的幸福,她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想象着幸福的生活,楚雁潮心里却越发的沉重,因为他知道,新月的病情根本就没有好转的可能,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新月并不多的时间里让她感受爱情和幸福。

  当韩太太以种种理由强硬的拒绝了楚老师对新月的爱情后,新月绝望了,得知自己的病没有机会治愈了,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并非韩太太,而是梁冰玉,新月被彻底的击垮了,绝望将新月击的粉碎,再强烈的求生欲望也难以抵挡病魔的无情,生命在新月的身体上慢慢的流失,她是多么留恋这个美好的世界啊,她曾经给心爱的楚雁潮写了一封充满惆怅、惋惜、向不公命运呐喊的信,信中,新月违心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楚雁潮的心被击垮了,击碎了,他对新月的情感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给新月讲了杰克。伦敦的一篇小说《热爱生命》,希望新月用羸弱的身躯来向残酷的病魔作斗争,新月用喃喃的声音说道:生命……生命……韩太太用决绝的态度拒绝了楚雁潮对新月纯真的爱,楚老师被拒在回回的门外,并违心的答应了韩太太的无理要求,一个悲情故事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当新月得知自己真正的母亲是梁冰玉时,那颗脆弱的心脏彻底的垮了,年轻的心灵再也承受不住太多的苦痛,多年来韩太太对新月不冷不热的态度,看似母女却无法感受到真正细腻的母爱,在母亲梁冰玉尘封了十六年的信笺中得到解释,太多的不幸强烈的撞击着岌岌可危的心脏,新月倒下了,生命的烛光已到了尽头,她知道,明天是遥不可及的了……

  当新月带着对光明的留恋,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燕园的渴望,对家人的爱恋,对亲生母亲的眷恋,对楚雁潮的依恋,当一切都难以实现了,新月用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力气喊出了:“楚……”,一切就都结束了,新月再也难圆了,生命的终结也许是对新月最好的解脱啊。

  楚雁潮没有能在新月生命终结时陪伴她,“啊……”楚雁潮用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震响了天地,心灵崩溃了,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那一刻,楚雁潮的心,死了……当楚雁潮来到已经冰冷了的新月身体旁,轻巧的揭开新月身上“卧单”的一角,新月静静地躺在那里,静静地闭着眼睛,静静地闭着嘴唇,洁白细润的面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泪水滴落在新月的脸上,“新月,新月……”楚雁潮的呼喊再也不能叫醒新月了,新月已经放下了所有的牵挂,在也不会回来了,楚雁潮心碎了,绝望了,疯狂了,扑上去疯狂的吻着新月的脸,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这是他们的初吻,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

  穆斯林的葬礼上,隆重庄严而简朴,没有任何陪葬物品,新月书籍,妈妈的照片,字字含泪的书信,楚老师送给她的巴西木和留声机,还有割舍不下的校徽,全都带不走了……

  楚雁潮用自己的身躯为新月去试墓穴的大小,用跪着的双膝和坚硬的臂膀迎接着新月身躯进入“拉赫”,诀别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刻,我的泪水盈满了,心被揪紧了,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干叹良多啊……读这篇描写回回的巨著《穆斯林的葬礼》,多次让我的泪腺遭到折磨,这是一个现代版的‘梁祝’,悲情的故事压抑了心绪,感谢作者霍达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角,真挚的的情感,深刻的内涵,揭示了穆斯林民族在政治宗教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困惑,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梁冰玉站在新月的墓地前,她看到了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影,仿佛千年以来就伫立在那里,一把小提琴奏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悲惋,凄凉,仿佛是一对生死恋人的诀别,令人不忍聆听……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

  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本书带我浏览完了“奇珍斋”在三代人手里的兴衰。从民国八年一直到1979年,三代的命运都被紧紧锁在了“玉”上。

  民国八年,梁亦清数年如一日地在水凳上延续着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买家说多少钱就拿多少钱,他不可能想得到日后“奇珍斋”的名声会远渡到欧洲,但这一切又归功于他因信仰而收留了易卜拉欣——韩子奇。

  韩子奇从小就跟随传教者四处朝拜,直到他见到了玉,他此生唯一的归宿。在汇远斋三年的忍辱负重,十年里辛苦创业,重振“奇珍斋”,这里不仅包含了自己对玉的着迷,更重要的是报答师父的“养育”之恩。

  在英国的韩子奇,我认为他是糊涂的。自己玉王的称号响彻整片大英帝国,但仍然就坚守自己的玉王,不离不弃。远在中国的妻子——梁君壁,不仅操持家业,还要抚养未断奶的天星。而,他却“销魂独我情无限”。但是,我又认为这份“扭曲”的爱情是理所当然的,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德国对英国进行大轰炸的岁月里,他是梁冰玉唯一的依赖,唯一的依托。他与梁君壁之间并没有夫妻间应有的感情——爱情。而正相反,他与梁冰玉之间的是最真挚的爱情。或许没有战争,他们不会相恋,韩子奇只会像许多百姓一样过着麻木的生活。梁冰玉说的没错;“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即使是在错的时间,只要遇上了对的人,我们难道没有权利去爱吗?

  但,这种爱,这种自愿结合的爱在礼教面前是无耻的,是下流的。在礼教面前,梁冰玉只能走,留下新月远走高飞。在那个年代里,不知有多少人被囚禁在传统婚姻中,面对自己毫无感情的伴侣,过着麻木,毫无幸福可言的生活。这样的婚姻,难道不是一座大大的坟墓吗?

  在外人看来,韩天星——韩子奇的大儿子的婚姻看似门当户对,美满幸福。但又有多少人知他的初恋是怎么不明不白地结束的?韩天星本与同是穆斯林的“切糕客”的大女儿相恋,二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但韩太太——梁君壁,却认为其家境贫寒,配不上“玉器韩”便自己用小伎俩,使二人从此形同陌路,不相往来。

  与现在的众多家长一样,韩太太反对裸婚,支持“门当户对”。但他们又何曾考虑过感情?金钱就一定可以代替爱情吗?金钱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吗?金钱是万能的吗?

  韩新月是本书中的主角,也是命运最悲惨的人物。她是韩子奇的私生女,在韩家生活的快二十年中,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母爱。而正当她考入了自己生母曾经就读的学校——北大时,病魔又断送了一切。或者在她人生最后的三年,是楚雁潮在支撑着她。可是这份爱情也被挡在了礼教的门外。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二十年前梁冰玉获得了一份不合情理的爱情,二十年后她女儿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在送她去往二十七斋的路上,在未名湖畔为她朗诵诗歌:在备斋讨论译文:在医院许下诺言:在西厢房善意的谎言······在坟墓旁边的最后一面。

  这段凄美的爱情以新月的长辞告终了······

  十六年后,梁冰玉推开“博雅”宅的大门,可是早已物是人非。回民公墓的大树下,一位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地伫立,小提琴诉说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布偶与祝英台》。

  ······

  合上这本厚厚的书,耳边仍旧回响:“我有权利生活,我有权利爱”。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3

  很早以前就知道《穆斯林的葬礼》,所以对我来说它还是很熟悉的。这本小说获过矛盾文学奖,也拍成电影过,名字叫《月落玉长河》。有很多大文豪评价过这本小说,所以我自己并不好对其作出评价,只是近来又一次翻阅,仍有感触,便写下数笔。

  还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当时我正在上中学,每天中午总能从学校广播里听到一阵悠扬神秘的唱礼声,然后是一个广播剧,名字就叫《穆斯林的葬礼》。小说描写的一个穆斯林家族,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从我的感受来说,我通过看这部小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比较特殊地民族的生活习性。这一点,是最主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根据作者的后记,应该是有原形的,所以它更加能吸引读者。它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也许是上天的注定,也许是尘世间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一切,造就了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我们看到,从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三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用世俗或者宗教教规来评价属于畸形的爱情悲剧,既而延续到韩新月、楚雁潮这两个主要生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年青人身上的更加让人感慨和不能接受的爱情结局,让读者陷入了深深地同情与无奈之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在这种某些世俗人所理解的宗教教义的笼罩下,一切注定就只能是一个无法取得圆满结局的悲剧。

  小说中,梁亦清作为一个玉雕技艺高深的匠人,始终过着一种与世无争,小心翼翼的生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对玉全身心的热爱,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一种善良、仁义与忠信,但这些并不能让他免遭黑暗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蒲老板的压迫与欺凌,他生活的环境,最终将其摧毁。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他成了梁亦清的`唯一徒弟,并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在师傅惨然离世后,韩子奇接手了师傅留下的一切,包括未完成的“郑和航海玉雕”,一个破败的家以及三个孤儿寡母。韩子奇在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在他的努力下,“玉王”这个名字享誉京城。但他与梁家大女儿梁君壁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爱情的发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怜悯与相互依靠,正是这种怜悯与依靠,当他们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症也就相应出现,于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孽开始产生。在新潮思想教育下的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大胆的与自己的姐夫韩子奇真正相爱,还有了他们爱情的果实——韩新月。韩子奇最终在良心的谴责与惶恐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新月注定将要承受自己父母所留下的苦果。

  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进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里。新月是无辜的,从她一出生,就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似乎是造物弄人,这样残酷的惩罚在继续延续。好在,新月有几个真心爱护她的亲人,除了她的父亲韩子奇,还有一个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天星,一个饱受战乱摧残的善良、可怜的女人——姑妈。在这样的呵护下,新月一天天长大,在考上北京大学时,最终遇上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但当她开始选择自己的爱情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

  小说伴随着一个个的葬礼而完成了一段段的故事,最终轮到了新月,非常细腻地刻划了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情节。同时,在这部小说,也非常无奈的讲述了几个被外界因素所困扰的爱情结局,甚至有些“轮回”色彩。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容贵芳、韩新月、楚雁潮......总之,在这部小说中,姑且不提他们的结局,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剧性的,都是违背了主人公的意愿的。

  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哪,现在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告诉我们,所以读者都只能自己领会,感受其间所传达的种种。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4

  今天,我怀揣着惊讶与激动终于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读完后,感触很深。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章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

  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深深的'迷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相爱,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两母子,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韩子奇瞬间苍老,母亲也终于明白自己的过错,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竟可以打破种族的界限,这应该是穿越种族的爱恋吧!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凄美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就是一个凄美的关于仙女和凡人的故事。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与《穆斯林的葬礼》内容上有些不同,但是这俩者都是爱的奇迹。一个打破了种族的界限,另一个则违反了天条。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值得我们赞美和敬佩。

  通过《穆斯林的葬礼》那文中穿越种族的爱恋,我学会了以后无论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应该被一些无理的规定所束缚。特别在学习上,我都应该不轻言放弃,我要学会勇敢,坚强地面对一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5

  轻轻抚过书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弯古老的残月,用一种庄严的心态去感受那来自心灵的呼唤……

  新月,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多么恬静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个很娴静的女孩。她在别人眼里或许幸福得无可救药[注: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仿佛幸运女神只光顾她而已,可有谁知道,她将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几多风暴,也许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注定这一生会是一场悲剧——严格的家训,父亲、母亲和大姨之间的爱恨纠葛,使她在很小时便失去了母爱,她也只是曾经拥有过,在那个不懂事的孩提时代……

  她有一个好哥哥——为了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她快乐,他不愿看到妹妹不开心,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她、呵护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师,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缘分由一首《梁祝》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两人的`心海之中,他们不正是那翩然翻飞的蝴蝶吗?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注: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风雨露中暗香弥漫,恰似一阙天籁之音,在庞杂的年岁中诠释真纯;谁料想这蓓蕾未曾开放便将凋落,那和声未曾扬起便戛然而止[注: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她刚刚触碰到的爱情梦想,却被宿命硬生生击的粉碎。

  老天是这样的公

  平,公平得让人难以接受,新月,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赐予了她美丽、才学与聪慧,却相应拿走了她的母爱,生命与幸福……

  她本该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的——她有过人的聪明,美好的家庭,即将到来的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因为老天的公平而破灭了……

  直到合上这本书,心仍在兀自颤抖。我实在无法相信,那轮纯洁、无暇的新月会悄然隐没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轻薄荡漾,水中月却已隐匿无踪;那如花的生命会那样瞬间凋零。花香还在鼻前飘飞,可香源却已凋落不在……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6

  暖暖的阳光轻轻地翻动着书页,刺得我眼睛有些发痛,使劲眨了眨眼,两行泪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来。

  “小米,我给你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里面是讲述你们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里的书被翻烂了,新书一般会落下一层薄灰。所以不例外,我无精打采地翻开了第一页。哦,开头应该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来,那些细密的文字,却像口香糖一样紧紧地粘住了我。

  大约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韩子奇那容光焕发的神情,那金光闪闪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却笑呵呵的脸,那面白墙上清晰地倒映着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么壮观!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书本,金色的书面像一个人小精灵。我来到阳台,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阳映出了整个城市,心渐渐地扩大,飞扬起来……

  妈妈的“绣花针”轻轻地敲在脑门上,我才醒悟英语课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阳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书旁,深吸了一口气,下午,暖暖的阳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担忧起来。

  黑暗笼罩着新月,她突然晕倒了。醒来时,红扑扑的小脸变得惨白。她爸爸韩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这时,冷风拂过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寒战。那暖阳啊?气若游丝,飘荡在窗外,啊,进不来呀!

  “嘀嘀嘀”手术室的房门被紧急地打开了,一动不动的新月“睡”在那里,她的.二瓣尖(心脏的重要部位)紧紧地靠拢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阳光,被风吹散了,洒在空中,伴着那着绝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永远地、永远地消失在了坟墓里。

  梁冰玉的手里提着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爱人楚老师静静地听着梁祝,那金黄色的暖阳不知何时,照映着他们俩,照耀着我的背影,吹干了书上的那一串泪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7

  年轻的我们一起哭,只因为我们不敢笑。

  ——题记

  当合上它时,我无数遍问自己,为什么美丽的东西都只是幻影?为什么爱情之间非得站着一个死亡?为什么那种痛会成为永恒?痛在回忆里一遍遍地倒腾,却又揉碎在寂静的琴声中,当耳旁响起《梁祝》,它是否丝丝拨弄着你的心弦?是否愀然带来了你那高贵的苦难?是否絮语呻吟着曾经的幸福?

  哀莫大于心死,有些事情注定会凄凉,我不想过多地介绍书里的内容,也许我根本就说不清。小说以1979年阴历六月初五开头,又以这一天结尾。也许中间的一切都好像是一个梦,梦的起点与梦的终点重合在一起,在她生日的那一天,当然,也是她的祭日。一切都好像在归于零,归于飘渺,归于虚幻。就好像新月从来就没有有血有肉地站在我们的面前,她只是梦的使者,告诉我们,当我走时,梦就醒了。但她确实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的眼前,她很幸福,她是有才学而极具灵气的女孩,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疼她的爸爸妈妈,包括那个永远爱她却又不得不扔下她的母亲。但她又很不幸福,她有穆斯林本身就有的软弱,他们胆小,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心理。宿命逼走了她的母亲,又让她不能与心爱的人结合。她很不幸,因为她是回回;她很不幸,因为她得了心脏病;她很不幸,因为她没有等到那一天最美晨光的到来。

  她的眼睛一直注视着东方,想让阳光一点点地爬上那美得几近悲凉的脸颊。她带着幻想,又揣着幸福,喘息着。

  “怎么……天还不亮?太阳……还不……出来!”

  可是那只是个雪天,没有太阳。

  她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心跳越来越缓慢,像是一条丝线般的细流,在沙漠中艰难地流淌,马上就要干涸了。

  “我……怎么……看不见了?”

  当微微的晨光爬上了地平线,她却看不见,她走进了一个黑暗的世界,忽然,她掉下去了,掉进了一个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山川河流、没有花草树木的虚无世界。

  她用尽最后的一口气,只艰难地喊出了一个字——“楚……”,那一个充满热情,也具有才气,并带给她希望的的男人,在最后的时刻却没有回到她的身边。只因为他是汉人,他只能偷偷地去参加她的葬礼,他无声地来面对这一切,因为他不敢出声。撕心裂肺地喊叫都只能湮没在那两行热泪中。看着她的尸体,她是那个走进燕园,穿着白色的衬衫,蓝色的长裤,手里提着沉重皮箱和网袋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在未名湖畔迷路,又惊喜地朝他奔来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在红枫映照下的湖心小岛上,朝他回眸的新月吗?

  她是那个问“老师,我们之间是……爱情吗?”的新月吗?

  可现在她在他的怀里,可她却有另外一个去处——“安赫”。他亲自埋葬她,把她送往“安赫”。一块块垒砌的土砖,也埋葬了他的心。

  一掊土,一行泪,又一掊土,又一行泪。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走上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想起了尘封的《故事新编》。“我的名字愿意永远和你排在一起,它们将印成铅字,传遍世界。”那一本含着他们的累与爱的译文,可惜它不能出版,它只能消亡。

  墓山上,缓缓地飘来幽咽的琴声——《梁祝》,诉说着一对悲伤的蝴蝶;寻梦的蝴蝶;错爱的蝴蝶。它们压抑,它们轻柔,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它让一切都成了悲,也许有的本来就是悲,有的后来才变成了悲。慢慢的,它让我感觉到字字都掺着血,字字都压抑着我的内心。心在流血,眼在流泪。

  当一切都静下去,习习凉风中悠远地飘来《梁祝》,净化了死去的心灵,平静,再平静,直至心死。这一曲,只属于这个美丽的静静地躺在“安赫”里的回回——新月。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8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对话。

  你说,天空中,一轮新月悄然升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静的欢喜。可是,那欢喜只是太短。

  听,是谁拉着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与凄凉。你抬头望着新月问,你是因为这琴声才不舍得离开吗?你抬头,看到天上的银河流淌成一条玉的长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

  是的,玉的长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脉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着自己的命运,绚烂却又无奈。

  “博雅”宅,这座故园,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时候,人忍辱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看到了曾经背负玉王盛名的韩子奇,他所谓背信弃义表面下的那颗强烈的属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当梁亦清口吐鲜血终将宝船染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头。

  奇珍斋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玉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称呼。你负箧漂洋过海只为了追随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儿完美地继承了你的一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价太大。你说你再也忘不了葬礼上楚雁鸿那个冰凉的吻。一个人心里积压了太多,爱,却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诉我说,这一刻比一生还要长。

  我想继续追寻,就像每一个回回追寻日夜萦绕心间的麦加城一样准许你的心迹。是的',你说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怅,然后和着那个时代的动荡,汇成了两代人殊途同归的悲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控制不了他书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随着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变化。霍达就是这样一名作家。他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轻叹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坚韧,他们清澈,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麦加,指向每个人心底最纯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开始了解这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并不算兴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眼泪。

  我们无需哀愁。我听着玉河汨汨的流水声,就像听到了他们喃喃的梦呓。

  我们也无须哀叹。因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们脸上虔诚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礼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灵,一路走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9

  新月在北大读书时有校庆的演出,由她饰演《哈姆雷特》中的索菲里娅。因为她的形象、气质都很好,纯洁、天真又带有几分羞涩和淡淡的忧郁。但是因为有病她不能参加校庆演出,不能出演莎翁笔下可爱的少女了。就在她心绪不宁时,50岁的卢大夫却告诉她,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有机会出演索菲里娅,而且也没有演成。因为卢大夫觉得索菲里娅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索菲里娅是那么怯懦,她那么爱哈姆雷特,却一直不敢表达自己,面对宫廷里的阴谋和哈姆雷特的悲剧,她仅仅是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最后只能成为随葬品、牺牲品。这是卢大夫所不能接受的,卢大夫更欣赏健康的美,生命的美!卢大夫是一个多么有爱心而富有智慧的医生啊!她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化解病人心头的烦恼,教会新月更昂扬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苦痛。而新月正是因为这番话改变了对人生的追求和看法,不再自怨自艾,不再自怜自苦,而决定像简·爱一样坚强与勇敢。

  我想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我们能透过作品中的人物思考,从而拥有自己的选择!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0

  读罢全书,我方才将抑制在心中的悲痛愁苦释放出来,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部书是一个圣洁的诗魂,是一道玉之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全书通过描写一个玉器家族的生死兴衰,谱写了属于穆斯林的咏叹。今昔对比宛如两条河流相融相会,其妙无穷。从玉匠梁亦清收养韩子奇,到韩子奇勾心斗角威师傅梁亦清报仇,再到韩子奇与师妹梁君璧、梁冰玉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后到韩子奇女儿新月凄婉的一生,前半部分还是精雕细琢,暗潮涌动,后半部分便是势不可挡,汹涌澎湃了。犹如《神奈川冲浪图》,全书在新月之死时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一弯明亮的新月卷入了命运和悲剧的长河,让人实在不得不流下眼泪。

  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为人心所传”,这就注定了此书奇诡神妙,悲壮淋漓。细读全书,让人不禁响起《巴黎圣母院》那美与丑的强烈的冲突与对比,又让人不禁叹谓其与《京华烟云》相似的命运的`阔大与无奈。《玉殇》梁亦清之死,悲凄淋漓,令人震骇;《玉王》中子奇之青云得志,勾心斗角,或如大夫雕凿,若如小弦切切。在这一条晶莹、诗意的玉河中,梁亦清,梁君璧,韩子奇,蒲绶昌,各个人有各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然而,在这纷繁杂乱的命运之林中,一个庄重、美丽的灵魂悄然升起——新月!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悲剧命运,会使他的心灵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冶炼和净化,这便是美。若没有这种美,人生怎还是人生?新月之美,并非作者借她阐发了多少真主的旨意,而是她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是她的心灵渡过了悲剧与苦难的命运之河,接受了光明与希望的洗礼,变得越发至善至美。新月,宛如一条活泼美丽的小溪,由远到近,由弱及强。她的美,正如明月般纯净皎洁。梁君璧之叱咤风云,韩子奇之愁肠百结,无一不衬托出她如梦如幻的美,然而从梁君璧拒绝楚雁潮开始,她的世界掀起了巨浪,将少女如无瑕美玉的爱心打得粉碎。她的死,有一种“奥菲利亚式”的凋零之美,又如祝英台般缠绵悲凉,却不只是柔情凄婉,而是苍天泣血!

  问世间,何为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寻找这个答案?姹紫嫣红,大漠孤烟,是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堪称完美的艺术品;《蒙娜丽莎》那一抹动人心弦的微笑,是美……到底何为“美”?读完《穆斯林的葬礼》,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它能压倒一切,镇住一切。萧红一生命运坎坷,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用一颗未被污染的,饱含童真的纯净心灵写下了《呼兰河传》;汪曾祺年轻时作品不受文坛重视,抗战时在西南联大受尽磨难,然而在晚年时他却将这段往事写得如履平地,还创作了《受戒》这样纯净如水的佳作……有句话说得好,在逆境中,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正如书中传达的旨意,只要人的心还是美的,那便是不可磨灭的希望!

  有人认为结尾太悲惨,然而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门里边,雪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冰玉冲上去一把抱住她‘新月!新月……’”她抱住的不再是一个少女,而是梁家的第三代,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新的希望……

  旧的生活总会过去,新的生活如黎明破晓,如期而至。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1

  《穆斯林的葬礼》是由著名女作家霍达写的一部文学经典,它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结局十分悲惨。对于回族人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一部小说,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

  这是一部关于穆斯林的圣洁诗篇,虽然结局十分悲惨,且有些离奇,却会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过去的生活已经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尽管生活得十分悲惨,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悟出的深刻道理。

  我想,这也许就是悲剧的长河,命运的长河,人生的长河。从开篇到结局的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郁情绪,不觉留下感动的泪水。如果不是作者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描绘得如此动情,能给人这种撕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独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表现出的,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

  正如作者所言,人心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可以说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

  默默苍天,沉沉大地。结局中出现的新月,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新月,也是她纯净美丽的心灵,是一个甜美崭新的关于未来的梦,还有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本书,我百读不厌,因为每次读完一遍,都会有一种新的感悟,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2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合上书,心里是满满的悲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所以悲剧更加令人震撼。的确,《穆斯林的葬礼》就是如此。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小说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描写了三代人命运的纠葛与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最令我动容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凄美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那么的唯美,可是由于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们俩只能默默地远远地相互守望。本以为他们俩艰苦地挣扎可以冲破宗教的束缚,可是最后,新月同样逃不过命运的魔掌,她患了很严重的心脏病,并且在她的生命油尽灯枯的.时候,仍然没能见到楚雁潮最后一面。

  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人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

  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

  新月,那个才华卓然、聪颖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块真正的玉,莹莹地散发着难以掩饰的光润,却早早地陨落了。当这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离去的时候,留给她身边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这对无缘的恋人最后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这个残酷的生离死别的结局。但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信念是坚定的,所以,无论在何方,他们的内心是温暖的、幸福的。

  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这本小说,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

  面对爱情的无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败,时代的变迁,一种沧桑凄凉之感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细细地品味这段传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无奈…

  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人生这条路上迷失了自己,他们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他们或许是努力过,但失败了就没有勇气再去追求;或许认为在艰难、障碍面前,一切的追求不过是无用功,因此不必追求;或许……还有种种理由,多少人止步于理想跟前,留下遗憾人生。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更应该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人生本就像一只导管,欢乐流过,悲伤流过,一切流过,最后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更要留下我们来过的印记。趁年轻去奋斗吧!不要害怕前程渺茫,未来的一切本来就是未知的。不要害怕艰难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段修炼之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你向往广阔,就去拥抱大海;如果你喜欢自由,就去遨游天际;如果你热衷挑战,就去攀登高峰。只愿你不负韶华不负己!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也许执著一生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释然;也许毕生守候的东西,会在霎那间放弃;也许在煎熬中等待的东西,会成为永久的纪念;也许在痛苦中挣扎的东西,会成为真正的美好……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3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之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之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4

  读书就像看人。你第一次看人与第二次看人,感受是绝然不同的。读书也是这样。

  的确,一页页读下来,我进入了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读到《玉殇》梁亦清之死,不禁悲痛万分。这是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骇;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钩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战术”。

  说到韩子奇,就不得不谈到他的女儿—韩新月。我姑且先随书中所说—称她为新月。新月的命运曲折多变:她的母亲,是她父亲原来的妻子—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这在穆斯林中是不可宽恕的事情。后来梁冰玉离家出走去了英国。韩家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这件莫大的丑闻,便让脑海中对母亲并没有多少印象的新月称梁君璧为“妈妈”。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新月却如同一只幽幽的乐曲,她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这就是真正的新月,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丽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她患上心脏病这一波澜突起,掀开了可怕的命运的巨变,使得纯真少女的爱心像一块无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类的心灵镇住一切,压倒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仅是柔情感人还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

  再从完美艺术上来看,在诸多林林总总的人物中,梁君璧是作者塑造的最为丰满的一个经典形象。一言一语,一颦一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梁君璧虽然从小持家、嫉恶如仇;对丈夫—韩子奇又管得严;对从海外归来的亲妹妹—梁冰玉冷若冰霜;总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疼爱儿子,却不理睬女儿;活活拆散两对相亲相爱的情人……这些事情看起来都蛮不尽人情,然而,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象对丈夫管得严,不就是想让这个家和和睦睦吗?对亲妹妹冷若冰霜也不就是不想让梁家、韩家丢脸啊!……事实上,我相信在这本书中除了可歌可泣的新月外,“刀子嘴豆腐心”的梁君璧就是命最苦的'了。

  一部书,能写出一个经典人物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全书的艺术可以称得上“如空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读《穆斯林的葬礼》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我想,正是因为人心所传,全书笼罩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因此我说它是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当然,我不是说书中有多少真主的旨意,我所指的是它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或许有些读者觉得这个结尾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回到“博雅”宅,进门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是的,时间如梭,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已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第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未来,一个希望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

  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相关文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5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10

穆斯林的葬礼主要内容06-11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000字03-25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2-16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12-31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8-2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3-15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