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认知觉醒》读后感

《认知觉醒》读后感

时间:2023-08-31 18:25:09 蔼媚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认知觉醒》读后感(精选9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知觉醒》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知觉醒》读后感(精选9篇)

  《认知觉醒》读后感 1

  近年来一直听很多人在说“你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用你的认知,在股票帮你赚钱”。

  趁着假期看完这本书,慢慢理解“认知”代表什么。我自己的理解,认知即是自己大脑底层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也就是程序中的“抽象”,越是抽象,就越能解释很多事情,越是底层,他就能从本质上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很久很久之前,就记得在某个地方看到一句话,你学到的东西,就是在那么多年之后,你还记在脑海里,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行动的,这就是学到的东西。

  这本书也有一段对阅读的理解:就是看完一本书,有感触,有触动的那些知识片段,没必要追求所有的文字都理解。因此,我只记录总结一下自己有感触的`地方,不会是一个详细的读后感。

  拆解任务的力量

  拆解任务的力量非常巨大,大至我们的整个人生,小至每一日的任务安排。之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很焦虑,这个季度要做这么多任务,怎么做得来呢?然后秦粤大佬说,用甘特图把几个月要干的事情列出来,自己规划一下。列完之后就发现,原来糅在脑海里的那么多活,经过几个月的“排期”,一下子又变得目标可达了。一旦任务太多,人就会焦虑,就会慌,实际上我就是缺乏了拆解任务的能力。拆解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比如在写一个复杂的程序,复杂的逻辑,如果只是一句简单的“完成这个功能”,很可能每次看到这个任务,就会退步,不知从而而做,也不知怎么搞。

  这个也跟演绎思维一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步步拆解,而不是不拆解就想着开始搞。

  消除模糊

  如何提升行动力,其实这个知识很多地方都有讲到,比如如何提升到达目标,就是把目标最大可能的细化,最大可能的衡量,这样达到这个目标就更快了。

  平时每日给自己定的目标,每天的工作计划,都是越详细,消除模糊,才有可能做到。

  享受当下

  我们本以为一心三用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殊不知,这样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脑海里想的另外一件事,实际上要么是后悔过去,要么是忧虑未来。实际上都是无谓地担忧。还不如最大可能的享受当下,如果正在跑步,就全身心地感受身体的变化。如果是在逛街,就全身心地体会身体。如果是在学习,就高度深度地学习。

  脑海里不要同时想太多事情,不要同时想干太多活,因为那样不仅干不完,还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连当下的事情都干不了。

  元意识的觉醒

  每次我们可以试图分出另外一个自己,告诉自己去做事情,分出第三个自己去监督自己,告诉自己要享受当下,把自己的杂念消除掉。

  心流区域

  学习一个东西,或者准备开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从心流阶段开始启动,而不要一畏地设置一些高难度的事情来达成。什么是心流阶段,就是在 枯燥重复的区域往上走一点,在困难的区域往下走一点,就是心流区域。

  精力

  每日早起,我们的精力是重新启动的,因此可以在早起的时候做一些稍微需要精力的事情,这样我们的精力是往上走的,他是有一个惯性,这样就不容易往下去走。

  给自己每天的时间段划分区域,每个时间段干什么事,做什么,都分配好,最好每个时间段干的活不一样,这样效率会更加高。

  认识大脑

  大脑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个东西,或许我们的所有情绪,都是因为某个激素的起伏,我们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大脑某个激素控制的。接下来继续找大脑相关的视频和文章学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最近情绪比较崩溃,尽管很多事情我不愿意相信,但它还是发生了,你相信命吗?我有点开始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认知觉醒》读后感 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可是精神的负担丝毫没有减少。一天好不容易结束了工作,我们又极为迅速地投入了手机的怀抱里,在手机上阅读各种热点新闻,极力使我们的精神放松。手机上五花八门的信息,颜色鲜明的界面,各类的图片视频,使我们接受了感官的刺激,获得了一瞬的快乐。但这种做法,使精神愈发空虚,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时间一长,生活中目标的影子变得虚无,梦想也就成了空想,日子过得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掀不起波澜。

  在工作的最初,也许自己也对生活充满了期待,试图学习工作两不误,活到老学到老,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渐渐地,自己立的flag常常被打破,次数多了,连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能够拥有不一样的生活,开始焦虑,开始自责,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这种焦虑,是来自自己无能的愤怒,也是自己没有真正做成一件事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焦虑时,手机还在手上拿着。为了逃避这种自责的痛苦,依旧选择玩手机不去面对,痛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了舒适的物质生活,但是也索取了余下的闲暇时间,麻木了精神。

  厌倦了这种生活的人该怎么逃离呢?

  试着做计划。计划,是对一天时间如何规划的`方式。对我们严格把控时间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如果做好了一天的规划,就不容易被一大堆事情绊住,也乐于在某个时间段做好某个时间段应该做好的事,不会因闲暇时间多而盲目选择玩手机。

  但是计划不是做了就一定能完成,对某些人来说,选择开始执行计划时就很难。比如一天之始,在已经做好的计划和手机之中做出选择,部分人最后还是选择了手机。因为手机更好玩,更不费力,而那部分人会告诉自己只玩十分钟,但是到了十分钟之后,手机舍不得放下,又是十分钟,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一天结束了,才恍然若失,自责于计划没完成。

  手机拿起来容易,放下来难。所以那一秒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决定了你一天如何度过。

  试着在选择节点多花点时间,学会延迟满足。

  既然今天定下了要完成这个任务的计划,先完成计划再玩手机,比先玩手机再学习,快乐多了。玩手机对前者来说,是完成计划的奖励。后者则会因为任务没完成,在享受的同时更加焦虑,玩手机也玩得不痛快。正如一句话: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痛痛快快地学。如果把两者掺杂在一起,做a想b,不仅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是做什么都不快乐。延迟满足,不是不允许自己享乐,而是先把一天重要的事做完之后再享乐。

  在周岭的著作中,“延迟满足”对日常生活的帮助极大,同样,“消除模糊”也有着洗涤心灵的意义。

  如果地上的一团垃圾看得你很不舒服,但是这是大家的公共区域,你不需要对这团垃圾负责,因为迟早有人要清理它。但是它影响到你的情绪了,一走过这里,你就会因为糟糕的环境而感觉不舒服。这个时候,你会不会主动清理它呢?

  它影响的是你自己的情绪,我建议你主动请理它。如果生活中突然有些琐事侵占你的头脑,或者一个想法一瞬而过,我也建议你先处理它或先记录它。

  因为有些烦恼,它不是出现一次,以后就再也不出现了。比如,和朋友聊着开心的事情,但是突然她说的一句话让你哽住,你很在意这点,但你不明白为什么很在意,之后就淡忘了这件事。这件事,下次还会出现,还会在某个时机,再次让你不快,只要你没去解决它。而正确的方式,现在去解决它,或者立即用备忘录记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它,分析自己为什么不快,挖掘自己内在的情绪,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给自己提供解决这种情绪的方法。这样,烦恼就会慢慢变少,精神也变得轻快了起来。毕竟烦恼着我们的事,部分是小事、琐事,解决一件就少一件,就像把沉积了淤泥的池子慢慢洗干净的过程,最后,池子干净了,清澈可见底。

  当然,周岭教给我的不止这些,学习,读书,运动,冥想,反思等。我获得了很多,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本书,使你改变了,那它就是有意义的一本书。

  《认知觉醒》读后感 3

  在企业家、投资人、文人三重身份著称的周玲先生所作的畅销书《认知觉醒》里读到一句话: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周玲说:无反馈,不学习。想办法尽快产出点什么,以获得反馈。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非常想“成为一名精致的互联网民工”。于是就要像周玲先生所说的那样“想办法进行关联、互动和强化”。

  这就导致了已坚持了若干天早起的我坐在这儿边喝着咖啡边码着字;我也得要有自己的认知,把从别人那儿学到的东西揉入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语言体系当中。写出自己的东西是比读别人写的东西稍稍有点困难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要这么做,以获得自我提升。

  不论早起、阅读学习,还是运动,“与时间做朋友”,都能体现它坚持的意义,复利的效应,和得到耐心的奖赏。这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攻读《认知觉醒》这本书所得到的启发。

  并且这本书让我联想到我个人实际的感情生活,即便百般矛盾,我还是知道要跟适合的'人在一起,而非与有感觉的人在一起,有感觉但不适合在一起。

  “曾经心痛为何变成陌生我只想要和你一起飞翔管它地久天长只要曾经拥有我是真的这么想……”就在今天大约四五点钟的时候,一阵伤感、悠扬的爱情歌曲把我唱醒了。我,又想他了。

  《认知觉醒》里说,我们需“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

  “回避痛苦并不会使痛苦消失,反而会使其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的感觉。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我就是在对那份奇怪的情感上一拖再拖。不想“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任由其“进入潜意识”,给它“变模糊的机会”。我知道它早已经进入了潜意识,然而却并没有想要将它挖出来。我的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但有时那何尝不又是一种美好、幸福和享受?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幸福和享受。我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以便在以后抓住时机对“症”下药。

  这段时间,我边循规蹈矩地上班,边严苛地要求自己,尽可能在自己“舒适区的边缘”一点点地延伸,不断提升自己、精致自己。我也尝到了甜头,特意制订了专属的“蓝蝶宝贝作息时间”;所有的碎片时间用来听书熏耳朵;记录以半个小时为一单位自己在做什么;注重“践行和改变”,把每天运动一小时调整为只运动半个小时,另半小时改用来亲手给自己做减肥餐;并且慢慢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更合理安排利用好时间,断舍离,让家居环境越来越优雅敞亮,拍视频、精进专业技能、加快输出,提升认知,越来越优秀……

  这段时间自己以为最大的进步莫过于习惯了在规定时间进食,把注意力放在除“吃”以外的所有事情上。吃也是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如此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从容与踏实。爱吃、贪吃是人的天性。一吃毁所有。用觉知力约束天性,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在此特意推荐《认知觉醒》这本书,这是本特别接地气、工具书级别的好书。我想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途中,不断重复研读它,直到它每一字每一句融入我的骨子里。

  周玲先生写出来送给他女儿的这本书,浅显易懂,百看不厌,我每学习一次都有所收获。在我们人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从中找到些启发。读他的书,就像与一位向你娓娓畅谈人生,满脸堆笑、亲切友好的告诉你些什么的人生导师面对面聊天那样惬意。

  查看先生的资料,居然与我的老爸同岁,既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同时又是一名投资人和文人。周先生说,我们阅读、学习,要想办法产出点什么以获得反馈,凡事不预不立,预则立,“想办法”是关键,无反馈不学习,可想获得反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那会使我们得到一种动力持续更进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人的天性懒惰、贪吃、没耐心诸如这些缺点,我们要用不断学习到的知识去战胜它,克服它,认知越多越清晰坚定,我们就越能成为我们想要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认知提醒》这本书里说,运动,我们身体里的生态系统就如同一汪生水,不运动反之,我们的身体就如一潭死水;运动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这个认知让我更坚定了每天早起运动养成一辈子习惯的决心。

  “食不过饱,酒不喝太高。”

  “自律,是比在血肉之躯上刻字更使人痛苦的事。”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自律。人是高级动物,何况通过学习精进自己我们可以让自律不那么痛苦。

  《认知觉醒》读后感 4

  如果用一些词来形容我读完《认知觉醒》的一个感受的话,我觉得用受益匪浅,醍醐灌顶等都不足以完全表达我的一个感受,好久没有这种被文字的力量震撼到的感觉了。

  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是因为它不像我之前读到的一些心理、励志的书籍一样,一味的引经据典,一味的列举名人事迹,每每读完都会给人一种要想出类拔萃就得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而那些有所作为的人都有着超越常人意志力的感觉。这些书在刚读完时确实能给人以一剂强心针,于是我们开始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想要确确实实作出一些改变。但是时间一长往往发现自己难以坚持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把问题归咎于自己意志力不够,不够勤奋等主观原因,几次三番以后,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做成一件事,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甚至开始陷入自我否定,自责的漩涡。从此不敢制定什么计划,或者在潜意识认为自己制定了也完不成。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认知觉醒》里找到的两点启示是:

  1、你面临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认知,即人的大脑由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组成,而在人类进化史中本能脑和情绪脑一直占据主导,毕竟人类真正解决生存问题到现在这个时间长度在整个人类进化长河中不值一提。所以理智脑目前进化的程度最弱。这也是我们时常做选择时不够理智的原因。避难趋易,降低无谓消耗是自然生存法则。所以不要再归咎于自己意志力不够或者不够勤奋,你面临的问题是整个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

  2、在“舒适区边缘”提升自己。舒适区边缘就是做一件事的难易程度刚好在超过我们感觉到舒适一点点的状态。这个难易程度下,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才不会那么“排斥”,而当我们完成时情绪脑也会获得一些正向反馈,慢慢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我们做一件事是由情绪脑驱动时,我们会感觉到轻松并且快乐,也更容易坚持下来。如果一开始无法找到自己的舒适区边缘,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借鉴,设定一个超低的下限,而不设上限。切忌好高骛远让自己一下跳进困难区。在痛苦折磨里最后放弃,又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我觉得书中提到的'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上也给我很大启发。说几个感触最深的点:

  1、做什么就在想什么。这看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我们可以回想几个这样的场景,一边跑步一边想着待会吃什么,而一边吃饭一边又在刷剧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我们看似具备了一种更强的能力可以双管齐下更高效的做一些事,然而慢慢的我们却开始丢失自己的专注力。所以吃饭时就全身心体会吃饭这个行为,跑步时就去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迎面吹来的微风。活在当下活在生命的每一秒。这将大大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2、不要陷入量化式满足的误区。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想着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今日阅读一小时,今日背了五十个单词,今日跑步五公里……我们可能会时常满足于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种种“打卡”行为里不能自拔,不可以说这种方式不好,只是当我们设定了这些量化的指标时,我们的关注点会不自觉的由原本这项活动而转移到那个量化的指标上。无形中相当于我们放弃了发掘这项活动原有的乐趣。甚至当我们有几次完不成“打卡”时还会陷入自责之中。

  3、用积极反馈来应对焦虑。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焦虑。面对焦虑我们不要让它一直埋在自己潜意识里,而要360度刨根问底式的去寻找焦虑的点,以及可以影响焦虑的因素,当我们一点点解决掉这些因素时,我们也会一点点收获正向反馈,当这些正向反馈足够多时,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早已不再焦虑了。

  4、“从现在开始”。当我们想要发生改变,想要有所行动时,不妨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不要纠结什么现在开始是不是太晚了之类的,因为现在不开始,你会把现在开始也错过,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后你还是老样子。任何我们学到的动西如果没有行动上的改变都等于零,读了一波鸡汤感触满满,发个朋友圈配上自己见解。好像自己收获了很多,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突然发现自己生活还是没有任何转变。于是开始感慨,“读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任何改变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

  “输出”是提高学习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标识着你正在把这一块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我觉得《认知觉醒》这本书很适合那些想要改变却总是坚持不下来或者找不到好方法的人。另外书中还提到关于反思和冥想的一些话题,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阅读一下。

  《认知觉醒》读后感 5

  当我看着自己书架上成排的书时,再看我手中的这本《认知觉醒》,心中无限感慨,书不在多一本足矣。

  我把和《认知觉醒》的相遇当成是自己的一次缘分,在此时此刻遇到它遇到作者,对我来说是种拯救。他拯救了一个内心渴望成长、提高自己却陷入知识的汪洋之中不堪重负,那个小脸蜡黄奔波各个课场的我。

  上进本没有错,但我错在没有方向和方法。而《认知觉醒》此时来到我的生命中,你说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呢?

  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触动学习法,无论是看书还是学习还是反思,都要从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出发,然后去行动,最后去改变自己,让改变当下发生。

  当我看书的时候,从最触动自己的点开始,一本书我不需要全部读完,我过去为什么焦虑?因为自己拿到一本书就想从头读到尾,书里的点太多,自己很想全记住,但是又做不到,因此我很焦虑。

  看完整本书后,我坐下来开始思考我自己,我为什么要看书?我看书的目的是什么?没错,我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我想让自己变的更强大,但是此时此刻的我有那个能力将所有的点吸收并做到吗?当然不能,我此时的水平是固定的,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将它们看到并附身上体。世间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循序渐进的,人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凡事要慢慢来。

  同时,不是所有的点也适合自己,而往往是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当下,凡是能想起的就是缘分,那就从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开始吧。

  当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对一本书的要求不再是追求记住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这样是不是就减少了很多量,自然焦虑感也会减少,压力也会减少,也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自我责备,为什么我读了这么道理我的生活依然如旧?

  读书关键的不是做思维导图也不是搭建知识树,而是从自己最触动的那个点,让自己行动起来,最后让自己改变起来。

  同理我在听课时也会这么思考,有时一节课有1—2个小时,有的更长有的稍短,我不再要求自己一定要将课中的点全记住,我只取最感动自己的那一个点就好,然后在生活中去实践并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

  再说反思日记,每天的日子似流水,我也要将触动自己的那一个点用反思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触动自己产生情绪的`背后事情发生的过程,思考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为什么自己会激动、高兴、悲伤、情绪冲动等各种情绪,找出来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或者总结出来一个可以为自己用的知识点。

  找到最触动自己的那个点,触动自己的那个点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点,再结合在舒适圈边缘练习,让自己在这一个点上持续行动,最后让自己发生改变,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最后实现自己的认知觉醒。

  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已经开始上路,我开始用触动法看书,比如本书,我找到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自己开始用起来,我用书中的“工”型清单法开始给自己一天的工作学习做计划,我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读书内容写出来,比如本篇。我开始记录自己的反思日记,有一天有位朋友在群中赞美我,然后我开始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深挖自己的情绪变化的原因,并想出解决方案。

  我曾经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退缩,当我想起书中的情绪脑和本能脑,我就笑了,我要理解它们,它们是为了保护我,我不是责备它们而是调用自己的理智脑和它们一起对话,不确定的事情未必是坏事,为什么不去试试,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在等着我呢,去尝试下。

  我们不要被事情限定,不要为了做事而做事,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呢?我不是为别人做事,而是为自己做事。我不是在为老板辛苦工作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工作,我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和作者聊天,我不是看书架而是看看我书架上都有那些朋友。我不是在做这件事而是在游戏,在做自己可以掌控的游戏。

  这是我今年遇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在此感谢作者为我们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和追求认知的经验。作者写的很用心,通过字里行间能感受一股“真”气,这种真实足矣感动所有看过本书的人,书中没有太多的说教,像面对面跟一位兄长在推心置腹的聊天,也像在听一位恩师谆谆教导。所有的遇见皆是缘分,所有的相遇皆机缘,也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为我们出版了这么接地气的一本书,希望它能拯救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这也是造福于人类。

  我把我的触动点分享出来,你的触动点会是什么呢?请你来认真看看《认知觉醒》,它值得你一读再读。

  《认知觉醒》读后感 6

  周岭老师说有人读书是在和作者交流,这句话提醒了我。非常荣幸的是我在春节假期间通过再次阅读《认知觉醒》,和周老师又进行了一次交流。

  书中给我触动的点非常多,我以后需要时不时的将它拿出来翻一下,它会是我的老朋友。

  我承认我是个有上进心的人,虽然生而平凡但是不想此生就此平凡。但是我做事没有耐心,我很想很想一步登天,每天看到别人尤其是同龄人的优秀,我的内心是非常的向往、渴望和焦虑,我羡慕他们的优秀,我什么时候才能进步才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抬头仰望并没有低头踏实的做自己该做的事。直到我看到书中写着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不要责备自己,而是要用理智的大脑去和情绪脑、原始脑和解。于是我从大脑的生理上开始了解自己,也因此接纳了自己,不再责备自己。理智脑就是年轻的经理,它只有几岁,而情绪脑、原始脑就是公司多年的元老他们年当力强,这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将我代入,要用智慧去引导着两位长者。

  接纳自我的天性,并不是屈服于他们,而是有商量的领导着他们。当我在看书时刚开始非常着急,我内心的声音在说赶紧刷完,我就会停下来跟自己对话,急什么吗?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不是把它扫完就结束了,不要急,慢下来。

  书看一半的时候,就不想再看了,转向了别的方向,当我意识到之后,我就继续跟自己对话,我们读书就是和作者在聊天,不能聊一半就站起来走哈,继续和作者聊天。

  当我的工作发生变动的时候,要离开自己多年的专业转向陌生的战场,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难过更有些焦虑,前方是未知,我有些害怕。我按书中的方法将它写下来,当我写下来的时候,清晰了,也更明了。当我赋予它另外一个意义的时候,领导既然给我换岗位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爱护,交给我一个新的领域,那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挑战?我的内心顿时豁然开朗,我仿佛看到前方是个天大的机会。当我想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不再垂头丧气,而是精神焕发。

  我时不时会想起十几年前去逝的父亲,感觉非常痛苦每当念起常常眼中泛泪。书中有写道痛苦反而是我们的成长信号,说明我们改变的时机到了。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痛苦的麻木、无视,最后将痛苦变成了潜意识中,要把它挖出来,不然它会时不时的来折磨自己。

  我要直面痛苦,不再逃避,于是我坐下来按书中的方法逐个来拆解它: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这么痛苦?父亲已经不在了,这是事实,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在纠结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自己痛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逐个回答自己的提问,等我梳理完之后才发现我一直在逃避的`是当年自己太年轻,没有在父亲生病时去承担一个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觉得“子欲养而亲不待”深深的遗憾和无比的痛苦。

  当我用很多天去思考去面对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爸爸他也希望我现在过的幸福而不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至此,我才真正的走了出来。

  所以《认知觉醒》治愈了我,我的内心至今充满感激,非常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的这本书。是什么拯救了我,我也希望来拯救别人,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被各种痛苦折磨,那你就用书中的方法去试着写下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自我拯救。

  我也是通过本书认识到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我们的终极能力。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自己思考,而且还可以自我修正,也就是我们的大脑不但可以钉钉子还可以自己捶打自己。启动元认知能力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那么元认知能力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1.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更敏锐。

  2.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

  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反思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这件事我怎么就错了,我为什么错了,我可以总结出来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3.灵魂伴侣常伴左右。

  在自己的身边时刻飘着自己的灵魂伴侣,当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它在耳边提醒自己,我这么做对吗?我这么说对吗?时刻和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一起,随时将它唤醒。

  4.冥想。

  通过冥想可以让自己的心跟上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心灵保持着觉知。

  那么觉察自己就可以了吗?还不行,还要产生在行动上,如何行动呢?

  那就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如何控制自己呢?需要用“元启动”,当我们要刷视频的时候,要用瞬间的“元启动”问自己,我现在就要玩视频吗?我的工作做完了吗?我的书看完了吗?不断的启动自己的“元启动”,在每次行动、说话之前给自己来个10秒钟的暂停,就在那一瞬间让自己想一想,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我是不是该说这句话?

  有天晚上当自己想看书时,这时耳边传来其他人直播的声音,我就跑过去听了,听了一晚上之后发现没什么收获,更懊恼的是浪费了时间。

  然后我想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问下自己,我是真的放下书本去看某大咖的直播吗?在手去点手机的瞬间问下自己,是看书对自己更有实际的收获还是听直播更有收获呢?

  正如书中所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愿我们每一次都让自己慢一个瞬间,不需要太长,只要几秒钟,我要的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要做这件事?天啊,我到底在做什么啊?多想些此类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真的比以前更有自控力。

  遇到一本好书就是遇到一位恩师,这也是一场缘分。周老师是我未曾谋面但已经指点并引领我走出困境的导师。

  因为他分享出来的成长心得,为我平凡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本书的好与不好就在“疗效”。无法形容我对周老师的感激,因为这是一本治愈我的书,当然在此之前我也读过很多成长类的书,但是只有它将我真正拯救。

  我遇到了一本好书,诚心向你推荐,它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写下此文,在此向老师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致敬!

  《认知觉醒》读后感 7

  在精进营半周时间里,读完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以及享受到周岭老师一次群里答疑分享(虽然自己只是旁观,但也感触颇多),自我感觉这本书值得多遍复读,周岭老师的分享太值了。

  同时心理也很懊恼:怎么到这时候才读到这本书,真想扇自己两大巴掌。

  我是93年白羊座,网上说白羊男做事欠条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读书不认真,长大易冲动,做事不够仔细,情绪易外漏,淡定不够。我自我对比一下,形容很是贴切。

  回顾自己这29年来,一直都是懵懵懂懂,孩子气居多,任由自己情绪行事,即使长大成人,也还是如此作为。

  小时候家境还算不错,(更客观的说,是由于父母太忙碌,无暇顾及),给了我太多的自由,任由我肆意生长。

  自己知道父母辛苦,想上进拼搏,

  ①奈何不得其法,只是死脑筋学习,不懂变通,属于还没开蒙状态,

  ②自己急于求成,希望快速看到成果,导致自己头脑发热,冲动行事,

  ③自己性格懦弱,不敢做决定,不爱说话,把心事都憋在心里,造成了乖巧老实的现象,以前觉得挺好,现在觉得好难受。

  这几项害处经年累月的叠加影响,造就了现在的我,一个迷茫,一事无成,拧巴的自我。

  你们说,父母有错吗,我认为父母有,错不在养,错在育,对我太放心了,但他们的错真的不怪他们,他们真的太忙碌了。

  主要问题还是在自身,不从外找,要从内求,自身从开始上学识字开始,完全有机会去修正调整,但自己从来没有,或者说,做了几天努力,又放下了。我可以说拒绝别人帮我决定,我也可以说我可以完成,我一样都没有。

  自我的认知真的太糟糕了。过去过得真的很痛苦,尤其看到亲人操劳而自己一无所成更加痛苦,自己的年岁虚增,这意味着我的`长辈们人生旅途离终点越来越近。

  这种痛苦在我大学毕业后慢慢开始强烈,我觉得自己真的特别需要认知开悟觉醒,我是需要去改变的,基于此,买书,买课,知识付费我买了很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怎么学,最后书积灰,课到期,脑袋空,钱包空,自己愈发焦虑,缺乏耐心,学不进去,脑子一片空空,工作身体精神都不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历描述,虽然过去自己是如此不堪的一个人,在阅读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之后,感觉又看到了一些光芒,可以带领我走出那片混沌的迷雾。

  周岭老师强调《认知觉醒》本书的核心是元认知,元认知重点在于觉知——自我反思,自我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冥想进行训练加强。

  如果自己脑子里是混沌一片或者思绪众多,没有重点,不如通过写作,给自己脑子清清脑,把思绪/问题都通通写下来,再去找线头,再去找重点。

  养成早起的习惯,可以让自己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来自我改变。

  通过锻炼,提高自身活力,增强身体抗风险能力,为自己改变打好基础。

  最后,一定有多读书,增加自己的输入,对于自我反思与写作有正向作用。

  周岭老师在本书推出早冥读写跑五件套,我觉得从行动上给了我极大的指引作用,本书基于此前面内容重在内化,我需要再去看看(说实话阅读一遍,我比较有印象——行动力,情绪力,早冥读写跑五件套),五件套重在外敷,可以按照书里方法去模仿。

  我也看了其他人的精彩读后感文章分享,每位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内容都很有深度。

  相对而言,自己对于本书的理解还不是很足,文字见解方面还不是很行。需要继续努力了。

  感谢各位看我碎碎念。

  《认知觉醒》读后感 8

  看完《认知觉醒》最后一页,我闭上眼睛思考了很多。看这本书的过程,经常是每看一个观点,掩卷陈思,然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尽快实践。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处于迷茫、焦虑的人、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以致让人觉醒的“工具书”。

  之所以用“工具书”来形容,是因为我们确实应该把这本书带在身边,放在包里,时常把自己的思考、行为方式与书中对比。

  作者总能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本来深奥、抽象的道理,解释的非常容易理解。这使得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行云流水的`感觉。

  从作者最开始提到的“大脑”“潜意识”“元认知”的相关概念,到“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行动力”的关键概念,再到最后提及的几大习惯——“早冥读写跑”,作者系统地阐述了非常独到的观点,启发读者各方面的“认知觉醒”。

  以“作品思维”看《认知觉醒》,作者通过这本书的创作,使他自己成为了畅销书作家,本书中引用了几十本对他带来影响的书籍,作者这也是属于以实际的个人实践成果,诠释了“读书、写作”带给一个人巨大改变的可能性。

  《认知觉醒》读后感 9

  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以及更高的态度和标准。尽可能产出让自己满意的、在三五年之后再看依然有价值的、能让人能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东西。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极易懂,给人受益匪浅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常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

  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事物规律,你将洞悉如何真正成事!如果对自己不了解,我们就会被人的原始天性束缚,这往往会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然而,如果了解大脑知识,我们就可以观察并指导自己,运用认知的力量去克服天性,从而获得长久而清晰的内在动力,让我们告别绝大多数人生痛苦。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一小部分人幸运些,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陷阱,开始刻意提升自己,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他们慢慢甩开了大队伍,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然而很快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抵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努力;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了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所以,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把它当成一本工具书,时常回顾、思考和实践,直到自己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不是一读了之、过过“脑瘾”。

【《认知觉醒》读后感】相关文章:

认知觉醒读后感(精选5篇)02-25

觉醒吧,人类作文05-26

《父母的觉醒》的读后感11-30

觉醒年代读后感04-12

觉醒优秀作文(通用41篇)10-24

认知实习心得06-23

自我认知作文05-29

认知实习报告07-11

认知实习报告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