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玉》有感

读《玉》有感

时间:2023-04-27 12:44: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玉》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玉》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玉》有感1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只鹅,闲快活!”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作者村居的房舍里充溢着闲适和舒畅的气氛。旧酒已经被重新酿过一遍,新酒也已经酿熟了,满层里都弥漫着香喷喷的酒味。主人呼朋引伴,在自家简陋的方桌上摆上了几个旧瓦盆,里面盛满了菜肴。酒菜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不觉鲜美可口,荤素兼有,颇为丰富。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自由自在,不分彼此,一边嚼着酒菜,一边吟诗唱和。不管是山僧还是野叟,读书人还是农夫,都是老朋友,不分贵贱,不分尊卑,你一杯,我一盏,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唱,我一和,玩个随心所欲,乐个开怀如仙。

  关汉卿用质朴的文笔,描写了乡间生活的这一场景,无处不流露着闲适的心情。人们和睦友好,真诚相待,不拘束于繁琐的礼节,率性而行;邻里之间情同手足,世俗的恩怨,官场的勾心斗角,在这里已无影无踪了。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仇恨、矛盾、不公平的待遇、生活中的琐碎事、学习上的困难等,都会让我们的心浮躁焦虑。就拿学习来说吧,当一个同学的成绩处于下游水平时,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时,他的心并开始焦躁起来了。他每天都想快点把作业做完,每天将自己沉在题海里,为的.就是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一旦下一次考试结果出来后,若他的成绩仍处于原状态甚至有所下降,他便会更加的伤心与焦虑,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其实,我们不必把一些事看得太重,该放下的放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淡然处世也是会令人感到闲适的。

  繁忙的城市,总是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学生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校、食堂、寝室;工人每天上班、下班,过极其乏味枯燥的生活;其他人也是如此,匆匆的去,匆匆的回。人都会有无聊的时候,人都会有心烦的时候,人都会有感到空虚的时候。此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上的工作之类的东西,去野外走走,不想任何琐事,将简单的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那难得的闲适之意。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虽然桌上摆着的不是山珍海味,但大家还是有说有笑地享受此刻的美好。听着爷爷奶奶讲那些过去的故事,看看爸妈畅谈我们的未来时的神采奕奕,我们同一代人则互换自己的心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如此得闲适自在。

  闲适,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闲适,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闲适,一种合家欢乐的幸福。

  心怀闲适,有一天你会发现天空真的很明朗,空气清新,微风清爽,这个世界顿时春暖花开。

读《玉》有感2

  玉,有透明的纹理,温润的质地,也有宁折不屈的品性。古人云:玉,有五德。这是一个关于玉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台儿庄战役那年,一位军官把一块祖传玉玺——无价之宝朱元璋印,交给苏老先生代为保存,以免打仗时落入日军之手,并说:“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苏老接过玉,深感责任重大,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大战结束后,军官未来取玉。苏老以为军官已战死,就把玉深深地埋在地下。几年后,苏老先生病死了。临死前,他让自己的儿子把玉放到更深的土中不要动那块玉。可是,一年后,几个山贼让苏老先生的儿子交出那块玉,可他却摇了摇头最终被山贼活活烧死。后来军官去苏老先生的家中取玉,得知了这件事,执意要把玉送给苏老先生的孙子。可老人的孙子却还是不要,最终军官含泪拿着玉走出了苏家。

  我敬佩老人和老人的'儿子和孙子的诚实守信精神,并敬佩老人与老人的儿子的守玉精神。

读《玉》有感3

  在暖暖的冬阳下,捧着一本好书静心地看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惬意。当读完了叶老师的《婺源悟道》(载于20xx年第二期《大好合山》杂志)这篇佳作后,我情不自禁地也憧憬婺源。

  真的,婺源人杰地灵。在那里,有乡贤们的历史足音;在那里,有《四库全书》的美丽的踪影;在那里,还有“千崖献奇,万谷汇碧”呈现给世界。作为叶老师作品忠实的诵读者,我一向惊羡于他那细腻而精悍的笔墨。是啊,能够在观景之中悟道,能够在赏识前人留下的大路上大步前进之后而另辟蹊径,也能够在赞赏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历程之时而欣欣然奋笔疾书。这是多么崇高的文人境界呀!

  让我最难忘的是文中的俞念曾进士给后嗣留下的警世名言:“别人留给儿子的是金银满箱,而我留给后人的`只有一句话,就是要读书,要做个有文化、知书达理的有用之才。”(第26页)这句话,告诫了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富翁和官员,就算我们有能力给自己的后代留下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我们也不该忘记静影沉璧可以让子子孙孙不会堕落到“垮掉的一代”的地步。只有那些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倘若“富二代”以及“官二代”都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那么,那些无知无耻的行尸走肉肯定是会走向欲哭无泪的结局的。

  百善孝为先,赤心报国是忠良。不论是婺源还是全国各地乃至全球身居天涯海角的所有的人,只要他们是懂得孝道的,只要他们是赤胆忠心的,只要他们是待人和善的,就都能够赢得众人的爱戴与崇敬。因为,这些人就是人类社会的主心骨,就是世界大同的名副其实的脊梁,就是一面面飘扬在或瓦蓝瓦蓝或灰暗灰暗或雷电交加的天空中的旗帜。有他们,百孔千疮的社会就有救;有他们,同室操戈的紧张局面就可以挽回;有他们,剑拔弩张的国际气氛就能够回归到真正的和平。

  在文中,还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钻入了我的脑际。他们是廉慎自守、为政勤恳、心地善良的江一麟,是理学名家、明朝尚书余懋衡,是为考水那地方获得“书香门第,礼仪之邦”美誉的朱熹,是……我不想一一列举了,他们不是白天的太阳,就是夜间的星月啊!

  “泰山钟灵,孕育了孔孟;文公山毓秀,造就了百代经师朱熹。”(第28页)这句话给中华文化历史做了个最精华的总结。

  说实话,将来的某个季节里,孤陋寡闻的我也想让自己的脚步走在婺源的大地上。惟愿,素来对我关怀备至的叶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引领着我一路前行!

读《玉》有感4

  在宁汀县里,有一座村庄,叫黄杨沟村,村里盛产毛竹,黄杨两族就用毛竹来造纸。他们造的这种纸厚薄均匀,柔软平滑,不易虫蛀、不易腐烂,吸水不渍,色泽如玉,故名玉扣纸。

  夜灯下,合上《玉扣纸》这本书,一个个淳朴善良的身影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用自己的纯真打动了彼此。那两位备受敬重的族长为了守护黄杨沟这个美丽的村庄相继去世了,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天堂,守护黄杨两族,守护黄杨沟,守护玉扣纸。

  酿米酒,是我们龙岩客家的习俗。在老家,吃饭时奶奶都会小心地拿出她自己酿的客家米酒,每每这个时候爸爸会迫不急待地抿上一口,然后就一脸陶醉享受的表情,那感觉就像离家的孩子回到妈妈的怀抱一样。我们的`客家米酒味道甘甜,爷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喝上几口,所以爷爷现在快要七十岁的人了,身体健康,红光满面。每次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用奶奶自己酿的米酒来招待他们,有的客人回家的时候还要装上几瓶回家喝,他们说回去了就喝不上这么甘醇、纯粹的纯粮食酿造的好酒了。

  回老家,奶奶还会往车上塞了几瓶米酒。回石狮后,妈妈把它装在坛子里密封好,不舍得让爸爸喝掉,等要做红烧肉或者米酒蒸鸡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放一些米酒在里面,这也是妈妈做一手好菜的秘方。

  今年中秋,爸爸妈妈又带着我和妹妹回龙岩。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奶奶说:你们都在外面工作,就留下爷爷和奶奶两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以后谁来酿米酒呢?听到这句话的刹那间,我怔住了,猛然想起《玉扣纸》里的小黄鹏说的话:族长爷爷,你就让我爸爸去打工吧,您放心,有我在,玉扣纸不会绝,一定不会绝。十一岁的小黄鹏都能把玉扣纸传承下去,我也要像小黄鹏学习。

  吃完午饭,奶奶又开始做米酒,我循着酒香来到的酿酒房,看到奶奶正一个人坐在板凳上搅拌酒曲,我悄悄地搬了一把凳子过去坐在奶奶旁边,询问奶奶米酒该怎么做,做米酒时该注意什么?我把这些都一一记在一个小本上,对奶奶说:奶奶,有我在,就有人做米酒给你们喝,我会把您对我们的爱传承下去!奶奶听了,摸着我的头说:好,我们的思涵长大了,懂事了!

  黄鹏小小年纪就决心要做玉扣纸,每天都在做笔记,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被机械代替了,但我相信,有我们在,很多传统工艺还是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像我们的客家米酒,永远醇香。

读《玉》有感5

  最近我读了一本曲折生动的书——《高玉宝续集》。

  《高玉宝续集》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高玉宝当童工的很,当劳工的泪,参军时坚定的心情和写书时的苦,等诸多故事。

  书中第一章《回乡》十分令人寒心,那天天上下着大雪,屋里透着雪和寒风,可怜的玉宝身上穿着露肉的单衣单裤,腰间捆着草绳子,脚上的破鞋,前面漏脚趾头,后面漏脚后跟。冻得它满地不停地走动,嘴往冻僵的手上哈气,不停的搓着手掌。非常让人心酸……

  可怜的玉宝,这样冷的天,那日本鬼子竟抓走了玉宝去当劳工,不料半路上竟摔断了胳膊,不过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玉宝参军了!参军后,又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玉宝在一次冰下血战中冻伤了脚,站都站不起来了。在病房里的高玉宝什么也做不了,不久,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美好的,但它并不平静,有时使你快乐,有时使你烦恼,欢乐与苦恼,总是伴随着人生。”也是因为这,高玉宝便走上了辉煌的写作之道,但,只上了一个月学的.他能写出书吗?在我们心中,肯定一致认为文盲是不可能写出书的,当然,玉宝在准备写书之前也有想过,但他坚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基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这样一个人也能写出书,自己为什么,有什么理由不能呢?因为这个坚定的信念,使高玉宝成为了当时最为年轻的作家!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有没有过半途而废的经历呢?有,我也是,那么当你再次想放弃你能够做好却不愿做的事的时候,想一想,别人能做好,为什么自己不能呢?

  人生是美好的,但它并不平静,有时使你快乐,有时使你烦恼,欢乐与苦恼,总是伴随着人生……

读《玉》有感6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因为儿时学过的一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记忆中,清明节总是应该有雨相随相伴的。这个清明节也下起了雨,听到了雨声的我有了一种满足感。

  清明节的第三天,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晴天,阳光、蓝天、棉絮一般的云,一样都不少。早上,去市场买了一些菜,便匆匆赶回家。本来在这样的天气是应该驻足于茵茵青草,看柳摇曳身姿,听溪水潺潺,嗅“迎春”香色的,可因为正在看的一本书,让我收住了踏青赏景的脚步——张晓风的《玉想》。这本书搁在枕边已多有时日了,却不知为什么没有翻开它,直到昨天,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翻看枕边放置的几本书的时,才打开它的.书页。

  《玉想》是同事买来借我读的。我喜欢的台湾文人蒋勋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它是要有一盏“春茶”搭配来读的,因为那尘封了近三十年的文字,只有在茶香里才能一一复活。看着蒋勋介绍,我打开序言,慢慢品读,再也不能放下。这便是我不顾春日美景,匆匆回家的原因。一本书对于我的吸引大过了自然风景,一页页文字沉静的力量,让我得到的滋养,远远胜过花香树影。

  我常常想,书就是我捧在掌心中的世界,所以我会与书为伍,与书为伴。在书中感知万物,在书中省察人生。《玉想》让我在张晓风的世界中穿越行走,看着书中的一行行文字,想,作者在写下它们的时候,该是一个怎样的情形?是冥想之后的陡然落下?亦或是长思之后的悄然偶得?不然如此华美的语句,如此隽永的语境,怎么会这样珍珠般散落在章节和段落中,莹润着看它的眼,滋养着观它的心。

  “色识”、“火中取莲”、“仗美执言”一篇篇美文让我无法放下,更让我无法取舍,索性就一直读下去,直到最后一页。之前没有接触过张晓风的文字,所以对她少有了解。《玉想》是我读的张晓风的第一本书,她的文字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玉想》让我认识了张晓风,也让我走近了一群我不曾了解的台湾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身上焕发出的文人气质和家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感动了我。他们用自身对生命理想的执著求索告诉我:人活就要活出一种风骨与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练达出你对这个世界的独特感悟,留给后人凭吊、怀想。

  三天的清明节假期,我读完了《玉想》。《玉想》不是玉之想,而是看玉人之想。作者以玉看人,凭玉观世,得出了“玉是许多混沌的生命中脱颖而出的那一点灵光”的结论。凭此结论,足以让我有了崇拜作者的理由,因为任我怎样想象也无法想出这样灵性生动的文字。所以我要谢谢晓风,谢谢《玉想》,因为她和它,让我这个清明节的假期有了书香为伴。

读《玉》有感7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写些什么。但,并非读此后,脑袋之中空空如也,恰恰相反,它使我为之感动,感动得不知从何入手。

  纵观戴西(郭婉莹)的人生经历从锦衣玉食落得一贫如洗,由令人羡慕以至寄人篱下。这一切一切的转变无疑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苦难,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戴西是如何度过这三十年的艰难岁月,并且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也许,“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而在戴西身上,乐观、独立、骄傲、自尊的性格便是她最优秀的品质。

  在整本书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么一段话:“当有外国人问起她的那些劳改岁月时,她能优雅地直着背和脖子,说:‘那些劳动,有利于我保持身体苗条。’”要知道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戴西经历了丧偶、抄家、洗厕所(这项劳动在当时表示对人的侮辱),但戴西却用幽默的方式答复了外国人的询问。她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自尊和骄傲,其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乐观,因为它能激起人们对于生活火一样的热情,充满勃勃生机。以至于戴西八十六岁的时候,与三个女子一起只走了几分钟,那三个女子就感到情形像是三个男子陪着一个迷人的美女,而并非三个女子陪着一个老太太。可见,戴西身上所充满的蓬勃朝气已感染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被扫地出门之后,能在贫民窟的煤球炉子上,用完全被煤熏得通体乌黑的铝锅,做出许多个彼得堡风味的蛋糕;为什么她可以收起惊痛,让她的孩子看不出一丝的阴影和痛苦,与他们一起在颐和园的皇家湖泊上荡起双桨……然而,就当时的戴西来说这些只不过是点点滴滴的小事罢了。换言之,是乐观给了她战胜厄运的勇气与信心。结果她用上了从燕京大学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在那样的环境中保护了自己的自尊与骄傲。

  如果说乐观是戴西处事的一种准则,那么,独立便是她付诸行动的特殊工具。

  可能,由于父辈们遗憾的生涯,才驱使他们将我们这一代宠得有些离谱,离谱得有时会剥夺我们的一些个人权利,久而久之,使我们的独立能力变得微乎其微,甚至于,不知“独立”为何物,因此,独立自主的戴西,确实让我为之激动和羡慕了一番;她毅然盖上琴盖,放弃了已经练习多年的钢琴,从上海淑女的.流行队伍里走了出来;当她发现燕京大学以后,便决定解除婚约,在北京继续求学;为了成为一名不以丈夫为职业的女子,她于1936年组织了上海第一场进镜霓时装秀,争取着独立人生的理想;在那段艰辛岁月中,她更是独自面对厄运,尽量不给她的孩子留下任何的阴影,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健康地成长;1985年,她坚持要签署关于自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上海红十字会的文件……从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戴西的独立性格已经转变成为一种倔强和顽强为荣。它们最终成为照耀戴西曲折人生道路的一盏盏明灯。

  很难说,是乐观和独立塑造了戴西的自尊与骄傲,还是她的自尊与骄傲造就了乐观和独立。不论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是戴西的性格使她摆脱了噩梦的阴影,扭转了原本可能滑入低谷的人生轨道。而改变命运,塑造的人生的就是她自己。

  至此,我又想起了陈丹燕在书中所说的一段:“有时候,真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童年生活中就确立了的,而且很有可能,富裕的明亮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纯净坚韧品质的最好营养。”如果设想一下,戴西的童年是贫苦的昏暗的,那么,是否还会有书中我们所认识的戴西存在呢?或许,正是一开始无法选择的人生培养了一个人性格品质,而他(她)的性格品质又塑造了其今后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

  事实上,不是人人都能拥有戴西一般幸福的童年,但戴西身上乐观、独立、自尊骄傲的性格却是我们所应争取得到的,尤其是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临挑战,它的残酷程度决不会亚于戴西在那段时期的艰难。而只是怀着这样纯净坚韧的品质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才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才大有可能成为一个胜利者!

读《玉》有感8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

  ――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著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

  《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

  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经过元v党变、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

  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

  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陷害她在暮年改嫁!

  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

  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读《玉》有感9

  学了《香玉剧社号》这篇课文,我了解到常香玉不仅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我被常香玉的爱国义举震撼了。

  捐献一架飞机,谈何容易!当时一架飞机需要十五亿元,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是通过义演来进行,如果是场场爆满,都需要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二百场。更何况还有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需要照顾,母子连心啊!谁能做得到?是她——常香玉。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兼程奔赴全国各地,坚持义演。为了节省开支,她还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搞半点特殊。每场演出,常香玉都一丝不苟,扮相、表演都十分精彩传神。经过不懈地努力,最后,她如愿以偿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战斗机,并以“香玉剧社号”命名。

  现在,“香玉剧社号”静静地躺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仿佛在向世人诉说那段艰苦的时光,倾诉那段光荣的'历史!我多么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去体会常香玉用她艰苦的努力,凝集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的“香玉剧社号”啊!

  常香玉,您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感动!我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玉》有感10

  翻开一本薄薄的漱玉词,命运的飓风,穿越生命季节的旅途,停于四处花开的盛迹。且鞠一捧心香,与这不息流转的时光,静静地品读易安。

  起初是绚烂无边的明媚携着一缕桂香入梦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少女心底小小的骄傲像极了怒放的桂花,深红浅黄,散发出浓郁的香,在最好的时光里吟唱。齿轮被秋千拔弄的晃来晃去,那人走进来,像午后一个淡微的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心事宛如初晨的露珠,闪烁不定;又似绽放的花朵,一瓣一瓣,展开了所有的美丽而后包圆幸福。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新婚燕尔,她在袅袅升起的氤氲雾气中莞尔一笑,一种蓦然的欣喜在心底悄悄盛开了。有时候,幸福很小很小,小到在阳光下能映入眼眸。

  然绽开的灿然喜悦别于鬓边一抹嫣红。轻拣一支含苞的花儿,花瓣上还有点点朝露恍若泪珠晕开了胭脂。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丝丝甜蜜浸染似锦花海,装满了整个春天。又道:另一种甜蜜是放在唇齿间偷偷咀嚼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字栖落在你的案头,成为梦中最温柔的呓语又溢出几道相思。然而生活总有一些小小的波折,一如庭院里淡淡妆成的一树梅花。易安曾言:造化可能偏有意,所以有了此花不与群花比,这说的又何止是那雪间寒梅。待到梅花开,满树花照人,溶溶月下她一如这花,淡淡开。

  可是啊,命运的轮回与悲欢让人无从逃避,而身处其中的人却毫无察觉。梅花又开了,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暗香盈满衣怀,徒留伤怀;两看梅花,却是同景不同情。天边依旧晦暗不明,她却已经等不及了,何不现在就与花对酌,待到风起吟葬花。醉梦中,手心里的一缕梅香在苍茫中逐渐逝去。突然想到卫淇的一首小诗:世界将一点微尘抹上了我的眼睛,却让我看不到那广阔的美景。曾经的那些时光在这个春天的下午翩然起舞,轻描淡写的过去了。靖康二年,金兵破汴梁,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从此,她的幸福也变得支离破碎。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江南三月,往日已草长莺飞。旧时的从容美好更映衬了今日的苍凉,流离的'她尝尽了孤独况味,从此抹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点滴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亡国之人只听到了呐喊与叹息,只见到了苦楚与凄凉。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时光穿越所有的思念,深藏在心底的骊歌被轻轻唤醒。那些没有来的思绪渗入脑海,在这个静默的秋天,有着无以言说的落寞与惆怅。龙榆生先生曾评价她,说幽婉缠绵。易安惯会在一方小小的丝笺之上,留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可她不仅仅只有女儿家的柔美。她关心国事,满腹的愁绪化作豪情。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是一个“闾阎嫠妇”发出血泪的呼喊。

  她爱花;爱酒、爱春光灿漫的人生;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她多才而又博学;她浅笑嫣然,在历史的风尘中,只余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她是易安,她的人生仿若一场灿烂花事始于春花灿漫终于秋月如霜。

【读《玉》有感】相关文章:

读《香玉剧社号》有感01-27

《香玉》读后感12-08

玉优秀作文04-15

抛砖引玉读后感03-11

罗玉凤语录03-19

史玉柱语录10-26

史玉柱语录01-12

美丽的玉湖作文03-10

罗玉凤的语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