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时间:2023-06-09 19:03:49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

  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村旧市场不仅不能满足村民群众日常生活,而且也不符合新的城市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周边的环境卫生、交通、规行划市等。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村规划兴建新市场。

  新市场于12月开始兴建,于12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投资金额达382万元,其中政府

  拨款30万元。为响应“东莞市整治农贸市场”的号召,村在新市场设计和兴建过程中都注意相关标准,并按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的软件和硬件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务求一步到位。

  针对旧市场面积小、规划布局不合理、档铺随意占道摆卖、阻碍交通、卫生条件差、缺乏管理制度的情况,我村在建设新市场时,首先考虑选址,建设上考虑美观、实用性、便利性。新建成的.市场,道路宽敞,设有停车区,让村民购买便利。档铺规划整齐,分区明确,公用设施齐全,管理架构完善,彻底改变了农村市场脏、乱、差的现象。

  一、管理架构完善

  村市场实行场长负责制,下设专职管理人员,他们都是有多年现代市场管理经验的团队。主要管理日常食品监管巡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证照管理、票证台帐档案管理、卫生摆卖秩序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诉处理等。实行管理制度后,新市场的卖买秩序井然,群众菜篮子得到保障。

  二、场容场貌整洁明亮

  场内不同种类的菜品全部分区销售,区域指示牌清晰、易懂,严格实行食品与非食品分开、生食与熟食摊位分开,所有业主都能归摊位经营,无占道经营现象。市场内通道通畅,设有暗水道,而且市场管理人员定期对市场进行清洗,定期除“四害”,确保市场无积水、杂物、蚊蝇、异味,使市场环境卫生达到标准。

  三、公用设施齐全

  一是旧市场没有车辆停放区,导致村民骑车进场,造成场内通道阻塞,秩序混乱,在建新市场时,村特定设置单车、汽车两个车辆停放区,车辆分类停放,群众通行方便。二是市场内配有有效的消防器材设备,并且摆放在明显位置,随时可以应付火灾等情况。三是设置电子显示屏、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机、专门的咨询服务台、消费者投诉箱,公示投诉电话号码、设置经检定合格的公称,这些都能让村民了解当前食品情况及遇到问题可以如何寻求帮助。

  四、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后,市场必须与经营户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承诺书,猪肉档经营户需要与定点屠宰场签订加工协议。蔬菜检测环节,市场设有独立的蔬菜检测室,配置完整的检测设备与人员,检测制度上墙公示,检测记录齐备,包括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记录、蔬菜检测超示退市登记表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销毁证明书,每天将检测结果公布。包装食品方面,列入qs认证目录的包装食品必须要有认证标志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裸装食品,必须公示产品来源,包括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有效期。

  村市场在重点食品经营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猪肉类,在猪肉销售区设置定点屠宰场的资料公示牌,经营档位实行挂牌经营,公示经营证照、当天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价格。禽鸟类,实行销售和屠宰分离,设立独立的禽鸟屠宰间;禽鸟笼用不锈钢材料,笼下设有禽鸟粪便暗排,确保市场整整洁;墙上公示经营证照和检疫合格证明、价格;而且配备相关的防禽流感安全防护用具。熟食类,设立预进间和售卖间,配备空调、洗手池和消毒池,还有防蝇、防蚊、防尘、防鼠等设施,销售人员要佩戴健康证,穿戴口罩、手套、帽。豆制品类,销售人员佩戴健康证,食品不露空销售,档内配备防蝇、防蚊、防鼠等设施。每个档口都要将证照挂在档口上,以便群众随时可以了解经营户资料。

  五、档案管理完善

  市场专门设置档案室,里面设立了食品准入档案管理专柜,台帐、票证、经营证照进行统一管理,分行别类,一户一档。同时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进行每天更新,让群众及时了解当前信息。另外,市场要求经营户向供货方索取《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复印件和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进货票据等,并且要按进货顺序装订排列。确保食品能够随时有证据可寻。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2

  建设的食品安全样板市场的市场位于四路,始建于,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有固定工商户110多个,临时摊位30多个,年成交额近千万元。社区农贸市场在市、镇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率先按照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一、先行一步,建设有落实

  农贸市

  场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社区对农贸市场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在积极响应市政府提出开展样板市场建设工作前,社区已对市场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升级,努力营造良好市场商贸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认识水平。早在去年,在市经贸局和镇委、镇政府的引导下,社区率先提出市场列入了建设样板市场的第一梯队,着手探索建设样板市场工作的开展。在“经贸局-镇政府-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下,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样板市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大投入,升级有成效

  在4月7日在常平镇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暨散装水泥中转库整治工作会议以后,社区认真落实《东莞市建设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工作方案》的工作部署,积极与镇经贸、工商等部门协调沟通,组织社区领导、村民代表等人员多次到其他镇街优秀样板市场参观学习,并邀请专业公司按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的设计。社区总投入120多元万完成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目前,经改造后的市场分布合理,日常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完善,经营秩序良好,并顺利通过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的验收工作。积极与镇经贸、工商等部门协调沟通,组织社区领导、村民代表等人员多次到其他镇街优秀样板市场参观学习,并邀请专业公司按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建设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的设计。社区总投入120多元万完成市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目前,经改造后的市场分布合理,日常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完善,经营秩序良好,并顺利通过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的验收工作。

  三、强化督导,成果有保障

  在市场完成食品安全样板市场软硬件的升级后,社区积极主动抓好市场管理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督导,定期跟踪和指导市场的各项管理工作,对不完善的部位和环节进行改进,通过抓好市场的硬件升级、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和规范经营等措施,促进社区农贸市场科学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

  市场的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生活质量,在市经贸局和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将继续完善市场建设的各项内容,以高标准、高质量、超市化的标准指导市场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营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为推动全镇农贸市场全面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3

尊敬的省公司领导、尊敬的兄弟单位代表: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人为本,以章为范,切实抓好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愿与各兄弟单位交流、共勉。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要害和关键,也是省公司领导长期以来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安全生产来自哪里,来自设备的更新和完善,来自技术的精良和可靠,但更重要的,是靠规范的班组管理和过硬的员工素质。复兴变正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严要求,过细管理,以全面推进班组标准化作业为突破口,坚持制度、责任、纪律三重保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锤炼了一支能打善战、团结奋进的员工队伍,共同铸造“复兴变”品牌,为规范管理、安全作业树起了一面旗帜。

  一、加强警示教育,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朝着高参数、远距离、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力系统尤其是电网事故,给社会和企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复变站将安全生产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全站形成了一切向安全生产让路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职工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从业意识。

  一是警钟长鸣,警示在先。为了提高班组的安全生产意识,复变站始终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通过开展图片展、谈心会、做报告、放录像等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将“复变站无小事”的格言根植进每一名员工心中,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从严管理,细处入手。复变站将“严、细、实”三个字做为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员工深刻理解这三个字的万钧份量。“严”就是严格标准,一丝不苟,从严查处事故、障碍的责任者;“细”就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以控制异常,减少障碍,防止事故;“实”就是实事求是,夯实基础,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确保工作质量和标准。通过贯彻执行这“三字真经”,班组的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三是明确主体,夯实基础。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班组员工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主体,因而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安全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复变站始终明确班组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将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放在班组建设的首要位置,规范人的行为,控制物的状态,严格执行变电运行准军事化管理标准,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提高运行管理规范化水平,为争创国内一流500kV变电站而努力工作。

  二、完善制度体系,提高班组建设的规范水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在班组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复兴变近年来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加大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完善了变电站各环节工作标准。根据复变站投产以来积累的运行经验及设备异动和扩建的需要,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复变站现场运行规程》;对运行人员的交接班、巡视维护、倒闸操作、检修验收各个工作环节制订了《复兴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复兴变电站设备巡视标准》、《复兴变电站交接班标准》、《复兴变设备验收标准》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制作了作业指导书、拍摄了演示视频。

  同时,为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在运行管理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配合措施:如对所有保护压板的标签进行了全面的更换,将跳闸出口、启动公用保护等重要压板的标签改用红色字体,保护投入等一般压板的标签改用蓝色字体,正常情况下不投入压板的标签改用绿色字体,并对所有压板标签均增加了定位箭头,让压板与标签做到一一对应,使运行人员在操作压板时能做到准确快速;在所有设备上粘贴了设备维操卡,明确了不同设备的巡视重点、操作要点和维护要求;对设备缺陷实行闭环管理,设备验收的步骤、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以验收卡的形式进行落实,有效提高了设备验收的质量,确保了设备检修后的可靠运行。

  二是规范了复兴变电站记录标准。按照国电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500kV变电站劳动竞赛检查评分细则》以及省公司《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开展班组减负活动,把凡是不利于班组管理的形式和繁琐记录全部去掉,并制订了《复兴变电站记录规范化标准》,使各种记录的填写都有标准可依。同时结合现场运用的经验,不断完善《复兴变电站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使站内生产管理的各种记录均实现了微机化管理,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三是制定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绩效考核标准。按照国网公司跨区电网运行管理的要求,对照省公司班组建设运行管理部分的考核标准,制定了复兴变电站工作年历、月历以及各级人员一日工作标准,将站内一年的工作按标准化作业的流程细化到天,具体分工到人。同时,制定了《复兴变电站运行管理绩效考核标准》,对全站运行人员日常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经济考核,为变电运行准军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特色活动,增强班组建设的发展活力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组织,是企业组织的细胞。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各项生产任务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只有班组达到一流水平,企业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而在班组建设中,我们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有效手段来不断提升人员素质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是扎实开展职工培训和考核工作。培训工作应该说是我们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我个人认为,我站的培训工作开展得较为扎实和富有成效,是我站的特色和法宝。近两年来,我站结合市局开展“创学习型企业”活动,扎实深入的开展“创学习型班组”活动。在培训计划的实施和质量考核上,我站坚持每月一次的考试考核,并将月考成绩与经济考核结合起来。坚持每月各值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活动,提高全体运行人员应对事故异常的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全站上岗考试,每两年组织全站人员外出进行仿真培训一次。在培训内容上,我站把重点放在提高各岗位运行人员的基本技能上,如双票填写、设备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等。定期对运行中出现的设备异常进行专题分析,要求所有人员掌握常见故障分析、判断、处理。此外,我站还针对多数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重点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对新设备、新技术、保护及自动装置、通信自动化设备进行了专题技术讲座及QC活动。培训工作的扎实到位,增强了班组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xx年6月18日,我站作为湖南电网唯一参演单位,参加了华中电网联合反事故演习,得到了华中电网公司的高度评价。此外,在20xx年省公司主办的运行技术竞赛中,我站派出的两名选手均获得了好成绩。QC成果xx获得了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坚持开展“企业是我家”系列活动。复兴变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是我家”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复兴变班组建设工作。活动中,我们向每名职工赠送了《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并选拔两名职工参加了市局的“企业是我家”演讲比赛。此外,站内职工每人撰写了一篇“复兴是我家”文章,发表在本站网页上。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极大弘扬,爱岗敬业氛围十分浓厚,班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三是深入开展“前方监督、后方叮嘱”活动。职工们在一线的安全操作离不开制度监督和班组长的监督,但后方亲人们的关心和叮咛同样重要。复兴变组织家属参加了市局举行的“前方监督,后方叮嘱”座谈会,向家属们宣传电力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职工工作的辛苦程度和危险程度,请家属们支持、配合、鼓励亲人们的工作,在出门上班前叮嘱一句“注意安全”,下班后提醒他们及时注意休息,不要酗酒,不要熬夜,保持旺盛的精力工作。这项活动得到了职工和家属们的一致拥护,班组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战略转变。

  要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就必须对全站的人、事、设备、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全方位控制。每项工作的人员分配是否合理、足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技术水平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直接关系着能否达到安全指标。复兴变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提高员工的精神状态水平,受到职工的拥护和好评。

  一是处理好“以人为本”和“从严管理”的关系。我站班组建设坚持在管事的同时先管人,管人的同时先管思想。站领导不定期的与员工进行谈心和交流,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难题,每月组织职工开展一到两次文娱活动,每名职工生日时送生日蛋糕和生日祝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站人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工作心情舒畅,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与此同时,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习惯性违章、事故苗头揪住不放,严防隐瞒包庇,积重难返。

  二是处理好“思想教育”和“机制建设”的关系。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复兴变坚持做到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同时到位,奖罚同时到位。一方面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细致的管理,一方面开展扎实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全面准确的技能培训,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强化安监工作,使复兴变近年来安全事故几近于零。正是因为实行“三管齐下”,严格监督与考核,真正体现以责论处、重奖重罚,实现责权利的相互统一,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战略转变。

  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单位的同仁,复兴变在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荣获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益阳市青年文明号”、益阳电业局“窗口变电站”、“安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电华中公司20xx-20xx年度500kV变电站劳动竞赛中第二名的成绩。但与省公司的要求及各地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认真听取各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迎难而上,改进工作,使复兴变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4

  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村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基本经验如下:

  一、精心谋划运作机制

  几年前,旧农贸市场因年代久远、面积狭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重新建造新农

  贸市场,彻底改变旧市场陈旧和拥挤的局面,建设文明、整洁、有序的新市场势在必行。新市场建设,尤其是村市场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村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提出“以市场建市场,以市场兴市场”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部门协调的运作机制。一是以农民为主体,就是明确农民群众是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的主体,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群众成为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投入的主体。二是政府引导,就是在运作中,政府向引导协调,强化管理转变。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向市场建设倾斜,把构成市场的资源和道路、排水排污等人力作用资源以及其他公共设施推向市场进行重组经营。用现有资源、资产盘活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从而达到为市场提供资金的目的。三是部门协调,就是工商、村建、土管、电力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和优势,积极为农贸市场建设服务。

  二、明确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

  遵循“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市场主办单位日常管理的职责。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日常卫生责任。市场主办单位是市场的管理者,应当承担市场环境的保洁工作。二是食品质量的第一责任。市场主办者必须对入市商品实行准入制度,把好质量关。三是市场周边秩序的管理责任,按照“四包”的要求,加强市场周边秩序的管理工作,为市场建设尽一份力。

  三、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

  针对目前农贸市场的三个不适应(一是已经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二是已经不适应群众消费的需要;三是不适应创建文明卫生镇的'需要),不断推进市场改造升级。在改造升级中,着重解决了“三多”:一是解决积水多的问题;二是解决异味多问题;三是解决市场内杂物多的问题。并按照市场设施标准的要求重新建设,提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四、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引导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入手,提升市场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市场经营户的教育,充分调动经营户参与市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二是引导市场开办者加强市场信用建设,开展文明市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市场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范化制度,全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安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相关文章: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经验交流发言材料08-27

汽车安全驾驶经验交流材料08-28

化学企业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材料09-19

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交流材料07-23

经验交流材料02-21

化工公司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材料08-06

社区创建食品安全样板市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11-02

小学启蒙教育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材料12-30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