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3-07-11 12:08: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精品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精品15篇)

教师读书心得1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出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学的品质;用新理念重塑教师的行为;用新理念改变学习的方式。

教师读书心得2

  走亲访友,短途旅行,避暑纳凉暑假里的每一天就在欢欢喜喜、充充实实的高温天气中悄然度过。眼看着假期一天天接近尾声,心里不由得暗生焦急之情《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终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忙不迭地翻看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照本书说来,大概可以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吧。

  本以为心理学之类的书很枯燥,都是些抽象的专有名词和概念,没想到每篇文章正文前的经典实验、故事及问题情境,唤起了我阅读正文的兴趣。看此书,就像在听一位哲人娓娓道来,书中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效应和规律阐释得如此清晰明了,连我这种理解能力欠缺的人恍若也读懂了其中的道理,受到了些许启发。那些案例似曾相识,几乎都发生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而很多效应我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不过,冠之以头脑风暴效应、南风效应、蝴蝶效应等专业名词,我们的教育活动似乎也凸显出它的深度和价值来了。

  读到书中真实的谎言一文,我不禁对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让上了名单的后进生在8个月后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种效应在教育中也屡见不鲜。

  我班上有个姓马的男孩子,年龄偏小,贪玩好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绩在班上差不多稳居倒数第一,孩子们嫌弃他,不愿和他玩,常常喊他大笨蛋。为了纠正孩子们的错误想法,为了使马同学重拾自信心,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些许进步,我努力让马同学感受到我对他的期望。一年级期末评语栏内,我这样给他写道:大凡后来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小时候大都是调皮又聪明的,不过他们后来都是把聪明仔细地用到学习上去了.新学期,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会越来越棒在课堂内外,相比其他孩子,我更关注马同学。上课时,他偶尔会专心听讲,我立即表扬他:你们看马同学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哦做作业了,他偶尔字写得比较工整,我马上夸奖他:你稍一认真,字就写得端端正正,真能干尽管他差不多每次最后一个把课文背出,每次测试成绩总在六、七十分间徘徊,可我仍然没有放弃对他的期望,坚持指导他背好每一篇课文,订正好每一样作业,每一张试卷。也许我的不离不弃感动了马同学,小家伙在期末复习阶段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周老师,您放心,我会努力的,我的目标是90分以上!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要求上进的孩子!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暖流,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果不其然,这孩子在期末考中取得了90.5的好成绩,位居倒数第二,他那胖乎乎的小手兴奋地拉着我的衣角说:周老师,我考到了。虽然马同学目前仍然属于班中的后进生,但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次较大的进步。

  我想: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从而提高自信心,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我们何不用一种发现的眼光,期望的心理,鼓励和培养的态度和行动,用我们的智慧启发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上一定会产生独特的罗森塔尔效应。但愿我们真实的谎言下,能创造出更多的神奇。

  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名为互悦机制的心理效应也很有教育价值。班级里的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表现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相互喜欢,我认为这种两情相悦应建立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之上,从而彼此产生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班级和谐的氛围。

  班上有个学生姓金,是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孩子,加上块头大,经常把同学弄哭。金同学的家长又常把过错强加到别人孩子身上,既不承认孩子的错,也不接受老师的建议,以为老师故意找家长的茬。这样一直惹事生非的孩子,几乎没有孩子喜欢他,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感到很恼火,要说喜欢谈何容易。这样的孩子,这样的情况,置之不理肯定行不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金同学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饭量大,不挑食,每次就餐表现最好的就是他,也许这是唯一能树立他良好形象的地方。因此,我推荐他担任他们桌的桌长,孩子们也同意了。金同学工作非常热情,尤其在我面前更加干劲十足,吵架也罢,担任桌长工作也好,无非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体现他个人的价值。一次,他这桌的孩子把饭倒翻了,我赶紧拿了扫把打算清扫。金同学立马放下手中的调羹,扯着大嗓门向我喊道:周老师,让我来,你去吃饭好了!说着,一个箭步过来就把扫把拿走了,很快就把地上的饭粒扫得一干二净。看着他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对他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回到教室,我第一时间表扬他:金同学虽然年纪小,却工作认真,勇于承担责任,真是个小小男子汉!从此,他努力以男子汉的标准要求自己,脏活重活抢着干,还主动为班级、为同学干这干那。金同学还会和同学吵架,我故意把原因归结为因为块头大,力气大,才不小心把同学弄哭,还给他戴上高帽子:你是班上的大哥哥,一定能保护好班上的'同学们。每次,他都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渐渐的,孩子们喜欢上了金同学,金同学也喜欢上了大家。正如书中所说,走进教室,回到家里,告诉我们的孩子吧,他们是被接纳的,是被喜欢的,也许这会成为孩子新生活的开始。这就是你喜欢他,他喜欢你的心理效应带给我们的惊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以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及鲜活的案例介绍和演绎了众多心理效应 ,条条效应都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方法,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学习用书。如仰八脚效应教我们为师者不仅要可敬,还要可亲;暗示效应启迪我们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式让班级充满暗示的积极力量;80155法则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应预防为主,干预有方,他律不如自律

  几小时囫囵吞枣般的阅读仅仅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其中的道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好书不厌千回读闲暇之余,一定会再次走进它细细研读,对心理效应达成真知真信,并自觉自愿地将它们付诸行动,从而产生教育的效应。而每一个孩子,无论优秀还是后进,无论喜欢还是惹人厌,都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本本生动的图书,需要我们用爱接近,用心体会。只有读懂了他们,我们才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效应。让我们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点亮智慧,在读书中,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共同行走在快乐的成长道路上!

教师读书心得3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抛弃。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读书心得4

  一些人可以给出无数条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他们没有成功,但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条为什么他们能成功的理由。

  你内心的深度决定了你梦想的高度。

  昨晚从27页读到100页,越读越兴奋,趁着这股新鲜劲,记录下来吧!

  首先看看高效能教师的特质:

  1、会使用卓有成效的方法确保学生成绩的提高。

  2、既是一个敢于创新的策划者,又是一个卓越的课堂管理者。

  3、既是一个老练的理性思考者,又是一个能干的问题解决者。

  4、是学校最宝贵的财产。

  对照此,我只能沉默。因为我,实在相差甚远,这绝不是谦辞。

  第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说,我总是心虚。教书这么多年,每期期末都要和平行班评个子丑寅卯来,拿冠军的时候甚少,基本都在二名三名徘徊,当然也会遇弟子不淑的时候。印象中就记得曾把6个班中的倒一一学期教到了正一,感觉没有用什么卓有成效的方法,就是与学生的距离很近,他们几乎都个个佩服我。内心是很佩服那些能常保冠军的教师,也就是不管接到什么样的班,他都有两把刷子教个第一名出来。其实,感觉好的班级,正是自己做班主任的班级。怎样从班主任向学科老师转化,这也是我要解决的课题。第二,说敢于创新的策划者,我倒是有一点符合,但是说到卓越的课堂管理者,我倒汗颜。以前我基本都是在控制课堂,所以课堂管理就变得很顺。当在一个班遇到一些个别不好管教的人的时候,控制是解决不了的,也因此,那年特别让我感觉到职业的倦怠。总觉得,课堂管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买来好多书,想自己慢慢解决。终究因为后来离开了加之后来没有遇到那样的人而搁浅,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定力不够吧!第三,说理性思考者,倒还过得去,但说老练就不搭边了,也就更不是什么能干的问题解决者了。第四,说是学校最宝贵的财产,感觉太不识相了吧!不敢。

  好了,自我剖析一下不足之处,然后学习学习书上的妙招。

  你对学生的期望,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在班上的成绩和他们这一生的成就。

  此言让我反思,我说过多少激励学生或者描摹学生美好未来的话语?答案似乎不是很多,尤其有看不惯的行为的时候,总是冷眼呵斥,给了学生多少温情的时刻呢?更别说期望了。那个经典的期望研究例子也在告诉我,多给学生积极的期望吧!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越积极地与学校合作,孩子的'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事实的确如此,在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经验中,和学校配合密切的家庭,孩子的秉性总是要好很多。也因此,我是非常喜欢现在学校提倡的家校共育的理念的,只可惜,有些经典的活动会被取消,一大遗憾。

  与一个小学生共处三天,学生将成为你的写照。与一名高中生相处十天,该学生将成为你的写照。

  这是很恐怖的事情,但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你可以通过你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一个人,这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也因此,我们的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你总不会要你的写照是丑陋的吧!因为你就是一个能走能说的广告。

  你对我而言是一位很重要的人,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向学生和同事传达的信息。

  这样的关爱,这样的真情流露,似乎在我们身边少了一些。我有这样的举动,但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孩子,不是大爱,也不行。

  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

  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用我们的心去关爱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然后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做人,学习求知,学习生存,其实也就是触及灵魂的人。

  爱是教学的理由。尽管它不花费什么,然而,它是人们可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爱还有其他的名称,如:谅解、宽容、鼓励、援助、同情、激情、友善、激励

  想到那首《爱是什么》的歌曲,以为爱就是爱,其实爱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我们的工作中怎么能缺少他们呢?

  课堂管理凌驾于有效教学的所有因素之上。课堂管理是决定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高效能教师管理他们的课堂。低效能教师用纪律约束他们的课堂。

  显然,这是我的软肋。虽然有时用些小花招将他们能统一起来,但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也一致认为,一个老师善于管好课堂纪律,他的教学效果绝对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即使你有十八般武艺,然而你不去管理课堂,这十八般武艺的用武还是没有成效的。

  面对黑板的学生能学到更多。

  不得不提这句话。因为之前曾有校长提出改变学生座位,必须是小组合作式的。然后又看了依然博友的文章教育局下发文件将学生座位变成那样,感觉僵硬了的教育。

  会兴奋,会反思。闭卷之后,想想明天我该怎样做,心里会有小小的激动。

  对孩子说的话,应该是温情式的,和风细雨般的吧!心中有两句话了,那些卓有成效、卓越、能干这些词我暂时不借用了。

教师读书心得5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清华附小,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清华附小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

教师读书心得6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

  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

  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

  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

  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教师读书心得7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就位于着丝粒的其中一个结构域—着丝点结构域中,是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忽的纺锤丝(或星射线)直接附着在着丝点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没有着丝点,染色体不能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动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由于着丝点与着丝粒联系密切,结构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联系紧密,两者常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专有名词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及范围。但在平时我们常把相近的.名词混为一谈,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名词,甚至有时把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说明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就多注意这些意思相近的名词之间的辨析,只有我们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注意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不会误导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而且我们应注意在以后为学生讲解到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另外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的思考》。该文章中提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知识明明在课堂上已经强调多次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记不清楚,经常弄错。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结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教学从前概念的产生,如何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讲述如何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

教师读书心得8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干预内容,可以在不同时段疏导学生的心理,防范于未然,则能大大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目标中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我们教师除了要从态度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教师读书心得9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书由里面一共收录了16个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案例。每个成长案例都是由档案、成长、随笔、我最爱读的书、推荐给小学数学老师的书这五个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16位名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我们可以从中探寻名师们成长的轨迹。

  成长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每个人都需要成长,生命的每个时段都需要成长,只有成长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开出幸福之花。书里记录着16位名师的成长故事。读着他们的故事,品味着他们的.人生智慧,并时时反观自己的轨迹,才发现,要学还很多,要下的工夫也很多。

  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___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经营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硕果累累的名师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仍在努力的探索着、前进着,在他们眼中对教育的追求永无止境。名师们尚且如此,而作为普通一线教师的我们,在如今有着这样先进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理由不进步,有什么理由不成长呢!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所以,我们要付出真心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爱我们,听我们的。

教师读书心得10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我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我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我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我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我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教师读书心得及收获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11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化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独生子女的时代给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育手段也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因而,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了时代的基本要求。

  寒假中,除了享受节日的喜庆外,我还不忘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加以提升。于是,我认真阅读了李玉平教授主编的《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一书,读后深受启发。这本书,主要以案例展示,理论拓展两种形式,对当今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及解决的方法策略作出了详尽而全面的剖析。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很值得一读。在此,我只对本书中感受颇深的几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课前准备

  传统的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等。而现在这个名词已经被“教学设计”所代替。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第一种中,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的程式化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学法引导,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等。这种设计,对老师而言,只不过是教学程序的一个文本体现,具体有多少实用价值,不言而喻。再看看第二份乌老师的教案,你很难找到上述提到的那些条条框框,而令人惊叹的是她的“学生风采”一栏。

  在这栏里,详尽的记叙了学生课堂中的种种表现及教师的感受。看完后,谁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份教案。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对教案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教案是上课时教学计划,是备课的记录,是课前的准备,我们需要将它设计的无缺。乌老师正是打破了这一“常规”,她认为教师对小学内容早已“熟烂在胸”,用不着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创造,这是最珍贵的。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为学生的'表现预留出空间来。乌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改的一个很好的示例。我想今后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是否也应向这方面发展呢?

  二、合作学习

  一提到分组合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小组合作。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场景。有些教师甚至将一些毫无讨论价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有些教师在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就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讨论,也不进行指导和调控。细想想就不难感受到,这样的讨论有多少价值,在浪费了时间之后,学生又获得了多少收获。

  其实,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犯过类似的毛病。在学习完本书后,我才终于找到了病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1、对合作学习的概念不甚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于合作学习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

  2、过于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概念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3、组织形式不确定,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讨论和交流具有随意性,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4、对于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表现欲强;而学习不好的“搭便车”。课堂学生参与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教师在合作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优势互补,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确的分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为此,我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我认为: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并指向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

  2、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考虑学习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提出有挑战性,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研讨。

  3、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会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研讨,备课。老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指导。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5、课堂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更要关注学生的团体,对于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小组,老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6、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我们一般要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

  7、教师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光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一次航海旅行。那么,教师是“指南针”,学生才是真正的“航海家”,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做。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学会转变自己,而转变自己最好的帮手就是“向学生学习”,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呼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读书心得12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 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教师读书心得13

  童年时,读书如看云。

  童年是等待的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日,等待着过节常常在企盼、在幻想,歪着头凝望天上缓缓飘过的浮云盼望着长大,盼望着流浪,盼望着去看山那边的那片海。

  世界上最亮的那双眼睛,是属于童年的。

  童年时看云是看世界。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奇异精彩。譬如看云,有时如山峦壮,群峰叠翠;有时如棉花状,絮团锦簇;有时如水纹状,烟波浩渺;有时如玛瑙状,瑰丽多彩;有时又作轻纱状、烟状、兽状真是变幻无穷,奥缈莫测。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千姿百态的世界。而书则引领孩子们走进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地下迷宫。小孩读书是凭着一种好奇的天性和发自内心的原始活力,毛手毛脚地一头扎进《西游记》、《水浒》、《三国》、《说唐》等古今名著,一路看下去,一路东张西望,沿途引发许多奇思妙想,找到了许多成年人无法体悟得到的乐趣。

  童年是属于梦幻的。生活在梦幻里的小孩子读书,是用一双纯真、澈净如琥珀的双眼去打量书里的精彩世界,亦如看云,只能看个大概。那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淡,小孩是读不出来的。原本识字不多,只好一目数行,蹦蹦跳跳地看下去。于是,读书成了尝书,浅偿辄止,也就尝个半分,因为冷不丁碰上艰涩的文字就啃不动了,刚尝出点新奇味,就乏了,歪在书页上,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脸上还漾着浅笑,也许是同书里的主人公碰上面了呢。小孩读书是趴着读,趴在书上翻呀翻的。然而,正是这趴着看个大概,尝个半分,一本好书,就深深烙在了孩子的脑子里,伴其一生,甚至影响其一辈子。因为,以孩子们浑朴、天然的好恶和纯洁的心态去看、去尝书,看到的或尝到的恰恰就是最美好纯真的东西。

  青年人读书是在吞书。青年人血气正盛,精力喷薄,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其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毅力,毫无顾忌,横冲直撞,取舍由我,进退自如,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自由邀游,随意攫取。年青人读书不带丝毫的功利性,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如饥似渴地吞,不讲章法地吞,以其奇异之思想、敏锐之直觉,径直叩开文学、经济、哲学、历史等许多学科的大门,几乎到了肆无忌惮,毫无节制的地步。海是博大、深遂的'。海是一本大书,是一本从古到今历经无数人翻读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尽读的大书。而书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贯通三界。为读懂海的雄伟、海的神奇、海的深奥,年青人以其充沛的精力,精锐挺进,孜孜不倦,如攻城略地,吸纳精华,在书海里纵横捭阖,势如鹰击长空,其于知识信息、资料的吸收,俱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吞之,以求其广博。然而得之精华何其艰难?即便吭哧吭哧地阅遍《四书》、通读《五经》,也因黑灯瞎火,不辨门径,乱走一气,何窥堂奥?只能是得之玑羽,失之鹏鲸了。于是,好读书的年青人总因不求甚解,难免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然而,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要从实地行,直造光明域,唯有拿出悬梁锥股的意志,锲而不舍,方能融会贯通,正所谓埋头读书,抬头做人。前者要的是一股吞的虔诚与韧性,后者讲的是一种挺直脊梁的骨气。意即读书如做人,应当自信不迷信,活读群书,敢于批评征服,勇于超越自我,以启发心智,陶冶性情。倘若是一味地顶礼慕拜,毫无取舍,为书所役,沦为书的奴隶,则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但海永远是宽容的海。她一味慈爱地接纳和包含着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好读书的年青人,以其极富营养的风、浪和阳光,滋养和温润着年青人的羽翼。

教师读书心得14

  这是一本老书了,书的环衬上购买日期显示是20xx年2月,五年多了,这本书在大学毕业前我读过至少两遍了,也许是那时年少,工作几年之后今日重读却别有感慨。

  幸福是一个很大的标题,但在毕淑敏老师的笔下却从生活微尘中折射出来,在这里有内心的独白,有外表的描述,有神情的变化,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生占据着你的视角,它会慢慢地在你的心理滋生一种名为幸福的概念。

  其实幸不幸福只在于你自己的感受,同样的一件事,你觉得它是幸福的那它就是幸福的,如果你觉得它是不幸的那它就不会是幸福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吧,当一个人饿了很久,突然吃上一顿饱饭的时候,或许在他看来那就是幸福,当你停下忙碌的`工作,偶尔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或许那就是幸福。一个微笑,一声问候、甚至一声责骂都可能是幸福。知足常乐,会让你感到很多的幸福。

  有些人经常在为自己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而烦恼,其实这样大可不必,有时候你把你所烦恼的事情一一列出来,写出解决的办法,回头再一看,自己想象中的那些烦恼已经烟消云散了。

  或许你会问我,生活中的烦恼可以轻易解决,天生的不足又该怎样去弥补呢,其实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魔床,它的名字叫做“应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种种执念,让你总去想我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不这样,我就会是不幸的,这样的想法往往会让你失去那些本来你应得的东西。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应该成什么样子,有时候哪怕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你的父母可以决定你的出身,但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或许你出身卑微,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比如中国的历代开国皇帝几乎是出身草莽,最后不也成就了一番伟业嘛。或许你天生丑陋蠢笨,但也没人说只有长得漂亮长得聪明才能得到幸福,想想牛顿的七个小椅子吧。

  其实,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供自己努力,还能享受来自家人的唠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幸福或许很简单,简单到触手可及;幸福或许很困难,困难到遥不可及。但是真正的幸福,是要你用心去感受,体验最淳朴美好的快乐,体味最真实充实的愉悦,从心底开心,扯出最动人的笑容。大声说:我很幸福。

  再过五年,我会在哪里重读这本书,会不会重新定义幸福呢?

教师读书心得15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到了民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也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觉得老师比较亲近。这样学生就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和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状况,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对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对所教学科,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

【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01-04

读书活动教师心得05-22

教师的读书心得06-16

教师读书心得05-18

教师读书心得06-12

读书心得教师假期11-04

寒假教师读书心得01-21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02-16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04-2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