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23 09:58: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实用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实用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读完黄老师布置的《傅雷家书》,我掩卷沉思……

  傅雷是真正的好父亲,有这样真诚的父亲,做他的儿女应感到荣幸,他把自己的儿女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总是给予儿女正确的观念。我们有些长辈,做错了事不承认,还将其强硬摆正,这是教育的误导。

  傅雷的真诚,体现在教育儿女方面,书信中可见一斑:“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偿,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家书给我的启示还有很多……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抚养子女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在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有时候挫折也是我们人生画卷中的一笔浓重色彩,如果人生道路上只有成功没有失败,那这个人生便变的单调乏味。

  傅雷在儿子受挫后,对儿子说:“人一辈子不可能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像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我只求得心里平衡”。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引以为鉴。世界上多数伟人的成功哪个不是经历了艰难,挫折及打击呢?居里夫人为研制出镭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及家庭,历经艰难困苦才取的了成功。无人知道她的成功里包裹了多少汗水,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功后的她,也许无人关注在研制过程中她到底有多难!

  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残酷,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人更加明白“成功”的来知不易。但是他们都没有因为遇到挫折与失败而临阵退缩,却是乐观的面对人生中坎坷与低潮。所以我们也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去分析,彻底的感悟,才不至于被过去的阴影所侵蚀。在生活中很多现实是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失败的经验及教训,引以为鉴。这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打击和挫折,铸造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强者。

  杜牧的一首诗说过:“胜败兵家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于那些挫折与,打击,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失败的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让失败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学会微笑看待人生的每一次失败,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而赢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我们应该相信,人生不可能永远乌云密布,太阳总有出来的一天,而当风雨过后,将会是更加明朗湛蓝的天空,以及五彩斑斓的彩虹。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出来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事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战胜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说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做这做那,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大道理谁都懂,孩子需要的仅是一点安慰,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一般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的无比伟大。但这也是不好的,因为一旦让孩子发现父母在说谎,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长管教。傅雷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只是为了鼓励儿子,不要为俄语成绩太低烦恼。傅雷并不希望儿子以他为榜样,他对儿子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没有秘密。傅雷这种对待儿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间也很难做到。

  虽然傅雷对待儿子像朋友一样,但在儿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要立刻纠正。人的仪表仪容十分重要,人们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是靠仪表仪容得出的。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习俗的行为会让他人恼怒,尤其是对师长和老人,只有行为规范,他们才愿意为你讲授知识。好的行为规范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傅雷对儿子的成功没有大加赞许,而是语重心长地给儿子讲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提前防范一些不好的习惯。对于儿子已经懂了的道理,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句“你是对的。”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人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一些暴发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较难处理的事,对生活有预见的人,知道防患于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5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在这众多的父母中,有一个父亲有些特别——他用一封封家书,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儿子的爱与教育。这,就是傅雷。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哲学》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还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个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在他去世的几十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来往的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傅雷只能通过书信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是我与我妈妈一起阅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和妈妈都受益匪浅。妈妈表示,傅雷的教育方式很特殊,并没有过多的动作,只是用一封封书信来教导孩子。她还说,从今往后,她会每年写一封书信给我,会在信中鼓励我,激励我,关爱我,像傅雷一样。

  傅雷是伟大的父亲,用平凡的家书,造就儿子的成功之路。我也感谢《傅雷家书》出现在我生命中,给予我指导。

《傅雷家书》读后感6

  爱不需要太多语言,有时就只是短短几个字符,静静的一次收购,暖暖的一次安慰,默默的一个祝福,《傅雷家书》 让我感到了爱之花悄然绽放。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那一封封书信,那字里行里,都显现出浓浓的父爱。当我翻阅那些信件时,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在伏案写作的身影。看,他在为儿子的成就而骄傲微笑;看,他在为儿子的受挫而满含忧虑;看,他在为儿子的骄傲而不满...在-封封信里,不仅有他对儿子的叮嘱,也有对儿子的严格要求。

  家书中,傅雷在日常习惯、艺术鉴赏、人格培养等方面对子女做了教育。傅雷有一句名言,叫做:“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并且希望傅聪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殷殷父爱,谆谆教导。

  傅雷是多么伟大啊!我们身边的父亲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吗?不善言辞的他默默地向我们表达着他对我们的`爱。慢慢的,当这份爱越积累越凝重,当我渐渐的长大,当父亲变得越来越老,我才忽然明白,父亲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男人啊。

  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我的父母虽然不像傅雷夫妇那样有成就,也没有对我的生活进行如此明确的指导。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我的生活:当我伤心时,他们会给我安慰;当我患病时,他们会为我担心;当我失意时,他们会鼓励我前进。我想父母对我们的爱方式有很多,但是他们所表达出来的,都是对我们最淳朴的爱。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并学会感恩,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情。

  人生中,只有父母真心实意对我们好。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他们为我们无私奉献,不求一分一毫,只盼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能在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是再幸福不过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是傅雷给儿子和媳妇写的书信。12年来,他写了上百封书信。他用书信来陪伴孩子成长的几个阶段。

  傅雷和他儿子仿佛是一对亲密无间情侣无比的朋友。他们虽然在书信上联系,可是他们无话不谈。同时他们有又好似一对老师和学生。儿子对父亲最佩服的一点,是他特别善于“旁敲侧击”地启发人,这就是一位父亲教子的智慧。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信的内容。父亲给儿子提出的人生建议涉及了很多方面,。有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求学、感情处理等等。然而,在这其中父爱流淌在不说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浓浓的父爱流露在其中。语句表意不清。文字之间流露出浓浓的父爱。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我特别崇拜傅雷教育子女做人的方向。我觉得这个方向再正确不过了。因此,所有的几乎每一封家书生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总拿自己的经历外例教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你要得体与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交往要得体,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意识五,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组织好语言。

  我认为所有的父亲都应该像傅雷这位伟大的父亲学习。生活中不少许多孩子的父亲总是以打骂为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像这位父亲一样,抓住孩子的内心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式教育。虽然这种教育方式相当危险,没有几个人成功然而他成功了!危险吗?

  傅雷的儿子和他,父子之间总是互相关心指导鼓励。这也是我们现代家庭父与子应当学习的,因为现代科技的原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多父亲和孩子都沉迷于电子产品,也有的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工作压力的原因,导致一天下来,父亲和儿子交流时间实在短暂。关系就渐渐疏远了。然而傅雷和他儿子仿佛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和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老师,他们互相学习指点共同努力。一起向成功迈步。

  总而言之这对父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作为父亲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方式,然而作为儿子要理解父亲,尊重父亲,以及配合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

  《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为著名钢琴大师,傅敏为英语特教教师,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家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实则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地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同样令人感动。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及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我认为傅聪这样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子啊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述出来?总之,看完《傅雷家书》之后,我觉得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父爱与母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阅读《傅雷家书》后,我对父爱和母爱有了新的理解。

  一位译著宏富的翻译家,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对儿子傅聪可谓苦心孤诣。无比真挚的家常话,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没有半点虚伪,也用不着装腔作势,感情是那么纯真、质朴。这位学贯中西的父亲同每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疼爱有加。但在这基础上,还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乃至健康等全方位的教育。纵观全中国,能做到这层境界的,未知能有几人。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人生道路的细节和常见问题,都像良师益友般给予指导。傅雷与孩子之间除了骨肉相连的父子,还是人生和艺术方面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

  每个人生来都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之爱。当我读到这封家书,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严格戒子又对其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成长。他用音乐译著与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在这位游子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教诲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境和艰险。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过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万里外所给予儿子的'殷切教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对于这个家庭都不是问题。

  翻读全书,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间的谈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翻动每一页,心中都如泛起涟漪。

  看着现在自己的父母,想到将来要为人父母,那种责任与光辉,自己能背负吗?《傅雷家书》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家风,更是家人之间羁绊的缩影。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叛逆是生活的常态,认为这样的行为方式才是有个性的表现。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一本书,一本有着大智大慧的书——《傅雷家书》,现在,我仍然经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将它细细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我想到了我那两鬓渐白的父亲,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也写不出什么字字珠玑的文字,但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在我还是叛逆的少年时,对父亲那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常常觉得不胜其烦,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不善言辞的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你那平凡的身影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伟岸的,您的谆谆教导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鼓励,让我在成长额=的道路上,不会行差踏错。现在我踏上了我的征程,您该歇歇了,不要再为我担心,我会努力成长,做一个有思想有涵养的人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廓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

  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傅雷家书》是初中必读书目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必读书目一直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今日一观,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受到了深深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我同意傅雷对待儿子那样的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傅雷家书》是一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曾在信中这样说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

  傅雷没有把他的.儿子只是当成儿子,而是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一个可以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朋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中我和父亲的父子关系:我父亲现在极少打骂我,除非我做了一些极其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我未来的错误。而我也幸不辱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出现。当我犯一些小错是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你也不小了,让我打、骂,你也不好意思对不对?”他总是这样,不会让我失了面子,却总能在一些时候拉我一把,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偏了大方向。家中的一些决定,他总是会主动说与我听,而不是向一些家庭那样:“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们时常意思讨论,他也会听取我的意见,即使大多时候都没什么好的意见。

  这又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忽视了同孩子的关系,从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最后都成了揠苗助长。甚至有的家庭还盲目的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时代观念,可他们没有学到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只学到了一个“打”字。于是孩子在棍棒底下尝到了屈辱和恐惧。孩子的时代本是花一般的时代,结果这朵花还没开始绽放就已凋零。而这种摧残孩子的陋习却还可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傅雷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是摸索到“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正含义的人,他的严厉让孩子变得优秀,而不是懦弱,他是一名严父,却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这种教育方式怎能不让人大开眼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看《傅雷家书》,收获很多,广大家庭里,很少有他们这样的经历。如果人的一生都可以像傅聪一样,可以去追求自己所爱,可以不用担心其他的杂事,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那是有多幸运。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 954年到 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关心,是如此地深厚,是许多父母所不能及。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像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他自己没有从事过音乐实践,但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遭到的心灵的历程,体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刻。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在给儿子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中华民族是文明世界中真正乐观的民族。

  除此以外,他还用着自己的经历,教导着儿子,在婚姻问题上指导儿子,如何和弥拉如何相处,如何处理问题,如何对待矛盾,如何对待文艺。虽然儿子已经成家,他还是事事提醒,事事操心。是父亲,是朋友,是指路人,是支持者!

  傅雷在收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被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他一直强调的,便是这颗赤子之心!

  或许我没有能做到如此的细致,知识丰富,有艺术情操的父母,但我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关心,爱护我,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不同于艺术的方式。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着自己的教育方式,我相信,他们都是尽自己所能,倾其所有,只为儿女。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知道,那曾经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情。曾经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特别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么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考虑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后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7-10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心得03-22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读傅雷家书心得04-1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