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4-03-12 06:58:08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

  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教研;二是抓课堂教学;三是针对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改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共同交流和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一.教研方面:

  过去的一年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第一年,是关键年。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教研会取得了以下共识,力求作到几个转变。

  共识一: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共识二: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要能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力求作到以下主要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更要看“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明显的教学弊端。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不是通过自己思维获得的,那只能是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传统教学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

  地理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不同的是,除了文字系统以外,还有较多的图像,各种地图、景观图、描绘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它们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与课本文字部分密切配合,有的“以图释文”,有的“以图代文”,成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能,它可以储存、选择、模拟和表达地理信息,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尤其在空间概念的形式、空间规律的掌握、空间因果关系分析上,地理图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地理图像的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两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如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首先要看石油分布是否均匀,南半球多还是北半球多;其次看分布的地区和国家;再次是石油输出地区和石油输入国;最后看输油路线,途径的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这样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关于地理位置、方向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区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二、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话,那么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

  1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在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么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形成也能做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如“澳大利亚”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多方位地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为热带和亚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现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产生错误。

  三、绘图

  绘图是对读图的提高和再创造,是提高学生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绘图时,学生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不断产生各种疑问。绘图是读图过程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学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

  彩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

  2、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徐州”,这条“线”是京沪线,这片“面”(区域)是华北地区,要用文字注一下。

  如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是个难点,我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一节时,为了学生易于读图,我分两节课进行。我按照活动中要求把全国按方位划分为7块进行。学生先用彩笔圈出7小块,再分别进行填、认、记,这样既减小了难度,划整为零,又教给了学生读图的方法,打牢了基础。再加上在以后的教学时再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复习巩固,学生掌握就较好了。又如我在讲《中国地形》一节中,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水彩笔在复杂的地形图上分别按山脉的走向描绘不同的山,这样就很明了,利于记忆掌握。

  2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比较高层次的要求,绘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始时,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的分布、国家的轮廓图。当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绘图技能,再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并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学生绘图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要求他们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四、默图

  默图是读图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高境界,通过看、析、绘图学习之后,重新回顾该地理图像所蕴含的知识是否全面掌握,并进行查漏补缺,然后进行疏理并结合实际或时事增添新的知识,形成新的图像系统;再通过默读、默记达到课文与图像融会贯通,并能根据图像复述课文,借助图像回忆思考地理知识;将各种地理要素的内容逐步填充或迭加,不断丰富“印”在脑海中,进而达到独立运用各种图像进行空间思维、描绘地理特征、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到胸有成图,运用自如,图文升华,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如学习中国地理第四章中国的铁路干线分布时,我通过引导学生看、析“五纵三横”的分布,并与省级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中心结合记忆,当堂课上要求学生每人手绘一幅简易的示意图,下节课上默图,效果较佳。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很广泛,运用恰当适时,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6-04

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交流材料11-26

教学能手经验交流材料08-20

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6-12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通用04-08

化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7-10

教学能手经验交流材料11-26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8-03

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6-23

小学体育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