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行政管理论文>哲学理论论文>浅谈经济学哲学

浅谈经济学哲学

时间:2022-08-18 11:14:59 哲学理论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经济学哲学

[摘要]: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 ,揭示了这种活动中所表现的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于是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对以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也树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不容抹杀的地位 。但是由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从理想的人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 ,并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藩篱 。
[关键词]人的类本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

学界大多数人都会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 作为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阐释 。但是并不是说在此之前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相反 ,重新审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还是有很大的理论价值的 。

一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对人的本质的探中讨是沿着类存在 、自由而有意识活动的类生活 、生产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等诸多环节推进的 。马克思首先说人是一种类存在物 。“因为在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 ——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 —— 当作自己的对象 。 这说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人能够把自己”的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和本质对待 ,也就是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首先用生产劳动中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并把人的类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 ,动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活动是根本不同的 ,动物纯粹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 ,动物的生产是在它的直接的肉体需要支配下进行的 ,是片面的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它能在摆脱肉体的需要的情况下进行 ,也只有这样的生产 ,才是真正的生产 。人的生产是自由的 ,人能自由地处理自己的产品 ,而且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 。由于很多人把劳动理解为“干活”,理解为狭隘的物质生产 ,理解为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 ,所以看不出人的生产活动与动物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区别 。而通过马克思的这段描述 ,我们知道 ,动物的生产是仅仅为了生存的生产 ,同样是生产 ,只有具有自由自觉的特征 ,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生产才是真正的劳动 ,自由是人类生产区别与动物生产的根本所在 。正因为人的生产是自由的 、自觉的 、有意识的 、全面的 ,所以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即劳动是人成为人的内在根据 ,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特征 。

由此 ,马克思把生产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他说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 ,即改造无机界 ,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也就是说这样一种存在物 ,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 ,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 ,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他才证实自己的普遍的本质 ,人做为类本质这个普遍性 ,以改造自然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出来 ,通过这种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 ,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现实 。因此 ,劳动的对象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才能直观自身 。

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局限性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规定 ,人的本质中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他说“一个种的整体特征 、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5 ] 在这里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理想的人 ,人的本质是理想的本质 。诚然 ,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只能是现实的人 ,是从事现实活动的个人 。但是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时候 ,却发现现实的人其实是处于各种异化关系中的人 ,这种关系中存在的人表征的却是人的异化存在 ,这种异化状态的人实则是一种非人 ,马克思把这种非人看作是要扬弃和否定的对象 。人的非人状态一旦扬弃 ,那么对人的理解就进入到理想性的层面 。

马克思还用人的本质 ——— 人的本质的异化 ——— 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 ,把社会历史理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 ,即社会历史是沿着“人 ——非人”的轨迹而演进的过程 。由于这里马克思所讲的— 人”人是理想的人 ,人的本质是理想的本质 ,他仍把抽象的人的规定作为社会历史主体 ,所以没有从根本上超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藩篱 。

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理论革命的开端 。这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明确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 ] 这既是与人本主义或自然主”义的人的本质论的彻底决裂 ,也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确立了新的出发点 。此后 《德意志意识形态》,着重批判了从人的本质出发来规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唯心史观的理论原则 。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已不再是从抽象角度考察人的本质 ,不再是将“类”作为考察对象 ,而是具体到不同的个体 、不同的群体 、不同的阶级 。而且 ,马克思是以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现实人的作为出发点 ,用物质生产劳动来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的 ,因而对人的本质的论述达到了唯物史观的高度 ,克服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影响 。

《共产党宣言》则公开宣告了“关于实现人的本质的无谓思辨”的理论破产 , [7 ] 实现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

三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类本质论述的理论价值

以往人们过分看中《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把它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 ,而忽视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甚至把关于类本质的理论当作不成熟的思想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对立起来而加以否定 。其实 ,关于人的类本质的理论才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首先 ,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劳动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及其特点 ,这是批判地总结 、分析 、改造全部旧哲学 、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所取得的新成果 ,体现了一种把握人的本性的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 。

欧洲哲学史上 ,历来有人道主义的传统 ,在许多哲学家那里都表现出了对人的问题的关注 。黑格尔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绝对精神”,把人看作抽象的精神性存在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 ,紧紧抓住自然界和人 ,力图把人看作具体的 、有血有肉的人 ,看作是类存在 ,但是他却把人的类本质看作是友谊 、爱情 、意志和心 。在自然性上是具体的 ,在社会性上仍然是抽象的 。尽管他们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同 ,但如果从哲学思维方式上来说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倒是一致的 :都是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

马克思是用劳动来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改造的 。他认为 ,劳动生活是人的类生活 、类特征 ,正是由于劳动 ,人成为现实的存在物 ,成为自由的 、普遍的 、社会的和实践的类存在物 。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发现了人的历史本质的运动和现实社会历史的运动 。

其次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为理解人的真实生成本源以及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基础 ,全面具体把握人的本质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认为 ,人的本质的根源不在某中绝对的精神存在 ,也不在外部自然界 ,而是存在于人自身 ,人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真实的生成本源 。实践 、生产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动 、人的类生活 ,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基础 。所以 ,无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运动的认识 ,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人的现实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 ,才能真正把握 。

第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理论 ,也为理解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 ,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

按照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理论 ,人与自然既非两极对立的关系 ,也非直接同一的关系 ,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既否定自然 ,又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系 。人的诞生 ,是以自然为基础的 ,但又是以超越自然的限制 、否定自然的界限为条件的 。否则不突破自然的界限 ,人也无法从自然界提升为人 。不仅人在历史中生成 ,自然界也在历史中生成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是与纯粹客观的自然对象的关系 ,而是与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自然对象之间的关系 。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方式 ,这就是实践的思维方式

【浅谈经济学哲学】相关文章:

浅谈行动导向法的哲学理论论文08-2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文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解读论文范文参考资料05-0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哲学分析08-26

浅谈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论文(精选10篇)06-04

哲学的句子03-08

马克思哲学对后现代哲学的批判与超越08-21

哲学经典语录11-14

富有哲学句子11-18

有哲学的句子02-09

哲学个性签名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