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领导讲话>思想宣传>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话

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话

时间:2024-04-07 15:23:30 思想宣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话

  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话

  创新  诚信  情怀

  ——送给毕业的你们

  人物介绍

  尤延铖,1981年6月生,2008年12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3月受聘厦门大学航空系教授。

  2016届的各位毕业生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有今天这个机会在这里和毕业生同学们说几句话。我是航空航天学院的教师尤延铖,主要研究方向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设计,尤其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一体化设计。今天我想结合我的专业方向,给大家讲讲三个大学毕业生的故事。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和今天的你们一样,从大学校门走出,开启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德国人,名叫普朗特,25岁博士毕业,和今天的你们一样,风华正茂。他获得的是理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很拗口,翻译成中文大意是——横向扭转带来的不稳定弹性平衡问题的数学方程与理论分析。不知道大家听清楚没有,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他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固体力学理论问题。

  这位25岁的理学博士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机械厂做设计员。大家都知道,即使是今天,博士毕业生都还十分稀缺,一百多年前那更是珍贵无比了。普朗特潜心到工厂一线工作的原因很简单,他希望能把他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实际结合起来。

  他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来自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木屑,严重威胁木工的呼吸安全。木制品厂原本采购了一套抽吸装置(其实就是一个大吸尘器)用来吸走木屑,但该装置笨重,耗电大,抽吸效率低,反而卷起了更多的木屑。木屑抽吸装置效率低的原因,今天看来很简单,就是空气动力学设计差。但在1900年,飞机还没有问世,人们还没有空气动力学的概念。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凭借他学过的固体力学知识,开始转攻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他很快从流动原理上对这个装置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新方案效率比原方案高一倍,而耗电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就这么一个改进,一举奠定了这家企业今天世界500强的地位。

  这件事带来的效果远不止一个吸尘器这么简单。1901年,这个26岁的年轻人,凭借这套蕴含理论设计思想的抽吸装置,被汉诺威大学教授委员会遴选为德国最年轻的教授。1904年,29岁的他又进一步推导出了抽吸装置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和完整的数学分析,发表在海德堡国际数学大会上。大家可能想不到,今天看来深奥无比的空气动力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这么一篇以吸尘器为背景的学术论文。也是在1904年,他被改聘为德国哥廷根大学技术物理系和应用力学系教授。在他的一生中,他和他的学生,提出了几乎所有的高低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后人将他们称为哥廷根学派。普朗特也因此被称为是现代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之父。

  一个25岁的博士毕业生,用四年时间,奠定了整个人类航空航天文明的基础。所有的一切,都从他潜心到工厂一线工作,创新设计吸尘装置开始。他把他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完美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今天是工程技术学部的毕业典礼,同学们走出大学校门之后,不管大家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保持一颗求知探索的心,切记理论联系实际,以创新的理念去解决你们遇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就在上个月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刚刚召开,吹响了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作为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我们不能只把论文写在电脑里,把科研成果锁在实验室里,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今天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已经不再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复制和跟随,而应该是跨越他们乃至引领整个世界科技潮流。跨越和引领的源头,在于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思变。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那么我们很难有创新自信,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女毕业生,叫陆士嘉。她1942年在德国博士毕业,是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也是唯一的中国学生。求学期间,她居住在哥廷根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教授家中。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尔教授知道陆士嘉女士毕业后要返回中国,就把他的所有积蓄拿出来,购买了一批铂,让陆士嘉帮他带回中国保存,并郑重声明,如有遗失绝不要求赔偿。在当时,铂的价格比黄金还贵。陆士嘉深深知道这份托付的重量,毅然答应了下来。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批铂。由于中国与西德长期未建交,通讯断绝,陆女士一直没能联系上波尔教授。直至1958年,东德德累斯顿大学霍夫曼教授来华访问,陆士嘉了解到他与波尔教授很熟悉且有来往,才请他将铂带回德国交还给波尔教授。对于这批昔日托付的铂,在那样艰难的战争环境下,能够再次回到身边,波尔教授感慨万千。

  这个年轻的毕业生,面对外人托付的价值连城的铂,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的代为保管,并千方百计地物归原主。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陆士嘉女士的行动,让人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今天说这第二个故事,是希望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要坚守诚信这一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大家可以想象,像陆士嘉先生这样拥有高尚人格品质的人,一定可以取得非凡的成就。1949年,陆士嘉先生成为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1952年,厦门大学航空系和清华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陆先生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任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她在北航主持建设了当时世界一流的低速风洞、超声速风洞。如果说普朗特教授创立和引领了世界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则陆士嘉先生当之无愧的是我国空气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大家都耳熟能详,钱学森。可能在座的都知道,钱学森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毕业的。但大家未必知道,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也是普朗特的博士生。所以说起来,钱学森也属于哥廷根学派,得叫普朗特师爷,叫陆士嘉师姑。

  钱学森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他和他的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建立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理论。1946年,35岁的他第一个在学术论文中提出了"高超声速"的概念。美国海军次长当时的评价是:"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毅然决然地要尽快返回祖国,为国家效力。大家都知道,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被美国方面关进监狱,后来改为监视居住。直到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外交谈判上的不懈努力,钱学森才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正是有了钱学森的回国,才有了我们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中国的高超声速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还得感谢钱老70年前制定的技术路线。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大家可能会说,现在还来宣扬爱国是不是太老套了。事实上,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大家都应该首先要有这样的家国情怀,尤其是作为一个厦大的毕业生。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萨本栋校长舍身治校,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把厦大建成"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大学";王亚南、陈景润孜孜以求探索科学真谛,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一代代的厦大人,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早已把家国情怀深深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五、六十年前百废待兴的中国,更不是一百多年前羸弱不堪的中国。今天在座的毕业生们,你们肩上担负着不同于前辈们的历史使命,你们的人生旅程将伴随着中国"两个百年梦想"的实现。希望你们也能够把钱老的爱国精神,把厦大人的家国情怀,不断弘扬、传承下去。将来,不管你们人在哪里,不管你们的工作岗位是什么,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为祖国发展而澎湃的心,随时为祖国贡献力量!

  今天我提到的三位毕业生,普朗特、陆士嘉、钱学森,从学缘关系来说,是祖孙三代。他们的故事,用六个字可以概括:创新、诚信、情怀。我真诚地祝愿,2016届的毕业生们,能够怀揣着这六个字,带上满满的自信与希望,梦想起航,展翅高飞!

【在工学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话】相关文章:

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08-16

在 全 旗 地 税 工 作 会 议 上 的 讲 话08-15

家长代表在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08-15

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08-24

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8-16

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8-24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08-17

学生代表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毕业致词08-24

家长代表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毕业致词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