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公众演讲>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时间:2022-08-18 16:53:59 公众演讲 我要投稿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和谐成长环境
    ——杨凌高新中学致家长的一封信
贵家长: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有不断抬头之势,违法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成长发育的重要年龄阶段,需要正确的引导、教育。我校法制副校长结合杨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归纳出来,希望广大家长认真阅读,同时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1.行为主体的团伙性。
中学生为了寻求某种心理寄托或满足某种非分欲望,通常由几个人或更多的人组成某个团伙而进行违法犯罪。这种违法犯罪团伙,一般来说组织过程比较简单,往往是临时性的、比较松散的,其解体形式更为简单,具有随意性,有的甚至会因为一句话发生争吵而反目成仇。
2.行为动机的单一性。
大多数违法犯罪的中学生只有一个动机,追求一个目的。有的是为了获取钱财而进行盗窃;有的是为了报复而行凶。
3.行为过程的突发性。
大多数违法犯罪的中学生,事先并无明确的侵害目标,无明确的的行为方向,受到某一事态的强烈刺激后,遂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4.行为手段的残忍性。
违法犯罪的中学生处于易冲动的年龄段,法律意识淡薄,有时甚至为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为泄私愤而不计后果。
二.目前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
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主要为了爱慕虚荣、寻求刺激、焦虑逆反、抗挫折能力差。
1.中学生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差,心理尚未成熟,在受到外界不良的因素侵害之后,意志颓废,又有虚荣心理作祟,想在团伙面前“树威信”,往往容易不计后果,做出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我区某学校学生A因与另宿舍一名学生B在宿舍言语不合,便纠集另外几名学生将B关进宿舍进行轮番殴打折磨,手段残忍。致使B不堪忍受,从三楼跳下。上述案例凸显了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团伙性、动机单一性和手段残忍性的特点。
2.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偶发事件中,他们往往意气用事,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容易想不通而走极端。例如我区某校学生C。在学校因和同学发生发生争执,被D同学辱骂,C同学事后找D同学追问原因,两人又发生争执,C同学被D同学殴打,C同学遂产生报复心理,持刀找到D同学,争执中,C同学将D同学用刀捅死。
3.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的制约。未成年女性认识客观事物往往仅凭自己的主管愿望,片面地认识问题,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尤其是早恋的女生,往往执迷不悟,对所有的劝告都无动于衷,又表现出对异性的盲目崇拜,依赖性强,缺乏辨别能力。她们涉世未深,爱慕虚荣,容易上当受骗。
4.棍棒教育造成了孩子较强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了解孩子想什么,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做什么,只有目标和压力,没有沟通,没有共同语言,造成孩子对外的“闭锁性”,内心丧失自信心。容易产生对抗心理,以至失控,而后失足。如某中学初中学生B某,成绩较好。但由于几分之差未能考取重点中学,受到父亲的讽刺、挖苦。虽然他向父亲表示,一定考取大学,但任受到父亲的多次训斥。B某在一次受到数落之后,忍无可忍进行了反驳,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B某负气出走,一周后被拉入偷窃团伙而犯罪。某种程度上说,父亲的一记耳光把孩子打入了监狱。
5.现在中小学校园周围又出现“恶少”现象,这种在中学生周围欺负他人,劫取钱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出现。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被“恶少”侵袭。更多的学生唯恐日后遇上“恶少”的纠缠和欺负而心有余悸。“恶少”往往是一些不能完成学业的失学或者厌学、逃学的学生,平时十分无聊,以强欺弱、以大欺小。存在追求刺激的心理,用别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快乐。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目前中学生存在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发展明显滞后的现象。随着身体外形的迅速变化和生活能力的增强、活动领域的扩大,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但在生活上和认识水平上还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呈现出独立愿望与依赖习惯并存的现象;身体的日益成熟又使其在心理上与家长、老师产生一定的距离,既希望被理解,又不愿受人干预,这就形成了青年前期闭锁与开发的矛盾心理。在这个时期里,他们还会遭遇强力的求知欲望和缺乏艰苦劳动意志而形成的欲望强烈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等。多种矛盾交织,就使其心理状态很不平衡,加之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他们的心理发展明显地带有不稳定性、多变化和动荡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他们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时如果遭遇挫折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心理的郁闷得不到排解,往往会发生意外。许多“问题学生”的形成是一个个“问题”的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区某校的两名学生每当放学后就到网吧,对网上世界充满幻想,在网上又结交了网友,而家长对学生上网只是一味的训斥,两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网友的诱骗下悄然离校,被骗至外省……,后在警方的配合下才得以解救。
三.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目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重,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忽视非智力因素,劳动观念教育;父母双方教育方式不一致,或者以施加压力为主,忽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歧视打骂孩子;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爱抚,精神受压抑,时常被孤独和恐惧所困扰等等。很明显,有相当多的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教育方式专制,对孩子要求过高,控制过严,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育,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差异,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学校及社会因素。
由于过分追求升学,学校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轻视了能力的培养;重智力、分数。轻情感、意志。结果,相当多的学生虽然考分很高,但在心理素质方面却不合格,表现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自制能力和自理能力以及劳动观念等缺失,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日益突出。而部分学生则因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忽视甚至歧视,造成自卑、焦虑的心理,甚至表现为厌学、逃学等“破罐子破摔”的行为。
3.环境因素。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害青少年一代,如影视文化中出现的一些不宜青少年入目的镜头,娱乐业中的舞厅、酒吧、网吧等一些不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吸引了许多意志薄弱,、自控能差的学生,一些不法商人唯利是图的做法,用黄、赌、毒危害侵蚀了青少年,致使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教育成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学校和家长有责任加强沟通和联系,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


杨凌高新中学
2009年5月21日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学校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06-07

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14篇)05-31

小学家长致学校的一封信08-23

关于致家长的一封信06-06

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08-19

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08-21

新学期致家长的一封信08-25

暑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08-25

寒假收假后致家长的一封信08-22

致2008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