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公众演讲>《云南精神》演讲稿

《云南精神》演讲稿

时间:2023-02-24 19:32:56 公众演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云南精神》演讲稿

《云南精神》演讲稿

《云南精神》演讲稿

  四年前,在云南一个小县城里,我曾经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大概六十年前他开始在这个小县城参加工作,遇到他时,已经是老人退休后的第二十个春秋。他顶个草帽,穿着草鞋,烈日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嫁接刀。哪块地里的草高了就锄两把,谁家需要嫁接苗木就帮一手。虽然年纪一大把,却看不出一点老者的架子。和田间干活的农人聊天,听他们聊家常,诉委屈,好像邻家老农一般亲切。闲下来,到他家里喝茶,攀谈之余,老人总会跟我说说他碰上的趣事,笑起来像个大孩子般质朴。老人拿出一叠照片给我看,上面记录的是小县城农田,山林,草场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变化之大,另我惊讶。他又指指门外几把农具,捏着照片和我说:“我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是了解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农民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最真实。”“这些东西我要把它们留下来,给我们的子孙,给日后来到这里的人看看。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之后他们看到,会知道今天我们的小县城发生了什么,会知道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精神,今天这里将会是怎样的一片荒山,怎样一片了无生机的黄土地。”这位老人姓杨,名善洲,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曾任保山市地委书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

  二零零九年,在怒江州旅游时,有这样一位中年女性令我印象深刻,她拼搏数十载,身兼要职,本可安心度日。却甘心连续八年踩着泥泞,挂着汗水,迎着恶劣的自然条件,来到云南最为艰苦最为贫穷的傈僳族族聚居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这里的村民们都居住在怒江峡谷两岸的山坡和平台上,来往道路大多是人畜共用驿路,很多地方在是近70度的陡坡上蜿蜒,山高坡陡,雨天经常发人畜坠崖的事。当地村民生产生活行路难的问题极其突出。这样的情况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这位中年妇女开始着手计划为扶贫点修建一条可用,安全的道路。有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修建这条路究竟有多大的经济价值?面对疑问,她回答:“从当地人民经济社会发展来讲,从民族团结来讲,都迫切需要这条路。路要是不通,帮助他们脱贫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和坚持下,其直属单位决定捐资二十万元,修建一条宽一点二米,长十公里的水泥硬道。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水泥硬道从山脚修到了山顶,从此实现了扶贫点全体村民祖辈的心愿。不仅如此,在这里,她用农业实用科技书籍为村民建起活动室,用行动告诉他们,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在这里,她给孩子和大人们上过有力的一课,教会他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大山深处,这位中年妇女用她日复一日的坚强,用她如大山般执着的品质为这大山里的小村落构建起一座通往外界的精神和物质桥梁。一年前,在又一次前往扶贫点考察的道路上,由于下大雨,泥浆漫到路上,她的车在一个转弯处打滑,车子撞击山路内侧的石壁后,又弹向了对面陡峭斜坡下惊涛骇浪的怒江里。这是她最后一次走进这个亲眼看着它成长起来的小山村。她家的客厅里挂着她最喜爱的一幅行草,上书“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位中年妇女叫马永俐,云南太平洋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总经理,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去年到曲靖市沾益县游玩,偶然间和一个人在一起吃饭,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近期见到云南发生的几起农民工讨薪事件,他说这些民工被执法部门劝回的时候,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手绢,擦了擦眼睛。这个人五年前之身一人冒着危险到省外农民工工作点当“卧底”,只为了为自己家乡派出的农民工找一份好工作。这个人干过农民工卧底,倾力为农民工维过权,至今依然为农民工生存的点点滴滴努力着。他说“只有和农民工一样在企业干,才能真正全面了解情况。”他说他做所有这些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工,为这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一点事。他说,“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企业主很多时候对待农民工的方式和态度极不合理,而我只是在凭借自己一点微小的力量在为他们挽回本应属于他们自己的尊严。”这个被成为“民工局长“的男人叫陈家顺,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他的纯朴实在、脚踏实地,克勤克俭、艰苦奋斗为我们的农民工搭建了一个有尊严的劳务平台。

  十四个月前,在云南省陆良县,出于好奇和敬佩,我去认识了几位年迈的老人,三十一年来,他们始终不渝地做了两件事,造林,守山。为了做好这两件事,他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他们奔波劳累,不畏艰辛。为了做好这两件事,他们十几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年,享受天伦,更无暇照顾亲人,有人甚至连自己年幼的儿子重病,也未能赶去见最后一面。“山高水高,不如人的脚板高;天大地大,没有人的决心大。”这是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三十一年,佝偻的背替代了挺直的脊梁,满额的皱纹黯淡了先前的风华。同样事三十一年,十三点六万亩苍翠松林,铺满了陆良县原本光秃秃的山岗。他们是被成为“当代愚公”的陆良八老。他们用开拓、奋进、包容的高原情怀,用半辈子的宝贵年华造就了这一片片绿色传奇。

  三天前,我还认识了一个人。九月七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五点七级地震,彝良县角奎镇云落小学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小学里一件土坯教室瞬间被地震击垮,教室里还未离校的七名孩子全部被埋瓦下。这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首次地震停止后立即跳进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垮塌的废墟中,用二十分钟的徒手挖掘将七名孩子全部拉出了废墟。他说:“当时我啥都没想,就想着赶紧送人到医院。”他说,那一刻铭刻在他的人生轨迹之中,已无法拭去。他叫朱银全,彝良县角奎镇云落小学一名“在职不在编”的代课老师。是他,用不畏艰险高原情怀挽救了七名孩子的未来。是他,用迎难而上的大山品质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也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灵魂,是财富,是推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云南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精神,云南的未来更离不开云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省份的精神灵魂发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共同完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那些敢于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有信仰并且愿意为这些信仰付出汗水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国家,省份尊严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高瞻远瞩的情怀,才能说我们有不畏艰苦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只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程锦

  二零一二年 九月十一日

【《云南精神》演讲稿】相关文章:

云南的句子01-05

云南之旅02-18

《云南的歌会》08-16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08-16

云南游记08-17

《云南的歌会》 208-16

《云南的歌会》 708-16

《云南的歌会》 108-16

关于云南的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