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公众演讲>高中优秀志愿者演讲稿

高中优秀志愿者演讲稿

时间:2022-08-10 03:49:33 公众演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优秀志愿者演讲稿

  高中优秀志愿者演讲稿

高中优秀志愿者演讲稿

  尼婧瑶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16年的暑假,那一年暑假,我校作为东道主承办了全国中学生女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当时负责这整个赛事志愿服务的,是校园文化使者服务队;当时的主要负责人,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不管是统筹协调能力,还是组织管理能力,都非常出色。这个志愿者规模过百人、涉及各省市乃至一些外国友人的志愿活动,她在那个暑假一一操持完成。但可惜的是,她并没能亲自来学校,目睹这一场她一手准备的盛事——那年暑假她身体很不好,住院多次,尽管她坚持着准备完了前面的一切,很遗憾,当这场活动真正开始的时候,她的身体没能给她一张通行证。

  这个姑娘本身给自己安排的职务,除了总负责人之外,她还本计划担任新加坡代表团的全陪志愿者。所谓全陪志愿者,就是除了考试及晚上住宿时间之外,全方位陪同参赛选手,为他们展示热情,提供服务和指导的志愿者。于是有一天晚上她给我打了电话,希望我可以替她接待新加坡代表团一天,我欣然应允。那天中午我和新加坡的四位姑娘以及她们的带队老师一起在食堂聊天的时候,她们说起要准备一个才艺展示。于是我也就顺着问了她们有什么打算,是唱首歌还是跳支舞,亦或是演一幕小剧。就在这时,她们的带队老师——一位看上去大概二十多岁,身材与邱磊老师相仿的年轻男老师——突然用一种非常戏谑的表情,挤眉弄眼地说道:“我们打算唱《恭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与我愣在当地的状态大相径庭的是,四位新加坡的姑娘闻言哈哈大笑起来,甚至笑趴在了桌子上。带队老师说完话也忍不住爆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看我,好像对我的反应感到奇怪似的问:“你不会唱这首歌吗?你们音乐课不是只教这种歌吗?”

  有那么一瞬间我不知道我应该说什么,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是否决。对,否决,我从来没听说过他提到的这首歌,但单从这首歌的名字就不难猜到这是什么年代的歌曲,又会是什么样的内容。我觉得这件事很荒谬,在2016年,当我们以为我们的祖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我们的民族已经快要屹立于民族之林时,这些新加坡友人对我们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我没有生气,并不想责怪他们的无知,只是感到深深的无力,因为我不觉得这位老师和那四位笑趴在桌子上的姑娘的表现像是有意挑衅——他们也许只是有意开一句玩笑——但我能确定的是,以这一句话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看法,至少有八成的真诚。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查这首歌,这首歌真正的名字叫《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点开音频的播放键,时代气息非常浓厚。那个在食堂里的场景成了我那年暑假印象最深的场景,它让我突然地意识到,尽管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尽管全市全国有太多与我相似的高中生可以在各个博物馆、名胜古迹等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友人交流、展现我们的风采,但中国在国际上形象的提升,还有太长的路要走。这不是国内媒体上展示的中国骄傲、甚至都不是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夸赞或是诋毁能给我们带来的认知,只有这样点对点的亲身接触才会倏忽醒悟。媒体的看法只是媒体的看法,它们大多代表着社会认知水平的中上层,但代表不了最广大的普通公民。公民们也许根本对中国知之甚少,而他们的观点,仍停留在几十年前。

  也同样是在这一件事里,我突然意识到什么叫做一个公民的国家责任感,突然发现这件事离我其实很近。于是当时,我对她们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音乐课也听《命运交响曲》,也听《蓝色多瑙河》。

  其实我是个音乐基础很差的人,完全无法对这两首曲子侃侃而谈,当时能说出来,也不过是因为前两天恰巧听了一遍。我只是竭尽我的所能,改变她们对中国的印象,这是我一个高中生能够做的。

  这个故事似乎有些主次不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每次想起那场活动,我都会对当时的负责人姑娘产生敬服,因此提起当时的事情,便不由得还是想说一说她,将她的奉献与负责展现给别人看。而我的最想突出的,还是那个有关新加坡代表团的故事。倘若没有这一个经历,我想我永远也想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在很多外国友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抛开这个形象的好坏不谈,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有些事,只有你亲身有了接触,才有了认知——那种并非来源于别人口中的、真正属于你的认知。而这样的认知,在你走出校园这个象牙塔之前,志愿大概是最好的来源。在身体力行中有所思考与感悟,这样的探索是教科书、新媒体都无法带给你的。

  我的第二个故事也正与它有关。今年9月,一个社会志愿组织的负责人来到学校,希望与我们有一些合作。当时的我作为志愿者部部长与这位负责人聊了聊。这位负责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姐姐,说话很有激情,她对我说,她事先了解了一些我们学校的志愿项目,也了解了一些其他高中学校在做的志愿项目。她发现这些项目无非是去博物馆做做讲解,为交通协警指挥指挥交通之类。

  她问我,你觉得这些东西真正能为这个社会改变什么吗?你觉得博物馆真的缺几个讲解员吗?他们更像是在招收义工,不用给你们发工资,还让他们少干了许多活儿。她说,真正有意义的志愿应当是能为社会带来改变的志愿,而我们现今所做,不过是在虚掷精力和时间。

  我觉得她说的,虽然话并不中听,但其实有一些道理。最理想的志愿,自然是为社会作出改变,服务并推动社会进步的志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如今的志愿?为什么学校还要要求高中学生三年完成80小时的志愿服务呢?

  其实在这一点上,经过两年来在志愿口的经历,我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政府也好教委也好,其实并不期望这群十几岁的孩子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改变。正如那位负责人姐姐说的一样,我们如今能做的那些志愿,完全可以被别人所代替。但国家之所以要求我们去做这些志愿,其本质是为了我们自己。高中生志愿,其实意在让我们在学校和政府的保护下,身披保护衣去初步认识和接触社会。当你在十字路口见到不听劝阻执意闯过红灯的人,看到科技馆某项目前因不满项目关闭而带着孩子责骂工作人员的父亲之时,你才会知道,这社会并非教科书上讲的那么井井有条,人们的素质和层次确有高低之分;而当你在献血车上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拿着当天刚满十八岁的身份证坐在献血位上,当你被交通路口旁素不相识的协警阿姨尽力回护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社会也并非人情凉薄。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你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人,逐渐学会为人处世不卑不亢;也同样是在这样的过程里,你看到了微小而光辉的善意,于是心有执念脊梁笔直。

  于是在我手机的倒数日上,留下了献血日的倒计时。今天,还有309天。

  高中生的本业还在学习上,许多家长诟病志愿耽误了孩子的学业。但是,我一直认为,白纸一张地去上大学,未必是什么好事。没有一定社会接触的学生在高考后猝然踏入大学,脑子里对于社会还满是幻想——极为美好或是极为不堪的幻想。他们可能抱着书本汲取知识和三观,也有可能随着网络上的风言风语愤世嫉俗,看上去已然有了自己的思想,实则幼稚苍白。而唯有真实接触到的才是最真实的。高中学生的心灵需要一定的单纯,才能毫无成见地在大学塑造自己、激昂思想,可单纯过头,会显得天真和彷徨。与其这样,不如穿上高中生志愿者的马甲,在一个相对单纯的保护衣下试探着去感受世界,初尝人情冷暖,初生真实体悟。

  ——正如这北京冬日里,让孩子穿着保暖的羽绒服去自己试试雪到底是舒服还是凉,又有何妨?

  我想这才是高中志愿的意义,也是我做志愿两年多来,真真切切的经历与感悟,今天我把这些事情都讲给你们听。也希望我讲的这一切,可以让你们对高中志愿有着更多的思考,希望你们可以亲身走入志愿,爱上志愿,感受它会给你们带来的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