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导游词>魅力北京城导游词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

时间:2023-12-16 13:52:2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魅力北京城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1

  一座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的都城,一幅展现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一条串联起中国古代辉煌建筑的中轴线。

  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这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明清时的北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一条中轴线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中轴线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脊梁,又是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主线。现代北京建设的“一线两翼”发展战略,又将其定为“新北京、新奥运”的生长点。

  这条全世界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它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建筑奥妙是什么?它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在北京建都850周年之际,北京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建平引领我们一同体味北京城市中轴线的独特魅力和神韵。

  我了解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是我们老师,讲了一个大清朝的故事开始,使我了解了北京城市的中轴线。

  他说在大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的使者,他要到北京来朝见皇上,但是到中国朝见皇上得下跪,外国人这个使节说我不想下跪,中国的清朝的官员,就采取了一个礼宾仪式的安排,让他从前门走进北京这个皇城,他从皇城走进来之后,从前门走进皇城之后,迎面看到的就是我们清朝时候就存在的第一道大门,现在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个地方,当时叫大清门,那么他走进皇城之后发觉环境不一样了,本来他进到北京城的时候,我们北京城是什么样的特色呢?是一个灰墙灰瓦,建筑体量不是很高的四合院的建筑,街巷很整齐,从元代就定都在北京,胡同很整齐,横平竖直基本都是东西向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胡同都是东西向的,是一个灰墙灰瓦的这么一座城市,但是他走进皇城之后发觉不一样了,特别是从大清门走进之后,发觉颜色是黄琉璃瓦红墙身,而且一条大道把他一直引向天安门。

  就是从现在毛主席纪念堂这个地方,当年是皇城的大门,从这个门进来之后是一条御路,现在你要到天安门广场去你还能看到,在这个广场正中间是大块的条石铺成的一条道,正对天安门正中的门路,这就是中轴线上的路,古代管它叫御路,就是皇上走的路,把你这个视线让你进了皇城大门之后一下子把你引向天安门,哎呀他一看天安门太好了,黄琉璃瓦,红柱子,红红的墙身,那么前面衬托的建筑是什么呢?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白色的石狮子,蓝天白云衬映下,哎呀,他体会到中国的建筑它和西方的完全不一样,完全是东方的特色,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大屋顶,是宫殿式的,当他走过天安门,穿过金水桥,进入天安门之后,迎面又是一座和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建筑,这就是端门,走过端门之后,迎面是一个广场,就是穿过端门之后,迎面来的是午门,午门城墙两面伸出来,像个巨人伸出手来,欢迎到来的使者,但是高大的城墙,那时在古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多人,人是很小的,因为人少,人在高大城墙面前你是矮小的,他感到中国的这个建筑太好了,那么,他穿过端门到达午门之前呢,午门上面迎宾,它上面是有人吹着号,钟鼓齐鸣,在午门前面有一个钟楼,一个鼓楼,有钟鼓齐鸣,当他穿过午门之后,又看到一道金水桥,那就是内金水桥,天安门前面那个叫外金水桥,当他走过金水桥,才到达皇城,见皇上还差一道门,这道门就是太和殿前的门,太和门,太和殿就是进入午门之后,他发觉两边,你看,你要是到故宫去看去,没有树,不种树,就是让建筑更加雄伟,就是让建筑完全尽收到你的视野,他跟着礼部官员走,过了太和门,才能到太和殿,太和殿建在一个高大的石台阶上,三层,他爬到石台阶上之后,他说哎呀,我不得不下跪了,我跪的不是中国皇帝,而是中国有如此优美的建筑,如此辉煌的建筑,我不得不五体投地了,五体投地就是下跪啊,那么,从这一点呢我开始认识北京的中轴线,但是,我讲的这个故事只是讲了中轴线当中小小的一部份。

  我们理解中轴线,那么,我讲的第一个专题就是中轴线的魅力。我们中国古代有一张画,大家可能都知道,凡是来过河南的人都知道,河南有个开封市,开封古代叫汴梁,汴梁全城卖一张画叫《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它分长卷,这种长卷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搞美术的,西洋画它是一个视点,但是中国画是有多个视点,中国画它可以讲一个故事,它可以把一件事情完完整整地表现出来。那么我想我先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这张画,然后,我们再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魅力。这个《清明上河图》,是中国长卷山水画的一个代表,它描写的是什么呢?就是清明时节人们去祭典,春游,踏青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那么最远处它是有几棵树,很稀稀疏疏的,然后你逐渐感觉有人了,有房子了,它是由远把你带向近,然后,逐渐逐渐地走向繁华和热闹;在这张画正中,他画的是汴梁城的城外的一个汴桥,是一个拱型的桥,到这个桥的时候,欣赏人他让你达到一种高潮,你要细看这张画,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要过这个桥,桥上人告诉桥下人要小心这船不能碰了桥,桥下人连包括岸边围观的人都在紧张的让这船能过这个桥,从你欣赏当中你就逐渐紧张起来了,逐渐达到一个高潮;人们过了这个桥之后,你再往前欣赏它是进了城了,有一个城门楼,气氛又有一些缓解,进了城之后他不再画了,作者就画了一小段,我到开封去访问的时候跟他们问,为什么呢?他们说这画没画完,后面还有一节没找着,其实不是,中国画的魅力就在这,就是它留下你无限想像的空间,当年这个汴梁城是宋朝的首都,非常地繁华,那么作者不可能把很多繁华的东西全画尽,他留下你无限想像的空间,从郊区到小镇到汴桥,达到高峰,从汴桥又往下,让你有一个平缓的过程,然后进城了,进城之后不画了,让你想像吧,没进城都如此地繁华,城内会有多么地繁华,这就是中国画,中国人的审美艺术。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北京城市的中轴线,我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魅力。因为最近北京市正在修复永定门,大家知道正在修复永定门,为什么?它是我们中轴线南端的起点,我把这个中轴线它和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这种魅力对比地介绍一下,假如我们时光倒退,退到清朝,或者明朝,那时候没有现在这种方便的交通,不像现在这种现代交通,人们最多就是骑个马,坐个轿子,当一个人外地人进北京,从陆路进北京,迎接他的第一个视点就是永定门,永定门它有城楼和箭楼,是一个城,让你感觉你要进城了,先给你这么一种感觉;当你进了永定门之后,虽然进城了,可是你感觉到的是一个非常宽阔的马路,当年进永定门,最近我们要恢复永定门,永定门东边是天坛,西边是先农坛,这中轴线开始就给你感觉中轴明显,两边对称,但是并没有太多的建筑,当年在坛外边不像现在似的盖满了商店,那个两边是非常宽松的,就像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刚刚开始有几株树,稀稀疏疏的,让你开始感觉这座城市,当你从永定门走进之后,遇到的第一个视点是天桥,大家知道现在北京有个天桥,但是天桥大家都没见过这个桥,连我都没见过,天桥是个罗锅桥,据说站在天桥南边你看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你看不见永定门,让你进城之后迎接一个小小的高潮;从这个高潮走下来之后,迎面你会看到一个非常繁华的街市,而且正对着是雄伟的北京的前门,明朝管它叫正阳门,这是前门,你能看到前门了。

  过了天桥,而且两边环境不一样了,不再是那种清静的,种满树木的那种坛庙,而是长长的一个街市,现在的前门也没有古代的宽。我们最近跟他们考古工作者聊过,说这个前门大街当时是很宽的,没有马路,但是它是土路是很宽的,在路的两侧是商店,像珠市口,像前门大街,让你感觉热闹了,确实和农村不一样进城了,就要进城了,而且前面迎面的是什么呢?是高大的前门楼,这个前门城楼迎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呢?一对大石狮子,在石狮子前面还有一牌楼,我们那时候老北京叫五牌楼,到哪去?到五牌楼,在老北京的时候每个城墙前面都有一个牌楼,一般的'城墙牌楼是三间,三开间,只有前门前面是五牌楼,现在前门前面恢复一牌楼,那是假的,为了通车方便,原来是落地式的,过了牌楼你才能看到三座大石桥,石桥过去你看到的是大石狮子,非常的雄伟,进了前门,先建的是叫箭楼,现在的前门有箭楼和城楼,打仗的时候这个箭楼啊,上面穿满了箭孔,那是准备射箭的打仗的,背后,进了箭楼之后你才看到前门的城楼,城楼我说是最大的,我说这最高大的就是这个前门城楼,从城楼穿过去之后当时就在前门和现在毛主席纪念堂中间有一个方块的街叫棋盘街,方方整整,这个棋盘街就形成了皇城的前面一片小广场,就在中轴线上它有路有城楼,有广场,它内涵非常丰富,到了这个小广场之后你再往前看,不一样了是皇城,咱们想,从永定门经过天桥到前门形成了一个高潮,感觉进城了,但是这个高潮不退,马上迎面来的是皇城,是一排金灿灿的宫殿。

  领头的是刚才讲到的就是大清门,民国后改叫中华门,明朝才建的叫大明门,一会儿我们还给大家介绍这个门,穿过这个门是天安门,刚才我们讲到了端门,午门,太和门,然后你才能看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宫三大殿,后边还有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然后是故宫御花园,这一线,当你爬到景山上你才能感觉到北京是帝都啊,那是皇上住的地方,你从景山上往下一看,看不见殿,只看到一片金灿灿的屋脊,就像我们奏一首音乐到达了高峰,就像我们欣赏了一张画到达了汴桥那个地方,那么欣赏北京的古建筑到这点儿到达了高峰。

  从故宫的这些大殿的金灿灿的大殿走下去之后,出神武门让你缓冲一下,然后又给你提高了,上了景山的万春亭,这是全城制高点,全北京城的制高点,让你感觉像音符又上来了,上来之后跟着又下来了,景山后面现在我们叫景山少年宫,当年叫寿皇殿,也是一大殿。

  这个大殿它接着万春亭让你能滑下来,然后出了景山之后,又一座门,皇城后门,刚才说前门是大明门,后面是地安门,过了地安门之后,有一座叫后门桥,在老北京住的都知道,过了地安门再往前走是后门桥,后门桥和天桥的建制是类似的,过了后门桥之后,让你有一个小起伏,现在那后门桥缓了,因为我们要走现代交通,当年也是拱型的让你过一坡,那你过坡之后又看到的是什么呢?高大的鼓楼,这个鼓楼仅次于前门楼,非常雄伟。过了鼓楼之后100米又一个楼——钟楼,钟楼瘦一点像我们古代的一方印,咔的刻在那里。我们这次的奥运会的会徽用一方印来表示,非常坚固地扣在那个地方上,就像一首音乐起伏,起伏,到钟楼这儿收住了,那么留下的是什么呢?

  我们看一下,前面是鼓楼,后面是钟楼,那么在钟楼和鼓楼的周围是什么呢?是一片四合院,中轴的乐章到鼓楼到钟楼,钟楼就像一个有力的音符结束了,但是它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遐想,使中轴乐章消失在这些民居当中。

  北京城开了很多东西的路,两广路,平安大街,还有人提出从东直门到西直门给弄通了,我说别通了,古人在设计这座城市的时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觉得到钟楼这儿留下的是让人们想象的空间,这点儿我就想说,什么是古都风貌?报纸上天天谈保护古都风貌,维护古都风貌,北京的古都风貌就是由这些青灰色的胡同、四合院作为大的背景,衬托着中轴线之上高大的建筑,像一首雄伟的诗,像一首歌,那么,这些加上周围高大的城墙,中间点缀着园林,像北海,王府,寺庙这样组成的一个古都的风貌,这种风貌从元代奠基,到明清发展,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

  清朝到北京之后,入关之后,干了几件事情,我们都知道,明朝占领元朝元大都之后,把城墙做了很大的改动,把元朝的皇宫基本给废了,那么今天的景山底下就是元朝皇宫,就相当于我们的太和殿这么重要的一个宫殿给它压在山底下了,目的是什么呢?不能让你元朝的社稷再回来,大明江山要开基立业了,它是起这么一个作用,当然这个景山建的非常巧妙,它既要作为镇山,镇住前朝,也作了明朝营建故宫紫禁城的一座倚山,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叫做倚后面,因为北京是刮西北风,后面要有一个山这个建筑好,这植物住在山前向阳,前面有水环绕有俩金水桥,两道金水桥,这是古代讲的一种比较好的风水,它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人和自然非常和谐的这种环境,那么清朝来了之后呢?没有像明朝那样搞大的建设,它做了几件事情,其中一个就是景山上建了五座亭子,人文景观大大加强,北海上建了一座白塔,对这个城市都是一些标志性高的一些建筑。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2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有3千多年的历史,周武王封尧的后代于此,当时叫蓟丘,后来成为燕国的国都。辽代以北京为陪都,称燕京或南京。金代于53年迁都北京,改名为中都,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元代以北京为大都,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设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规模。明初定都应天(今南京),为了杀元代的王气,拆除了元朝的.宫殿,把北城墙向南推移。明成祖迁都北京,为了体现皇权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50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以便明代长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增建了地坛、日坛、月坛,用以祭祀。北京城南面有天坛,北面有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分别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北京之所以历来成为军事重镇、政治中心,这与其地理形势有关。它地处华北平原与西北蒙古高原、东北松辽平原之间,西北是燕山山脉,西南是太行山脉,南面是华北平原,东面是渤海湾。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渤海,成为拱卫北京的屏障。北京北依山险,南控平原,处于北京小平原、南方大平原、北方山地之间,必然引起历代先哲的重视。

  元代蒙古贵族巴图南曾对忽必烈极力推荐北京,《元史·巴图鲁》记载巴图南语:“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于是,忽必烈决定定都于燕。

  元代的士人都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描述北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北京),询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臣僚们认为这是元代亡国之地,王气已尽,不宜建都。翰林修撰鲍频说: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赶走明惠帝后,他不愿意到南京云当皇帝,有意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他的封地(时称燕京),龙潜于此,多有经营。上有所好,下必应之,他的臣僚纷纷表示赞同。《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人普遍认为定都北京是明智之举。万历年间修撰的《顺天府志》卷一云:“燕环沧海以为池,拥太行以为险,枕居庸而居中以制外,襟河济而举重以驭轻,东西贡道来万国之朝宗,西北诸关壮九边之雉堞,万年强御,百世治安。”

  明末,朱明政权江河日下,大厦将倾。有些风水先生认为应归罪于明成祖迁都北京,明代都燕xx年,英宗被俘,武宗被围阳和、李自成围京师,多灾多难,政局一直不稳。

  北京离北边的边界太近,确实造成明政权时有不安。但是,明政权衰败的原因不在地理,而在封建统治者。如果不是这样,清朝怎么能继续在北京建都二百多年?

  现在,北京正在全国、全世界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魅力北京城导游词】相关文章:

魅力内蒙古的导游词08-04

夜晚的北京城作文08-24

魅力09-01

关于魅力的作文:说魅力08-20

语言的魅力08-16

信念的魅力08-12

日记的魅力08-12

大海的魅力08-17

书的魅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