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艺术论文>戏剧论文>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时间:2022-08-24 04:31:35 戏剧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一直以来,很少有翻译学者关注戏剧翻译。目前翻译界就戏剧翻译这一话题讨论较多的是戏剧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观众为中心,或者说文学性与舞台性二者孰轻孰重。而关于什么是可表演性,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埃娃埃斯帕萨(EvaEs-pasa)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可表演性的内涵,她认为从文本的角度,可表演性意味着适合演说,演员在诵读时毫不费力;从表演的角度,为了产生舞台效果,可表演性往往涉及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冲突。在戏剧意识形态层面,关注的重点是地位问题:谁来决定什么是可演的因素,什么是不可表演的因素。理论指导在戏剧翻译活动中固然重要,然而,有些关于戏剧译本注重舞台可表演性的描述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归纳。

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

  笔者在最初着手翻译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思维和表达都严格受到了英语句型以及词语表面意义的干扰,忽略了文化背景对词语、句意正确选择的影响,也没有更多地考虑译文的舞台表演特性。翻译过来的句子就显得十分生硬,整体连贯性上有些句子显得格格不入,而且有较重的翻译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坚持以戏剧翻译的舞台可表演性原则为指导,对剧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进行分析,对一些语言材料进行变通,使翻译时遇到的一些困难顺利解决。

  (一)社会民族文化翻译

  由于中外文化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极大差异,因此译者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源语与译入语中文化的差异以及译入语中观众的反应,对有承载文化信息的词句进行分析,强调词与文化功能的对等,力求“使译语剧本在译语文化里实现与原语剧本文化功能的等值”。这句话要表达的内容是:当时在场的那些红衣主教们看到了教皇琼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把孩子生到了大街上,他们一方面为教皇的这种行为感到惊慌失措,另外,更为教皇竟然是女人,还在祈祷日这么重要的节日里当着所有人的面生下孩子而感到颜面尽失,是对神圣的上帝的亵渎。句中用“wheretoputthemselves”来表达“那些红衣主教们”觉得在天下人面前尴尬不堪的情景。如果将“wheretoputthemselves”直译成“该把他们自己放到哪儿”,从舞台表演方面看,当这句台词从演员口中说出,台下观众很难领会到那些红衣主教们当时是何等尴尬,何等不知所措。这样的译文没有传达出原作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译入语受众得不到与源语受众同样的审美感受,从而说明,这样的译文不适合搬上舞台进行表演。语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并获得与源语受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就要从源语文化到译入语文化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译入语的中国受众来说,他们都非常熟悉“丢人都丢到家了”、“找个地缝儿钻进去”等用来表达当事人无地自容、极其尴尬的情景。为了让观众完全理解和接受源语所传达的内容,译者采用文化“归化”的翻译策略,从译入语文化出发,站在译入语观众的立场上,将“wheretoputthemselves”译成“个个都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这样既可以传达原作的精神,又可以迎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倾向,适合舞台表演。译文是:玛琳:那些红衣主教们/个个都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二)宗教文化翻译

  宗教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宗教属于深层文化,如果不具备宗教的基本知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难免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女修道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女修道院”在天主教或基督教中是供修女们生活的地方。源语篇中,“convent”指的是女修道士和尼姑住的地方。在天主教或基督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性称作修女,其修行的地方叫女修道院,而佛教中女性修行者称为尼姑,其修行的场所称尼姑庵。从译入语受众文化角度看,众人皆知女性僧人修行的地方称作庵。综上,结合两条宗教信仰以及译入语受众的文化认知能力,译者采用文化“移植”的手法,将天主教或基督教眼中的“女修道院”,译成供尼姑修行的“尼姑庵”。译文是:玛琳:他的意思是让你在尼姑庵里修行,而不是绕着整个国家走哇。

  (三)文学典故翻译

  戏剧舞台演出的目的是为观众服务,观众的可理解性在文化典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译者在力求再现原作文化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译入语观众的文化接受性和理解能力,以功能对等为目标,采用文化意象补偿、增译的方法,直接向观众点明TheodoraofAlexandria她的身份,使译入语观众获得和源语观众一样的艺术感受。译者将其译作:那个基督教女圣徒狄奥多拉亚历山大。译文是:琼:是啊。要不是因为那个孩子我想我会活得和那个基督教女圣徒狄奥多拉亚历山大一样老,她婚后曾与人通奸,后来为了赎罪乔装成了男性僧人。

  在戏剧翻译中,语言的口语化以及舞台演出的瞬时性、视听性要求译作像原作一样,台词要简洁精练,上口入耳。因此,在处理典型的民族文化及与剧中人物身份背景相关的文化时,译者在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精神的同时,应避免译文拗口、生涩及带有翻译腔,尽量使之通俗、简洁、上口。对观众来说,语言要入耳动听,通俗易懂。译者在力求再现原作文化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文化接受性和理解能力,以功能对等为目标,采用一定的归化、增译或文化移植策略和方法,使目的语观众获得和源语观众一样的艺术感受。(本文作者:潘丽萍 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戏剧翻译的处理方式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探析论文06-01

戏剧的作文03-18

人才培养论文: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析08-27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08-26

高校班主任工作探析08-25

初中历史教学的技巧探析08-25

从《恋爱的犀牛》看当下小剧场戏剧的发展09-30

大学生情商培养探析08-26

新时期高校民生档案工作探析08-26

高职院校专业课建设途径探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