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特种医学论文>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时间:2023-02-20 08:28:52 特种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内容提要】本研究试图探究中国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变化趋势,通过探查90位3~5岁幼儿在不同心理理论任务表现的特殊性及内在一致性,结果表明:3~5岁间幼儿的心理理论发生急剧变化;幼儿在各任务上的表现总体上存在某种潜在的一致性;但他们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心理理论表现具有显著的任务特异性。
【摘  要  题】研究报告

    1 引言
  大量研究证实,儿童在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任务上的表现在3~5岁间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儿童在不同心理理论任务,特别是在错误信念和外表-事实区分两个任务上的表现存在颇多相近之外。不仅发生变化的年龄大致相同,而且儿童在两类任务的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1,2]。这似乎表明二者的发展存在同时性。另一方面,不少证据表明[1,3,4],3岁儿童在错误信念和外表-事实任务上的困难相当牢固。也就是说,这些困难似乎是深层的、概念上的问题,并非通过训练或简化任务要求所能够轻易克服的。
  对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要从概念上认识错误信念或区分外表与事实,儿童必须认识到,一个人在心理上关于某物的表征,既可能不同于另一个人关于该事物的表征,也可能不同于事物的实际情形。而4岁左右儿童的这些习得,可能反映了某种在性质上完全新异的心理认识,即儿童开始主动以心理化的方式表征和解释事实。换句话说,这时,儿童认识到了心理的表征实质[5]。
  但长久以来,研究者似乎更关注儿童在不同任务表现上的共性方面,以此证明不同任务表现间可能存在的一般认知基础,而往往忽视了幼儿表现的离散性背后的发展内涵。我们认为,关于某种认识或能力的一般表征机制的探究,既应关注儿童在不同任务表现上的一致性,也应关注这些表现的离散性方面,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种一般认知基础的作用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而能更好地综合不同任务表现,推测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便旨在,通过探查幼儿在不同ToM任务上表现的特殊性及其内在一致性程度,探究中国儿童ToM能力表现及其潜在表征基础的发展模式。
  本研究将探讨的问题包括:其一,中国幼儿在各ToM任务上表现的一般发展变化趋势;其二,幼儿在不同问题表现上的一致性程度;其三,幼儿的ToM能力表现随任务情境变化的情况。
    2 方法
  2.1被试:共90位幼儿参加本研究,但只有61位被试完成所有实验程序,因此最后只分析这61位被试的结果。其中3岁儿童21名(平均年龄43.6个月);4岁儿童23名(平均48.9个月);4岁半至5岁的儿童17名(平均56.3个月)。
  2.2 实验材料:用海绵染色制成的仿真石头、一般海绵和真实石头各一块;玩具兔子一只,玩偶两个,纸盒子和布袋子各一只;牙膏盒一只,水笔一支;系列动物图片,有方形孔的厚纸片若干。
  2.3 实验程序
  研究采用四类ToM任务,即外表-事实的区分[6]、错误信念认识[7]、表征变化任务[1]和解释的多样性任务[8]。
  实验前,主试通过与被试一同游戏,相互熟悉。实验时,由同一主试在被试所熟悉的幼儿园游戏室进行测验。实验前后,被试各得一份他们喜爱的奖品。
    3 结果与分析
  3.1 儿童在各个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
    表1 儿童在各个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  
           3岁组(n=21)   4岁组(n=23) 4岁半组(n=17)
外表-事实的区分(AR) .29±.46   .21±.42   .53±.51
错误信念(FB)     .19±.40   .43±.51   .82±.39
表征变化(RC)     .38±.50   .78±.42   .94±.24
解释的多样性(ID)    1.05±1.02  1.13±.97    1.59±.71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儿童在各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见表1。在外表-事实区分任务中,方差分析表明,在该任务中,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2,55)]=2.05,p>0.10);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55)]=0.002,p>0.50)。
  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年龄主效应显著(F[,(2,55)]=8.98,p<0.001),最小显著性检验表明4岁半组显著优于4岁和3岁组,3岁与4岁组间差异不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55)]=0.001,p>0.75),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55)]=1.40,p>0.20)。
  在表征变化任务上,年龄主效应显著(F[,(2,55)]=9.44,p<0.001),最小显著性检验表明4岁半组和4岁组显著优于3岁组,但4岁半和4岁组间差异不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55)]=0.28,p>0.50),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55)]=0.10,p>0.75)。
  在解释多样性任务上,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2,55)]=0.17,p>0.10);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55)]=0.03,p>0.50)。
  3.2 儿童在不同ToM任务上表现的比较
    表2 儿童在各种任务上的实际表现与机会水平之间差异的t检验  
           3岁组(n=21) 4岁组(n=23) 4岁半组(n=17)
外表-事实的区分(AR) -2.12*    -3.21**   0.24
错误信念(FB)     -3.53**     -0.62    3.39**
表征变化(RC)     -1.10     3.21**   7.50***
解释的多样性(ID)   -0.21     0.65    3.41**

  
  注:*  p<0.5;*  *  p<.01;*  *  *  p<.001(以下同)
  由于上述任务只有两个反应选项,因此被试有可能采取某种随机回答的反应策略。为此,我们首先对儿童表现进行随机性检验,结果如表2。可以发现,3岁组在外表-事实区分和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低于机会水平,而在表征变化和解释多样性任务上的表现与机会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4岁组在外表-事实区分上仍显著低于机会水平,在错误信念和解释多样性任务上的表现与机会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在表征变化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机会水平;4岁半组除了外表-事实区分任务外,在其余三个任务的表现均显著高于机会水平。
  进一步以任务

为被试内变量,对儿童在各任务上的表现进行3(年龄)×4(任务)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任务主效应显著(F[,(3.174)]=11.05,p<0.001),并且存在显著的年龄和任务的交互作用(F[,(6,174)]=2.35,p<0.05)。为此,我们对不同年龄组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3。
  附图
  注:AR=外表-事实的区分任务;FB=错误信念任务;RCh-表征变化任务;ID=解释的多样性任务.(以下同)
  结合表1、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3岁儿童在各任务上的表现比较一致,只是在解释多样性任务上的表现优于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但4岁组和4岁半组儿童在各个任务上的表现上存在较多的差异,特别是在外表-事实区分任务上的表现均差于其它任务,而表征变化任务上的表现均优于其它任务。
    3.2 儿童在不同ToM任务上表现的内在一致性
  为考察各任务表现间可能存在的内在一致性,首先对儿童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发现,除外表-事实区分和表征变化任务间没有显著相关外,其它任务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在.32到.48间。即使控制年龄因素后,大多任务间仍显著相关。
  进一步对幼儿在四类任务上的表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5。第一个主成分可解释相关矩阵所有变异的最大部分,因而反映了儿童表现整体上存在的潜在一致性程度。可以看到,四个得分在该成分上均有较大负荷,表明儿童在四类任务的表现中,的确存在某种十分显著的公共成分。因此,这一结果提供了某种经验支持,表明儿童在这些任务表现上的确可能存在某种较大的内在一致性。
    表4 儿童在不同任务表现之间的相关(括号内为控制年龄后的偏相关)  
      AR      FB     RCh
FB  .48**(.45**)
RCh   .24(.18)  .41**(.23)
ID  .32*(.29*) .34**(.27*) .47**(.43**)

  
    表5 各种任务在主成分上的负荷  
   任务             因素一
1.外表-事实的区分任务      .69
2.错误信念任务          .77
3.表征变化任务          .73
4.解释的多样性任务        .73
 贡献率(Pct  of  Var.)       53.2

  
    4 讨论与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3岁儿童在各ToM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低于或接近于机会水平,并且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比较一致。4岁儿童在表征变化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机会水平,但在其它任务上的表现仍低于或接近于机会水平,并且他们在不同任务表现间普遍存在差异,表明此时儿童的ToM能力已开始表现于某些情境,但这种能力似乎尚不够牢固,其表现往往随任务情境而变化。4岁半儿童除了在外表-事实区分任务上的表现接近机会水平,在其它任务上的表现均高于机会水平,这时儿童的ToM能力比较稳固。这一结果与国外许多采用这些任务范式进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3岁儿童似乎普遍缺乏ToM能力,4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表现出ToM能力。
  对于3岁儿童一旦发现某一情境的事实之后,便难以回忆起他们曾错误表征过该情境这一现象,研究者曾有过十分广泛的讨论。其中的假设之一认为,3岁儿童具有“表征失忆”缺陷,即一旦看到真实情境后,他们自动改变了信念,对早先的信念没有任何记录;也就是儿童没法利用关于先前的错误表征的记录[9]。另一同质性假设是概念缺失理论,认为这时的儿童缺乏元表征能力,无法将他们所描述的(表征对象)与之所以这样描述(表征过程)加以区分,从而面对实验者的提问,他们无法在心理上搜索原有信念的记录,而只能在实际所指中寻找记录[10]。后者实际上是“表征失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该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靠的,它成功预测了幼儿在许多同质现象中普遍存在的记忆失败。与以往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也发现不同ToM任务间普遍存在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因素后,这些任务间仍存在相关;并且四类任务在主成分分析的第一个主成分上均有较大负荷,表明儿童在各ToM任务上的表现总体上存在潜在一致性,这种内在一致性反映的可能正是儿童在完成不同ToM任务时存在的某种公共的底层能力。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能力反映的或许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起来的某种更一般的关于事实的多种表征的认识能力(即元表征能力),其可能不仅仅是儿童完成各种ToM任务的底层基础,还同样可能是儿童完成其它领域中各种相应发展水平的任务的底层基础。
  本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幼儿在不同ToM任务上表现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他们的表现似乎具有任务特殊性(task-specificity),幼儿通过不同ToM任务的时间存在先后顺序,例如他们最早掌握的是表征变化,然后是错误信念和解释的多样性,最后掌握的是外表-事实的区分。并且在3岁至4岁半这一发展阶段,不同任务中的年龄效应不尽相同,如外表-事实区分和解释多样性任务中年龄效应不显著,而在表征变化和错误信念任务中则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对于导致这种差异的确切原因,就现有的证据尚不足以作出论断。由于本研究中我们并没有对这些任务的情境加以平衡化,因此这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任务情境的表征要求、儿童的投入程度、指导语理解的差异等。
  不过,幼儿在任务表现上的不一致性,似乎对上述“表征缺失”假设提出了某种质疑——即我们似乎不应将没有任何外在帮助下的回忆等同于认识。幼儿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不尽一致,这一结果似乎更倾向于支持表征的不可通达假设,而不利于表征缺乏假设,因为如果儿童完全缺乏这种表征能力,则他们不应表现出这种随任务情境而变化的关于心理状态的洞察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有研究者认为[11],把这种知识刻划为内隐和外显两种水平,或许比知识(或某种表征能力)的全或无划分,更能对3岁和4岁儿童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结果是,3岁儿童在其中一些任务的表现上并非处于随机水平,而是显著低于随机水平。如果该年龄的儿童在ToM任务上的表现完全取决于“表征缺失”,则他们的表现似乎应处于随机选择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或许是因为儿童在某些任务上采用了某种显然不同于随机反应的策略。儿童在不同任务采用不同反应策略,显然隐含着任务情境对儿童ToM能力表现有重要影响。事实上,有不少研究者一直关注潜在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发展内涵,例如Lesllie认为[12],幼儿在这些任务可能由于没能认识信念而导致错误,也可能由于将注意集中于任务的不恰当特征而导致错误。其它研究者则提出了类似的“事实掩蔽假设”,这种假设假定幼儿偏好基于事实作出信念判断,这种偏好掩蔽了儿童早期所可能具有的关于心理的洞察能力。[13]。
  概而言之,本研究通过考查幼儿在四类ToM任务上的表现,得到一些有意义

的结果:首先,3岁儿童似乎普遍缺乏ToM能力,4岁左右儿童才开始表现出ToM能力;其次,幼儿在不同ToM任务的表现中,总体上存在某种潜在一致性;其三,幼儿在不同ToM任务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他们通过不同ToM任务的时间有一先后顺序,表明ToM表现存在任务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Gopnik  A,Astington  JW.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representational  chang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of  false  belief  and  appearance-reality  distinction.Child  Development,1988;59:26-37
  2 Moore  C,Pure  K,Furrow  D.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odal  expression  of  speaker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mind.Child  Development,1990;61:722-730
  3 Gopnik  A,Slaughter  V.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change  in  their  mental  states.Child  Development,1991;62:98-110
  4 Wimmer  H,Hartl  M.Against  the  Cartesian  view  of  mind:young  children's  difficulty  with  own  false  belief.British  Journal  of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1;9:125-138
  5 Wellman  HM.The  child's  theory  of  mind.Cambridge,MA:The  MITPress,1990
  6 Flavell  JH,Flavell  ER,Green  FL.Development  of  the  appearance-relity  distinction.Cognitive  Psychology,1983;15:95-120
  7 Perner  J,Leekam  SR,Wimmer  H.Three-year-olds'  difficulty  with  false  belief:The  case  for  a  conceptual  deficit.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7;5:125-137
  8 Taylor  M.Conceptual  perspective  taking:Children'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what  they  know  from  what  they  see.Child  Development,1988;59:703-718
  9 Astington  JW,Gopnik  A.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children'sunderstanding  of  mind.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1;9:7-31
  10 Perner  J.Understanding  the  representational  mind.Cam

bridge,MA:MIT  Press,1991
  11 Perner  J,Clements  WA.From  an  implicit  to  an  explicit  "theory  of  mind".In  Y.Rossetti  and  A.Revonsuo(Eds.),Dissociation  but  interaction  between  concious  and  nonconciousprocessing.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7
  12 Leslie  A.Pretending  and  believing:Issues  in  the  theory  of  ToMM.Cognition,1994;50:211-238
  13 Saltmarsh  R,Mitchell  P,Robinson  E.Realism  and  children's  early  grasp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Beliefbased  judgements  in  the  state  change  task.Cognition,1995;57:297-325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相关文章: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08-05

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08-11

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08-24

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08-17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08-17

转型发展理论调研08-24

激励理论发展的新趋势08-05

论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08-09

促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