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童的学校适应研究综述

时间:2006-11-26栏目:特种医学论文

也更多体验社会焦虑。邹泓(1998)研究表明,互选朋友少、同伴接纳水平低的儿童将会体验到较强的孤独感,友谊质量中的积极维度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同伴关系的消极评价以及对社交需要的未满足感,提高对社交能力的自我评价。
    2.孤独感与适应行为
  Boivin和Hymel(1997)考察了同伴接纳、社会行为和孤独感的关系,社会行为测查了攻击和退缩行为,同伴接纳用同伴社交地位、朋友数目和消极的同伴经验来衡量,回归分析表明,退缩行为可以独立预测孤独感,消极同伴地位和同伴经验通过影响社会行为显著影响孤独感。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外丰富的研究资料已为学校适应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结论,从生态学和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学校适应还受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而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也有必要在我国这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研究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研究数量少、对象单一。仅有的部分研究往往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框架,研究的对象多涉及幼儿、青年、成人的学校适应,还很少涉及中小学生这一重要年龄段。也未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学校适应不同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详尽的阐释,缺乏多层次、多视角的思考。(2)在研究的方法方面也显得单一。缺乏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去揭示学校适应的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3)缺乏系统的,具有较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
  已有研究存在或提出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问题为我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许多关心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人士,都认识到全面剖析青少年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和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资料,对儿童的学校适应进行探索,实是时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美]J  G  Parker  and  S  P  Asher.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后期适应问题.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第2期。
  [2] [香港]邓潘顺莲.初一学生的学校适应.当代青年研究,1993,第3、4期。
  [3] 刘万伦.初中与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发展特点几其与学校适应性的研究.北师大硕士论文,2000、5。
  [4] 曾琦、邹泓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第2期。
  [5] 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第2期。
  [6] 邹泓.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砑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8。


上一页  [1] [2] [3] 

下页更精彩: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