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医学论文 >> 医药卫生论文 >> 正文

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临床意义分析及研究

时间:2006-11-26栏目:医药卫生论文

门设置了增加血小板准确性的技术,如鞘流技术、浮动界标、拟合曲线等进行纠正。
  
  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心,培训业务技能水平及服务水平,力争以精湛的采血技术和精通的医学知识去面对每一个微小的诊疗环节,以减少血小板计数的人为误差。
  
  4.2固有误差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检测血小板计数的仪器、试剂、方法等均要配套,检测的结果要有可溯源性,不同的监测系统会引起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误差,因此在出现异常结果时要结显微镜及染色的方法进行复核,利于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误差结果。
  
  4.3病理性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在肝胆肿瘤疾病患者,放化疗患者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到的血小板明显减少,但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却大致正常,因此要在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时结合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研究其减少的原因;
  
  在白血病患者中,由于很多巨大血小板体积与小红细胞大小一样,而且血液分析仪在检测时,根据体积大小识别有形成分,因此将巨大血小板误识别为小红细胞,结果血液分析仪中的血小板计数呈现减少,因此在白血病患者检查血小板时要注意结合瑞氏-姬姆萨染色,用镜检观察血小板计数;
  
  在分析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检测的血小板计数却在正常参考区间,进行染色后人工用显微镜镜检时,可发现3——5个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引起血小板直方图异常。
  
  另外,早在60年代初,Feild等就注意到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随后,有人从外周血涂片中发现了大量血小板围绕多形核白细胞现象 ,并称之为“血小板卫星现象”,它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段与血小板表面的G PIIb/IIIa结合所致,与疾病和药物无关。有文献报道:若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或用枸椽酸盐抗凝可消除此现象的发 生。可能与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及Bechevs病活动期也有关系[5].
  
  分析和研究以上原因后,在血小板计数时,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前要从申请单的核对临床诊断的记录准确性,采集或抽血要顺畅,抗凝剂与血的比例要准确,注入硅胶管内的血液要轻微晃动,避免凝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另外还要注意压脉带的时间不宜超过60秒;
  
  分析中要在血液分析仪校准后的最佳状态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SOP)进行操作运行,勤于观察记录仪器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异常运行环节,对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减少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患者病情,分析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原因;
  
  分析后,检验技术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结果、直方图峰值的异常变化、MPV的大小等血小板其他参数要进行综合分析及研究,在核对的基础上要勤于钻研科学知识,结合染色镜检后才能发出准确的报告。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和可靠依据的血小板计数检验结果。
  
  另外在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中,要注意输入的血小板成分,是浓缩血小板还是特制血小板、是机采血小板还是人工采集血小板,因为在这些不同成分及不同的采集方法中所含的血小板浓度不同,而且要勤于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性等抗原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熊立凡, 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R]  2008年第4版北京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7 68.
  
  [2] 刘凤奎, 刘贵建。临床检验与诊断思路[R] 2008年第1版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10 111.
  
  [3] 刘春生,柳发虎, 浦春, 杨淳, 张桂花。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08,899 900.
  
  [4] 孙芾, 王厚芳。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 358 386.
  
  [5] 张弢, 王亚强。 血小板卫星现象浅析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