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2-08-13 10:19: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一)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 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 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1.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2.想--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3.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4.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 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 (2)3/8=12/2 (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相关方位词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日常生活积累的关于认识方向的初步经验同样构成本单元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用方位词的认识,提高合理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中辨认上述方向,会用上述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会辨认方向。

  难点:会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二、说教、学法

  (一)学情分析

  《课标》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并会用上述方向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思维方式仍然以直观、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偏低,他们热衷于"新鲜、好奇"的事物,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充满亲切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敢于尝试,想象力丰富。

  (二)教法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构建,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引导发现、多媒体辅助等教法,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生动活泼的获取新知。

  (三)学法

  为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正如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机械操作和背诵,而应采用设置有问题的现实情境,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教、学具:

  为了充分发挥有效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正方形纸等教学具。

  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从"情境创设、自主构建、拓展提升"方面来安排我的教学。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1、师生互动交流,引出成语"四面八方".

  (设计意图: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加以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体现数学精神。)

  2、结合"四面"复习并板书"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已有记忆,为新知教学找准"生长点".)

  3、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

  4、提问:关于方向,你还知道哪些?

  5、揭示课题并板书:认识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积累了哪些方向知识,正如奥苏伯尔说过:"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不得不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东北"

  (1)出示主题图,说出学校东南西北各有那些建筑物。

  (2)猜想: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

  (3)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可能会说出"东北)

  (4)教师揭示"东北"并板书:东北。

  (设计意图:"猜想是发现的源泉",牛顿也说: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离不开猜想。"让学生带着猜想去小组内交流,每个学生的想法得以相互启迪,思维产生碰撞,从而形成正确的命名方法,知识得以有效建模,突出教学重点。)

  2、自主构建"东南、西南、西北".

  (1)提问:公园、体育场、人民桥个在学校的哪一面?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反馈。

  (4)师生小结并完善板书:东南、西南、西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带着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教师也参与交流,这样的交流更具有价值,不会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当然也不回避错误的产生,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是达到真理的必然环节。"通过防守让学生努力把错误的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有利因素,从而形成正确的命名,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更彰显了数学学习 "再创造"的魅力。)

  3、结合板书小结"四面八方".

  4、比较记忆。

  5、提问:学校在超市的哪一面?

  学校在公园的哪一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乃是各种认知和思维的基础。"通过引导比较可以加深对方向的记忆。最后的三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解决逆向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找准参照物,从更深层次理解"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含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学会,更会用迁移的的方法会学。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师教学生知识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最主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用方位词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课标》强调:"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的数学教育,(www.fwsir.com)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强化新知,形成技能,我设计了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

  1、基础练习:指南针(课本"试一试")

  (1)明确指南针"北"方。

  (2)独立填写其它七个方位。

  (3)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本层次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全班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享受,尤其是学困生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提高练习(想想做做1、2题)

  (1)给小动物找家

  根据相关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馈。

  (2)参观水果园

  根据相关信息完成填空,尤其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本层次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不至于束之高阁,而使其"活化".尤其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说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而解决一个问题则是想象力的体现,想象力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小培养了孩子的问题意识。)

  3、提高练习:制作方向板

  (1)明确制作要求。

  (2)独立制作,小组交流评价。

  (3)利用方向板找出教室的"四面八方".

  (设计意图:本层次体现直观与数学抽象性密切相关,把知识与动手操作密切结合,使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数学活动,在课尾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应用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四)全课总结,提升新知。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设计意图: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课的结尾通过两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了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规律,使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网络中。更重要的是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得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提升,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四、说板书

  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浓缩了本节课教学精华,更突出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有极大的帮助,使他们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能回过头来看看;同时我的板书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略)

  以上就是我根据教学预设所进行的说课,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调整我的教学思路,使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05-19

小学说课稿05-29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体育说课稿01-15

小学美术说课稿01-17

牛津小学英语说课稿06-08

小学英语说课稿范文08-23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4-30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