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8-28 15:20: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锦集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们周围的土壤》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的第一课。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其中一个就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同学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同学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我们周围的土壤》一课主要是引导同学观察土壤里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亲近土壤;通过给土壤里的东西分类,让同学学会记录观察结果,发现问题而考虑。同学在之前只是日常生活中对土壤的无意接触,所有的土壤知识是无意感知的,无序的。这次是初步有目的地去接触土壤这一物质环境的内容,从讨论已经知道的土壤知识开始,着手研究土壤,尝试着利用自身的感官来观察、体验土壤环境,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并通过体验、记录、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来认识我们周围的土壤。

  下目标和设计理念:

  1、知识目标:会描述、记录自身的观察结果;能够和同伴交流自身的观察结果。

  2、能力目标: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情感价值目标: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愿意亲近、探究土壤。

  设计理念:

  1、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通过各感官的活动接触土壤来调动同学主动参与,记录、收集,并表达与交流,形成一定的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同学探究为主题。让同学在亲身经历中形成科学素养,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生体验,感悟而内化。

  教师准备:一桶土壤、昆虫盒、镊子、水、盘子、抹布、放大镜。

  同学准备:报纸、纸巾、放大镜、筷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同学各感官对土壤的感受来认识我们周围的土壤和其特性。培养同学对土壤的亲近感。

  二、说教法。

  《小学科学新课程规范》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这是本册教材乃至全套教材的灵魂。要彻底打破“教知识”、“教书本知识”的教学观,必需从让同学“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体现同学的主体性。教师重在作好如何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方面不能死板地教知识,让同学去“牢记”,另一方面,也不能袖手旁观。引导同学要主动不等于放纵同学;放手让同学自主不是任其自由。围绕即以确定的目标有序地进行教学活动,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同学的参与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

  1.引入课题,置疑竞猜法,通过“猜”来调动全体同学。

  2、坚持兴趣,吟诗展示法,通过补充课文诗句来坚持同学对研究土壤的兴趣。

  3、观察记录、合作探究法,把同学分组到实际土壤中去观察探究。

  4、师生同乐,填表总结法,使同学在快乐研究中总结提高。

  5、开放课堂,拓展延伸法,把同学对研究土壤的兴趣保存在今后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实践体验法、观察记录法、表格分析法,合作交流等都是值得重视的学习方法。

  1、实践体验法:心理学认为,儿童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儿童要在创设的情景和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已的智慧。科学课则更需要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在教学活动中,同学到实际的土壤中去寻找发现,用自已的感官亲身体验感受土壤的'色、味、形和土壤里的动物、植物们,触摸中体验,记录中考虑。诱导儿童发生对大自然的新奇感和亲近感,形成科学习惯和对大自然的探索意识。

  2、观察记录法:科学探究活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给同学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本课的分小组进行两次观察记录,并指导同学记录时可以图文并茂(不知名的物体用描述语言记录),要充沛利用手边的工具(木棍、放大镜等),这里不只培养了同学研究科学的习惯,还让同学在个体观察中发生个性发现,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创新,发生一些稳定的科学素养。

  3、表格分析与合作交流并重:对小同学来说,学习主要是感性认识和考虑,只要养成记录填写表格的习惯,同学对自身所记录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个性发现,就能达到小同学学习科学的目的。本课设计中让同学利用观察到土壤的情况记录入表格,小组内争论后集体总结归纳,选择出同学的亮点推广鼓励,有助于小同学科学考虑和科学理想的提升。

  4、预测印证法:配合老师设置的猜想,同学最盼的就是类似成人中大奖一样----印证结果,这样让课堂发生活力;而同学观察土壤前的预测同样让同学发生兴趣,同学急于要在活动中得到证实而努力探究,发生了个性自主和合作争议,进而发生个性发现和探究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

  1、通过“猜”来引入。《新课标》提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同学。同学对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固有一种新鲜感,当老师提着装土的桶走进课堂却不出示,而是让同学猜猜桶里有什么,那么同学积极参与的情绪会陡然上涨,尤其是平时表示不够出色的同学更愿抓住这种表示机会,揭开谜底就出示课题,为同学全面参与课堂打下了基础。

  2、用“吟”来激发热情。新课程越来越注重学科综合,以培养同学的综合素质。本课开篇编排的小诗就同语文课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本课设计让同学把小诗补充丰富,吟出激情。同学就能从情感上发生对土壤的热爱和亲近,坚持了学习研究土壤的热情。

  3、用“测”来准备活动。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探究的态度,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这里就结合儿童日常生活经验,让儿童们想一想假如我们进行土壤“挖宝”活动会挖出什么宝贝,测一测。这个过程中可能形成的争论和问题,作好第一次记录。这样在活动进行中来培养同学的科学习惯的同时,引发了同学的探究欲望。

  4、把“看”“摸”“找”“比”“采”“记”来空虚课堂开放性实践。《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要用丰富多彩的亲

  历活动来空虚教学过程。活动为《科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活动应当是同学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要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这些活动的教学要让同学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发明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同学的土壤探究方法。紧接着带领各组同学到实际的土壤中利用感官亲身观察感受,师生在土壤里一起观察,教师引导,不时地鼓励一些典型同学,有利于同学科学理想的形成;同学有目的地利用各感官去看、摸、挖、捉、比、采,叽叽喳喳地讨论并发现土壤里的新奇,营造出和谐的活动气氛,并作好第二次记录。使同学间的合作基础牢固起来,同学在实地地感知土壤,认识土壤和分析土壤,提高了同学的知识技能,培养了科学素质。

  5、通过“说”“评”来作好活动的汇报总结。新课程主张师生互动,教师要参与到同学活动中去。回到教室,各小组先分别总结,再师生一起汇报,根据汇报把土壤的色、味、形和土壤里的发现填好,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土壤是混合物。对过程进行小组间评比,对表示优秀的加以推广和鼓励,让同学有胜利感的同时,知识和技能得以形成和稳固。

  6、用“订”字延续课外拓展。《新课标》提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示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课堂不要把同学束缚在教室这个小空间里,也不要把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本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给两张研究记录加上一个封面,与以后的记录装订成册。这样对同学延续了课外的拓展,还顺便结合美术兴趣而外延,巩固了同学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课堂内容是依据第三册思想政治第六课《依法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提倡的主流行动,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更积极的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因此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这是本次活动课的目的。

  2、说教法:人说: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符合教学规律,一切形式都可以借鉴。本课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课程理念上老教材,所以比较多的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安排活动内容,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在旁边起协助作用。

  3、说教学过程:本次活动课,事先设想了5种活动,活动内容从逻辑上讲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考虑到学生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设计好的活动内容并非一定要在一个活动时间内完成。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品表演《与外星人的对话》,学生分角色扮演,引出话题并思考讨论。

  反思:观察我们的生活,你发现地球上已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讨论,简单列举当前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

  播放《地球之歌》fLAsH--------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直观印象。

  朗诵:绿的呼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

  过渡到水污染这个话题。

  活动二:小品——《特别的官司》,学生分角色扮演。

  目的: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地球的环境恶化已经相当严重,给人类敲响警钟,

  应该为建造一个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生存空间而努力了。但这需要我们地球上

  的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让每个公民都具有绿色行为。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表演才能的舞台。

  活动三:当代公民的绿色行为,你具备了吗?教师列出一张绿色行为的清单,让学生为自

  己打分。

  目的:对照《当代公民的绿色行为》的要求,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做到的或没做到

  的,实话实说,并希望对其今后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为了唤醒人类更自觉的环保意识,做出更多的绿色行为,我们需要一些温馨的环

  境保护的提醒语。

  活动四:《环保广告公司》——让学生制作环境保护的广告语手抄报,分4个小组,看哪

  一组搞的最好。课后评出第一、二名,有奖。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朗诵: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

  课后活动:《奇思妙想创绿色学校》。

  我们的学校是个环境相当优美的家园,但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你们作为我们

  学校的一分子,能否为我们学校的环境建设出些金点子,使我们的校园更加优美。

说课稿 篇3

  教材目标:

  是《蜘蛛》一篇说明文,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课文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从多方面对蜘蛛加以说明。蜘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可能许多人仅仅知道它会结网,但是由于蜘蛛形体及其他知识,关注的人不多。由此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事物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的好习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趣,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及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2、在诵读中领会本文生动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的区别。

  3、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4、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

  学情分析与教学重点

  《蜘蛛》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在课堂上表现。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 ,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把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和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作为自读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说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

  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课前激趣:抓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设置关于蜘蛛的新奇东西来引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2、课中引趣:用丰富的图片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探究得趣:抓住课文重点,展开讨论,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难点

  4、发现生趣:用自己的小收获生发对事物探求之后的乐趣。 而对于难点的解决则准备通过把生动性说明与平实性说明作一个对比,在对比中体会其区别。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关的蜘蛛课件,以图片文件为主要构件,意在激发学生兴趣。

  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好的学习习惯会成就一个人,坏的学习习惯也可能使人日趋平庸。因此,我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阅读课文时,随时勾画、圈点批注,养成勤动笔墨勤读书的习惯。

  2、学会抓要点,分主次。

  3、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比较,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中我选择诗谜作为引子,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

  2、了解作者

  三、学习新课

  1、 略读课文,整体感知其大概内容。 结合“自读提示”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默读、小声读,也可大声朗读。边读边在具体段落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读完后回答 课文先后介绍了有关蜘蛛的哪些知识?

  2、 课中引趣;

  想象文中蜘蛛捕食的几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动叙述捕虫经历。(初步了解生动说明的`特点)

  3、探究得趣:分组讨论,小组内分工合作,探究。

  (1)蜘蛛身体机构之巧妙。(五种腺体)

  (2)蛛丝的利用价值。(初步。了解平实说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由此可见,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

  (3) 比较得出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的区别。 将蜘蛛捉飞将的文字与说明蛛丝应用的文字进行比较,从用词到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不同?给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 (前者选用动词、形容词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说明,力求生动、活泼、有趣;后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直接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4、发现生趣:蜘蛛是个大家族,形态各异。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简洁语言介绍图片,学生畅谈收获。

  5、教师小结

  说作业:

  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更能体现能力的提高,将所学知识加以利用。 因此我安排了两个小任务。

  1、搜集有关蜘蛛的图片,拓宽知识面。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运用生动说明的方式进行介绍。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的一跳》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教学时数为一课时。这是学生由小学升级入中学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第一课分三框:《重要的一跳》、《我们是一个群体》、《谁都不能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第一框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极为关键的引导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到中学生与小学生有很多的不同,感觉不一样。

  2、能力目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中学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从小学到中学是我们成长历程,我们应尽快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中小学生活有太多的不同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适应中学生活。

  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启发,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体现出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三、 说学法

  1、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2、 学生主体教师点拨

  四、 说教学准备

  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彼此比较生疏,教师要在教学前对学生有个印象,并根据掌握的学情,帮助学生分好小组。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人才一生中有无数次的转折,我们从小学升入中学也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以“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导怎样尽快的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了解到中学与小学确实有不同。

  2、 新课的教学

  第一框,题目:《重要的一跳》

  a、 感觉很不同

  我是中学生了!这个新的身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小学阶段从未有过的新感觉新体验。

  活动一:小学和中学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要求:四人一组,讨论5分钟,每组派代表回答

  活动二:动动手:写出家人亲戚朋友对你的看法,形式如课本P3页学生可自由书写,写出自己亲身体会或亲身经历的事。

  引导学生踊跃举手学生发言。

  目的:融洽学生气氛,活跃课堂。

  b、 你准备好了吗?

  初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该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呢?让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依计行事。

  活动一:让第一组、第三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二组、第四组的学生来解决。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调过来。

  活动二|请去年初三毕业的学生介绍一下怎样适应刚进初中这一段时期的

  目的:让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会适应中学的新生活。

  C、小结

  点名让几个胆大的学生尝试对这堂课的收获进行小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升入了中学,生活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这种生活与小学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迎接中学生活的挑战。

  目的:培养学生的相互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花瓣飘香——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寓敬爱父母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于平凡小事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认为,披文入情,以“情”制胜,用“心”悟情,是赢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学习和以读代讲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能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然后根据学生找的句子分析课文。“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过程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构思.

  一、 美图欣赏,引领孩子走进诗意的王国

  上课伊始,展示鲜艳夺目的红月季花图片,教师深情朗诵(第一段):瞧!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美吗?随即出示第一段文字,请几位表情上跃跃欲试,看上去已经爱上这丛月季的小朋友来朗读,再请所有喜欢月季的同学们来齐读。

  鲜艳夺目的红月季花图片如此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图片自身的艺术美感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设疑问难,触摸语言文字感受“一颗心”、“一片情”

  教师谈话:可,这么美的鲜花竟然有人在摘。引读出示第二段文字,组织自学:找出表示小女孩动作的词语。交流公布答案:有五个动词:俯、摘、捧、穿、跑。然后朗读体会。

  接着话题一转,提出疑问:随便摘别人家的花瓣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可作者为什么还说小女孩懂事呢?布置思考:她摘了我家门前的花,我怎么不责怪她,反而夸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阅读课文三至十自然段在书上用“------”划出有关句子。交流讨论时,指导学生在交流有关句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会小女孩摘花瓣时的情绪和心情,展开合理的逻辑推断,展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思维。当学生走进文本,去感知、去触摸着小女孩那颗纯洁、美好的心灵时,教师使用包蘸感情的教学语言,就如同一名操琴师在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当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后有了自己的体验,教师那富有感情的总结,是“催化剂”,促使学生将情感、体验、积淀、收获化为行动,留给学生的会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三、 联系生活,在说话练习中加深情感体验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此我精心设计了两处“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语言文字之外的“话外音”,倾吐心声,升华情感。一处是:我送月季给小女孩时,两人分别会说些什么。另一处是我送月季给母亲时分别会说些什么。当学生发表比较有深度的理解时,教师及时捕捉机会,借题发挥,调动学生情感:这是一盆饱含人间真情的月季,这是一盆浸透浓浓亲情的'月季……让学生领悟到孝敬父母这一美德之高尚和纯洁。

  四、阅读小诗激起孩子情感的涟漪

  此时,趁热打铁,展示一首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抒情诗,配之以轻柔的音乐。伴随着美妙的旋律,教师的朗诵如涓涓溪流轻轻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再通过朗读抒情诗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敬爱父母的高尚情操,升华情感。抒情诗如下;

  花瓣飘香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简简单单教语文”、“带孩子走进诗意的母语王国”、“教在今天,想在明天”……这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心头荡漾。这种来自解读文本的冲动告诉我: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思考,化作一种行动。这或许就是教育的“返璞归真”。

【说课稿】相关文章:

《匆匆》说课稿09-07

《理想》的说课稿04-19

关于说课稿02-21

《猫》说课稿05-04

《微笑》说课稿04-06

《松鼠》说课稿01-13

《秋水》说课稿01-16

《鲸》说课稿01-16

《荷花》说课稿01-01

《散步》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