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9-10 05:06: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主题分析: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与各项活动之中。”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美丽的花坛旁边有人们丢弃的果皮,穿着时髦的阿姨会随手丢下用过的餐巾纸,这些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对待生活的态度。毕竟,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要让幼儿明白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周围以及班级环境,关注自身的生存空间,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内化的过程中成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宣传者、执行者,并将良好的习惯泛化到周围人身上,从中找到快乐。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班级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能共同协商制定班级规则,并用绘画的方式表征。

  2、发展初步的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

  确定了活动的重点难点,才能在活动组织中有的放矢,所以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遵守班级公约,形成爱护环境的初步责任感。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 备工作:

  1、每组一张较大的纸,每位幼儿一支笔,一张可写班级公约的大纸。

  2、位置略低的空白墙壁,作为班级公约主题墙。

  五、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我们贯彻新《纲要》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并且尽量体现“细”和“近”的基本原则,从幼儿接触的家庭环境、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讲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环境不好对人的危害。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活动中我较多地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法、提问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学法

  《规程》中所说:“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通过观察、谈话,讨论等方法,理解教学内容,解决重难点。

  七、活动流程

  这次活动以“谈话导入——观察讨论——协商合作——延伸活动”为主线,具体的活动过程为:

  1、请幼儿说一说劳动后的体会,倡议幼儿建立班级公约。

  2、教师与与幼儿一起协商建立班级公约。

  (1)讨论:活动室哪些地方更要保持整洁?小朋友怎样做才能保持整洁?

  (2)幼儿分组绘画,逐条把公约画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协商分工,有人画,有人出主意等。

  (3)、教师帮助各组将制定的“班级公约”张贴到黑板上,每组请一名幼儿介绍,第一组介绍完后,其他组介绍时,如有与第一组内容重复的就画掉,内容不一样的就保留。

  (4)形成班级公约。

  教师与幼儿协商,以第一小组内容为主,其他组内容作为补充,所有内容合起来形成“班级公约”。

  3、教师带全班幼儿一起承诺:我是大班的小朋友,我要自觉遵守班级公约,做一名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4、活动延伸

  完成班级公约,制定保护环境宣传画,张贴在幼儿园合适的地方。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面积的意义”。面积是继周长之后又一个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体时所必须用到的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周长概念,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面和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的观察、比较,使学生感知、理解面积的意义,得出面积的概念;通过对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易到难的主动探究中使学生体会标准统一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表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的学习直接为下节课认识面积单位作好铺垫,同时也是后面学习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及进一步认识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所必备的重要知识基础。

  二、说学生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我了解到学生之前已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知道三角形、长正方形等是平面图形;同时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观察比较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形象思维正处于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于实践,这一切对本节课的学习非常有利。

  三、说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面积产生的实际生活背景,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在经历抽象面积概念的过程中和经历探索、体验比较面积标准统一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积极交流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意识,体验自主发现、成功学习的乐趣与自信。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难点是体会在比较面积大小时标准统一的必要性。

  所需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叶脉书签、透明方格纸若干

  四、教法与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引探教学法、类比迁移和多媒体教学法。并把“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自主发现,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数学”作为本课的设计指导思想;以“抓联系,抓类比,抓操作,抓反例,揭本质”为学法指导主线,以教法促学法,促使学生愿学—活学—会学—乐学。最后我整体构建了“创设情境,激内需——观察比较,理解面积—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趣味练习,深化认识”五大教学板块,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要。

  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在春季运动会中三一班获得了团体冠军要为珍贵的奖状进行装帧的生活情境,提问:给奖状安上镜框要算奖状的什么?再给奖状镶上玻璃应该把玻璃铺在奖状的什么地方?让学生回忆起前者要算周长,后者是指奖状表面,那我们怎么样才知道需要多大的一玻璃呢?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复习了旧知,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面积的产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需要,有它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新的认知需要。

  (二)观察比较,理解面积

  主要有三个环节:

  1、说—摸—看—比,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结合奖状的表面我继续让学生说一说:教室里你还看见了哪些物体的面?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观察这些物体的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就再创设一个比赛情境:摸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谁先摸完?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谁一定会胜?为什么?教师顺势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数学中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2、看—比—说————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用多媒体演示给这些平面图形铺色,让学生视觉感知平面图形大小,接着让学生比:这些平面图形谁大谁小?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小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最后再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说说什么是面积?从而完整揭示出面积的概念。

  3、指—说,说—指,

  化理解概念。

  我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物体一边指一边说它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什么?××物体表面的面积就是指什么?从一顺一逆两方面初步检测学生对面积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至此,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完成了对面积概念的实际背景——面积概念的内涵——面积概念的外延的认识过程,这较好的体现了概念教学的一般性原理。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如何让学生理解比较面积过程中标准的一致性?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定要选用方格作标准?是老师勉强塞给学生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本着发展的眼光,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大胆选择了后者。并为突破这一难点,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1、激发认知冲突,引发认知需要

  首先,我承上一环节提问:既然面积是指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大小,那么怎么样比较面积的大小呢?刚才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了圆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小,那这三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呢?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凭眼睛看出来的,老师就接着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从而引出重叠比的方法,继续追问:那剩下的两个图形该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呢?从而引发学生新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新的认知需要。

  2、课件演示,启发类比

  此时我恰到好处地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启发类比。让学生回忆起要知道一条线段有多长,我们可以用一个标准去铺,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有多长。同样的道理,现在要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类似的用一个图形为标准去铺呢?如果可以,又该选什么图形去铺比较合适呢?这样就即时的启迪了学生思维,为学生搭建起操作的脚手架,使学生跃跃欲试,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3、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学具铺一铺,尝试操作怎么样通过铺图形比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

  4、交流质疑,达成共识

  在小组汇报中,我精心设计了5个问题,构建问题连续体,层层深入,揭示本质。

  A、你得到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B、你选择的是什么图形去比出来的?

  C、有没有用其他图形去铺的?

  D能不能一个图形用正方形去铺,另一个图形用长方形去铺?

  E、你发现选哪一种图形来铺既方便又比较准确?

  经历这样的讨论后,学生自然发现用方形比较合适,而且要用同一种形状的图形为标准去铺才能比出其面积大小。

  5、反例求证,完善认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个标准不仅形状要相同,大小也要一样,我出示例2的两个图,让学生先猜: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再问:用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两个的面积大小呢?然后课件演示铺方格,数方格的过程,这时老师故意说出:原来是图B的面积大,估计有学生不同意这个结论,教师正好相机再次激发认知冲突:都是用方格去比较,图A有6个,图B有24个,为什么不能说图B的面积大呢?从这里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而最终让学生体会到:比较面积的标准不光要形状相同,大小也要一样才行。教师顺势对知识进行小结和延展:测量面积一定要有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在数学上叫做面积单位,我们下一节课将会深入学习。

  可以看出在这一板块,我考虑到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旧有知识不难发现有的面积可以凭眼睛直接比较出其谁大谁小,也能比较容易的想到用重叠法来比较,所以我对这两种比较方法进行了弱化处理。而在方格比这个难点上花足了功夫,给足了时间与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新知的学习告一段落。我不忘让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反思,重视学法,意识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发现了规律,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了自信.

  (五)趣味练习,深化面积。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认识,我组织了三个集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情感性于一体的练习。

  1、课动1题——数一数,围一围。

  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试数——评价反馈——同桌围、比的步骤进行。从中结合课件注重了解题策略的指导。

  2、课动2.———想一想,画一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3、拓展———量一量,估一估。我巧妙地把例2中的树叶改成叶脉书签奖励给大家,与透明方格纸装在信封里。请学生估一估哪张书签的面积大呢?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个活动将比较规则图形的面积扩展到估测不规则图形面积,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拓展训练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简洁,突出知识重点。

  总体上看,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

  展,通过活动、探究、类比迁移及多媒体各种教法恰到好处的运用,让学生经历了从面(形)到面积(量)的知识发展过程,也较好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体现了重体验,重经历,重活动,重探究,重发现、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生日礼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七课。课文讲了一位小朋友在过生日时,妈妈送给他一只小鸟,可他却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心小动物。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一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三段的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a、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大胆想象,说出“我”想了些什么。孩子想象力丰富,但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关爱大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对待周围的小动物。激发孩子们的爱心。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1、听读法:借助语音媒体,让孩子们听录音,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

  2、图文结合法: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小男孩心情的理解和放飞小鸟后小鸟心情的理解,让孩子们体会到鸟儿的孤单,从而使他们产生保护小鸟的想法。

  3、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认孩子多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1、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2. 课后题入门法: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一年级重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将课后1题说说“我”想了什么?2题说什么样的小鸟融入课文的学习中。既学习了课文,学生又能得到,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圈点勾划法: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四、说教学过程:

  1、通过一首儿童歌曲《生日快乐歌》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歌声中回忆自己的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引出课题《生日礼物》,为后面理解“特别的礼物”做好铺垫。

  2、巩固生字,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读通课文,让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通过录音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小男孩的情感同频共振。

  4、紧扣问题,理解课文。

  通过自己的生日礼物和小男孩得到的生日礼物比较,理解“特别”。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用词语形容小男孩的心情。鸟儿在枝头怎样地唱歌?……

  5、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看到小鸟被关进鸟笼,你的想法和做法?文中“我想了想”想些什么呢?同桌讨论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6、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通过我为什么要送给大自然礼物?这一问题的理解,让孩子们明白我们要爱护小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明确我能为身边的小动物做些什么?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小蝴蝶花》是“二期课改”第五册中的一篇教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得是小蝴蝶花经历了从骄傲到自馁的感情变化,最后找到了心理平衡,能正确地看待 自己了。故事主要是通过小蝴蝶花的心理变化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结构相当清楚、完整。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小蝴蝶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本学期从这一课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学会提问”的练习,重在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初步培养提问习惯,知道阅读课文要边读边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活泼开朗,尤其是部分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其 次在2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 不够等现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中的八个生字和词语。

  2.能理解“万紫千红”“自馁”等词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会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

  5.能体会小蝴蝶花心情变化和心情变化的原因。

  6.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为自己的

  短处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1) 难生能对小蝴蝶花说出自己的感想。

  (2)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自己谈谈感受。

  注:重点、难点:

  1.学生能体会到小蝴蝶花情感变化过程和心情变化的原因。

  2.能学会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

  3.能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为自己

  的短处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学生能掌握八个生字和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想象。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万紫千红”、“自馁”的意思。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蝴蝶花由高兴、骄傲、到自馁、最后慢慢平静的情感变化过程及情感变化的原因。

  5.在课文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

  6.通过全文的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为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科文中小蝴蝶花心情变化及心情变化原因的理解,让学生能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为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的道理。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 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独立的人”趋向完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要抓住机会,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 的兴趣,调动他们一切感官去感知和理解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吸收、同化信息,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输出、传递活动中,把学习 语文过程真正变为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在课之初,就利用小蝴蝶花的图片,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 读,整体感悟文章的线索,领悟作者的情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 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此时的语段品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让学生在读 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读的练习。读是实践, 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3.抓住关键,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我在课堂中让学生抓住关键词 语进行提问,让学生学着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4.授予方法,触类旁通。

  学生发现、质疑思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受知识局限,不知道如何发现,怎样质疑。为了避免学生提出的 问题偏离主题,教师应为学生指点发现的途径,教给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之教,在于教授其学习方法,学生之学,亦在于学 会学习方法。教方法,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大胆地把文章放给学生,采 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首先学生自主初读文章,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地深入学习文章,教师提供学习小目标,是为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时 间的调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提供了学习导向,保证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我带领着学生进行了第一、二节的学习,并在学习中逐一 揭示了学习方法,接着对学习方法进行小结,最后大胆地将课文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我所给的提示,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 主完成学习后,这样能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课文中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学生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 的想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文章出于表达的需要常留有“空白”,在阅读教学 中,我利用“空白”,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像,进行补充,以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体会。

  5.立足板书,升华情感。

  板书是教学方案的浓缩,同时也是课文整体内容、文章意旨的浓缩。恰当地展示与利用板书,对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十分有用。从突出全篇内容出发,把握整体 结构,把各部分重点内容进行点睛式的板书,既利于学生把握各部分内容的整体,又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 体现了小蝴蝶花心理变化过程,条理清晰,便于加深印象,最好点明文章的主旨。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贯注着人文精神,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教师与作品在人文意义上的对话,教师只是“导演”,他要使三者的感情相互交流、碰撞、激发,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个美妙的境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附板书:

  21.小蝴蝶花

  正确看待自己

  高兴 →骄傲→自馁→ 平静

说课稿 篇5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资源》。我将按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五个环节去说课。

  (教师过渡: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既与前面所学的气候、河流等知识紧密联系,又是下面学习交通、农业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及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难点:

  培养学生形成节水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过渡:为了能充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其次我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看图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师过渡: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接着我说说学法。)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学会合作探究等。

  (教师过渡:下面我重点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下面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猜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碗,都要请他来。同学们都说是水,这说明水对人类非常重要,从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地球上水体的比例”。学生读图分析得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0.3%。

  2.接着提问: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知道了水是宝贵的资源。

  3.接下来出示漫画:“水危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话,分析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教师过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我国也十分严重。)

  (三) 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哪些?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组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出示课件点拔评价。

  1.多媒体出示图片:“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出示漫画“节约用水”和“就地取材”学生通过漫画分析得出结论: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采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接着出示图片“节水标志”。通过图片分析,让学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3.出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兴修水库的措施.

  接着出示图片:“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水库的作用.

  4.出示图片:“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出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跨流域调水来解决。

  接着出示图片:“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让学生简单介绍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5.最后教师播放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 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学生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谈谈如何节约用水。

  你现在的身份是:农民、造纸厂厂长、家长。

  (五)签名活动,课堂升华:

  请珍惜每一滴水,节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拿起笔,走上台来,签上自己神圣的大名。通过签名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六)教学结语,情感渗透:

  结束语:不要让我们的眼泪

  成为最后一滴水!

  祝愿我们美丽的地球

  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教师过渡:最后我说说反思。)

  五.说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发现同学们的地理知识不够扎实,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共同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小猪和靴子》。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小猪和靴子》这个故事选取小猪、小鸟、狐狸、小花狗和小熊这几个幼儿熟悉且喜欢的角色展开,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会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能够根据故事角色进行对话。

  3、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体验乐于助人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根据目标和故事情节,我把在活动中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将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设为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使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准备:小猪、小鸟、狐狸、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节的相应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提问法。

  三、说学法

  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主要运用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引出故事我将出示靴子的图片,结合提问法引出主题。我会用神秘的口吻问:“小朋友们,树林里有只可爱的小猪捡到老师手中拿的这个东西,可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帮他想想是什么,好吗?”然后一一提问,以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兴趣。

  (二)讲述故事,理解内容

  1、首先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靴子图片将《小猪和靴子》完整的讲述一遍。

  2、其次我会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说了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猪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总结出小猪的性格特点——憨厚、善良、助人为乐)等等。

  3、再次出示相应的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利用故事角色对话。

  4、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如:你丢过东西吗?心里怎么样?如果别人捡到了,还给你,你心里又会怎么样?那如果你捡到了东西会怎么做?

  这一环节通过故事讲述、提问和开放性讨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故事,并在讨论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为解决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分角色表演讲述的方式,让幼儿反复复述故事。活动结束之时,我会提问幼儿,小朋友《小猪和靴子》的故事好听吗?那么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提问为下次的活动,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领导能给予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演讲,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感情,扣住感情升华知识。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主读悟,联系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同学们的掌声”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由“感受掌声——研讨掌声——拓展掌声——升华掌声”构建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掌声”照亮教学全过程。

  (二)说学法

  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受“掌声”

  1.请同学们轻声读全文,思考:“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掌声?”

  2.现在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小英开始演讲前,课文中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

  独白: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重点,在学生充分读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这个理解全文的关键——“掌声”,为下文教学作铺垫。

  (二)研讨“掌声”

  1.现在小组讨论:小英演讲前描写同学们掌声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点句:(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先体会“热烈、持久”词语中所表达的同学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领会同学们此时的掌声包含着鼓励、支持。

  独白:该环节的设计是紧扣“掌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小英感动得流泪的前后情感的变化,目的在于让学生锁定独特对象,产生情感共鸣,由此而倍添亲切之感。

  (三)拓展“掌声”

  1.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内容,思考:在小英演讲结束时,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

  2.引导学生读悟重点句:(课件出示)“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引导学生从体会“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看到同学们对小英的赞赏、肯定。

  3.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小英说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对大家说什么?

  独白:该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重点词拓展开去,进一步感受“掌声”,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掌声”内涵,使前后两次掌声有机结合起来。

  (四)升华“掌声”

  1.自由读全文,思考讨论:从那以后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体会她“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过程。

  2.领悟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1)齐读句子:(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讨论交流:“掌声”的内涵(鼓励、帮助、关心、支持)。

  (3)再读该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你们听完这优美动情的歌曲,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升华感情:对,同学们,人人不仅需要掌声,也就是需要鼓励、帮助、关心、支持。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对自己的缺点、甚至是缺陷,不应该自卑,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们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残疾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境,会遇到需要别人鼓励的时候。所以对别人的关爱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关爱献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独白:该环节设计是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巧作对比,从小英情感变化中领悟“掌声”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他人的爱心行动。课尾辅以动情的歌曲,升华了文章的“重点”,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学生生活当中去。

  四、说板书

  自卑 掌 忧郁

  ↓ 声 ↓

  自信 活泼

  说板书设计;板书用了简洁明了的八个字,涵盖了文章的内涵,2个箭头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变化,中间一颗爱心升华了文章做人的道理。由于水平有限,虽然做了充分准备,还会存在许多不足,敬请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说课稿 篇9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导思想,采用做中学、学中知、知中用、用中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把“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二、【教材地位与实验内容】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的另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螺丝刀就是轮轴,还为学生后边认识滑轮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1.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

  2. 探究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与实验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较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会画出一些简单运动的轨迹。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知道螺丝刀就是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认识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了解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的科学原理。

  2.科学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会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的乐趣,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意识,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育创新精神。

  四、【实验教法与学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进行教学。让 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实验创新及教学融合】

  改进一 、 增加徒手 对比体验 获感知

  图1

  图2

  教材上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只能体验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知道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为了解决这个突如其来、没有任何铺垫的问题,我特意增添了徒手拧螺丝钉的方式,学生从真切的疼痛中体验到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比徒手省力,感知到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同时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使用螺丝刀比徒手省力呢?

  然后通过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的对比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省力呢?提出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用三种不同方式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它的刀杆和刀柄分别在做什么运动?为设计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使课堂紧致有序。

  改进二、 观察模拟 描画轨迹 知轮轴

  图1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画螺丝刀的刀杆和刀柄的运动轨迹,水阀、辘轳、方向盘这些实物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装置,即轮轴。进而引导学生用大圆模拟刀柄相当于轮,用小圆模拟刀杆相当于轴。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

  生模拟实验的能力,又让学生把螺丝刀和实验室现有的轮轴装置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分组实验做好了准备。

  改进三、 巧用钩码 分析数据 得结论

  图1

  图2

  教材上用弹簧测力计来测轮子上力的大小。为了减少测力计因斜拉或晃动而产生的实验误差,我用钩码代替弹簧测力计,用一定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轮上、轴上,相当轮上、轴上所用力的大小,操作简单方便,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分别得出不同的实验数据,各小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很直观地得出: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改进四、 变废为宝 自制教具 破难点

  IMG_9384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

  图1

  实验室现有的轮轴装置只有一个轮一个轴,没办法在原装置上增加一个更大的轮。为了突破“为什么用大螺丝刀拧螺丝钉比用小

  螺丝刀省力”这个难点,我课前自制教具,用废旧的滚子做成轴,用废弃泡沫做成了两个相差较大的轮。自制教具很方便很直观得向全班学生展示出: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学生的理性认识又一次得到升华。

  自制教具确实在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变废为宝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同时又秉承了绿色环保、变废为宝的科学理念。

  改进五 、 一“孔”双雕 科技制作 育创新

  图1

  图2

  为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我特意创设了一段教学情境:省力螺丝刀。这是一位学生的发明,并已经申请了专利,“真是一孔值千金,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本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今天所学科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应用,又同时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从小做起,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做起。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

  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是获取科学知识、方法、能力的极佳途径,任何一种理论说教都无法替代学生的感知。

  2.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把“科学—技术—社会”的科学基本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科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中。

  3.合理利用身边资源,树立“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实验材料是实施探究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我平时比较留意对生活中各种素材的收集,并加以合理利用,本节课的“自制教具”,既突破了难点,又给学生树立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科技制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发明创作的兴趣。

  只要留意,垃圾也会变成宝。只要留心,小动作也蕴含着大学问。

  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学有意境,创新无止境。

  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勉。谢谢大家!

  七、板书设计

  拧的学问

  2007712143420415_2

  轮: 省力

  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

  附:表一

  轮轴省力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猜想轮上钩码个数

  实际轮上钩码个数

  附:表二

  轮的大小对轮轴省力作用的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小轮上钩码个数

  大轮上钩码个数

【说课稿】相关文章:

弹力说课稿11-14

春雨说课稿11-24

猫的说课稿11-08

《咏柳》说课稿11-19

《元素》说课稿07-07

草原说课稿12-12

《桥》说课稿11-26

《故乡》说课稿11-17

数轴说课稿08-06

《藏戏》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