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4-01 01:17: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儿歌,它从属于识字系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7个生字的书写,对汉字的意义,笔顺规则的认识仍是初步的。这首儿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写的是田野里的丰收景象,下部分写的是草原上的美丽风光。儿歌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由于学生已有识字量的限制,课文中大部分是生字,但学生能借助拼音很容易的完成诵读任务。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的目标是: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新笔画“撇点”。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能准确认读6个生字。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儿歌读正确,大体了解意思。

  本课重点是学习要求所掌握的生字 ,理解词义,儿歌意思、朗读训练,不是本课重点内容,不宜在这些方面过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以免冲淡重点内容的'教学。本课应会认读9个生字,其中“女、牛、羊”三个字要能按笔顺规则去写,并以此为载体培养书写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课难点之一是“女”的写法,初步写这个字,学生往往不能写端正,而是半躺或全躺在纸上,难点之二是对“田野、丰收”两个词的理解。

  三、说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解课题----读儿歌----学生字

  (一) 解课题:这部分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理解“田野、丰收”两个词语的意思,一是顺势导入新课。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他们知识经验还很少,还处于较低的具体形象乃至直观动作思维阶段,所以在理解这两个词时,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顺势引出“田野、丰收”同时板出课题,进入新课。

  (二) 读儿歌:重点在读中认识生字,并让学生体会喜洋洋的语气。儿歌浅显易懂,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然后指名读,再借助文中插图让学生指指田野和擦和草原理解词语,并播放草原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三) 学生字:先让生通过生字表独立认读,也是对学生读拼音能力的训练,通过动手圈,培养生眼手口心各种感官的并用的能力,为激发兴趣,我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强化对三个重点字的认识,调动积极性。对词语处理注重从认字开始就丰富学生词语积累,丰富词汇量。在书上课后3个词的基础上,我又把草原、男男女女、山山水水也摘录出来和生一起读。并根据结构让生练写同样形式的词,让生感悟词的构成形式。在写中,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生认真观察范字的起笔和收笔位置,把字写漂亮。

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我将从内容、幼儿、目标、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流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幼儿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中班幼儿已开始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究问题,积极动手、动脑。班上大部分幼儿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蜡光纸会有颜色呢?皱纹纸为什么不是光滑的呢?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探索各种纸类特征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际操作摆弄,获得切实的生活经验。而他们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操作、表达的能力,已能观察到事物现象的细微之处,也有针对性表达的能力,这些为本次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二、说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开展好科学教育,就要理解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是什么,其实科学就在幼儿的身边,就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世界,如小鸟为什么能飞?蝌蚪怎么变青蛙?月亮为什么会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幼儿乐于学习的科学。纸是孩子们生活所能经常接触到的,如图画纸、蜡光纸、皱纹纸等,孩子们经常都会很会发出很多疑问:为了满足孩子好奇和探索的愿望,落实《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纸》这个科学活动内容,让孩子通过收集、触摸、比较等方法让孩子充分探索和感受纸的不同种类和特征。

  三、说目标

  为了在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和内涵上更为强调“注重幼儿的乐学和会学”,强调“注重活动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内容特点以及中班科学领域目标,我从情感、态度、能力的三维目标上来定位: 1、初步了解各种纸的种类,感知纸的特征和用途。

  2、对玩纸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知道纸很有用,懂得节约用纸。

  以上活动目标既有知识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又有愉悦情感的体验,融合了各领域的目标要求,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初步了解各种纸的种类和用途,难点定位于感知纸的特征。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幼儿以及环境材料的积极互动,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我和幼儿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纸制品商店,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纸。

  2、材料准备:多媒体《纸制品》、各种纸、剪刀、水、笔、固体胶。

  2、环境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布置成展示区,供幼儿观察分享交流。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因此,活动中我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还挖掘此活动价值组织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 多媒体展示法、探索讨论法、收集分类法等。幼儿与成人的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理解水平还很肤浅,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和支配,他们往往对探究对象的感兴趣程度决定了他们在活动中的注意力,所以活动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是一节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才用了以下几重学法:观察记录法、操作实验法,这些教学法我将结合以下或偶的那个过程作具体阐述。 六、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将通过紧紧相扣的4个大环节来开展:(一)展示欣赏,引发兴趣。——(二)分组探究,认识纸的种类特征。——(三)动手实验,认识纸的特性。——(四)播放课件,了解纸的用途。

  (一)展示欣赏,引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之前,我先让孩子展示自己收集的纸张,向自己的同伴、老师来介绍,自己收集的.纸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猜猜这是什么纸?引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点,调动幼儿兴趣。同时也为下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分组探究,认识纸的种类特征。

  为了落实活动的重点,本环节我将围绕3个小步骤,运用观察比较法、探索交流法、观察记录法等多种教学法来进行:

  1、 出示记录卡,教师讲解探究要求:“看一看有几种纸,摸一摸不同纸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比一比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

  2、 分组探究,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究纸的种类特征,并进行分类。

  3、幼儿交流分享经验,师出示大张记录卡,梳理幼儿对纸种类和特征的认识。

  师小结:纸有多种多样的,它们颜色不同,厚薄不同,软硬不同。

  (三)动手实验,认识纸的特性。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实验法、观察讨论法、感知触摸法等教学法,本环节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各种纸类的了解,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重要环境。我将通过3个小步骤来进行:

  1、介绍操作材料:各组在原有各种纸的基础上,增加水、笔、剪刀等工具。

  2、幼儿分组实验,并思考,你发现了纸可以怎么样?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通过摸一摸、揉一揉、折一折、撕一撕、吹一吹等方式感知纸可以折、剪、揉、写字画画,还可以用水玩玩纸,看一看纸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纸具有易燃、易撕、易湿、易皱、可折、卷、体轻等特点。

  (四)播放课件,了解纸的用途。

  本环节将作为突破活动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观看法、讨论法、经验讲述法,让孩子通过课件的观摩、交流、讨论,了解纸的重要用途,并通过让孩子讲讲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你是如何爱护纸张的,引发孩子的共鸣,落实活动的难点。

  1、观看课件,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可以做什么?

  3、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六、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动的结束只是暂时的,我们将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主题展示区,继续引导幼儿收集、交流、分享。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请家长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收集各种纸和纸制品,了解纸在生活中有哪些好处。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剪纸》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7课,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内容和题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本课的创作行为中,不需要事先设定某类形象,学生主要是凭感觉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剪纸是在纸上通过剪刻镂空成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剪纸历史悠久,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泛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剪纸材料易得,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为生活增彩,添喜,创作出受欢迎的作品。

  本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剪纸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帮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方法。我在教学中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学生可根据自己头脑中了解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来表现或想象创造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能促进学生美感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理论及技法。

  认识目标-----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

  技能目标-----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技法和创作设计方法,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了解剪纸的图案特点和用途,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大胆展开探究性学习,摸索剪纸小窍门,运用折、剪等技法进行形象表现,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难点: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连接与完整性,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三年级学生对剪纸比较陌生,虽然拥有比较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表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因此,剪纸教学须将繁杂的内容分解后逐一学习,以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

  三、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设计应用类型的课提出了一条活动建议: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主张是,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学习剪纸的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教给学生,再在理论的轮廓里实践。我主要运用两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

  感知新知时,以创设情境法为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运用“海洋世界要举办时装会”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欣赏各种各种各样的剪纸造型。学生从课堂开始就被剪纸的氛围所包围感染,也通过课件的欣赏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有趣的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深入探究法为主。教师并不急于引出本课的理论,而是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剪纸作品——剪影。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剪纸的特点。然后通过教师提供素材,进行从剪纸到剪影的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剪纸。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剪纸,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变得简单。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在欣赏和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学习美术知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学生在学会剪影的同时,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愉悦中释放创作的原动力,将更多自己的想法表现在剪影上。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保持敏锐的监控能力,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攻克学习难关。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稍加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即时表扬,给学生鼓励与肯定。

  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为主。创设宽松、民主又积极的评价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老师给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剪纸的制作技巧,感悟作品,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剪纸过程中逐渐形成技巧并赋予巧妙的构思从而用合适的表现方法转化成作品,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创设情景,导入剪纸。

  1、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以“海洋世界要举行时装舞会”为整节课的线索,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海底世界视频】

  2、播放鱼形的课件:“艺术大师把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你最喜欢哪张,为什么?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剪纸》

  【设计意图】:在本课之前,我利用海洋世界的一段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剪纸。而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件的展示,能让学生更多的欣赏到剪纸作品,更加了解剪纸。以“海洋世界的时装舞会”为整节课的线索,能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初步了解,欣赏感知

  1、教师示范,学习剪影制作方法

  教师先展示一些剪影图片,让学生欣赏了解“剪影”的含义。(剪影可以作为剪纸造型的一个突破口。)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剪影的制作方法。

  教师总结:这种把海洋生物外形特征表现出来的剪纸方法叫做剪影。

  2、然后课件出示一张海洋生物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外形特点。教师在纸上展示整个剪影的制作过程。

  教师演示并讲解剪影制作步骤:以金鱼为例:

  (1)、仔细观察金鱼特征,在纸上尝试用铅笔画一画;

  这个环节提醒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构图要大。只有构图大,后边的剪纸环节才能更顺利的施行。

  (2)、可以对造型进行夸张、变形(这一步鼓励大家大胆想象,勇于尝试);

  这个环节可引申前面一课学过的关于对称美秩序美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可以进行对称造型设计,叫做对称剪。而教师介绍的这种单独的剪影方法,叫做单剪。

  (3)、用剪刀将画好的轮廓剪下来,并加上眼睛(强调眼睛是由两个半圆形成的,不能刻断)

  小结设计步骤:看一看——画一画——改一改——剪一剪

  【设计意图】:剪影可以做为剪纸教学的突破口。先从外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总结绘制出剪影。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思考,从而画出造型新颖的剪影。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剪影的制作方法,并从中得到启发画出更有创意的剪影。

  (三)交流分享,深入研究

  1、深入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制作剪纸。提问:“一样的剪影有些单调,还能做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剪影上添加花纹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

  教师出示剪纸常见花纹:

  (1)锯齿纹:常用来表现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较硬。

  (2)鱼鳞纹: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柔和,具有动感。

  (3)月牙纹:用来表现衣纹皱褶、头发、纹路以及类似的东西。特点:用途广泛,变化多端。

  教师补充和总结:除了上述三种花纹外,还有橄榄纹、剪刀纹、半圆纹等。在我们的剪影中,加上这些花纹。能让剪纸更加生动,漂亮,具有艺术性。

  2、教师出示刚才的剪影,示范花纹的剪法:

  (1)、教师取花纹中的一至两种进行简单介绍,克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的问题:画:1、利用对称美秩序美的方法来设计海洋生物身上的花纹

  2、同学们也可自己设计更漂亮的花纹

  剪:1、怎样剪?可以分为折剪和单剪两种。

  2、要做到线线相连,面面相接。

  (2)、拿出另一张不同剪法,相同图案的剪纸,简单介绍阴剪和阳剪。

  教师小结:

  阴剪: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阳剪:将图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综合剪: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3、欣赏同年龄学生作品,看看其他同学运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介绍最常用的几种剪纸花纹,以此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明确剪纸的花纹多种多样,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通过欣赏更多的同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剪纸设计的巧妙;另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制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剪纸制作。

  (四)拓展思路,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课件,创设情境:“让我们也来为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们设计一身漂亮的衣服吧。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层出不穷,可能有些我们还没见过呢。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设计一个海洋新生物的时装。”

  提出作品要求:1、用剪纸的形式为海洋生物设计一套时装

  2、发挥想象设计不同图案的时装,比比谁的金点子最多

  3、不能与老师做的重复,越新奇越好。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循环播放剪纸作品。

  【设计意图】:理解了剪纸后,再次创设情景,利用评选“金剪刀设计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展示评价:“海洋世界时装舞会”,将学生作品直接贴到做好的海底情境板上,以采访形式让作者上台介绍作品。其他同学提建议。未完成或失败作品也可说说原因。

  2、课堂小结:剪纸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我们的衣服图案,文具的装饰,房间的美化等等。通过今天学习,同学们更深刻感受到剪纸的魅力,今天我们还要介绍和剪纸有关的另一件艺术品:过去,人们把剪纸往灯光下一照,觉得很好看,人们就把这种叫做灯影。后来人们用牛皮、驴皮等材料在上面剪刻画,制成各种各样的戏曲人物来进行演出。这个艺术就叫做,皮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也加强了形成性评价,旨在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课后的拓展作业,可让对本课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剪纸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本课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也为下一课皮影的学习做了铺垫。

  建议:

  1、 在规范中说出亮点,呈现出个性化的东西。

  2、 用自己的语言说,而非读稿子。

  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说透,不要大而化之,如“激发兴趣”,如何激发,目标达成否,用何种手段解决等。

  4、 说课件占10%。用课件比不用课件好,好在哪儿?要将我们的设计体现出课件的优势。

  5、 教态自然,最好能脱稿说。

说课稿 篇4

  1.说教材

  《上超市》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为了迎接外公、外婆来家做客,跟着妈妈上超市选购物品的情景。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超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其中两句感叹句,充满生活气息,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美德。课文中要求学生识记的6个生字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无论从读音还是字形来说,学生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学习这样的课文,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培养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说学情

  在与我班学生一个多星期的共同学习与生活中,我了解到班中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的积累,部分学生的识字面甚至更广,更丰富。所以,在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六个生字,学生们几乎人人都认识。同时,由于课文所描写的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语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要读准字音,知道笔顺、笔画的名称,甚至写生字,这就是绝大部分学生在此之前未曾尝试过的了。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游戏、模拟超市等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阶段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具体见教学设计1)。识字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也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超、市、和、今、鱼、虾”这六个字,虽然很多学生在学前已经与它们“相识”了,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帮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掌握记忆字形的科学办法,还能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认识。在书写方面,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的特点,不作过高要求。认识基本笔画“横折钩”,会描写“市、今”二字,目的在于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笔画,熟记笔顺规则。在课文朗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字字过目地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的习惯。由于学生刚入学不久,朗读能力各有不同。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这“独立或半独立”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言的。相信暂时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也能有所进步的。识字拓展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既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也是想通过活动再一次让学生体会超市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

  4.说教法

  识字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放手,让识字能力较强,有一定拼音基础的学生领读、示范,教师适时点拨、正音。例如,“超市”这两个字在读的时候要把舌头翘起来,这也是有意识地对拼音教学所做的铺垫。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帮助记忆字形。例如,看看鱼的样子,记记“鱼”的字形。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根据物体的样子而创造出来的字,叫作“象形字”。记住字形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的,合理的方法,就都是好办法,教师不强求一致,这也是对学生个性学习的尊重和肯定。但适当地加以归纳、引导,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规律。拓展识字活动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旨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以此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于学生来说,认识笔画、知道笔顺和描写生字是难点,很多学生还从未接触过。所以,教学重在教师的指导。反复地板演、说笔顺、书空以致到最后的描写,教师不仅要示范,还要在学生练习时仔细巡视,指导到位。

  在指导朗读方面,教师不宜操之过急,拔高要求,应该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语感较强,在教师指导下,进步较快的学生要积极表扬,热情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同时创造机会,让他领读,既带动了其他学生,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可以暂时降低要求,通过不断耐心的指导和鼓励,一定会使他逐步摆脱“半独立”状态,走向“独立”的。

  5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至关重要。例如,当有学生表示这个字在学前就已经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应及时引导,了解他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有没有记住这个字的好方法。这样,就在无意中,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到知识,然后还可以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母语是习得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的知识会比课堂中学会的本领多得多。

  6、说实施

  整堂课的教学分为四大板块。由学生实际生活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对于超市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并学习生字词。在生字的教学上,大胆开发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字字过目的朗读课文,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不同,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朗读课文。低年级学生的暂时记忆是比较强的,但记忆的持久性较弱,所以加强复习、巩固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大半节课的教学,学生已较容易出现疲倦状态,所以,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在愉快中继续学习。最后的拓展识字活动,更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识字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以此推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二十四课《金钱的魔力》。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

  首先上场的是托德。“我”来到裁缝店,托德以衣取人,对“我”表现得漫不经心,十分怠慢,对“我”十分轻视。当“我”因“身边没有带着零钱”而“胆怯”地请求他“通融通融”的时候,竟遭到他十分刻薄的嘲讽。当这一嘲讽引起“我”的“冒火”时,他的态度才“稍微”有所改变。作者的这些描写,目的是极力表现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无礼。

  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托德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笑容遍布满脸”,托德的见钱眼开,表现出了托德对金钱的贪婪。而当他向钞票瞟了一眼,发现是百万英镑时,他的“笑容马上牢牢凝结”,“变得毫无光彩”。作者对这一“凝结”的笑容作了细致的刻画,反映了托德此时的窘迫、难堪。作者就这样通过钞票拿出前和拿出后的强烈对比,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的生动的描写,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

  接着出场的是裁缝店里的老板。在“我”与托德交涉的时候,老板始终不露面。而当他听到“钞票”二字,他“赶紧跑过来”,“兴致勃勃”地询问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板的势利和见钱眼开,较托德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看到是百万英镑时,就“吹了一声轻松的口哨”。这“一声轻松的口哨”,既是为了打破僵局,缓和气氛,同时也暴露了他见到百万富翁时的满心喜悦。因为他想这下他可要发大财了,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接着,作者便细致地描写了他的语言,通过语言反映了他的一系列的活动,最后还送出门去。可见,他为了金钱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甚至降低自己的人格。作者就是这样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二是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其中,第一、二个方面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要重视文本以外的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应当不断地汲取相关的学习资源来充实文本,让课文“厚”起来,让课文“活”起来,让课文“立”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体悟为本位。语文课的独立价值在于语言文字,语文课首先要重视预压的涵咏、品味,语文课应当上成语言文字课。如果要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始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

  三、说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作者及《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有一种东西是谁也离不了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衣食住行,离开它寸步难行,这种东西就是……”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金钱的魔力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文章的开头缺乏必要的背景性叙述,显得唐突。因此,教师的“简介背景”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至关重要:一方面让学生“瞻前”,了解百万英镑大钞的由来;另一方面吸引学生“顾后”,发现金钱的“魔力”还不仅于此,从关注课文转向关注小说。

  二、品味魔法的力量——感受魔力

  1.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练习

  师出示:因为没有钱,我——,托德——,老板——。

  因为有了钱,托德——,老板——,我——。

  2.抓住“魔力”,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3.总结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写”,因此安排这个写的练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由学生的自读自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进入他们“认钱不任人”的内心世界,突出托德、老板在金钱面前的贪婪姿态,进一步强化了金钱的巨大的“魔力”。

  三、超越金钱的魔力——亲近价值的灵魂

  1. 用莎士比亚关于金钱的一句话引入

  2. 为什么老板和托德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那么钱是万能的吗?有什么是金钱买不到的?

  设计意图

  有肯本引到课外,让学生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了解写法,学会应用

  1、这篇课文中,哪个场景,或者说是哪个表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说课稿 篇6

  安全标志幼儿们要及早认识,以下是关于安全标志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目标分析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过程分析

  总述: 整个教学过程、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 基本流程:以"棋"导题→标志分类思考→小组按要求重点讨论一类标志→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感知学习并掌握标志特征、名称、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幼儿制作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玩"棋"结题 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 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分述: 第一环节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 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 "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 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

  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

  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

  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纲要。艺术》)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 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

  先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2至6自然段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第7自然段讲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针对课文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他们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句子。

  教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 诵读小诗,导入新课

  《秋》 是学生刚学的一首小诗,从诗中的一篇红叶引出大自然的文字,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

  章的主要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

  思考: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把孩子的问题归类整理一下:课文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读懂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正是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让孩子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读课文时出示这样的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多读几遍。

  (这个问题的出示其实就是在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检查自读情况: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文章主要介绍了星座、云、石灰石、花岗石这几种文字。教师再适时的`点拨一下这些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就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文章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段落简洁。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为主。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孩子抓住重点句理解“天上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天上”、“脚下”,两个“每”字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有发现的眼睛。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重点。主要从“天上”和“脚下”两方面列举了大自然的四种文字。

  在交流时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课件介绍星座,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农谚。从而知道,天上的文字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了解天气。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巧妙的过渡。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这种过渡的运用。其余几个段落文字浅显易懂,让学生分组通过自学,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第五、六自然段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本段中的动词用得特别好,引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强调脚下的文字能读出地质变迁。

  课文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也是课文向生活扩张的一个点。主要解决的是“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孩子对大自然的文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鼓励孩子走出去,去发现,去探索也就是水道渠成了。

  四、 拓展延伸

  我们的授课绝不仅仅为一堂课,一篇课文所约束,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因此,结合课后习题,我有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

  我的过渡语是: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中到处都有文字,大自然通过这些文字在告诉我们什么?你们看(出示多媒体)

  (由学生自由发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总结:

  最后是全文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办一份小报。

  (作业设计弹性较大,强调可以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巩固课内知识的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

  天上 星座 辨别方向 走进自然

  云 观察气象 走进书本

  地上 石灰石 地质变化 善于请教

  花岗石 地质变迁

  (板书的设计比较简洁,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xx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 ②河姆渡人骨哨 ③大汶口陶器刻符 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范文01-15

优秀说课稿01-15

《卖炭翁》说课稿03-23

说课稿优秀04-24

面积说课稿02-09

《松鼠》说课稿01-13

《观潮》说课稿01-18

过河说课稿01-18

音乐说课稿02-06

《赵州桥》说课稿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