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九年级 )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九年级 )

时间:2022-08-16 11:00:24 九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九年级人教版 )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

湖北省恩施市小渡船中学  谭绍斌

教学依据

  读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怎么样获取知识,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格物致知”,“第一,寻求真正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作者开宗明义地给我们指出了追求真知、增益不能的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不仅如此,课文的针对性很强。作者在一开头就说“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作者深知,在他们身上维系着民族的命运,未雨绸缪,可见作者的一份良苦的用心。不仅如此,作者还联系了自身学习求知的实际,这样,不但缩短了作者同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备感熟悉和亲切,而且,还使广大学生真实地、更快速地享受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好处,更直接地让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反省过去,设计未来,惩前毖后。因此,课文在内容上具有强大的启发和诱导作用。

    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议论这一常见的表达方式。它的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鲜明而准确的语言,能使读者顿时豁然开朗,其内心即刻“分野中峰变,阴阳众壑殊”。议论所具备的这种能快速梳理思维、高效地提高鉴别力的优势,应该说是为含蓄的叙述描写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传统的议http://www.fwsir.com/论文教学,把作者的观点作为道德训诫的机器,灌输的是无血无肉的教条搬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体验,影响了他们思维素质的个性开发,千篇一律,僵化死板,使其渐渐陷人麻木和盲从的境地,如此这般,还何求什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许可他们对作者的主张进行质疑,肯定他们自己的哪怕是直觉的判断;对于作者在说理达意上的表达特征,不仅从消极意义上去把握议论的一般性常识,还要从积极意义上去鼓励他们去补充和创新,在生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其思维和运用能力得到真正的开掘和提高。这样做,必然会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从而改变了昔日那种被动接受的口袋角色和见色行事的奴隶地位。

    阅读课文,鼓励学生去做独到的发现和理解,尊重其富有个性色彩的判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鉴于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宜局限于片面意义上的准确和绝对意义上的“标准”,勉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向权威

挑战,从而擦出学生创新意识的火花。

    不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产生的理解和判断,教师要做出中肯而公正的评价,在提示和导向上,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发展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迈进。

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进一步巩固对议论常识的把握,具体感受文章以讲道理、摆事实来阐明作者观点的论证方法。在把握内容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内容要点,引导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章,拓展文中的事实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形成创造性阅读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文本内容,自主地感知与分析课文,积极地质疑,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向作者和课文挑战,大胆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克服疑难问题。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做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以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多途径地开发学生的心智。走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的过程,其实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围绕作者的观点和作者的学习的成败,可以引发学生自身对过去的检讨和反思,也能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积极的设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人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式

  课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从抽象的语言形式中去探求立论的种种个别,从这一点出发,便可以启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

团体的交流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以搜集和筛选文体信息为主要途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议http://www.fwsir.com/论文能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提供示范作用,我们应该以课文为手段,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的自低而高的发展思维的能力,逐渐地消灭学生的零碎、含混的思维状态。

  注意积极的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引导和提倡学生不必限于人云亦云的单向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品读文本语句,使其展示出不同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分析过程和结论。

  囝在注重基础知识探究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究。在实际的课堂学习比较中,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层面,生动地体会到把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在理性的层面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的水平。

  注重课文、学生、教师各因素多边活动的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的机会,不仅使课堂过程活泼多姿,而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思维的平台,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使学生从文字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从教条走向生动活泼的人生旅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构思激发探究兴趣。以相关材料导入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句名言阐述了读书和知识的关系,由此提出正确的读法和学法,自然导人课文。检讨阅读经验,通过搜集、挑选、比较等弄清文章在说理上的特征

  交流探究:

  从文中找关键词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为了阐述明白自己的观点,文中哪些词语提示了作者的思维逻辑层次?

  学生自己归纳本文的结构特点。.探究文章观点的人生意义,完成由抽象

到形象。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回还过程的演变,深入浅出地解读课文

    合作探讨:你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请提出来,并举例证明。

  余音绕梁地结束,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

  课堂的学习,无论是所获取的信息或者是所拥有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无疑只是井底之蛙。因此,要真正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也必须具备艺术性地结束学习的技能,能发现那些比较有效的办法,使学生的探究热情一直延伸到课外,能使他们自觉而积极地开拓新视界,运用现成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课堂实录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4应用格物致知精神(九年级 )】相关文章: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精选6篇)05-2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04-08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06-18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心得范文(精选14篇)09-08

工匠精神作文14篇03-26

工匠精神作文(14篇)03-27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精选6篇)09-0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3篇04-09

工匠精神作文合集14篇05-11

雷锋精神作文14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