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4-10 10:22:16 赛赛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1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

  生2;对,80÷20=4 。因为8÷2=4,所以80÷20=4 。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总结得真好。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

  2、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3、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P80练习十三。

  新课呈现: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2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具体反思:

  1、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让他们多练习,看到不同的情况。

  2、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4、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后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完。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5、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二)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6捆零9根小棒、小棒图、算式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二)学具:小棒

  【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唱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有趣的儿歌《数蛤蟆》吧﹗(播放幻灯片)

  (1)听一听。

  (2)唱一唱。

  (3)编一编歌词。

  (4)猜想:我们大家可以大胆猜想一下,如果有800条腿,应该有多少条蛤蟆?

  不会吧?没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板书课题:口算除法)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教学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师问:、仔细审题,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摆一摆:

  老师拿出来6捆小棒,要求学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同学们分自己的小棒)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后,教师将实物图展示给同学们。

  问: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样吗?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捆?(每份是2捆)

  问:6捆小棒是多少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捆是多少根?

  (6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分一分(白板上演示将60张彩纸平均分的过程)

  (2)算一算:

  师问:怎样写算式呢?(60÷3=20)

  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样想的呢?((60除以3,可以看成是6个10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学生可以有各种答案。教师板书:60÷3=20)

  出示:80÷2,90÷3让同学说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出得数。(指名说、互相说)

  教师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应该怎样想,怎样算。

  2、想一想:

  600÷3应该怎样算?6000÷3又应该怎样算,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指名学生说出推想过程和得数,教师将板书写完整。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两题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

  (1)教学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让学生读算式:60÷3,600÷3,6000÷3、师讲: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例如: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600÷3和6000÷3、提问:这两种读法的区别是什么?(先读被除数时就读作:“除以”;先读除数时就读作“除”)

  (2)做一做:

  用两种方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

  40÷2 500÷5 8000÷2

  (先让同桌互相读,再指名在全班回答)

  先让学生做在书上,再指名在全班订正,要求学生把每个图中的三道题联系起来说出口算过程和得数。

  3、教学例2: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考题议论议论。

  (2)让每个学生摆出100捆小棒(每捆10根),再摆出20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实际分一分。(同桌可以商量,有各种不同的口算方法)

  (3)师生一起分一分(教师用白板演示)

  (4)教师将小棒图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对着实物回答上面的几道思考题。教师做必要的讲解、纠错。

  (5)师让全班学生写出算式结果,教师将例题书写完整。

  (6)要求学生看着算式口述120÷3的口算过程。(先把120分成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

  (让学生个人说、互相说、在全班说)

  (三)归纳总结

  师:本节课同学们学习很认真,恳于动脑筋,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令老师非常满意。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自己所得畅所欲言,并呼应开头,把800条腿有多少只蛤蟆的问题解决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它也是为学习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习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这就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2、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教学)以动手摆实物和问答思考题作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必要的梳理、归纳及讲清算理算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方法,学会了思考,懂得了交流,获得了情感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对例题的处理是重点教学例1,学生半独立完成例2。

  4、在练习和设计上采取分层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德育教育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并能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新的挑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动,理解9的乘法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能力。

  2、熟练掌握因数为9的乘除法。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9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平台9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复习3、6 的乘法口诀。

  2、3、6、9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回忆:3的.乘法于6的乘法有什么关系?

  (2)3的3倍是()

  3、揭示课题

  〖复习3、6的乘法口诀,回忆3和6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9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9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板书)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说)

  (3)编一编:同桌合编9的乘法口诀。

  (4)说一说

  a、指明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

  5、游戏: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

  6、独立写出交换题。(看书校对)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口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人合作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适当降低了难度。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寻方法、熟记口诀,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手指操的游戏使学变得有趣,也易于学生熟记口诀。

  (二)互动推出9的除法

  1、写出下列乘法口诀的兄弟姐妹。

  题1指名完成,题2独立完成后交流。

  2、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完成后交流核对)

  3、小结。

  〖通过兄弟姐妹的形式引进9的除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点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寻规律,合编口诀;自寻方法,熟记口诀;手指操等途径,真正掌握本课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4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个饼共得到12个,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饼,所以每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块,就是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就是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习:

  (1)口答:

  ①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 )

  ②1米的与3米的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平均锯成3段,平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④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5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运用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的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这个小朋友叫小聪,这个小朋友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你们能喜欢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带来的两个问题:

  1、12里面有几个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学生将算式和得数写在答题纸上,点名学生回答,说说这两个小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1题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2题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两个题都是用除法计算。

  这两个小题都是用除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情景引入,明确问题

  小聪觉得大家都特别聪明,所以想买一些玩具奖励大家,但是在买玩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聪明的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教师展示42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图片里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预设: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

  预设:需要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你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呢?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预设:用除法,因为是56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

  师:怎样列式呢?

  56÷8(教师板书)

  师:我们想哪句口诀,得数是多少,单位名称是什么?

  预设: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数是7,单位名称是个(教师板书)

  大家看到这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买东西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知识,这里面,56元是我们用的总的钱数,8元是一个地球仪的价钱,我们给他的名字是单个的价钱,而我们计算得到的7是个数,叫做数量,谁能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数量

  师:到了这里,这道题并没有结束,还记的老师总说做完题以后要干什么吗?

  预设:检查

  师:我们一般用乘法检验除法。

  师,在图片中我们还有个地方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预设:小汽车的价钱还不知道。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如果24元能买6辆小汽车,那么一辆多少钱呢?

  自己思考,在答题纸上写出你的办法。

  点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师板书)

  师,在这个问题中,你能找到总的价钱,单个的价钱和数量吗?

  预设:24是总的价钱,6辆是数量,4元是单个的价钱。

  师:谁来根据算式说说这三个名称之间的其他关系?

  预设:总的价钱÷数量=单个的价钱

  师:你算的对吗?怎样检验?

  四、当堂训练,强化训练

  小聪已经学会了,你们学会了吗?

  1、学校买来12本课外书

  (1)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2)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这道题考察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对比,会检验)

  2、

  (1)买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42元买了7顶帽子,一顶帽子多少元?

  (其中2、3两个小题有对比,可以用两种想法解决,一个是除法的意义,一个是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师:这道题还有一个第4小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第4小题让学生们同桌讨论,一问一答。点名3到5组回答

  师。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看看你们可以回答吗?

  (5)买3副手套的钱可以买几顶帽子?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解决问题,你发现了吗,都是我们列式来解决,现在我这里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实际情况说几个题吗?5×3=15和36÷9=4

  五、课堂总结,知识提升

  这节课结束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练习九第2题和第3题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56÷8=7(个) 24÷6=4(元)

  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除法的意义,同时还简单的介绍了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不对学生做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最后的两个小练习题也充分的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不足之处还是学生实践少,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太敏感,还需要加强生活观察和实践。总的来说,全班同学对这节课的收获还是让人满意的,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但仍需课后的练习。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6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和方法。

  难点:

  除法运算中如何试商、调商及商的最高位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列各题。

  100÷2= 2400÷4=

  200÷5= 2800÷7=

  25÷4= 56÷6=

  2、笔算下列各题。

  56÷7=64÷4=

  指名学生板演并订正,引出新课题并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例题3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探究算法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求每个相册插多少张照片应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板书: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计算过程。

  ①先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位1,2个百除以2,商1,表示一个百,写在百位上

  ②百位除尽,竖式中不用写0,再将被除数十位上的5落下来,继续除以2,商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上,余1,表示一个十。

  ③再将个位上的6落下来,合起来是16继续除以2,商8,写在个位上。

  (4)板书笔算竖式

  256÷2=128(张)

  答:每本相册可插128张照片。

  (5)这样计算正确吗?需要验算一下。

  师:可以怎么验算?

  生:可以用商乘以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验算过程。

  (二).课件出示例4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为“256÷6”

  3、探求笔算方法,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256÷6=42(页)……4(张)

  答:可插满42页,还剩4张。

  有余数的算式怎么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三).观察对比

  试着算一算378÷2和378÷6

  观察学生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

  1.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知识运用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76÷3=386÷4=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19页练习四,第5题;

  第20页练习四,第6题、第8题。

  板书设计:

  256÷2=128(张)

  答:每本相册可插128张照片。

  256÷6=42(页)……4(张)

  答:可插满42页,还剩4张。

  教学反思:

  前一段时间学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部分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就感到很棘手。我想可能是这部分教材内容设计上跳跃性比较大。学生刚刚学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马上接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且百位又不够除的笔算比较困难。所以我先补充教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够除的情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能够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出除法运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复习旧知:回顾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口算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分享。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和算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巩固练习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口算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提升

  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口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口算方法和算理,强调口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口算除法》这一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以下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效果方面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同时,通过拓展提升环节,部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方面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口算方法和算理。同时,通过及时巩固练习和拓展提升,加强了学生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些欠缺,导致部分环节用时过多,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其次,部分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进一步加强口算训练。此外,对于部分思维较慢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口算方法。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效果。其次,加强口算训练,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和口算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速度。同时,对于思维较慢的学生,将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通过课后辅导和针对性练习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口算方法。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口算除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方法,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提升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试商”策略解决口算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的分物或分配任务等实际情境,提出需要进行除法运算的问题,引出口算除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口算除法做好知识准备。

  探究新知,理解算法:

  (1)教师示范讲解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过程,强调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估计商的大致范围,进行“试商”。

  (2)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口算除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一些典型口算题目,加深对口算除法方法的理解。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设计层次分明的口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升题、挑战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升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2)组织小组竞赛或个人挑战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归纳总结,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口算除法的要点和技巧,强调“试商”策略在口算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设计适量的课后口算练习题,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口算训练,提升口算能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探究环节,教师示范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和方法。丰富的课堂练习和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口算技能。

  不足之处:

  对于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在“试商”过程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或者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另外,虽然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但在家中的自主练习情况难以监控,如何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口算训练也是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改进措施:

  (1)针对“试商”困难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试商”训练环节,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策略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这一关键步骤。

  (2)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设置在线口算练习模块,实时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便于教师跟踪反馈,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3)加强家校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课后口算练习,可以定期发送口算练习资料或推荐适合的线上资源,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口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如“幸福农庄大丰收”,引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让学生回顾乘法口算方法,为后续的除法口算做铺垫。

  (2)新课探究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口算方法和算理。接着,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除法的技巧和方法。

  (3)巩固练习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口算题、应用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4)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口算除法的算理和方法,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反思

  1、教学亮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算除法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算理的理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2、教学不足

  (1)在时间的调配上存在不足,部分环节用时过多,导致课堂节奏略显紧凑,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完全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2)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改进措施

  (1)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节奏适中,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

  (2)加强对学习基础较弱学生的关注和指导,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口算能力。

  (3)加强课后练习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口算除法》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算理的理解,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难点: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分物实例(如:将2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引导学生用除法表示并口算出结果,引出课题——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理解算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师出示例题(如:24÷4=?),让学生尝试口算,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口算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先确定商的最高位,即十位上的数(2÷4不够商1,所以十位上商0),再看个位,4÷4=1,因此个位上商1。得出答案24÷4=6。

  组织学生进行同类题型的练习,巩固口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师同样以实例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口算方法(如:125÷5=?),强调“先看百位,后看十位,最后看个位”的顺序,逐级试商。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共同总结口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基础练习:设计一系列口算除法题目,包括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挑战练习:设置一些稍复杂的口算题目,如带余数的除法、需要连续退位的除法等,提升学生的口算技巧和应变能力。

  应用练习: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如分配物品、计算时间等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口算除法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口算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

  四、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口算除法习题,包括基础题、提升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口算速度和准确性有所提高。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引入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探究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较好地理解了口算除法的算理。巩固练习环节,不同难度的题目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他们逐步提升口算能力。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处理带余数的`除法或连续退位的除法时,口算速度较慢,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此类题型的专项训练。此外,个别学生口算习惯有待改进,如不善于利用乘法口诀辅助口算,需提醒并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针对性的练习,如设置专门的“口算闯关”活动,强化特殊类型口算题目的训练。同时,持续关注学生的口算习惯,通过定期检查、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口算策略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口算除法的方法和算理。

  (2)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并能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分配任务等),引出除法口算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a. 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通过举例、观察、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口算除法的'规律,掌握口算方法。

  b. 练习巩固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3)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将口算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口算除法的方法和算理,强调口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1、教学收获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此外,课堂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教学改进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口算除法的算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口算除法的本质和规律。

  (2)设计更具层次性的练习题目,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口算除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8-19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8-19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3-19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3-20

口算除法的教学反思04-16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8-16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2-28

口算除法08-16

口算除法的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