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一位“外来”校长的知行路

一位“外来”校长的知行路

时间:2022-08-17 14:13:34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位“外来”校长的知行路

   从湖北沙市到广西北海,再到浙江杭州,他说他是一个教育的行者,“行者无疆”;当校长是他不倦的职业追求,他说这最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展示他的魅力。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人,就是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   阳春三月,美丽的杭州一派生机盎然。在以潮水闻名天下的钱塘江畔,与杭州著名标志性建筑——六和塔相呼应,一所百年老校、著名重点中学——杭州二中在异地重建后,正如这阳春三月的万物,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这次引领她焕发生机的是杭州二中历史上首位“外来”校长叶翠微。日前,记者来到这里,与他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一条“舍弃”与“追求”的行者的生活轨迹,对此,他如何倾吐衷曲?   记者:2000年,杭州市面向全国招聘校长,你作为一个“外人”来应聘并顺利地应聘上杭州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名校的校长岗位,人们总觉得你有什么背景。   叶翠微:在目前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因为杭州二中毕竟是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甚至可以说是当地的“王牌”学校,把这样一所好学校交给“外人”管理确有不可思议之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当杭州二中的校长,没有任何背后的“暗示”或“指定”因素,我在这里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只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个结果。   我想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本身反映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气。一般来说,还没有哪个城市敢把自己最好中学的校长位置拿出来面向社会招聘。当时我觉得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就参加了应聘。   记者:你在来杭州之前,在广西任北海市教委副主任并兼北海中学校长,再之前,在湖北沙市教研室做业务副主任,应该说都是不错的位置,当时你为什么选择了离开呢?   叶翠微:我曾在沙市干过13年的生物教研员和教研管理工作,后来又在北海中学当了五年校长,应该说干得都很有成绩。我离开那里,并不是因为干得不顺心,或者说不得志,更不是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从我这个人的秉性来说,我总喜欢追求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总想走一条富有挑战性的路,来练就自己的品质。因为到一个新的地方,你就要面对一种新局面,开创一个新事业。我常常说我是一个教育的行者,“行者无疆”。我喜欢追求这样一种生活轨迹,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和理想。   记者:这很有一点浪漫的色彩。   叶翠微:我似乎有些诗人的气质。在当今经济主导社会、物质利益左右人们的背景下,做校长应该有这样一种浪漫情怀吧?这样或许才能够远离各种诱惑。   记者:你说你是一个教育的行者,那就是说杭州或者杭州二中也不是你最后的选择?   叶翠微:(停顿思考)。从我的追求看,在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干一辈子好像不合惯例。   记者:可是在一所学校要干出些成绩,总得需要一些时间呢?   叶翠微:我觉得作为一个校长,他应该是一个围棋高手,要善于布局。我呢,喜欢构建一个大的框架,喜欢框架式的设计,至于说这个框架构建起来后,里面装什么东西,这不是我的强项。我不愿意做一个工艺型或守业型的校长。在学校,我所思考的是,我以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而学校中人、财、物这些具体事务的管理我是不插手的。   记者:来到杭州二中,你认为你面对的最大压力或挑战是什么?   叶翠微:我确实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人家把这么个重要位置给了你、把这么好的平台给了你,怎样才能不辱使命呢?一般人可能认为我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才干,而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我的才干能否被老师、学生、学生家长认同。因为在杭州二中,不乏有思想的人,但我作为校长,要做的是怎样通过各种改革举措,把学校稳稳地向前推进。   面对一个名师汇集、又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师群体,一个“外来”校长,他该如何“出牌”?   记者:每个地方都有它鲜明的文化特点,这种文化特点塑造了这里的人们的性格。作为一个教育的行者,你是如何适应并不断超越自我的?   叶翠微:我不断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养分,使自己在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超越自我。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看,荆楚文化塑造了我坚毅、果敢的性格,北海的海洋文化给了我自由、豁达、包容的秉性,而杭州的江南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灵秀、精致。这样一种文化特性,表现在我在杭州二中工作与在北海、沙市很不同。在这里,我觉得更加理性,刚毅、果敢、豁达、包容等这些文化符号通过理性表现出来。所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在怎样创新这个问题上,我敢于出手。   记者:你作为一个“外来”校长,怎样让这个有着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师群体接受你,引领这批人按照你所设计的学校发展思路前进呢?   叶翠微:首先,我要展示自己的真诚。真诚地对待同事,真诚地对待老师,真诚地对待工作。第二,展示自己的投入。来到杭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节假日。第三,展示自己的才智。这种才智就是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上、在学校的管理上显示出自己的才气与特色。   记者:你经常说人要大气、雅气、豪气,这一方面可能是你的人生体验,但同时是不是你作为一个校长、一个领导者的管理策略呢?   叶翠微:这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自己的人生感悟。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他的才气是重要的,但仅有才气还不够,他为人处事的方法与策略也很重要。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大气的,必然要有雅气,必然要展示出一种豪气。   第二,这也是基于我在杭州二中的教育抱负。一所重点中学、百年老校,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在国际视野背景下实现一种转型,应对当前这样的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当然,领袖不完全是靠教育培养的,但教育是能够为领袖人才奠基的。针对重点中学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我们注重塑造他们大气、雅气、豪气的性格。   记者:你经常提到作为校长也好、老师也好,要转变一种观念,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   叶翠微:我认为教育改革走到这一步,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份冷静:学校的每个位置,从校长到职员都应该是动态的。每一个岗位,都是留给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的。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单位强烈的依附心理,就要努力练就一种良好的职业品质。否则,随着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有可能掉队。因此,作为校长,如果要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的话,就要敢于把这个已经到来的改革走势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让他们建立一个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以适应这种竞争要求。从另外的角度讲,一旦教师具备了作为一个职业教师的生存本领和职业道德后,就会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记者:你提出,一个学校的教师比例最好是本地、本省、省外各占1/3,为什么?   叶翠微:在文化大同的背景下,要使学校的改革,使教师队伍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本土化或区域化的问题,因为区域化的文化传统和生活面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二是教师队伍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必须要有一种异质文化的冲击。因为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在一个相对封闭、相对稳定、相对静止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这种模式不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我们这个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国度里,往往因为教师的来源过于单一,而形成“小圈子”,反过来制约学校的发展。如果不同地域的人进来,他可以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个性品质,这对学生的影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拓展。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教师来源的多元化,无疑会对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而正是这种参照反过来促进学生适应开放的环境,形成其内在的竞争力。   过去杭州二中教师来源相对单一,基本都是江浙人,大家很习惯精致、灵气、冷静的风格,这当然是必要的。但现在还需要一种大气、豪气和刚毅。那么其他地方来的老师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感染,给他们这种文化符号。核心的问题是,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影响,要使这种影响更好地适应学生多元发展,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多元化。教师队伍这种多元文化特质,会对学生人格产生比较完美的影响。   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文化传统的著名中学,一位有着强烈的创新欲、发展欲的校长,他如何处理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记者:你一直很强调创新,甚至提出创新要先醒、先行,但现在在实施创新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一种过分否定传统、否定过去的现象。对此,你怎样看?   叶翠微:我认为,创新应该是一个理性过程,不是一种农民式的起义过程。这种理性过程就是一定要对传统有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在这个前提下,来思考怎样使学校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发展更为合理。比如我校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很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我作为后任校长,就要思考在这样的理念下,怎样让它更加符合规律,更富有成效。   另起炉灶的东西我是很警惕的。我每迈一步,总要从学校发展源头上找一个切入点。一个聪明的校长要善于在传统与创新上找切入点,这样你的每一个改革举措,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寻找切入点的过程中,我在考虑把杭州二中的优势、强项做到最大化。   记者:这里是否也有一个借用学校优势扩大发展的问题?   叶翠微: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校要创新,它的课题很多,我认为一定要有一条主脉。这是其一。第二,要很好地把学校发展的定位与学校的传统、优势进行结合。我们抓住杭州二中跨江发展、搬入新校区这样一个机遇,创办国有民办分校,创办国际部,在余杭区创办树兰实验学校,形成杭州二中办学集团。其目的就是要给老师们一个概念:学校大发展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二中,形成活水源头。   记者: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区域内名校之间好像都比较封闭,彼此之间存在一种戒备心理。不知道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叶翠微: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作为校长,感觉非常痛苦的事就是这个。可以坦率地说,在一个区域内,行业的整体团队性往往体现很不充分。所以圈内就有这种现象,好朋友都在省外。能够开诚布公、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教育风格、特色、做法等进行平等交流的,往往是跨省的同类型学校。在本地即使要做,大家也常常会留一手。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制订行规。学校在竞争过程中,当然要尽可能展示强项,但不能损人。这应成为学校之间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再有,校长要大气,要敢于把自己学校的大门向同地区同城市同类型的学校打开,要有这份雅量。我们最近在这方面有一个动作,准备和杭州高中相互开放,我的课堂对他们的老师开放,他们的课堂对我们的老师开放。这种完全自然状态下的开放对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三是学校发展要追求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是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竞争不是打倒对手,而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竞争是把自己的优势做活。一种开放环境下的学校发展,应该是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张扬,同时又敢于把自己的门向兄弟学校敞开,让兄弟学校能够进来,能够对自己学校办学形成一种冲击。其实别人的优势你是学不去的,但通过借鉴,可以启发你学校发展的思路。   现在的校长有管理型的,有经营型的,有学者型的。一个把当校长作为终身职业追求的人,他该如何给自己定“型”?   记者:你曾说过你是一个职业校长。   叶翠微;是的,我愿意终身把当好一个校长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记者:那就是说你现在是校长,将来还是校长,并且无论在哪里?   叶翠微:是的。   记者:如果有一天,由于你的出色,要把你提拔到更高的领导岗位上去,你也不会动心吗?   叶翠微:不会。社会发展到这一步,会有很多职业人。职业人今后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我之所以说我要做一个职业校长,是因为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很多的诱惑,我可以当官员,可以当商人,我也可以做一个教育研究者,但我感觉除了当校长,其他职业都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我的心智特点。   记者:现在有专家学者把校长分成几种类型,比如经济型或者说经营型的,管理型的,学者型或专家型的,你认为你属于哪种类型?   叶翠微:我可能是个混合型的校长。我在管理过程中,会根据不同阶段中心工作来体现不同的角色。比如,当我决战课堂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教学专家的形象。当我的学校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来实现超越发展的时候,我就要把社会有利于我校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这时的我是一个经营者的形象。当我面对学校许多困难和矛盾的时候,我就要考虑如何最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时,我展示的是一个管理者的形象……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校长不要急于把自己定型,你可能有一种主体色彩,但你最好能综合发展。        一张照片,一段人生         


【一位“外来”校长的知行路】相关文章:

行路作文08-24

行路难作文05-23

行路难作文06-06

意外来客作文03-20

行路难语文教案01-15

天外来客作文11-07

知错的作文07-20

知秋的作文05-29

天外来客教学反思08-25

佛山外来员工亲友求职推介信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