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课应当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语文课应当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时间:2022-08-17 16:42:4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应当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建国以来每个阶段的语文课本,都在每篇课文后边编入练习。每次课本改编或者修订,这些练习总或多或 少有所变动。总结过去练习变动的情况,主要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练习的基本要求不够明确。练习的基本要 求是由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体现。语文教学目的任务问题长期有争论,改动了 多次,练习的基本要求也就很难明确。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有不同的提法,练习就会有不同的侧重,要求和内容 也就有所不同。例如,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文的练习就侧重思想内容方面;1956年 文学课本强调系统的文学教学,练习就都是从文学方面来要求的。以后各个阶段语文课本的练习也有类似情况 。二是缺少一个比较科学而且切合实际的课文练习体系。整套课本的各项练习如果组织松散而不配套,那就很 难进行严格的系列训练。例如,解放初期语文课本的练习,要求“就实际的听、说、读、写当中提出材料,相 机进行”(初中语文课本《编辑大意》),因此各项练习就显得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以后各个阶段课本的练 习,基本上还是课文里有什么可练,就练什么,随意性很大,缺少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三是练习题往往脱离 课文的语言文字。练习题如果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会变成架空的练习,学不到语言文字是怎样具体运用 的。例如,各个阶段课本里,都有不少练习题是机械划分的段落题,抽象归纳的中心思想题,大而无当的评价 题,笼统分析的表现方法题,以及孤立解释的词语题。这些练习题往往是不看课文也能回答几句的。上述三个 问题直到现在尚未都得到很好解决,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文练习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 文字的能力。
    为了吸取历史经验,适应当前社会生活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实际需要,语文课应当按照如下一些原则, 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第一,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加强课文在读写听说方面的语言练习。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在教学过程中,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语言教学是它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 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教学是它的必要任务。对课文练习来说,必须体现这些方面的任务, 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语言练习,同时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还要从练习中学习思想、文学和知识。明确了课 文练习的基本要求以及与其他方面要求的关系,整套课本的练习就应当牢牢掌握住这个基本要求,切实加强语 言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决定练习质量和效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二,以语言练习为主要线索,组成整套课本在课文方面的练习体系。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也是带动其他方面教学的核心。整个语文教学需要建立一个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的教学体系,才能保证有效 地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课文的练习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也必须以语言练习为主要线 索,并带动其他方面的练习,组成一个比较科学而且切合实际的练习体系,才能从练习方面有效地完成基本任 务和其他任务。
    怎样组成课文的练习体系,是个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对整套课本的语言练习内容作全面而细致的安排。 为了便于讨论,试以初中阶段的语言练习为例,大致设想为三个层次,从语言的基础到语言的应用再进展到语 言的提高。第一个层次是语言的基础,主要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并学习 简单的实用语法。这个层次特别要学会语言的通顺,从用词准确,句子完整,句意明确,句子与句子在结构、 语意和语气上连贯,段落层次清楚,最后归结到思路清晰。第二个层次是语言的应用,主要是学习文章的各种 表达方式语言,从记叙性语言、说明性语言、抒情性语言到议论性语言,并学习比较复杂的实用语法和简易的 实用逻辑。这个层次继续要求学会语言的通顺,并在通顺的基础上逐步求得简洁。第三个层次是语言的提高, 主要学习文学语言,从散文语言、小说语言、戏剧语言到诗歌语言,并学习实用修辞。这个层次进一步要求学 会语言的流畅生动。综合这三个层次的语言练习,就为组成比较科学而且切合实际的语言练习体系提供了一个 可供考虑的线索。
    第三,语言练习的要求和内容,必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紧密联系。前边列举的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几种 练习题,无论要求和内容涉及课文的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总的说来都是架空的,都不能完成语 言练习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真正完成其他方面的要求。所谓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 方面是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提出练习的要求和内容;另一方面是从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的角 度,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提出练习的要求和内容。二者共同的基本点是,都要落实到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上,都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意义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思想题;艺术形象 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内容分析题;科学知识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就成为单纯的知识题。 这些架空的练习题,都不符合语言练习体系的要求。
    下边举几个例子。
    [例一]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物?作者对这个人物持什么态度?(《孔乙己》)
    [例二]地下印刷所是怎样修建的?怎样被敌人查出来破坏?革命胜利后又怎样重建?(《第比利斯的地 下印刷所》)
    [例三]揣摩一下对雪地捕鸟的描述。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个句子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几个动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序地表现出来。每个分句都 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动词用得准确,不超过1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一是单纯的思想题,例二是单纯的内容分析题,例三能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加以扼要分析,并提出 写作要求,是很好的语言练习题。
    第四,语言练习题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味性。课文的语言文字是丰富多采的,练习的方式 方法也应当活泼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好的练习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 味性。启发性是指练习题引而不发,能引起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积极的思维,或深入理解,或细心体会 ,或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是指练习题活而不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求得新的领悟和好的发挥,也就是 能进一步作创造性的思维。趣味性是指练习题学而不厌,能使学生在复杂的思维中感到有意思、有兴趣、有收 获,乐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就容易产生创造性或趣味性。练习题 具备这些条件,就算是有好的质量,并且会有好的效果,也就是能真正起到练习语言的作用。
    试比较下边的两个练习题。
    [例一]认真阅读课文,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词。
    ⒈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⒉—⒊(略)(《苏州园林》)
    [例二]填写下边的空白,看谁填得准确、生动。先自己独立思考,填好了,参考一下课文。看看哪些填 对了,哪些填错了;哪些虽然与课文不同,但也是对的。
    ⒈小虫触在蛛网上,正在挣扎,蜘蛛____赶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____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____, 不费力气。
    ⒉—⒋(略)(《蜘蛛》)
    例一引用了课文的句子,学生读了课文,就可不费思索地填写空白,因此起不了促进思维的作用,而且会 感到枯燥乏味。例二也引用课文的句子,同样是填空题,但对填空的要求明显不同。开头以“看谁填得准确、 生动”相激发;接着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按照句子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填写;然后要求学生参考课文,看填得 合适不合适。值得指出的是,要求参考课文而不是完全按照课文,如果与课文不同,只要填得合适,也算是对 的,这个要求提得好。整个练习题,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创造性和趣味性。
    第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适当加强语言练习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由它带动 的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在课文的语言练习方面,应当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适当加强练习的实用性。
    一般的语言练习题,凡是可以结合实际应用的,都应当尽量结合。此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写各种实用 文。就前边讲过的语言练习三个层次来说,结合基础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实用文如书信 、日记等;结合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各种表达方式语言的实用文,记叙性实用文如新 闻、通讯等,说明性实用文如广告、说明书等,抒情性实用文如祝词等,议论性实用文如总结、答辩状等;结 合文学语言的练习,可以学习写一些讲究表现手法的导游词、影评、剧评等。练习中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写访问记、调查报告之类的实用文。
    第六,语言练习应当保持适当分量,讲求实际效果。课文的语言练习,原则上应当多练。所谓多练,主要 指练习的次数需要多一些,特别是重要的读写听说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语言文字,更需要进 行反复的练习。次数多了,练习的方式方法容易多样化,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每篇课文的练习题也 不宜太多,根据以往编辑课本和实际教学的经验,一般以保持五题左右较为合适。切不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在课本里已有练习题之外,增加很多补充题;或者采用课外的各种练习册。这样做反会影响练习效果,徒然增 加学生负担。总之,语言练习应当保持适当分量,讲求实效,但不宜盲目追求分量越多越好。
    上述几个原则,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努力体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切实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下边再谈谈指导语言练习的一些具体方法。
    ⒈语文课的备课,不但要备课文,还要备练习。备课文应当着重备语言,备练习也要着重备语言练习。备 练习主要研究课文的练习题怎样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怎样表明了语言练习的基本要求,怎样安排了语 言练习的重点。如果要求不够明确,安排尚欠妥当,那就应当作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其次研究这些练习题是否 紧密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如果缺少联系,那就应当把练习题引向课文的语言文字,加强应有的联系。还要研 究这些练习题如何在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同时也能学好思想、文学或者知识。还要考虑为了帮助学生做好 这些练习题,有什么重点需要引导,有什么难点需要提示,也应当有所准备。备好了上述这些,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⒉每篇课文都应当有语言练习重点,每节课也都应当有语言练习环节。从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出发,具体到 每册课本和每篇课文都应当各有重点。每篇课文的练习题往往就体现了课文的练习重点。这些练习题可以在教 完课文以后要求学生完成,也可以分散到各节课里结合课文教学来完成。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每节课都必须 有语言练习环节。教师应当围绕着这些练习重点,对每节课的练习环节作出恰当安排,使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得 以具体落实。应当强调的是,如果整节课教师只讲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而不从课文的语言文字 出发,也不归结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这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如果教师讲了课文的语言文字,而不要求学生进行 语言练习,这也不是完整的语文课。
    ⒊语言练习必须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要求他们紧密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答题。所谓研究,主 要就是根据练习题提出的问题,具体分析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从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求得问题的确切答案。如果 不研究课文的语言文字甚至不看课文就能答题,这只能说明练习题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不明确,或者学生对 语言练习题的基本要求认识不清。学生答题,不能架空讲一些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必须讲清这 些思想意义、艺术形象或者科学知识是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才能算是完整的答案。
    ⒋加强段的读写练习,对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练习写文章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读的方面,课文是进 行语言教学的主要材料,选在课本里的文章,一般都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特色,有些篇还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 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往往突出表现在某一段或者几个段里。这些段能用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深邃的含义 ,富有感人的表现力,成为全篇的精华段,可以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因此,选取这些精华段作为语言练 习的重点,容易收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较好效果。在写的方面,联系课文的写作练习,一般称为小作文,也可以 采用段的方式进行。段包含词和句,一段写通了,往往也能进一步写通全篇;一段写好了,往往也能进一步写 好全篇。因此,加强段的写作练习,也是学习写文章的切实可行而且易于见效的好办法。
    ⒌在语言练习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推敲语言的能力。在读和听中,一个词、一句话,有的人看了 或者听了,很快就能领会它的含义,识别它的优劣,并能引起各种思考、联想和想象;有的人即使看了或者听 了几遍,仍然一知半解,甚至茫无所知。在写和说中,需要表达一个概念、一层意思,有的人很快就想到恰当 的词句,而且能充分发挥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有的人即使想了又想,仍然想不妥当,表达不好。读写听说对 语言的这些不同反应,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人表现的语感有所不同。语感就是 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基本功。因此,在语言练习中应当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 培养。与语感相联系的是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读和听中,一个词、一句话,什么含义,什么作用,特别是 佳句名言,有什么新意,有什么特色,都要经常加以揣摩,从中吸取有益的知识。在写和说中,用一个词,造 一个句子,也要一字不苟,反复斟酌,选用表达最恰当的词句。这种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同语感一样,应 当在语言练习中经常培养。
    ⒍无论书面练习或者口头练习,都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用通顺的语言文字答题。学生在练习中学习课文里通 顺而优美的语言文字,答题的语言文字就应当力求能顺而简洁,这也属于语言练习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答题 ,口头上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表达不清,书面上写字潦草,词句不通,含义不明,教师必须随时指出,予以 纠正,使学生在语言练习中逐渐养成用通顺的语言答题的良好习惯。
    ⒎对学生的语言练习本应当经常检查,认真批改和评定成绩,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批评。练习本一般应当 由教师批改,以便经常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和检查教学方法有无需要改进之处。有时也可组织学生互相批改或

语文课应当加强课文的语言练习

[1] [2] 下一页


者各自批改,然后由教师复看;还可把个别有代表性的答案抄在黑板上,在教师指导下集体批改。批改时应评 定成绩,答题有创见,或者表达的语言文字特别好的,应当给予高分,并公开表扬;在练习中有明显进步的, 也应当给予鼓励;答题马虎潦草的,则给予适当批评,或者要求重做。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