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时间:2022-08-26 10:35:40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李名梁赵锦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和完善,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旨在揭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期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职业能力开发
  [作者简介]李名梁(1976-),男,湖北黄石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驻站博士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管理理论及高校发展战略研究。(天津300071)赵锦(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汉文化传播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天津3002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企业技能需求视阈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推进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JA100430)
  [中图分类号lG710[文献标识硼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31-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则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凸显高职与社会企业岗位相融通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和完善,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高职教育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期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对高职实训教学的基本概述
  (一)高职实训教学的含义
  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其中实训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实际环境中,结合讲授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循序渐进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主要体现为三级制。第~级为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技能;第二级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技术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形成专业技能;第三级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较复杂的生产实际问题,形成综合技能。通过三级制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学生毕业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享受文化生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基于操作技能和外显的职业能力相比,关键能力更强调职业能力的内隐性、深层性、过程性。在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当中,将职业能力开发教育理念贯穿到实训教学体系中的目标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等环节当中,通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失合理层次的能力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将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层次上,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尚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职业或工种的培训模式上,而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够,比如实训教学体系设置不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等。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职业环境中所摄取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纯个体的活动常常会被集体活动所替代,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机制的出现,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能力。上述能力就是在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所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能力,即关键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式:缺失实践多元的方式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以及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的加大上。但是,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缺乏真正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的教学上呈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实训即练习,即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实训课程的设计多是围绕专业理论体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先由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然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衔接;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易将理论知识遗忘,同时实训指导教师通常又无法为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实训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在实训前,教师把实训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基地:缺失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1.软件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其职业领域内应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学经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实训教师比一般的普通教师更具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以及随时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但是,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当中,“双师型”教师相对于专业理论教师来说所占比例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层次目标的实现。
  2.硬件缺失——实训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受限。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缺失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评价主体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这将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加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激励的作用。其次,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实训教学考核仍局限于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目标,而对作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以及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则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的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在实训过程结束时由实训教师打分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价思路,其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断,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开发:解决高职实训教学问题的新途径
  (一)职业能力释义
  职业能力是区别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能力注重内化,具有主动式自组织性特征,是建立在丰富、动态的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展示劳动者自在发挥工作的胜任程度,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包括超越了具体职业、专门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范畴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职业熊力开发及其基本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开发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系统的培养、训练来发掘人的劳动能力和潜质,使其成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从业者的活动。能力开发,实质上就是对能力人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条件体系的创造。它是主体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从而形成能力人和人力资本的一系列能动活动。这里的“能力”虽然是泛指的能力,但职业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这里的“主体”,代表国家、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
  为了加深对职业能力开发教育理念的理解,能使先进的职业能力开发思想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同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可以从教学目标、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职业能力开发。职业能力开发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受训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这是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其根本区别于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既不会过时,又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作。劳动者只要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就能容易地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另外,课程开发是实现职业能力开发的根本支撑,其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般而言,职业能力开发适应于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通常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是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三)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问题解决
  1.实训教学目标的完善:强化明确对关键能力的要求。在现代科技革命以及产业结构变革的态势下,以强调专业技能为特点的基本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将更加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的能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开发的要求。(l)以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将围绕着工作项目,即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一种以工作项目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开发模式。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开发是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2)灵活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出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它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显著特征是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某种特定的“情境”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整学习进度。
  3.实训教学软件的提升:扎实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素质。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实训教师具备: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知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职业教育素质。实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丰厚的实践经验,而我国高职教师基本上是学科型的,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途径,选派骨干实训指导教师进修学习,派年轻的实训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从企业聘请兼职实训教师等。
  4.实训教学硬件的建设:努力塑造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职业能力开发模式对实训基地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强调职业情境对实训教学的影响,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另一方面,联合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5.实训教学的评价: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标准设计。综合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内部实训教师,学校外部企业、社会,还需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评价要求重视评价过程,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主张把评价“嵌入”到实训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训教学在评价内容和主体上的多元化决定了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既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进行量化测量,同时还应采用定性的评价工具,包括运用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3]吴晓义,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理论进展[Jl.职教论坛,2007(7).
  [4]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OLJ.  
  

【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相关文章:

我国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08-26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06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3-17

SQL Server的七个问题及其解决办法04-22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反思04-06

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1-19

解决问题2教学反思01-04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03-20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通用7篇)06-09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7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