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时间:2022-08-26 10:35:43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
胡吉红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治学之本,是衡量大学校风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阐释了学风的含义及其作用,剖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风
[作者简介]胡吉红(1973-),女,辽宁朝阳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广西 南宁 5 3002 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050-02
新时期,虽然国家的政策调整使得高职高专院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仍面临着接受评估、升本、就业、招生等诸多困难。对此,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从办学定位、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寻找对策,然而却忽视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不尽如人意。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风问题又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狠抓学风建设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学风有两种理解:狭义的学风是指学习风气①,尤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的选择、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态度的确立以及学习结果的完成等方面;而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一种氛围,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也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风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学校主体(学生、教师和领导层)长期以来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作风的相互渗透、相互感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精神氛围。学风不但会对学生、教师和领导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对校园的硬件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被学风所影响的校园环境也会对学风产生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对待学风问题。
学风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气上,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风气、领导层的管理风气上。正如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所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学风问题不仅是学习风气的问题,更是思想和工作态度的问题。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是学校的领导层和全体师生治校和治学的风尚问题。
一所学校的学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学风能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地融入这种充满活力、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氛围之中,成为它的遵从者、守卫者和建设者。相反,不良的学风则会使人产生颓废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
首先,就学生而言,好的学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需。学生成长成才离不开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乐于学、愿意学、善于学。良好的学风比纪律更有效,它能够达到纪律所要达到的效果,却没有纪律所具有的强制性。
其次,就教师而言,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探寻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主观条件外,还受到客观的学风状况的影响。良好的学风能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能使教师产生适当的压力感。此外,良好的学风使得教师对学校做出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而充分的体现。
再次,就学校整体而言,好的学风是提升学校知名度、整合学校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的威望和知名度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校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的学风不尽如人意。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较普通高校学生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多数人在选择就读的学校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规划。听课不认真、逃课、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上网成瘾等现象屡见不鲜,“不知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对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有的则是“不知怎么学”,学校的学习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究其原因,主观上,学生心理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完善,缺少责任意识。客观上,一是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浮躁之风对学生的影响;二是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差,不能吸引学生。
2.教师的教风不客乐观。教师的教风包括教师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成效的态度。有些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对工作缺乏热情,或者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待遇不高,不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这种态度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爱听,更重要的是这种态度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学风。
3.科研的浮躁和功利。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名列前茅,但真正有创新的论文数量却很少。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曾说:“现在我们都痛感具有原始创新的研究成果太少,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学术环境和学术土壤的问题。”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科研水平、科研环境、科研条件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学校的要求依然存在,并且科研要同教师的工作绩效、职称、奖励等挂钩,甚至是同个人的社会地位挂钩。高职高专院校提倡全体教师进行科研,这种导向的结果可想而知,造假、抄袭、低水平重复等现象屡禁不止。这种浮躁之气和功利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
4.管理层对学风建设重视不够。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层,尤其是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都是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的,领导层的主要精力基本都集中在学院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等方面,甚至有些领导在学校发展问题上重有形、轻无形,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这就制约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建设尤其要发挥学校主体——领导层、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风建设中尤为关键。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问题。学校领导层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意义,要把学风建设当做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都应在某种程度上关注学风建设。其次,领导层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风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再次,要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风建设问题,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甚至为人都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学生。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说:“教授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⑤
2.建章立制,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指导,而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同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需要明确的是,对担任辅导员和导师的教师除了在人格和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外,还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要切忌流于形式。其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果说辅导员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制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律意识,那么奖惩机制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对那些学风好的班级、寝室、个人和带队的教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而对那些学风不好的班级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3.加强教师修养,实现教学相长。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这不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和职业的要求,更是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教学是教师的工作,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何以教,教以何”应始终是教师思考的问题。加强自身修养,不仅是指知识的增加和更新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净化和人格的完善。学风的建设需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也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而填鸭式的教学则不足称道,其指导思想仅局限于想方设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在《教学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里,他强调教师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负指导之责,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之责。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告诉学生这种解决方法是如何而来的,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自己找出解决方法,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寻找其他解决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只有获得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界上的一切真理,方能取之不尽,用之无穷。
在强调教师自律的同时,学校也要切实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要给予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教师能够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过得舒心、开心,以便更有效率地开始下一轮工作。其次,要关心教师的再教育情况,注重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再次,要逐步改善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和职业产生归属感。
4.创新机制,以科学评价禁不良风气。教师工作成绩评定标准应多样化,以科研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应本着“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原则来处理工作和利益上的关系。例如,对那些有科研潜能、甘于钻研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对其获得的独创性成果要给予奖励;而对那些能讲、善讲,但在科研上相对薄弱的教师也要相应地提高待遇。学校应创新机制,从源头上杜绝科研上的浮躁和功利之风。
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它也不是仅凭一部分人的良好愿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才能达到。但只要学校的领导层、教师和学生团结一心,学校的学风建设就必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高职高专院校学风问题探析】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专业课建设途径探析08-27

教师学风问题自查报告范文06-28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8-27

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条件调查分析08-26

高职高专毕业自我鉴定04-04

学风建设领导讲话07-06

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探析08-26

学风调查报告09-05

学风自查报告04-10

学风自查报告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