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

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

时间:2023-02-24 20:17:2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

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

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

  贾 汐,肖华丽

  (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当前的经济形势势必给准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也势必会引发毕业生一系列心理动荡,进而诱发准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给高校管理部门带来一定压力。本文从准毕业生“离校综合征”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其表现、成因,提出了应对毕业生“离校综合征”的对策。

  关键词: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措施

  一、引言

  “离校综合症”已经成了当今准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谓准大学毕业生指的是在高校中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顺利完成毕业答辩等毕业手续,但是尚未离校真正毕业的大四学生。这部分准大学毕业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学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踏入社会。但是在学生以往的教育中,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就业方面,并且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仅仅关心是否就业,就业情况如何,但是却忽略了他们在这个离校的特殊时期所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投射在行为上,就是如今所说的“离校综合症”。在当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如果不能有效进行心理引导,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约束,这些准大学毕业生的“离校综合症”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求给高校最后阶段的教育提供一些思路。

  二、何为新时期高校准毕业生“离校综合症”

  每年的五、六月份,当高校准大学毕业生即将毕业可又尚未离校之际,他们经常会在校园内有一些不文明甚至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通宵唱歌、乱扔乱砸、聚众闹事、夜不归宿、损坏公物、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夜班哄吵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仅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运行,也给其他非毕业生带来了影响,还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示范,使得非毕业生觉得他们毕业时也应当这样做。这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公共财物和公共秩序。

  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以往意义上的边缘学生,或者往日大家认为的顽皮学生,部分女同学和部分平时规规矩矩的“老实人”甚至也常常会随波逐流,做出一些反常行为。因为这种现象出现在每年的学生毕业离校前夕,故可称之为“离校综合症”或“最后的疯狂”。

  因此,“离校综合症”是一种由准大学毕业生离校前的复杂心理综合引起的反常现象,是毕业生四年积累下来的多种矛盾在离校前夕的集中产物,是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的重要反映。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过分兴奋,少数情况下表现为过分忧伤、迷茫,而且忧伤、迷茫也部分地以一种兴奋的方式反常地表现出来,并带有一定的破坏性。

  三、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表现及成因

  (一)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往往都有一种最后的发泄心理,想要做点什么特别的事情来几年一下最后的校园时光,具体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发泄性地处理公私财物

  这是目前存在最广,影响最大的“离校综合症”的形式,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对公私财物进行发泄性的“扔”、“烧”、“砸”,在许多高校中,更是在后半夜从宿舍楼上进行高空抛物,在破坏财物的方式中,得到情绪宣泄。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不仅造成了财物的损坏和浪费,还会产生大量的校园垃圾,甚至对过往的人员有一定的人身伤害威胁。

  2.生活放纵

  “离校综合症”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准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放纵,普遍存在夜不归宿的现象。通宵KTV、酗酒、打牌、上网,个人生活的放纵,更有许多的准大学毕业生通过放纵型的生活来作为高校生活的告别仪式。有许多人更是直接将“最后的放纵”挂在嘴上。大学准毕业生的最后离校前的打架斗殴率较非毕业生高出120%以上。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更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3.自暴自弃,放弃找工作以及情感问题

  在准毕业生中,最常提起的就是就业问题。因此就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导致大学准毕业生情绪的高低起伏,许多学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心态较好,抱着享受最后的青春生活的态度混日子,而许多学生却没有落实好工作,往往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更有部分偏激的例子在找工作期间发现了就业情况的严峻,意识到了自身条件与理想情况的落差,受到了较大的心灵打击。而另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之间纯洁的恋情,往往也因为毕业的到来走向结束,许多准毕业生都无法做到理性面对,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例如自杀、报复、暴力等。

  (二)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成因

  新时期造成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跟高校和社会有关,又与准大学毕业生自身有关;既是长期矛盾积累的宣泄,又有偶然因素的诱发。本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成因:

  1.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心理落差

  在毕业前夕,准大学毕业生的精力倾向已经挪到了就业问题上,校方也往往全力配合学生就业,学业任务几乎已经全部结束。但是真正当准毕业生踏入社会,寻找理想的工作之时,才会发现社会现实的残酷。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许多产业已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着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从客观上减少了工作岗位,而政治改革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导致社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也大幅度降低,因此在就业上,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优势。许多准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之后,往往都面对过高的就业待遇理想和企业严苛的用人条件之间悬殊较大带来的心理落差。找到单位的毕业生感慨万千,去相对较差的单位的毕业生唉声叹气,还有许多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更是牢骚满腹,前途未卜。加上临近毕业,与师长、同学、同乡话别、聚会增多,有的准大学毕业生受环境影响或是就业不理想,就容易借机发泄,宣泄不满,从而导致他们“离校综合症”的发生。

  2.大学四年的各种人生挫折造成的心理压抑导致的宣泄行为

  大学期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独立地思考和处理各种人生问题,但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欠缺,必然地,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挫折。目前,准大学毕业生的挫折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在校期间由于自律意识不强,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最后拿不到学位证书,甚至毕业证书也未能拿到;单位不理想或择业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准大学毕业生产生不满和怨气,但当时会考虑到集体或个人利益而埋在心中,而这些挫折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在平时因为要应付紧张的学习任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毕业前,伴随着离校前的空虚与失落,这种长期以来的心理压抑通过聚众闹事,与同学、老乡酗酒,破坏学校公物等“离校综合症”发泄出来。

  3.从众心理的影响

  作为大学的准毕业生,社会定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处在学生和社会人的两种角色定位之间。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美好的方面,比如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校园得天独厚的环境方面,将自己定位为学生,进行充分享受。但是对于学校制度和秩序方面,又将自己定位为社会人,总是存在“就要毕业了,不用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的心态。并且在学生群体中,更存在着怂恿和从众的情况,许多平日循规蹈矩的学生,在看到其他学生放纵性的行为带来的刺激和新鲜感之后,极易产生从众行为,加入到患有“离校综合症”的准毕业生之中。

  四、治理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措施

  治理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应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理。从教育宣传人手解决心理认知上的问题;从管理制度人手解决不文明行的问题;通过各种活动疏导和校正情绪化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就业指导,做好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毫无疑问,毕业期间大学生最关心的是出路问题。此时学校若能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则对治理“离校综合症”有很大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包括三个内容,意识政策性指导。主要指向大学生介绍国家和社会的政策,使其对就业大方向有所把握。第二部分是思想指导,思想指导包括纠正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务实的择业观念。三是就职指导,这包括面试技巧,就业选择,以及一些在职场中的自我保护,比如对合理休假的争取。并且可以提供一些企业招聘信息,并举行一些校园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二)发挥文化载体效应,适时转移准大学毕业生注意力

  为了引导准大学毕业生合理的宣泄自己,将他们的忧虑、担心、恐怖等转移开来,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载体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开展诸如:“离校前每人为母校做一件好事”、“为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书籍”、“为困难学生献爱心”、“和低年级同学举行座谈交流诸如考研找工作等经验”;还可以组织毕业生参加义务劳动、文艺汇演;组织各种知识大赛、毕业典礼等等;大力支持准大学毕业生开展“种植毕业数”、“毕业生跳蚤市场”等活动,并在场地、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转移了准大学毕业生的注意力,学生离别情感得以宣泄,另一方面又可唤起准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母校的留恋,引导他们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给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进而大大降低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的发生。

  (三)加强准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其实“离校综合症”究其本质还是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疏导是最有效的手段。准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就业压力,以及告别青春期和校园生活的不舍心理,更有一些长期堆积的心理落差和就业中往往会产生的矛盾心理和不满情绪,这样的情绪需要心理疏导。高校可提供一些心理咨询服务,并且通过心理方法矫正偏差行为。高校中可以配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和教师对准毕业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也可以提供个人咨询服务,及时有效地将准大学毕业生的“离校综合症”潜伏情绪扼杀,有效阻止“离校综合症”的产生。

  总之,准大学毕业生中“离校综合症”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们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管理方面的客观原因,其中,除少数问题涉及到深层方面而难以解决外,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工作加以改进和提高的,从而将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坚持正面的教育引导,辅之以严密的防范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全校各部门齐心合力,使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黄雨.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问题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4,(4).

  [2]林春丽等,论激励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J].人才开发,2003,(5).

  [3]李小红.浅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4).

【新时期高校准大学毕业生“离校综合症”探讨】相关文章:

大学生毕业生该怎样离校08-06

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倡议书08-24

大学离校申请书06-24

大学离校的申请书11-15

大学离校申请书12-31

早衰综合症08-23

毕业生离校申请书06-29

毕业生文明离校规定08-09

毕业生离校申请书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