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时间:2022-08-12 23:55: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减法》,(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

  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二、说教学目标

  1、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以下3个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学情: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作铺垫。从本册学习内容来说,本单元知识是四年级下册八个新授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而本课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法、学用结合法、引导发现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推广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学法主要采用:

  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出示:475+34=;475-3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并选其一展示,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说说算理(强调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95页情境图)

  师:大家对奥运会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观察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教学例1:

  (1)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在课堂情境创设中,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该项目奖牌榜以及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各轮动作得分总成绩统计表。通过观察照片进行计算,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小组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

  +58.20

  --------------

  111.60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

  3.6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第三环节:集体交流、总结算法

  (三)教学例2:总结算法,出示课件。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2)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最后再点上小数点,得数能化简的都要化简(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

  全体学生读一遍。

  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上童谣,便于学生识记,有兴趣!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四环节:智慧闯关、巩固提升

  (三)、巩固练习:智慧闯关游戏

  第一关:填一填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  ),都要把(    )上的数对齐,都要从(   )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   ),点上(   )。计算结果要(   )。

  第二关: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3.64                  21.56                 50

  +0.68                 +67. 4               - 37.3

  --------                --------             -----------

  4.02                  82.60                 13.3

  第三关: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98+0.56=   12.53+4.67=  5.64-1.78=   7.2-6.45=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书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的加减法

  从低位算起

  ①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分?②俄罗斯队第四轮比中国队少多少分?

  八、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化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是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

  三是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有效生成,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参与。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一、 说教材

  (一)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第106页至107页中《小数的加减法》的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第七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此可见,本课的教学有着坚实的旧知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及分数的加减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数的加减法》教材主要安排了2个例题:例1是小数加法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小数加法的意义,理解计算小数加法时,应当把相同数位对齐相加;例2是小数减法的教学,重点解决如何在被减数末尾添0补足进行退位减。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估算意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学好小数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对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愉快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内需。

  2、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采用类推、迁移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深钻教材的前提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准备活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巩固新知,拓展问题;总结收获,提升认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明家计划周末去登山。于是小明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30元钱,想买些吃的。他来到超市后选中了两种食品和水:香肠:4.9元,饼干7.68元,矿泉水2.67元。你们觉得他能将这些食品和水都买走吗?可以买哪些?

  这样借助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出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讨论10元钱可以买什么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时通过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本环节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自主解决小数加法的问题。

  教师提问引导:小明在付款时又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一共需要多少钱?或交了钱后还要找回多少钱?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先来解决哪一个?用什么方法?为什么?接下来就让学生试算,汇报交流。

  学生有整数加法的经验,知道小数加减法也应该相同数位对齐。然而,怎样使相同数位对齐?为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学生并不明白。于是我就设计通过一下一组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小数点的位置决定着数位的位置,要想使相同数位对齐,就必须将小数点对齐。

  请一位学生板演:2.67+4.9=7.57

  问学生:写竖式时为什么9对着6写,而不对着7写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只有数位对齐,计数单位才一样。是进一步问: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呢?学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再问:为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学生可能无语。这时老师出示三个方格,如图:□□□并说明这是一个小数,方格代表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然后指着中间的一个方格问:它在什么位?学生会觉得不好说,进一步问为什么不好说呢?因为没有小数点,不知道这个小数的小书店在哪儿?这时老师在左边第一个方格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指着中间那个方格问:现在他在什么位?学生很快说出在十分位。接下来老师又将小数点移到第二个方格的右下角并仍指着中间那个方格问:现在它在什么位?学生说:个位。你们觉得是谁决定数位的位置?学生自然发现是小数点。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数□□□□,老师指着左起第三个方格问:如果我想使这一位是百分位,小数点应放在哪儿?学生很快指出。这时老师出示两个小数问:怎样使这两个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再出示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让学生把相同数位对齐。使学生发现:确实是小数点对齐了,小数的相同数位就对齐了。接下来再让学生说说相同数位对齐了怎样计算。

  第二部分: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接下来我们解决另一个问题:还要找回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解决。学生有了小数加法的基础,小数减法竖式中如何对位已不再是难点。小数减法的难点在于被减数位数不够时怎么减?添几个0减?为了解决这一重点,在这一教学中,我也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的平台,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空。"实践出真知"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生通过自己尝试、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及时小结出整数减两位小数的方法。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和喜悦等积极情感的体验。

  第三部分: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是不是完全一样?

  学生前面试算小数加减法时,虽然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但学生是无意识的。通过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总结,不仅将计算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性经验逐步抽象成理性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与整数运算的对比,突出小数加减运算有别与整数加减运算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事物之间对立的统一,形成辩证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的意识。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拓展问题

  1.判断正误

  21+8.6=

  2 1           21            31.51        1 3. 9

  +8.6 ()     + 8.6 ()     +  30 ()   + 3. 54 ()

  2. 计算:                        31.81        1 6. 44

  第四环节:总结收获,提升认识

  随着小明购物的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将结束了,回忆一下,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如果他们一家三口人每人买一双价格为23.5元的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去尝试一下。

  学生可能会列出连加或者乘法算式,让学生用整数运算的经验尝试解决,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在教学设计中,我做到了首先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大胆放手,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总结提升,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所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

  2.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近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地基础。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选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备课前我对学生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于小数学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能将已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完全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学生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尤其是小数部分位数少减位数多的小数加减法出错率较高,由学生本节课需要"学什么",决定了本节课我应该"教什么".对比众多版本教材中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呈现,我采用了苏教版中购买文具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学习,"元、角、分"知识不论是其实际意义还是小数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理解,这一主题情境中还蕴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其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到学生小数部分位数相同、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整数与小数加减来解决。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学生认知的把握与自己对教材的取舍及处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营造自主探究空间,使学生在尝试与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并从中感受迁移、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寻小数加减的"新情况",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创新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知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再次回归主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新收获解决课首提出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尝试,探索中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独立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探寻小数加减法的多种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法让学生探究;

  (3)疑难让学生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课直点课题,明确探索问题。

  课首直接点题,以"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又为什么这么算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迁移旧知,探寻新知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小数加减法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

  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导入新知,激活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情境中文具单价及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以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一问题,引入新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我没有急于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www.fwsir.com)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放手让学生编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的机会,生成探究问题,通过探究交流过程,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末位对齐"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并从小数的意义及结合具体含义来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列竖式,便于计算。通过学生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一些数学规则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检测

  1.口算对比,以竖式呈现一个数加上不同的计算单位其结果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与算理。

  2.查一查、改一改中,让学生独立进行订正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改错,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归纳出计算小数加法减的规则。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计算下面各题并集体交流,特别注意列竖式的方法,小数点对齐,当位数少减位数多时,先给位数少的末尾添0再算。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

  4.解决问题。回归主题图让学生应用收获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总结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

  五、反思与重建:

  今天随同巴彦淖尔市教研室一行送教下校到乌拉特后旗二完小,执教了《小数加减法》,教学生成与课前的精心预设完全吻合,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师生配合默契,教学与预设同样精彩的又一次难忘的课堂。

  教学中虽有不少不足: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编出不同类型的小数加减法题用时较长,挤占了训练时间,其中的原因有以往教师从未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有关,也与我的要求不够明确有一些关系;课后反馈的信息中,我发现有3名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如果计算结果末尾有"0"时将"0"擦掉现象,反思这一情况因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准,将"去掉"改为"划掉",并强调将结果写到横式的后面并去掉0,教学新知结束应该给学生改错交流的时间,因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学生存在错误没能及时改正。

  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成功而感动,我没有想到借班上课学生生成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为学生的尝试成功而激动,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处理及评价处理的很巧妙。课后市教研专家对本节课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重探究、精练习"、"放手让学生探究,把机会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巧妙的引导" 、"有活力、有生命、饱满的、扎实的"数学课堂。

  做为教师不是我们每天都能拥有这样的课堂,能上出一节让自己激动同时感动他人的课堂,着实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06-06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8-25

小数加减法的综合练习08-16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1-19

小数乘法说课稿07-29

《小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01-1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4-03

小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03-10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12-20

人教版《小数乘法》说课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