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2-28 18:31:3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1

  一、具体调研项目

  (一)该公司的组织结构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完整,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因人设岗,因人设职 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部门副职的位置。2多头领导 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这种现象常常出现,一个人即受这个领导的管理又受那个领导的管理。任何一个人若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命令,必然会无所适从。企业发生指挥部统一,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二)该公司组织权利的分配与划分

  该公司的权责不相等 在企业中,一些重要的职责由于部门负责人总是很忙,往往安排给他的部下来完成,由于部下没有部门负责人的权利造成工作协调难度大,工作效果差,但是这个部下往往还要承担责任。还有以下企业内设置一

  些纯粹的职能管理部门,很少有人或者部门来监督其工作职责,就造成了责任,权利不相等。

  企业内部分工后,部门越来越多、老板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部门负责人越来越多导致职责与权力的分配越来越混乱、老板临时性的协调工作也越来越多当然,该老总也知道是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有问题,需要花时间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诊断、优化。但是人力资源经理,对公司研、产、供、销等各项核心业务都不熟悉,就更别提对业务系统的组织架构再设计了

  二、调研结论

  这个企业一眼就能看到许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众所周知,组织结构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都是企业内部运营的基础管理工作;其中组织结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承担着企业内部理清事、分好工的任务。所谓战略决定组织分工、组织结构决定岗位设置、岗位胜任力决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决定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决定战略实现。

  其实,公司在组织结构管理上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很多企业在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没有做好组织结构设计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工作的典型代表:首先成长期通过规范的、职能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支撑企业规模性成长。其次成熟期通过进一步细化经营单元、采取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来进一步推动企业精益经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最后衰退期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来激发创新、实现持续稳健经营。

  三、针对调研结果提出建议

  所以企业的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那么在以后的企业管理中应该做到的是:首先,搞清楚企业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企业内部设计组织结构就是为了让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匹配,因此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就是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产品销售的责任、产品研发的责任、产品制造的责任、各种职能服务所要求的责任。

  其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来掌握对应的策略。因为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实现企业内部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的匹配,因此组织分工,更具体的说,就是分责与分权就成了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策略。分责与分权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两个维度:

  1、分责,横向做职能分工,确定部门与部门职责、岗位与岗位职责,以承担价值链各个环节责任;职能分工实现的手段:专业化能力,如营销部门需要具备专业的营销管人才、财务经理需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通用的管理技能。

  2、分权,纵向做职权分工,确定部门层级、岗位层级,分配不同层级的权力资源。职权分工实现的手段:掌握资源的分配权限,如职能部门负责人设总监、业务部门负责人设副总经理,不同岗位级别,对应的薪酬福利、拥有的各种经营活动的审批权限不同。只有通过分责与分权的矩阵匹配,企业才能实现责权匹配的目的。

  再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策略是满足组织结构构成的三要素设计要求。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分工策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实现以下三大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图,各项经营活动所对应岗位管理权限分配表,发挥人力资源经理人在组织结构管理中的专业价值。

  1、组织结构图一般四个内容:各级部门名称、岗位名称与岗位编制数量、岗位对应的在职人员姓名(非在职人员标识待聘)、管理幅度、管理层级。

  2、即责权匹配表,很多公司也称之为分权手册、业务审批程序表等。

  3、人力资源经理应该运用专业的方法、工具去评估各级管理者的组织架构设计或管理现状。主要的诊断维度一般有以下五个:对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性做评估,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做评估,对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评估,对组织结构进行人力成本控制,对岗位承担的职责工作量以及实现责任所需权力的匹配性做评估。

  在此次的调查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也增添了对企业运作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管理的魅力。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想要运作的好效率高就必须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存在的问题。这是一门大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去实践认证总结思考。当然,在调查期间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可是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下这些问题会避免再次的发生。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2

  在对某公司进行管理调查中,我发现该公司在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除了本身管理经验不足外,还与该公司采用了与组织实际运作情况不相适应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有关。

  一、公司基本情况

  1、企业规模:

  这是一个约270人左右的中型IT企业,包括两个业务部门(分公司)及相关职能管理机构。其中数字生产的生产人员约180左右。真正的管理人员和另一业务部门的人员实际只有90人左右。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小型偏大的企业了。

  2、业务:

  该公司主要有两个业务,一个是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一个是数字生产服务。业务结构相对简单也比较稳定。

  这两块业务无论从产品的相似性、人员要求(前者需要高科技人才,后者只是初高中技工)、业务性质(前者是开发型,后者属生产型)、组织模式(前者适应于团队管理,后者适应于流程管理)、产品用户(互不相干)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没有共性,也没有可共享的资源。

  3、管理团队

  由六个人组成,董事长兼任CEO、总经理助理、COO、CTO、两个业务部门总经理。其中董事长是一个关注技术多于关注管理的人。

  4、办公场地

  公司全部管理层、职能部门、软件开发业务部门及数字生产业务的管理部门在一个地点(以下称总部),只有数字生产业务的生产基地则设在距总部10多公里的另一个地点。

  二、目前组织结构分析

  公司目前设计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其中,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公关部设置在总部,独立于业务部门,是公司的职能部门;软件开发和数字生产业务分别成立了独立核算的公司,是业务部门,也是公司的两个利润中心。

  这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服务划分的部门相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矩阵结构,它的优点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结合了集权与分权的优势。很明显的缺点是双重领导,责权分割。一般只适应于规模较大、业务多、而且结构也不太稳定的大中型企业,需要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优势时才用。但用在该公司,不但无法体现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优势,反而会因为多头领导而损失业务部门应有的管理效率。

  拿该公司的数字生产业务来说,因为远离总部又分属不同高层管理,公司的职能

  部门(行政、人事)等机构实际上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根本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比如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现场生产人员就只能由他们自己招聘,设备也只能靠加大库存、延长申购周期来解决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总部的人力资源优势不能在此发挥,而底下的人事助理进行招聘时又不具备总部的优势和全部职能。必然导致他们在人才建设、人员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种种不足。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机构重叠、资源浪费。

  从整体上看,这种结构还有权责不对等之嫌,可能使经理人产生放大权力,而减少责任的倾向(如果一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外因可推卸时,他会尽力强调外因)。加上董事长是一个关注技术多于关注管理的人,就会更加加剧这种倾向。如果这样,就必然降低管理效率同时大大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

  还有另一个问题:组织结构失衡。比如,该业务部门的生产基地除了人多外,还在职能上包括了人事、行政、设备、生产、安全、生活等几乎一个公司的大部分职能,可在编制上仍是一个部门。

  另外,该公司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分别两地办公,既造成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不便,降低了管理效率,也加大了两地交通等成本。

  三、重新设计

  1、开发与设计

  从与公司董事长的交流中看出,他对技术开发特别重视,可从组织的设计上却无法保证。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将开发部分别设置在两个业务部门,而且他们分属本公司行政老总及技术总监两人领导。这可能产生两个不足,一是多头管理导致的管理效率损失,二是技术视野的前瞻性方面易受业务部门实际目标的影响而欠开阔。

  建议:应应将两业务部门的开发部门收回,而作为公司的职能部门设置,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具体由技术总监负责。业务部门将不再关心开发设计工作,而只负责使用并提供需求反馈。

  2、市场机构

  因为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其销售网络、客户群完全不同,如果采用直销策略时,在两公司内分别建立两套独立机构销售各自的产品也是可以的,但双方均应授权另一方为其代理。但如果采用办事处或代理渠道的销售策略,则各地的办事处机构应该共用一套人马。这样,总部也势必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市场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业务部门就变成了公司的成本中心。

  3、业务部门(公司二)机构的重新规划。

  因业务部门(公司二)的生产区远离总部,而且考虑其主要任务目前也是保证产量,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以生产需要为核心,对其各项职责进行重新评估和划分,将与生产相关的部门全部下放到生产区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中心。监控这个中心的方法将主要是通过目标(成本、产量、质量等)、制度(比如定期上报的各种生产管理报表)而非机构。

  比如:与生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采购工作、网站管理、设备维护、资源建设部等均可全部放到生产区。

  4、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再设计。

  这样,除财务和公关外,其它职能均可下放到两个业务部门,以构成两个完整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从而形成二个利润中心、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运作中心的集团构架。如果市场提出则还有一个市场管理机构。这样设计的结果,同样的授权将更强化责任,董事会只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就行了。

  参见:某公司再设计后的组织结构图

  四、值得关注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革的实施,也很难完全通过内部力量来实现。

  因为,这种构架本来就形成于内部,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现在要通过自我改革来打破目前的权力结构,调整每个人的利益和工作环境,所面临巨大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可能就是让那些习惯了享受机关和总部办公优越的员工到加工基地去工作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改革的推动者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甚至还可能引起组织动荡而导致组织的失败。因此即使真的需要改革,也必须借助某些外力或特殊事件,比如引进专业人才、外部资本、外部环境变化(比如为谋求上市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等, 则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实践调查报告11-06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02-08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02-26

企业管理调查报告02-02

餐饮企业调查报告02-15

关于企业尽职调查报告10-12

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论文(通用6篇)06-08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11-18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7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