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考察报告>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时间:2022-07-28 10:33:02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赴新加坡考察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1

  一、以人为本,大力彰显教育魅力

  新加坡是一个719平方公里的花园式国家,全国总人口561万,它的人口分布这样的:华族占73.4%,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1%,其他人口占3.2%。因为特有的民族、种族差异,所以这些人口中有的说国语、马来语、英语、淡米尔语,正是因为这些文化差异,所以新加坡教育以广博的眼光,兼收并蓄,彼此间容忍、了解、尊敬、信心和信任,这些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彰显。xx小学,上午9点半,1、2年级学生就餐;10点,3、4年级学生就餐;10点半,5、6年级学生就餐。该学校有1600名学生,就餐时秩序井然。我们派去参观的学生,也很快融入他们的行列,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就在此时有的学生在角落里悠闲地奏出了一首首悦耳的钢琴曲,有的在电话亭里打电话,和亲朋好友诉说心事,有的在运动场上打着篮球,有的在角落里玩着成语卡片游戏,一切都很随意。及至到了他们的课堂,很有幸听了5分钟的课。老师们讲华语试卷,课堂上学生并不是正襟危坐,中规中矩,有的非华语学生甚至在读自己的书。

  当我们离开小学时,看到的周围一幢幢楼房,风格各异,可是奇怪的是一楼全部没有住户。原来新加坡空气湿度大,人如果居住在一楼,特别容易得关节炎。所以政府决定空出来做社区活动中心,丰富人们的生活。一路上我们都被充满人性化的故事所吸引:路上车辆速度快,动物经常穿梭在马路上而被碾死。因此,政府专门修建动物通道。对动物的关怀已经如此,作为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二、规范和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这个充满人性化的国度,一切是那么秩序井然。因为全社会都在营造这样一种规范和谐的教育环境,城市道路上绿树成荫,洁净温馨;公路上,车辆行人有序行走;而学校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在xx小学,那庞大的就餐队伍,没有喧闹,没有奔跑,小志愿者们认真一遍遍地擦拭着。聚英中学的图书,摆得整齐。我们同行的人觉得奇怪,问这是管理员收拾的?答案却是这是孩子们自己收拾的。他们看完书后自觉摆放整齐,因为这是一种责任。这种规范的责任意识已经渗透到每个学生的血液中,骨髓中。

  当然还有更多制度也是保障学校和谐规范的原因,义工制度,就是学校有权让想在该所学校读书的家长在学校做义工。这一举措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文化、制度,家长更能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相比我们国内的家长,有些将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了,更有甚者送到学校后,自己就去棋牌室消遣,孩子不闻不问,试问这样的家长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服兵役制度又是一项严格的强制性制度,新加坡公民年满十八周岁必须服兵役。这种制度既体现了公民的责任,树立了保家卫国的一种理念,同时未来的国家主人们,在这样残酷的训练中培养了合作能力,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道德教育,咬定青山毫不放松

  新加坡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明确的六项核心价值观:尊重、责任感、坚毅不屈、正直、关爱、和谐,这六项价值观是学生的品格基础,为学生提供行为指导,帮助学生成为心系祖国的公民,能做出贡献的人,主动学习的人,充满自信的人。同时这六项核心价值观,又朝着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这六个纬度延伸开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立体大写的人。通过了解,新加坡在小学阶段每年的思想品德课低年级60小时,小学中高年级75小时。在教学中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以尊重为例,在小学低年级就定位了认识和尊重自己的目标,进一步延伸到了解和重视别人;到了高年级,就确立了认识与尊重自己的学校,学习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循序渐进,操作性强。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严密的道德教育体系所以新加坡国民才有如此高的素质。

  四、因材施教,搭建学生成长舞台

  新加坡有明确的分流制度,早在1961年发表的《职业与基础教育报告书》就明确了分流制度。1979年《吴庆瑞教育报告书》发布后,小学开始分流,1981开始中学开始分流。

  1.小学的分流措施

  1-3年级全部学生学习共同课程,重点是语文、数学。三年级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将成绩最好的学生(约占60%)分到普通双语班,普通双语班对第一语文英语和第二语文母语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学制3年。对于20%左右的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进入延长双语班,延长双语班的学制是5年,所学的科目与普通双语班一样。还有20%的成绩最差的学生则被分到单语班,学制也是5年,他们的语文以自己的`母语为主,对第一语文英语的教学要求相对很低,以降低学习难度。所有的学生读完小学课程以后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小学离校考试,再根据成绩选择到哪一所中学就读。

  2.初中的分流措施

  小学结束,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即小六会考(PSLE),合格者进入中学阶段。根据考试成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1、特别双语课程,约占总体学生的10%;即会考成绩最优秀的10%学生,可以兼修两种语文,用四年时间完成中学学习任务,英语和母语均维持平等的第一语文程度;2、快捷双语课程,约占40%以上的学生,他们兼修两种语文,用四年时间完成中学教育,但英语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3、普通(学术/工艺)双语课程,剩余的学生约占40%,他们兼修两种语文,用五年时间完成中学教育,学制要多出一年。

  新加坡的小学升初中竞争很激烈,完全根据考试分数决定能否进入名校,不能进入名校的学生只能进入邻里学校。为了进入好的初中,家长、小学也会通过增加课业负担来提高考试成绩。

  初中结束时学生都可以参加O水准考试,普通课程班的学生读完四年后参加N水准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再读一年参加O水准考试,不及格学生转入技能教育系统,接受技能训练。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制度实际是根据国情,服务于人才立国这一战略的精英教育模式。这种精英教育模式,通过多次分流,不断选拔,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为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通道,不仅有利于选拔国家急需、数量有限的栋梁之才,也利于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有利于为社会提供不同要求的合格劳动者。

  新加坡的课外活动制度也是因材施教的最大表现。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数目众多的课外活动,供学生们选择。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使自己的爱好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他们有的通过课外活动获得了各级比赛的大奖,有的通过课外活动为自己取得了一技之长,有的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了自己的领袖气质,为自己以后成为国家的领导层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展望未来,携手共建教育强区

  参观、学习了几天后,给我们带来了震撼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以后的教育之路相信会更为广阔。

  1.我们也在开展社团活动,而这些活动的种类太小,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太小,而且还要朝着精英方向努力。课外活动的老师处于养得起的水平不够,水平够的养不起这样的情况。无形中把我们的社团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再穷不能穷教育,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广泛引进人才,广开社团活动种类。

  2.各校建立严格的家长义工制度,愿意到该校就读的学生家长务必到该校做义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而不能让家长置身于教育之外,对学校的教育知之过少。

  3.大力开展各种室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些室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交能力、冒险精神、坚毅的意志品质,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4.道德品质教育和活动相结合。学生对苍白无力的说教,往往不感兴趣,而且也没有更深的体验,只有和活动结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才能更让学生接受。老师在执教时,务必要把各年段的目标定位准确,防止跨年级而教,模糊界限。

  当然,此次新加坡之行,也让我们感到了身上的责任之重大,我们xx教育人会满载阳光,以仁爱、责任为翅膀,和学生一起共同翱翔于xx教育的一方晴空。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2

  20xx年11月4日至8日,来自广东省23家医疗机构34名护理人员随广东省护理学会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新加坡两所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亚历山大医院)的建设和护理状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是新加坡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医院拥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专注于为病人提供多科性综合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占地18.3公顷,共有包括留院病房、门诊与辅助服务处、研究实验室在内的八座建筑。目前医院拥有不同等级的病床共1515张,住院病人达72,193人次,接待门诊求医病人62,4845人次,急症病人12,0763人次。医护及其他辅助人员共5234人,其中护士20xx人,占总职工数的40%。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Alexandra Hospital)成立于1937年,原名大不列颠军事医院,作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英军部队医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1971年新加坡政府接管后,更名为亚历山大医院,并于同年正式向公众开放。20xx年完成公司化重组,是新加坡西部地区主要的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10,000平方米,拥有400张床位,总床位使用率达66.6%。目前医院共有职员1761人,其中护士754人,医护比为1:3。两所医院环境优美,整洁安静,病区的布局中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关怀与服务的理念。

  二、医院建设和服务特色

  1、“以人为本”的医院设施。

  两所医院的建筑都溶入社区,无围墙、大门,每栋楼、每层楼之间以长廊相连,具有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医院采用“广泛、灵活的社会化服务”,把多家信誉良好的饮食公司引入医院,这既满足了患者和家属,又方便了工作人员。医院的病号饮食花样繁多,物美价廉。他们还把连锁超市、书店、美容院、自助银行、邮局、药店、水果鲜花店、礼品店、快餐店、售租医疗用品的公司、警察局等办进医院。病房大楼的一层不是病房,而是餐馆、超市等后勤保障部门,以及医务部、护理部这样的职能机关。为病人提供了一个安静、安全、舒适、方便的就诊和休养环境。

  每家医院都努力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医院不仅是治愈患者的场所,更是一座的绿色花园。院内处处有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斑斓的彩蝶飞舞在绿树丛中,为医院平添了许多盎然生机,为病人的康复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使人们放松精神、获得愉悦的享受。

  在亚历山大医院,如果病人是坐公交车来医院的,可以顺着汽车站旁开的一条小路直接进医院,一路上绿荫排排,鸟语花香,他们甚至一路上都不会晒到太阳。对自然的崇尚已经成为医院员工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信念,他们深信大自然是帮助患者恢复的一剂良方,患者臵身于绿色花房里肯定比面对着钢筋混凝土的四壁更能够获得生理和心理的痊愈。因此,无论是医院的病房抑或诊室,满眼尽是葱绿的植被。“花园般的环境是为了我们的患者、工作人员和整个社区而创造的”。

  医院每个入口都设有服务咨询台,到处是醒目的路标指示;在入院处、药房、检查室、门诊诊室均有等候区,病人和家属均坐在椅子上办理各种手续;诊室实行一室一诊,诊桌为椭圆无角设计;病区走廊和卫生间都安装有安全扶手。每层楼的售货机让购物变得便捷;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连通的轨道传输系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走动,让他们把时间更多地用在病人身上;医院面向患者开通了各个时段的免费巴士,接驳地铁、公交,为四面八方的病人前去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新加坡医院每个病房的走廊上安装计算机系统,主管医生输入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后查询病人相关资料和检查结果,资料录入主要有病房的文书完成。住院处摆放电脑屏幕,入院病人实时观看各病房环境、设施和住院情况。中央医院在各个病房走廊安装了检验标本传输系统,随时将各病房采集的标本通过传送系统送到检验科,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惟患是图”的护理服务。

  病人是新加坡医院最重要的人物,医院员工所做的一切都要把他们的健康利益和方便舒适放在第一位。“患者总是应该被优先考虑的”,在这一点上不允许有任何的妥协。保安人员临门站立,成了医院礼仪的使者,彬彬有礼,主动上前问候,主动为就医者开车门,扶老携弱下车就诊。护士的服务站由总到分,设到了每一病房单元的门口,患者从始至终都能看见一名护士或操作或记录,心里甭提多踏实了。把各种服务带到患者身边,如床边X线透视、床边心电图、床边办理出入院手续,药师到病床边讲解指导出院带药的注意事项。

  两所医院不论是A、B、C级病房,每个床位均设有可滑动的围屏,医务人员所有的诊疗及操作均在围屏内进行,既保护了病人的隐私权,又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中央医院病房内有专门为病人开设的2部电梯。只要患者入院,无论国家总统,还是街头小贩,都会得到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医院为患者考虑得很周到,他们每天给病人换一套封口的消毒床单,每天安排病人洗澡,护士查房时除医疗问题外还会征求患者对饭菜的满意度,查体前总会把患者床旁的布帘拉上。为活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的轮椅整齐的停放在走廊轮椅停放处,患者随时可以取用。病人出院时,都要填写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调查表。医院根据此表选评出优秀员工,并配带不同颜色的胸牌,这是对他(她)们的最高奖励。

  亚历山大医院通过妥善地利用资讯科技,将病人的等候时间从原来的40分钟减至18分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医院的停车场优先提供给病人。且靠近医院的车位都是给病人用的,即使是医院总裁的车停放也要让以病人的需要为先。医院努力提供始终无间的“无缝隙”医疗服务,建设“一点也不麻烦”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中心,医院设计以病人的便利为主。设施结构易分辨,方便病人和亲属们的活动。减少病人的移动次数和距离。给予病人更多的`自控力。亚历山大医院还倡导给病人惊喜,详细讨论如何给病人惊喜。把病人可能接触到的各个环节都加以改进,如一位等着做检查的老人,他很冷,工作人员给他一条毯子;一个人空腹来医院抽血化验,验完血后给他一块点心,病人就会有惊喜的感觉。

  3、“安全至上”的护理管理

  新加坡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以病人的安全为中心展开。他们围绕20xx年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拟定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1)有效身份确认:为避免发生患者错误,他们规定:任何检查治疗,应至少使用2种辩识病人的方法。为此,他们实行“疾病等级标示制”住院病人的手腕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疾病等级:白色—代表普通病人;红色—提示有药物过敏;黄色—提示病人有意外受伤(跌倒)的可能;桔黄色—提示有药物过敏且有发生意外可能者。

  (2)有效交流:由护理发起的沟通计划使护患沟通更为有效,如中央医院的护理人员别具匠心的设计了病人活动卡,便于了解病人的活动去向。把一日作息时间制成图文并茂的图表张贴于每个病房的门口,使病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在病房接受查房、治疗。

  (3)药物安全:他们提出了安全用药的“7R标准”,即:准确的药物(right drug);准确的剂量(right dose);准确的途径(right route);准确的时间(right time);准确的患者(right client);准确的速度(right speed);准确的稀释(right diluent)。要求:

  ①严格查对制度;

  ②坚持发药到口;

  ③病区内不可放臵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但不只限于氯化钾、磷化钾以及浓度大于0.9%氯化钠)。

  为保证发药时不出错误,设计发药专用背心,上面写着“请勿打扰,我在发药。

  (4)手术部位确认:为防止手术错误,他们分析了与手术有关的“部位错误、病人错误、程序错误”等概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5)预防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预防方面,两所医院都做了大量工作。医院病区的墙壁上处处可见简明易懂的感染预防宣教图片,为病区环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一个病床的尾部放臵有手消毒液、听诊器、血压计等设备,减少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每个病区外的治疗车上、病房门口都整齐地放臵着手消毒液、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等,为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自我防护提供了方便。此外在病房门上对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用特殊的标记,提醒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加强自我防护。在病区的污物间内,生活垃圾、感染性垃圾、锐器、床单类等各种医疗废物有序分类放臵在不同颜色的带盖箱内,而病人的便器则有专门的清洗仪器来清洗处理。

  (6)防止坠床/滑倒:护士们针对跌倒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有跌倒风险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如床旁放臵跌倒树,降低老年病床的高度,并在走廊上安装警示灯,防止跌倒意外的发生。确保患者活动安全的措施(如扶手、护栏等)更是随处可见。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3

  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概况

  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职能主要由环境和水资源部下属的国家环境局履行,该局设环境公共卫生署、环境保护署、气象服务署、政策规划署、3p伙伴服务署、新加坡环境学院等,承担审批标书、签发废物收集商牌照、公布废物收集商作业规范、监管废物收集商的表现等职能。目前国家环境局共有6000多人,包括环境监察人员及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人员。另外,新加坡于1998年成立了市镇理事会,属半官方半民营性质,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负责管理社区内公共环境的日常清洁、园林保养、日常与周期性的维修工程、社区改进计划、中期翻新计划、建筑物日常管理与定期维修服务、以及与居民交流等工作。20xx年,新加坡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其中98%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处理,5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

  新加坡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

  一是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建筑工程广泛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理念,优化建筑流程,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施工量,延长建筑设施使用寿命并预留改造空间和接口,以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同时,对建筑垃圾收取每吨77新元的堆填处置费,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二是实行建筑垃圾分类利用。承包商为减少建筑垃圾处理费用,一般在工地内就将自身可利用的.废金属、废砖石分离,自行出售或用于回填和平整地面,其余则付费委托给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所内,对建筑垃圾实施二次分类:已拆卸的建筑施工防护网、废纸等将被回收打包,用于再生利用;木材用于制作简易家具或肥料;混凝土块被粉碎后加工用于制作沟渠构件,粉碎的砂石出售用于工程施工。未进入综合利用厂的其他建筑垃圾被用于铺设道路或运送至实马高岛堆填区填埋。

  三是通过政府管制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新加坡有5家政府发放牌照的建筑垃圾处置公司,专责承担全国建筑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及综合利用工作。建筑垃圾处置公司须遵守有关环境法规。未达到服务标准的,国家环境局可处以罚金,严重的吊销牌照。如非法丢弃建筑垃圾的,最高将被罚款50000新元或监禁不超过 12个月或两者兼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也将充公。

  四是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如设立循环工业园,采用低租金、长租期策略对园内企业进行扶持,如sarimbun循环工业园每年租金低至每平方米8。2新元。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为主营业务的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即位于该园区,公司设施总投资额约300万新元,占地约15000平方米,每年清运、处理约20万吨建筑垃圾,其中50%实现回收利用,另外50%不可回收利用成分则焚烧或填埋处理。政府以较便宜租金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用地租给该公司,并于20xx 年、20xx年各向其提供20万新元创新项目研究基金。

  五是加强配套管理。建筑垃圾是城市固体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适用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由国家环境局负责综合管理,但在综合利用与处理过程中又有其特殊性,需要建设局等部门介入管理。如建设局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将建筑垃圾处置情况纳入验收指标体系范围,建筑垃圾处置未达标的,则不予发放建筑使用许可证;在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也将建筑物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纳入考核范围。

  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建筑垃圾日产生量约1。13万立方米(1。7万吨),特区内建筑垃圾主要送往西丽塘朗山建筑垃圾受纳场填埋处理,特区外建筑垃圾主要由宝安、龙岗两区政府及各街道办设置的临时受纳场填埋处理。在填埋处理前,建筑垃圾中的钢筋、废铁丝等金属类,木块、塑料等可利用成分在源头及受纳场均有专人分捡回收,回收利用率较高,但废弃砖石、混凝土等资源化利用较低。近年随着经济发展,XX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塘朗山建筑垃圾受纳场一、二期工程已填满封场,三期工程于去年6月建成启用,XX区、XX区也都已确定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地。为节约土地资源,转变建筑垃圾处理方式,XX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也已启动。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XX市石矿资源限采区采矿权有偿出让和塘朗山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确定由XX市华威建材有限公司在塘朗山建筑垃圾受纳场内投资建设和运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9000余万元,选址在塘朗山建筑垃圾受纳场二期平台,占地约6万平方米,年利用建筑垃圾240万立方米,生产建筑标砖、空心砌块、多孔砖等多种产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特区内目前所有产生的建筑垃圾均可实现回收利用,并逐步利用该场内已填埋的建筑垃圾。

  但是,XX市的建筑垃圾管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XX市的建筑垃圾管理仍处于末端治理阶段,源头减量工作尚未开展;二是建筑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三是XX市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市垃圾管理及综合利用对策与建议

  一、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二、在建筑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三、实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和利用,并加强对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研究。碎砖、混凝土块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直接在施工现场用作地基平整,减少需要转移的建筑垃圾量。加强对建筑垃圾分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循环再生骨料开发绿色建材的研究等,提高建筑垃圾再利用水平。

  四、实行特许经营,组建专业化建筑垃圾运输公司。逐步淘汰个体泥头车,鼓励企业投资组建大型专业化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对运输公司实行资质管理。鼓励取得《建筑垃圾准运证》的个体泥头车加入专业化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实现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五、强化建设单位对建筑垃圾运输的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要对工地的建筑垃圾运输及综合利用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工地对建筑垃圾实施必要分类和源头减量,并明确建筑垃圾运输公司必须有资质,运输车辆必须有《建筑垃圾准运证》,建筑垃圾运输作业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并对建筑垃圾运输及倾倒过程提出清洁化要求。建设单位要对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对违约行为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六、建立全市回填土调配系统。由规划、国土部门划定场地,设立回填土中转场所,用于堆放暂时无法回填的工程弃土。同时建立全市回填土网络调配平台,将全市回填土排放和需求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公布,经过排放方申报、运输方备案、需求方办理《建筑垃圾临时受纳场地许可证》程序,实现回填土资源化利用,同时减少泥头车的无组织运输。

  七、加强对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利用的监管。建设局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纳入到建设工程管理体系中,对于不按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建筑垃圾利用处理内容的,不予招标备案或核发施工许可,对不按规定利用和处理建筑垃圾的,不予通过节能专项验收,不予建筑节能认证。城管局加强对建筑垃圾排放、清运、填埋的管理,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按规定予以处罚。

【赴新加坡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新加坡作文11-05

游新加坡作文04-16

新加坡之旅作文06-06

园长考察报告08-14

安徽考察报告08-18

服装考察报告11-14

车间考察报告11-03

企业考察报告11-09

江浙考察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