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14 18:00:2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调查的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大学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创业,其中:往届大学生中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营企业工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国企业或国有企业工作。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和到私营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险憬笱Ь鸵涤敕裰傅贾行模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4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5

  调查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material)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万、万、万、万、万、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 2 2 .2%、 %、 4 .7%、 %、%。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material),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material)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再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20xx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报告)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material)。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6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在人生的路途上大学就是一个转折点,只要把握好了人生的船舵,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一个好的人生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好的职业规划计划书我们就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有目标,就有动力。

  二、自身认识:

  2.1性格特点:

  1、有探险精神,创新意识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2、性格不怪癖,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胸怀,更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骑自行车去吧”的乐观;

  3、适应环境能力强,应变能力不差;

  4、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5、能操控全局,思想行为有长远的眼光。

  6、有时表现猛撞,不计后果;

  7、经常抢话,过度自恋;

  8、对事物容易反感,不愿做;

  9、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2.2工作优劣势分析:

  在工作中的优势:

  1.出色的交际才能、能使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感到兴奋

  2.探险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3.在连续的、充满刺激的工作中表现最出色,杰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

  4.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乐观主义激情

  5.能够把握事情的全局,弄清思想和行为的长远影响

  6.能灵活地适应新情况,有熟练的变换能力

  7.在社交生活中不会感到拘谨,能舒适地适应大多数社交场合

  8.自信有雄心和志向,魄力强

  9.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

  在工作中的劣势:

  1.难以使自己有条不紊和富有条理

  2.过于自信,可能会不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经历。

  3.对思维狭窄及思想顽固的人缺乏耐心,对自己不信任的人耐心不够

  4.当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后,便对项目失去兴趣,

  不能贯彻始终

  5.不喜欢例行的、单调重复的工作

  6.对事物容易感到厌烦

  7.有时表现地过于强势,让人难以接受。

  20xx年,我便是一个应届毕业生,我有着年轻和知识,虽说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是年轻热情和活力,,我相信我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分析了自我,我该任什么样的职位呢?我想我比较有主见,我可以做管理方面的事务及财务管理或者人事部门等人才选拔什么的!目前小生的愿望是做一个人事经理,唐太宗有识之心,愿广交天下有能之士!我没那么大口味,我只希望,有才的人能就其位,的人远离社会福利或改善他们!简单的就像刘邦帐下的张良运筹帷幄,韩信的纵横千里!各处其位,世态繁荣!共为社会谋福利!

  三、未来规划:

  3.1短期计划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认真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今后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毕业后三五年内,专心的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走进社会大家庭,适应现实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现实,争取能够立足于社会,而不依赖于父母。

  3.2长期计划

  在工作几年后,还要继续努力的学习,在公司争取得到进修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深造。这个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不学习我没就会被淘汰。努力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过得更好!也许我不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但是不管在哪个公司,我的规划里都是要进军管理层。

  3.3对职业规划的分析及认识职业规划中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过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家庭人员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到我们的就业计划,所以我会充分考虑家庭所给我带来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规划。学校的知名度及学校的影响度都会给自己的就业带来隐形的影响,所以这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的决定了我们能否就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社会这个重要的因素有深刻的认识,了解社会的各方面的需求确保我们在就业时能够比别人站在更高的位置,处于有利地位。我认为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就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首先,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辅相成。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其次,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最后,实力与努力并重。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为什么呢?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人文教育是人格塑造的工程,哲学和文艺是人生起飞的两个翅膀。,我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四、将来进一步的提升:

  1、提前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非常必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尝试去多家工厂实习,在家里常要求掌财等

  2、努力改正自己性格中的不善于控制情绪与倾听,过于猛撞的缺陷,形成一种积极上进而平和的心态,建立起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3、体能锻炼不能松懈,我的体质不是很好,必须要加强锻炼,但我总是不能坚持,看来一定要再“闭闭关”收收性!等等

  4、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巩固自己的知识,技能层面,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五、个人总结:

  计划虽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具体时间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只是一场梦。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有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清醒对待。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若要成功必先付出,成功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未来的天地只有自己去拼!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7

  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调查的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大学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创业,其中:往届大学生中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营企业工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国企业或国有企业工作。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和到私营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8

  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9

  为掌握我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时点为20xx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专科学历311人、占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xx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xx元以上月薪(见图五)。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xx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xx月xx日--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xx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xx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1

  调查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material)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xx年价格人民币万、万、万、万、万、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 2 2 .2%、 %、 4 .7%、 %、%。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material),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material)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再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20xx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报告)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material)。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

  一、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二、调查地点(对象):

  钟桂云老师、陈焕明老师、黄元盛老师

  三、调查方法:

  人物访谈,组织讨论,网上查资料

  四、调查目的:

  (一)为了对精细化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学习如何在将来的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了解周边化工企业现状,分析化工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化工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调查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要求

  (四)分析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五)调研周边典型企业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为我校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五、调查内容:

  钟桂云老师

  学生:老师,您对我们现在所学的行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们现在学的这个行业还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比较担心招生情况,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这必然会造成整体质量下降,若停止扩招,又会对生源造成一定影响。

  学生:在您教学时,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还有和学生沟通交流,最不喜欢的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以及玩手机、睡觉等行为。

  学生:您是从事教师这一专业的,请问一下您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老师:因为跟学生在一起心态会得到鼓舞,还有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你认为当老师最大成就的是什么?

  老师:能够培养优秀的学生和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些毕业的学生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会咨询一些有关专业前景的问题。陈焕明老师

  学生: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工作的?职位是什么?

  老师:我08年1月份左右因工作上的需要而被调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同年担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生:那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老师:我以前在江门甘蔗化工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和厂长助理,长期主管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学生:老师,请问我们的所学的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

  老师: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树脂合成、胶黏剂技术、涂料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等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怎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主要从事涂料胶黏剂及日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工作;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制造等企业从事相关产品表面电镀与涂料工艺操作、技术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镀液及助剂的分析、应用于开发等工作。黄元盛老师

  学生:老师,您觉得我们的专业怎么样?

  老师:你们这个专业比较重视实践,强化职业性和开放性;本专业校内拥有省级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设备齐全。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请问老师,在校期间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师:比如胶黏剂生产和涂料生产工艺控制、胶黏剂和涂料生产原料分析与检验等。

  学生:我们这个学期要考高级化工证,请问老师这个主要考哪些内容的?通过率怎么样?

  老师:这个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上课认真听讲,做实验时步骤规范,考试是没什么问题的。

  学生:老师,我们读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样?

  老师:按以往的来看,一开始的时候工资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较低,等你们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会慢慢的根据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所提高,你们的上班时间一般都是八小时制的。

  1、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国家自80年代确定精细化工为重点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发展较为迅速。“八五”期间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年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产品品种约万种,年产值达900亿元,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世纪末精细化工率达到3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仅就电子工业一项就需精细化学品1.6万种,彩电需7000多种,国内产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进口。其它在织物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等方面更为短缺。另外从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水平、设备和经验来看,都不能满足许多行业的需求。(摘要)

  2、就业岗位根据调查,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面向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食品行业及化工行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毕业后可按自己的具体情况从事制药业,化工业,自来水,环保业,塑料业,农药业,或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待业的工作,在这些单位可从事技术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3、就业去向及工资待遇

  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外资企业、全国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化工企业,工资待遇好,月薪多在20xx元左右。

  六、调查总结

  总的来说,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运行、生产管理及产品开发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本专业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练掌握化工工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分析和正确选择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条件、生产控制指标、操作要点等,能运用工具书进行化工工艺计算,能在化工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与管理等。因此我们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根据个人的理想决策安排,绝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轻松而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轨迹。从哪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要从长远来看,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3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x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x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x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x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x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xx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xx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x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x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xx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xx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xx-20xx)》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xx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xx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xx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5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03-31

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05-2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06-24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2-03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04-22

就业调查报告01-17

【精选】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精选5篇)05-25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大全)06-23

2022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06-16

大学生的就业的调查报告(通用10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