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角的认识心得

角的认识心得

时间:2022-04-07 05:22:1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角的认识心得

角的认识心得1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心得

  苏教版第四册p64—66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例题1是在具体事物上抽象出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例题2通过钟面感受到角的大小,并探索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重点: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凭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扇子、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认识角

  1、发现角出示例题图,谈话:许多物体的面都有角,你能在图上找到这些角吗?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揭示它们都是角

  2、感知角拿出三角尺,你能指出上面的角吗?(引导正确的指法)

  摸摸顶点,问: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指出: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

  摸摸两条边,问:有什么感觉?直直的,指出:这就是角的边。板书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找角大家认识了角,那在我们的课堂上能找到角吗?先找一找,再交流

  4、练习想想做做1:下面的平面图形是角吗?为什么?想想做做2:一组:图形各有几个角?并指出来,二组:是什么图形?几个角?

  拓展: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6、画角大家能画一个角出来吗?教师先示范,学生再画角。并展示

  三、角的比较大小

  1、感受角的大小观察大家画的角,你有什么发现?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2、探索角的大小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拿着一个活动角,提问:谁的角大,谁的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观察法

  操作;使角大的变小,操作:使角小的变大。两个角很接近时,问: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重叠法

  3、出示例题图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去掉最大的和最小的角,剩下的两个角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讲讲

  如果把钟面去掉,只留下角,那怎么比较大小呢?

  总结: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游戏利用活动角比角的大小。渐大,渐小

  5、拓展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观察动画,揭示: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角度有关系。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认识角,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角的认识》一课的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例题1是在具体事物上抽象出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例题2通过钟面感受到角的大小,并探索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一、在导入新课时,我注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在教学认识角时,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现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在教学角的大小时,通过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以上是我教学后的一些反思,有不足之处请大家不另指出。

角的认识心得2

  一直觉得听公开课就像在看一场“秀”,表演者倾情投入——完美演绎自己的意图和主题,欣赏者专注羡慕——梦想也能如此风姿绰约亮丽迷人。尽管有许多的华美霓裳或许不适合我们,但却能展示给我们最新的时尚信息。听了两天的“南湖之春”数学专场,精彩的课堂传递给我的理念和元素有:

  一、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四、灵活处理学习材料;

  五、突出数学的思考和内涵。

  印象最深的是特级教师汪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非常生动、听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的数学课。教学设计新颖,层层深入,过渡自然,一气呵成,非常的完美,体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听汪老师的课,如沐春风细雨。教师引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一个环节的学习,看似不经意的一个问题、一个环节,却处处显露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驾御课堂的睿智。摘录几个教学片段和环节:

  一、教学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时,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教师提了四个问题:

  1、你认识三角形吗?

  2、你会画三角形吗?学生书空,说说画时要注意什么?

  3、看一看老师画的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4、什么是三角形?用一句话说一说。

  [分析:这一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问题、知识、思考、见解多向交流与碰撞。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及时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越来越饱满,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二、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时,设计了两个环节:

  1、看书,学习书本中关于介绍三角形的内容;

  2、指名尝试画出三角形的高。

  画三角形的高是一个难点,很巧的是这个学生画的不直,教师并不急于指出问题所在,而是问:你有意见吗?

  生:他画的不太直

  师:为什么会不直?

  生:没有用直角

  师:那请你们用直角画一画三角形的高(强调要用直角画高)

  [分析:听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正确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这一环节中教师较好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让错误的`资源成为学习的材料,“发动群众斗群众”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争辩讨论,明确掌握画高的方法。看似无痕却深刻而巧妙!]

  一节课听下来,领略了汪老师的教学风采,真实、大气、智慧。折服于汪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感动于汪老师对课堂的真情投入、感受着汪老师对细节的精确把握。这样的课堂真的很精彩!

角的认识心得3

  董老师讲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1、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形式新颖。比如,在新课的导入时,播放学生熟悉的入队仪式音乐画面,引入探究红领巾有几个角,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亲身经历的素材,很自然的就吸引了学生对角的探究的兴趣。课中还有几处,是利用学生播报的形式,我认为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董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很有方法。比如,老师在板书课题是说:“我板书”,学生就接:“我数空。”再比如,学生上完课离开时,学生边说儿歌:“椅子归位、桌子拉齐。弯腰捡纸,有序出入.”边按照儿歌的要求去做。几句朗朗上口的儿歌,就能感受到董老师在培养学生习惯是那么用心,有智慧,令人佩服。

  3、课件、教具的制作颇具匠心。比如,再讲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董老师制作那么大的一个角,很夸张,很醒目,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观察的格外认真、仔细。老师再问谁变了,谁没变,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来。再比如:最后一道练习题的设计,不但要求学生能说出图中有几个角,还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改能变成3个角、4个角,这样通过对比,使学生对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本节课从新课到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董老师课上的错落有致、轻重缓急恰到好处。董老师的语言干脆利索,很有激情。在她的感染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学习达到了扎实有效的目的。

  最后,我有一个疑惑:两个角比较大小,课件演示时,学生很快发现两个角重合,两个角同样大。只有一个学生,认为边长的角大,老师引导孩子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学生明白了。我在想,是否学生对于角张开的口在哪儿,学生不太明白,如果课件上标上角符号,然后老师指着角的符号重合的地方,用手指着告诉学生这个地方就是角张开的大小,学生是否就更清楚了。

角的认识心得4

  按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采、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下面结合我在《角的初步认识》(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新课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教学片断:(新授)

  1、看角。

  (1)媒体展示角。先向学生呈现一幅校园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物体,从而自然地引出剪刀、三角板、足球门架;再出示有角的实物,让学生感受;然后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国旗、钟、扇面的实物图,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

  (2)教师问:角是怎样的?您能举例说说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吗?

  2、摸角。

  (1)拿出三角尺或课本,找找角。

  (2)摸一摸角并交流感受。师:摸角时有什么感觉?生:头尖尖的,很刺人。生:两边很平、很直。……

  3、做角。

  (1)用师生提供的材料做出尽可能多的角。如让学生用角操作器做一个和数学书上的角一样大的角;或让学生用方形的纸折角;或由同桌合作用线做成角。……

  (2)交流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做的情况。

  (3)在课件中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4、识角。先让学生带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分小组自主学习。

  (1)用课件动态演示角的形成;

  (2)让学生说说角各部分的特点,在小组内说说角的组成;

  (3)标出顶点和两条边。

  5、画角。让学生画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1)让学生先尝试板演;

  (2)再用多媒体示范画角;

  (3)展示学生作品。

  6、比角。

  (1)让学生比较课件上的两个角的大小:短边角小、短边角大、边相同但角不相等、边不同但角相等等几种不同情况。

  (2)用动画演示验证。

  (3)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x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随后,出示一些填空、判断题,让学生辨析比较;最后让学生数一数一些组合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或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

  教学反思

  (一)“活”就是要求教法要灵活、教材要用活、学生要教活。

  教法要灵活。我坚持启发式教学,一是我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当我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物体表面中哪里有角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说给同桌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了课堂学习的乐趣。二是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一堂课安排情境创设、探究新知、知识应用等几个教学层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做到环环紧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了一条训练线——观察、操作、表达、解决等思维训练。

  教材要用活,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本课例一是体现教材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伊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认知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的感官参与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促成他们丰富了对角的认识。这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并藉此内驱力开始探究,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二是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学生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学习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如有学生指出扇子图中弧线与线段组成的图形是角时,我没有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折、摸、画、自学课本等办法,自己去辨别、理解角,领悟角。学生画角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尝试的空间,学生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使他们摆脱了来自教师和教材的束缚,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情表达、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三是课堂训练扎实。即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

  学生要教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二)用好现代教学手段,增强信息强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本课例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得实在。

  (三)思维拓展题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思维拓展题的教学,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多处设计思维拓展题,如用所给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组合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角?”“思考一张圆形纸可以折出多少个角?”等问题。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让一些同学个性飞扬,同时也体现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总觉得,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弊端。因此,我认为这节课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学生课前先寻找需要实验的素材,自行确定其研究方案,真正实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说明我虽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理论与实践仍有差距。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角的认识心得5

  1、以一个相关的游戏或活动导入新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4、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达到欲期效果。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演角——折角——观察感受角——画角——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

  5、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

  6、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角。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角的认识心得】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6篇)05-18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05-1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0篇)07-21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05-26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通用21篇)04-27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通用20篇)04-14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23

社会一角作文04-07

小院一角作文04-23

学校的一角作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