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脱贫之星事迹材料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

时间:2023-07-21 07:10:50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拟事迹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脱贫之星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1

  “过几天,卖掉两只成羊,又可以有两三千元收入。我打算用这钱,把家里的苦柑园再整一整。”近日,晌午时分刚过,xx又将羊群赶出放养。他开心地说,有了养羊收入,加上种植苦柑,还有两个孩子打工的收入,家里这一年多的日子,明显比以往好多了。

  今年62岁的xx,家住霞浦县牙城镇凤门村卓岙自然村。早些年,他的两个孩子还未成年,妻子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常年服药,花费不少医疗费,让家庭生活十分困难。xx年,xx家被确定为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挂钩帮扶。

  “根据洪家实际情况,镇里和他共同寻找脱贫项目,制定脱贫计划,最后确定让他放养本地山羊。”牙城镇宣传委员章李聪说。

  “我早就想做点什么了,苦于家里条件太差。养羊好啊,每天只要花半天时间,还有空照顾生病的老婆,这活适合我干!”听了干部们的详细介绍,xx高兴得直点头。

  发展项目确定后,镇里帮助xx争取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用这些钱,他买了10多只羊羔,盖起了羊圈。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仅一年多时间,他家山羊就增加到了20多只。

  “去年,我还了前一年的3万元贷款后,镇里又帮我贷了5万元。”xx说,新盖羊圈钱不够,镇党委书记又支持了他4000元。章李聪介绍,镇里还给xx发放了省级产业扶持资金,按家庭人口每人440元标准发放,他家共领到1760元。

  201 7年,xx又陆续卖出近20只成羊。目前,羊圈中还有大小山羊30多只。

  除了发“羊财”,在政府帮助下,xx妻子的医疗费负担大大减轻,这也让他开心不已。他说,过去每个月的医疗费就要上千元,后来镇里帮助办理了特殊病种补助,“比如,以前买5盒治疗糖尿病的药就将近150元,都是自己出钱,现在同样买5盒,自己只要出23元就够了”。

  由于xx脱贫意愿强烈、勤劳苦干、脱贫成绩显著,今年2月,他被评为霞浦县“脱贫之星”。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2

  xx镇葩坪村6组,一栋漂亮的安置房外,65岁的xx与老伴张丑凡分工合作,将大红喜庆的新春对联贴上了雪白的墙面。

  “今年家里的收入很不错,过两天赶集要多打点年货,孩子们都要回来了……”xx高兴地与老伴商量着置办年货。

  眼前的xx家,家电齐全,粮仓里堆满了稻谷,堂屋里两盆炭火烧得正旺。

  “去年政府给我家新修了房子,敞亮干净,住得很舒服。” xx说,依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家里有30亩藤茶,12头猪,3亩生姜,3亩红薯,前两天和老伴算了算,今年的纯收入将近10万块。”

  前些年,xx可没这精气神。她和老伴身体差,常年吃药,家中又有小孩上学念书。“当时我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都走不了路。再加上小孩读书也要钱,觉得看不到希望。” xx家的生活一度举步维艰。

  xx年,xx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她做的选择令我们十分钦佩。”葩坪村干部龙福生告诉记者,当时xx毅然决定放弃低保,选择了产业帮扶。

  “比我困难的还有很多,我有劳动能力,可以靠双手脱贫。” xx说,xx年,葩坪村成立藤茶合作社,她积极参加,当年就发展藤茶30亩,养殖土鸡200只,养猪4头。

  “天没亮就要起来喂猪,然后自己扒两口饭后就下地干活,寒来暑往都是这样。”大面积种植藤茶再加上养猪,对于身体欠佳的xx老两口是十分吃力的事情。

  “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是农村人如果自己不做,土里不长地里不生,那就完了,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xx说,无论是告诫自己还是教育下一代,她都是这样的思想。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她家还享受了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参加藤茶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扶贫政策。

  付出终有回报。如今,xx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靠种植藤茶和养猪,她家每年收入近10万元,是xx年前的10倍多。

  XX年,xx被评为全县“脱贫之星”。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20xx年我还想再增加2亩藤茶,养10头猪,还要和老伴一起去北京看看天安门。”xx爽朗的笑声在小山村里回荡。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3

  xx,木耳乡拉寺村村民,家庭5口人。过去全家主要以贩卖药材、短途货运为收入来源,日子虽能过,但过得并不富裕。xx年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在乡政府的引导下注册成立了丰香源合作社,以在当地生产销售当归醋为主要经营方式,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然而销售业绩却并不理想。乡电商办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助他了解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开设了网店“宕昌木耳农家特产店”,通过网络营销自己收购的药材和加工的当归醋,由于产品质量高、宣传推广力度大,短短20天网店就已达到两星级别。现在xx的网店生意红火,日子富裕,他也在自己致富的过程中不忘自己周围和自己曾经一样的贫困户,把自己致富发展的`成功模式分享给贫困户,带动更多的人走上了电商致富的幸福路。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4

  从过去的贫困户到现如今的养牛专业户,他的身份来了一次完美转变,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既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的养殖热情,当地群众谈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称其“牛人”。他就是铅山县陈坊乡福田村的脱贫致富典型吕良忠。

  吕良忠现年46岁,全家6口人,父亲多年前患上了高血压等病,不能劳动,母亲20xx年又患脑瘫,至今没有痊愈,自己的肠胃不好,家里近年来3人需要高额的医疗费,小孩正在读书。当时同妻子土里刨食一年的收成都不够看病,家里因此负债不少,连过好今后美好生活的信心都没了。

  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实施,这个家有了新的出路。 20xx年8月,吕良忠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从此享受到了医保与教育等扶贫政策。帮扶干部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和福田村草木丰茂的生态环境,计划通过养牛产业脱贫,帮助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并为他争取了5万元无息贷款,有了政府的帮扶,他自己对发展养牛也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说干就干,20xx年5月就建起养牛场,6月份考察、买牛,7月份正式牛场运营。他每天上午在养牛场“伺候”牛,联络饲料、研究防疫,学习养殖技术。下午就同妻子忙着打理40多亩的水稻和红芽芋的管理。现在,两年半的时间,他家的'牛已经从七八头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头,年收入也达到了6万多元,吕良忠也在养牛当年顺利实现了脱贫。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陈坊乡的养殖大户。

  依山而建的养牛场不算宽敞,40余头肉牛养得膘肥体壮,产值近60万元。

  “通过自己的勤奋,种植和养牛的收入非常可观,政府扶持我的5万元货款资金也还清了。如今我们家不仅脱贫了,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说起养殖产业带来的高收益,吕良忠夫妻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脱贫要靠自己,要靠劳动,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不然一辈子也富不起来。”

  20xx年冬季,靠养牛和种植水稻、红芽芋致富的吕良忠来到村委会,主动提出申请退出建档贫困户的行列,并请求政府终止他家的低保政策,提出请将扶贫政策让需要帮扶的其他困难群众享受。

  吕良忠夫妻感慨的说,现在脱贫了,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了,下一步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好好干,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帮助周边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参与养殖,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在他的带动下,福田村近年又有三户农户加入了养牛的队伍。

  在当地,吕良忠人穷志不穷的脱贫故事一直被村民津津乐道,为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也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转变思想,坚定了他们依靠辛勤劳作实现脱贫致富的决心!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5

  xx,xx镇xx二组村民,因本人残疾,无劳动能力,其家庭收入一直处于贫困线下。自xx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她在帮扶单位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想办法、谋出路,将自家的情况结合当前的扶贫帮扶政策,梳理出合理的脱贫措施。她积极支持丈夫张明建到帮扶单位兴隆煤矿上班,每月能zh挣到5千余元工资,她在家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她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利用空闲时间四处做力所能及的零工,贴补家用。xx身残志不残,和家人一起辛勤劳动,买了家庭自用长安车,修起了新房,xx年摘下了脱贫户的'帽子,全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6

  今年39岁的周xx是临高南宝镇博廉村人,被纳入贫困户后,他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在南宝镇上开起了早餐店,如今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周xx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辛苦将他和四个哥哥抚养成人,成家后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因生活清贫被纳入了贫困户。20xx年,他们曾经去海口与亲戚一起开早餐店,但经营了几个月就干不下去,亏了钱。

  周xx爱人薛xx:海口房租太贵了,我们挂念了老母亲,无心在城里面呆。

  20xx年6月,周xx利用国家扶贫利好政策,在帮扶干部的建议和帮助下,开起来早餐店,周xx的爱人在前店卖临高粉,后院周xx忙着煮面和炒粉。

  帮扶责任人姜军周:我先了解他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他个人掌握的.技能,知道他有做早餐这个技能之后,然后,我就引导他,利用政府下发的产业扶贫资金,在南宝镇政府开了个早餐店。

  得知贫困户在镇上开了早餐店,南宝镇、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干部经常光顾。周xx不仅有做菜的经验,他在调料方面也加强研究,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起来备料,5点钟就开始营业,早餐一直卖到中午12点半。如今,早餐店生意红火,客源稳定。周xx的早餐店营业仅一年,周xx一家就实现了脱贫。

  周xx爱人薛xx:现在我们过得很好了,经营问题不愁了。非常感谢政府,感谢镇、村里面干部和帮扶责任人。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7

  “在‘爱光山加油干奔小康’的号召和激励下,让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脱贫路上与众多的“巧媳妇”们一路高歌,助力打赢20xx年脱贫攻坚战!”这是上期“创业之星”郑玉芳的“豪言壮语”。 “脱贫之星xx”是来自郑玉芳的“巧媳妇”基地。

  xx来自四川省凉山区属蒙古民族,她在xx打工时与晏河乡小伙儿相恋,后随小伙回光山晏河乡结婚安了家。xx在光山扎了根,在家里从来都是争抢着干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初到光山的她,有很多的`不适应,生活习惯上以及语言的不同,让xx过得很是艰辛,加上夫家经济状况差,生活非常贫困,但这些都没有让xx退缩。她一边带孩子一边适应这边的风土人情,为了解决家里的衣食住行,和丈夫不怕受苦,耕种农田60多亩,靠着田地的微薄收入照顾一家老小。不仅如此,她还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儿媳,对待公公如自己的父亲一般。邻里提起这位外地媳妇,无一不是竖起大拇指,开启点赞模式。

  真正让这位“好媳妇”成为人人知晓的“巧媳妇”,这要从XX年4月说起。晏河乡秦洼村“巧媳妇+服装”基地(玉芳服饰有限公司)正式开班培训。xx早早地来到基地参加培训,聪明好学的她很快掌握了服装制作技能,随后投身到基地服装订单的加工中去了。很快,xx展现了自己又巧又能干的一面。她做事兢兢业业,责任心又很强,在流水线作业中,也不拖人后腿,总是率先完成接手的活计,和工人之间更是相处融洽,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这样,xx一家实现了增收脱贫,她也成为了基地人人点头称赞的“巧媳妇”。

  xx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留守妇女”变成“巧媳妇”,从围绕灶台转到靠所学的一技之长实现增收。她说:这都得益于县妇联牵头实施的“巧媳妇”工程,“巧媳妇”工程让我们这些留守妇女在当好孝顺媳妇、好母亲的同时,在家门口把钱挣,也能为家里经济建设出一份力,未来还要成为家里经济的主力军!我要为“巧媳妇”工程点赞!

【脱贫之星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01-02

校园之星才艺之星事迹材料02-11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6篇01-02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03-21

脱贫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2-22

孝顺之星事迹材料01-15

卫生之星事迹材料12-30

进步之星事迹材料01-15

勤俭之星事迹材料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