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时间:2023-12-13 07:02:1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事迹材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材料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拟定事迹材料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

  xx,女,汉族,1973年7月出生,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2012—2013年连续二年被评为鱼台县“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鱼台县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济宁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鱼台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用爱心守护母婴平安—记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主任xx

  “哇—哇—”静寂的产房里,传来响亮的啼哭声!5月2日凌晨2点35分,在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手术室里,一个新生命又来到了这个世界。听着这响亮的哭声,她的心终于放下,每次产妇的一次分娩,实际是对她心脏的一次考验。

  从医二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xx用爱的双手托起初生的太阳。她心不离病人,身不离产房,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人文的服务,迎接一个又一个小“宝宝”的健康诞生。

  当妇产科医生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7月,19岁的xx毕业于泰安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从此,xx与母婴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医院地处乡镇,条件差,大部分农村人在当时经济条件差,对生孩子这个事不像现在那么重视,交通工具就是地排车,经常出现孩子生在地排车上的现象,大部分还都是发生在冬天,xx每次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奉献自己的衣物,确保大人小孩平安,以至于很多病人都像亲戚一样联系相信她。

  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妇产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为了给自己充电1995年报考了济宁医学院的夜大学习班,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于1997年又被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学习期间她的勤奋、好学、勤劳、善良得到老师的好评。回来后,开展了剖宫产,子宫切除、宫外孕、卵巢囊肿等手术,打破了该院妇产科手术需转院的历史。

  于2006年,因工作需要调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工作,2008年被任命为妇产科主任。妇产科以产科为主,看到孕妇们被宫缩痛折磨的死去活来,作为女人的自己,真的很心痛,很多人害怕痛选择了剖宫产,于是她和麻醉师到上级学习无痛技术,于2008年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无痛分娩和无痛流产,为广大育龄妇女们减少了多少痛苦。至今也是鱼台县唯一开展无痛分娩的医院,得到了患者的欢迎,鱼台电视台就无痛分娩专门进行了采访。

  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2005年济宁医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2012年又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读。

  自任妇产科主任以来,基本没有一天不来医院,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她的女儿上一年级时有一次她不上班,准备去接她,这时有个急症手术她被叫去,等手术结束时,到达学校时,孩子已在寒冷的冬天里等了一个多小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到现在孩子也是经常饿肚子上学,为了工作大人孩子均顾不上。也从未和家人度过一个安稳的春节。每次手术前,xx总是第一个达到手术室,并且最后一个离开。作为妇产科主任,她除了完成医院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还要肩负起妇产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每周,她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遇到重病号时,在没有安排值班日也要坚持上班做手术。近8年来,xx实施数千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从未出现死亡事故。在繁忙工作中,她还承担全县60%以上的引产、流产、放环等计划生育工作。因为工作责任心强,计划生育是高压线,医院领导还把本院计划生育专职这个责任大的工作交给她。在她的管理下未出现一例计生事件。她还承担着下乡任务,负责两个村的居民健康,是这两个村所有村民的家庭保健医生。

  xx主任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富有爱心,视病人为亲人。她每次都跟家人一样直呼患者名字,给患者带来亲切感,让她有到家的感觉,并且成为每个患者家庭医生,24小时开机,半夜孩子哭闹也带电话咨询,她从来都非常有耐心解释。她多次带头发动科室姐妹们为困难患者捐钱捐物,帮助病人度过难关。为了抢救病危患者的.生命。她不顾自己弱小的身子,伸出胳膊对同事说:“来,给我抽血。”在她的感染下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的医务人员为病患者无偿献血成了家常便饭。孜孜不倦为妇产科事业倾注心力。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

  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作为一名医务人员,xx默默奉献,没有丝毫松懈怠慢。她坚持每天学习专业知识,挤出时间到全国、省(市)参加学术会议和医学培训,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xx发明国家专利三项,她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随着科室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作为妇产科的带头人,xx默默承担起了传、帮、带和技术把关的重任,手把手培养年轻医生。近8年来,鱼台县中医院妇产科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事件,新生儿死亡率也逐年下降,她所带领的妇产科先后多次被鱼台县中医院评为先进科室。

  在工作中她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鱼台县卫生行业树立起一面大旗。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2

  他是一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好医生,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实的劳动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敬与好评。在20xx年北京军颐中医医院启动的“年度最美医生”评选活动中,他成功入围提名,他就是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的抽动症、多动症专家xx主任,时值初冬,笔者专程来到北京军颐中医医院,深入探访一代良医xx。

  xx为人低调,在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表现的很低调,对于外界对他的诸多评价,他看的很淡然,说:“没什么特别的,对我好的评价这是我该做的;不好的评价说明我做的还不够。”

  关于xx的一些感人事迹,都是通过向他的同事及领导了解得知,通过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认识一个不一样的xx。

  带病坚持给患者看病

  由于长期的劳累,xx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完手术后,医生建议他回家休息三个月。然而,xx哪里闲得住?做完手术的一周后,xx就来到医院工作,他说:“还有很多孩子等着我”。

  由于抽动症、多动症孩子居多,尤其是多动症孩子,顽皮好动。20xx年5月,一个多动症小男孩儿过来复诊,由于初次就诊跟xx熟络了,这次来了之后,推开门就往xx怀里奔,要刘叔叔抱抱他。面对孩子天真的请求,xx不忍拒绝,欣然抱起了孩子,但就是这一抱,导致xx的“老毛病”又复发了,腰疼的直不起来,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出门诊,医院的同事和领导都劝他,把病养好了再来上班,但他却说:“我自己也是医生,我对自己的身体比谁都清楚,没事的”。

  对待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孩子最近怎么样?抽动症复发了吗?”基本上一有时间,xx就会给近期来看病的孩子父母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康复情况。

  细心、耐心和诚心,xx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好。今年9月,一位抽动症患儿由于病情严重,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住院治疗,但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xx对孩子的父母说:“把孩子放在医院吧,你们去上班,这里有我呢,我会把他当亲生的一样照顾”。xx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一有时间,xx就去病房看望孩子,每天下班之后,的呢过孩子睡着了才下班离开医院。

  孩子康复出院后,孩子的'父母专门带着红包和锦旗来感谢xx,但xx说:“锦旗我可以收下,但红包绝对不能收,还是拿回去吧,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的责任”。如今,这一家还有xx保持者密切联系,用xx的话说,如果患者不嫌弃我,我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家庭医生。

  不慎骨折,选择拄拐杖上班

  原本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x,走路总是小心翼翼,但有次下班太晚了,出医院大门时脚踩空了,造成右趾骨骨折。照理说,xx可以请假休息,但她选择了拄着拐杖继续上班。第二天,他住着拐杖来医院上班,同事们看到住着拐杖的xx,都纷纷嘲笑他,但在心底里,却是对他无比的敬佩。

  后来,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已经对这样的一幕习以为常——一名拄着拐杖,穿着白大褂的人,往返于医院的楼梯间。抽动症多动症虽然短期内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但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都会增加,xx说:“这种患者容不得我们耽误一点点时间,作为医生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服务,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于俊龙是xx的同事,他说:“刘大夫是我遇到的最尽心尽责的医生,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很傻,但却值得我们向她好好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是军颐的骄傲”!

  用“赖着不走”表达感激之情

  今年9月,一位抽动症患儿周林康复出院,“没有刘主任的努力和坚定,就没有儿子的今天。”对于xx的恩情,一家人铭记在心。在军颐住院期间,周林跟这里的医护人员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尤其是xx,他把xx当成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在得知自己即将出院的时候,周林哭着跑到xx面前说:“刘叔叔,我不想出院,您在让我在这儿住一段时间吧。”听到这话,xx无比辛酸。

  后来,在xx的劝说下,周林顺利出院,但条件是,xx要答应周林等他放假的时候来医院看望xx。能让患者做到不愿出愿的医生,是用爱心的力量赢得的患者的信任,这是我目前为止听到的最感人的医患故事。

  平凡中彰显爱心和责任

  从xx对待病人的语言、态度上,活生生折射出他30年行医的缩影。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和风细雨,温暖着患者的心。从这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从医者仁爱、医术、信任、勤奋的可贵品德。

  临别的时候,刘主任还在专心地写着病历。那工整的字迹,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显得那么认真。我突然觉得,今天的采访虽然断断续续的,也没有看到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但我看到了他的爱心和责任心。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3

  “医学的使命,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为民服务,我会从一而终的坚守一个医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这就是家庭医生医生利xx当初选择医生行业时的内心宣言。13年来,她始终不忘初衷,在平凡的医生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行着她当年的承诺。她认为凡是关乎生命健康的都不是小事,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要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医者父母心”,在她这里从来就没有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之分,只要来她这里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她都认真对待,仔细检查、耐心施治,用真心、爱心、耐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

  4岁的小琳,从小一直反复咳嗽,四处寻医,久治不愈。利医生耐心的接诊了这位瘦弱的小患者,经仔细听诊后发现其心脏有不明显的杂音,综合分析后利医生向其家属提出了“先天性心脏病”的考虑,给出转诊建议和指导,嘱咐其家长尽快带孩子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由于诊治及时,为治愈疾病赢取了时间,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孩子出院后,利医生做好追踪随访和术后健康指导,小琳及其家人表示利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并感激利xx医生首诊负责和细心医治。鲜花和掌声固然美好,但是对于利xx医生来说,最让她感到幸福的是患者痊愈后的笑容。

  医者仁心

  病人的信任和认可,是她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所以她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心理学,营养学,健康管理学,中医适宜技术等学科。她总是自嘲的说:“家庭医生在同行口中就是“万金油”,但是不要介意,我们更不要低估一个家庭医生的职能,作为一个健康守门人,我们要像一个超人,方方面面都要替居民考虑到,并且照顾到位,若想真正做到防治结合,是真的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全科医务工作者去担此重任,其实我们就是“万金油”中的战斗机,也是群众生活中的刚需。

  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跟踪病情,利医生利用网络优势组建了一个家庭医生群,她坚持在群里面分享正确的养生知识,她说:错误的观点可以害人,但是一个正确的知识可以救人无数。为此她还亲身录制视频教大家去做养生操,手部穴位操,分享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所以群里每天都那么热闹,如果家里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利医生平时普及的一些简易的中医适宜手法,也会第一时间在群里电话咨询,利医生总是不厌其烦的解答与帮助。

  家庭医生群

  每天在群中公布自己的坐诊时间,所以她出诊的那天就经常会被围得不能准时下班。然而她总是说:“医生的辛苦外人难以想象,但是医生的幸福亦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我很知足,也很幸福。”再苦再累都会在患者的一句“谢谢”中烟消云散。接诊每一个患者,利医生都会和患者聊生活细节,因为她认为:现在基本大部分疾病都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想要根治疾病一定要从生活细微入手,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有时候同事不解的问,为什么病人愁眉苦脸的进诊室,面带笑容的走出来?利医生笑笑说:其实现在很多人哪来那么多严重的疾病呀,年轻人有工作家庭上的压力,老年人有特殊的空巢期,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说白了就是平等的聊天方式,心理的疙瘩解开了,病也就好了一大半。基于利医生独特的诊疗方式,让很多周边的群众慕名而来,有的甚至是邻近乡镇专程赶来的。她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甚至为病人垫付药费,因而锦旗不断,“妙手回春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这是病人对她的高度评价!

  她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高度境界。利医生及其团队成员不辞劳苦,常年为困难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送医送药,她是村民口中的“好医生”。

  她还致力于宣传急救知识,常常受邀到学校和企业进行健康讲座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保障万千居民健康。利医生常说:生命极其脆弱,自救和他救同样重要!

  医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责任的漫长路,医疗事业是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一个伟大工程,尽管从医路上有多少阻碍和艰辛,她从未想过要放弃这个职业,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中国医生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慢慢摸索出一条新型的改善医患关系的路子,她坚信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只要你用心待人,对方一定会感受的到。

  医路走来,不忘初心!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利医生,一个睿智俏皮的姑娘,本着对医者的执念,风风火火的追逐着。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4

  程xx,女,32岁,中共党员,20xx年参加工作,现任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家庭病床科组长。20xx年被评为“高明区第一届最美公卫卫士”,20xx年被命名为“高明好人”。

  从参加工作以来,程xx一直从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把对老人的一颗诚挚的爱心和孝心转化为高度的责任心,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作为高明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第一人,程xx从组建团队到规范各项制度流程,到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从建床初期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张家庭病床,这都有赖于她那颗爱岗敬业、心系患者、甘做绿叶的心。程xx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专科医生的荣誉与光环,却全心履行“救死扶伤”的沉重职责。只要患者需要,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为他们提供全面、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她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用她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誉。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5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小钟,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20xx年,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劳动,是美丽的:贵州“最美乡村女医生”记事

  她独自坚守在偏远大山中的村卫生室,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网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

  最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河村的乡村女医生、一个来自省城的“80后”小钟成为网络红人。她的故事在网络多家论坛上流传。

  五一节前,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河村,走近这位甘于清贫寂寞、倾力治病救人的“最美丽”的劳动者。

  记者到达时,临街的龙河村卫生室中,不少村民正在看病买药。一个温柔的声音不断叮嘱道:“老人家,这个药晚上睡觉时才吃。”“头痛粉吃多了不好,你要一盒我不能卖,但可以送一包给你吃。”

  说话的.就是小钟。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20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小钟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

  小钟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小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小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xx年国庆节,小钟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早上7点20分小钟就起床开门了,她在露天水管前洗漱完毕,不施粉黛就开始打扫卫生。不到20分钟,就有村民来输液。她来不及吃早餐,却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

  “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小钟说。

  但最初多数村民对这位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一天只有两三个病人。遇到不信任自己的病人,小钟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仅两三元钱,告诉病人若有效再来。每个病人进门,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水。

  渐渐的,“钟医生医术高、态度好”的口碑越传越远,邻村的群众赶来找她看病,外地来的建筑工人也把这里当成了“固定”医疗点。

  小钟看病卖药十分便宜,有时几元药钱都免了,钱不够也可以赊账。村里一位78岁的空巢老人靠捡塑料瓶为生,全是一两毛的零钱,这样的病人,小钟不仅不收钱,还常留他们吃饭。

  时间一长,村民们把小钟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的送来糍粑、红米饭;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

  一次,一个老大妈对她说:“你一个城里的女娃娃,丈夫也不在这边,跑到我们山沟里来又挣不了钱,何苦呢?”这样的关心让小钟倍感温暖。在她看来,农村很能体现人生价值。在大城市,医生和病人多是纯粹的医患关系,但在农村,村民们却把医生当成了一家人。

  小钟在病人面前沉稳干练,私底下也是个典型的80后,她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喜欢吃零食、逛街、跳舞、看电影……

  但在龙河村卫生室,衣柜是装药的纸箱,只有单调的三四种蔬菜,买不到爱吃的巧克力和奶茶,更没有五彩斑斓的时装。电力不足时还常停电,晚上只能靠蜡烛或应急灯照明。丈夫刚调走时,她独自躺在卫生室里,听着山风呼啸,害怕得睡不着,只好爬起来靠在墙上坐到天明。

  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

  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很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

  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小钟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有人来买药,她还一只脚跳到药柜边拿药。我怪她不找我们帮忙,她却说能坚持就不麻烦大家。”

  小钟也试着从贵阳请了3位医生来帮忙,长的呆了3个月,短的只呆了3天,都因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而离开了。

  她坦言,自己也打过“退堂鼓”,朋友们都劝她离开,也有机会调到兴义市工作,和丈夫团聚。但乡亲们听说她可能离开时,纷纷跑来打听:“钟医生你要走了吗?”“我们舍不得你啊……”

  “老百姓这样需要你,怎么忍心舍他们而去?”小钟说。

  她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后,被感动的网民,称赞她是值得学习的“美丽天使”。小钟听后笑着说:“和那些更偏远的乡村医生相比,我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起码油盐酱醋俱全。”

  而在丈夫龙瑞见眼中,小钟就像“矿泉水”一样简单纯净,“善良宽容,不计得失,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

  如今小钟有四个家:贵阳市父母家、兴义市丈夫家、女儿所在的奶奶家,以及卫生室这个家。她对女儿和父母心怀愧疚,只能靠电话沟通,夫妻俩也很少在家里正正规规的吃顿饭。

  但小钟说自己并不后悔,她和丈夫都觉得,有时一个眼神、一句关怀都能感受到默契和幸福。“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6

  xxx,女,1979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20xx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卫生院第一家庭医生团队全科医生。

  为了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络功能,我院根据卫生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刘x积极加入到家庭签约服务工作中,为第一家庭医生团队的全科医生。自从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刘x医生做了大量工作,她的手机为签约居民24小时开机服务,经常利用自己下夜班时间、中午居民吃饭时间,上门为慢性病患者做随访服务,为居民免费检测血糖、监测血压,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卫生院—村委会—居民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许许多多的居民和刘医生签署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认可了刘医生的工作和付出。

  在签约服务的居民中,包括慢性病患者管理、贫困人口管理、健康教育等,我院的家庭医生团队,经常开车开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居民家中,免费出诊,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传,指导相关用药,并做好心里疏导工作。对于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刘x医生亲自测量血压,测量血糖,作心电,指导家属翻身和拍背,进行扣背和下肢按摩,预防肺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

  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政策和相关知识,刘x医生利用医院的LED电子显示屏,定时更换内容,不停的滚动,红色的大字在夜晚的卫生院显得格外夺目。不光照亮了方向,也指导了内容。农村集市人流量很大,刘x医生带领家医团队,走街串巷,发放资料,详细讲解。和广大农民拉进了距离,同时也收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2020年大年初二,刘x医生放弃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立即回到医院上班。刘x医生与她的团队成员,在口钦村路口,对过往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登记,测温,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遇见农民不理解的时候,积极劝导,说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遇到寒冷恶劣的天气的时候,刘x医生不停搓手,不停的跺脚,眼睛却死死的盯着汽车和行人驶来的方向。

  2021年1月,刘x医生进入隔离点,她向家人说明情况,简单收拾好行囊,就出发了。虽然防护面罩和口罩阻挡了她的.视线,却更加坚定了她前进的脚步。一个月的工作中,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了过来,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从事医疗工作以来,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微笑的服务让乡里许多居民记住了她的名字。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以心换心,只要我们真心付出,换位思考,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我相信,我们握着的手会越来越多,力量会越来越大,心会越来越近,在今后的工作中,刘x医生会更好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

【医生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08-23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08-24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06-07

最美家庭的事迹材料02-08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精选)07-18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12-31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06-16

最美医生优秀事迹材料04-21

最美医生事迹材料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