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时间:2024-03-14 17:36:03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根据事迹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1

  爱是与生俱来的,在血液里流淌,在骨子里结晶,她源源不断地由心而生,永不枯竭,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就如甘霖沐浴大地,人间处处盛开幸福之花。

  2011年,小赵通过特岗教师的招聘考到公主岭市刘房子中学,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刚刚步入岗位的她,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当她步入校园时,一排排的房子映入眼帘。那是一个冬季,东北的冬天很冷,教室里还在用炉子作为取暖工具,她为眼前的一幕感觉到了震惊,没想到在这个时代里,还有这么艰苦的教学环境。孩子们在教室里因为烧煤取暖,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黑黑的;下课的时候再喝一点水,小脸上都可以和泥了,看到这样的场景让小赵老师心如刀割。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她知道学校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家里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少。为了让他们有更好地学习机会,不会因为家里条件贫困而辍学,一颗爱心的种子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

  在小赵老师工作的第二年,她便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小志(化名)。据了解,小志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着种地维持生活,家庭条件贫困,家中有三个孩子,他是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从他进入初中开始,小赵老师就从每月工资中拿出三百元资助小志上学,不负所望小志成功地考入公主岭市第一高中。他考入高中那一年,姐姐也考上了大学,妹妹也上了小学。为了不让小志的父母经济负担过重,高中三年来,小赵老师依旧资助他,直到他考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六年的时间里让小赵老师觉得人生更有意义。于是,她便将这份热情持续了下来,现在依然资助一名在校学生丁心(化名)。今年,丁心已经上初中三年了,马上准备迎战中考。他的父亲智力有些小问题,从小父母就离异了,家里还有年长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农活做不了,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得知这个情况,小赵老师同样拿出三百块钱来资助丁心的学习和生活。

  小赵老师用十年的时间做了同一件事情,这让她觉得人生充满了意义,也体现了自我价值。爱心无止境,她奉献爱心,她希望她的学生以后也可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小赵老师表示:她会将这一份爱一直传播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希望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2

  某高中数学教师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中有一位家境比较贫困的孩子小明成绩表现不佳,常常因为家里缺钱而缺乏安全感和学习积极性。于是,张老师主动询问小明的情况,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但小明一直以来都非常努力,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常常留在学校自习到很晚,并积极参加各种劳动,赚取生活费。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却影响了小明的身体和学习成绩。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老师决定帮助小明。

  在与小明的沟通中,张老师鼓励他要坚定信心,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教学中,张老师积极关注小明的学习情况,通过帮助他讲解难点、解答疑惑、指导学习方法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小明的学习效果。同时,张老师还建议小明可以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缓解家庭的`贫困。

  除了在教学上帮助小明,张老师还主动联系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帮助小明解决了资助方面的问题。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顺利申请到了助学金,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慢慢地,小明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心理也变得更加稳定和自信。他常常向张老师表达感激之情,对张老师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3

  小周,193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他曾先后100次走进大别山,个人累计捐款48万余元,并发动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万元。帮助金寨县16所希望小学改善了教学面貌,保障1300多名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江苏省文明办、苏州市文明办,以及许多安徽省金寨县受助学生和昆山爱心人士向其家属送去慰问,祝福好人一路走好!

  每月只有100元工资,他毅然捐出1000元

  小周,1934年出生在昆山千灯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毕业于昆山乡村简易师范,1956年入党。1993年,小周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镜头中那些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他。随后的一年中,小周陆续汇出了5000元,而当时他每月工资仅100多元。

  去过一次金寨后,他走上图书义卖之路

  1995年退休后,小周第一次来到金寨县,看到当地学校教室仅有两盏可供照明的日光灯,一张长凳坐着五六个学生时,他的心被深深刺痛。更让他痛心的是,当地有许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孩子,他当即许下一个诺言:“金寨是革命老区,决不能让这些孩子失学。”

  此后20多年间,小周忍着心脏早搏与右腿骨刺带来的不适,拖着义卖书本,一天奔波20多公里,足迹踏遍昆山80多所中小学校,售书15万多册,骑废了4辆崭新的三轮车。

  “‘希望工程’就是我的生命工程,生命不息,希望不停。”面对采访镜头,小周曾这样说。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聚拢过来。

  2010年,“昆山市小周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成立。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数百位社会人士、40多家企业向金寨县希望工程伸出援手,凝聚起一股巨大的爱心力量,援建希望小学,实施稳定的捐助计划,开展一手拉手助学活动等。小周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爱心企业累计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计1200多万元,资助1300多名学生。

  100次奔赴大别山,他在金寨家喻户晓

  2018年5月18日,腰背微驼、步履蹒跚,86岁的小周在大家的搀扶下,再次踏上了开往安徽金寨的大巴车,这是他第100次奔赴大别山。从昆山到金寨,至少要9个小时的车程,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年轻人都觉得疲惫不堪,可这个86岁的老人难掩心中的.激动,完全看不出他是才出院的脑梗患者。

  在金寨县,小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人都称他为来自昆山的希望老人。听说希望老人又来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专门赶过来,要看看他。

  他大方捐款,对自己却很抠门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廖勇老师,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周时的场景。“他穿着一件旧夹克衫,戴着一顶旧帽子,挎着一个旧布包。”

  廖勇说,“每次来金寨,周老师身上都揣着上万元的助学款,但对自己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有一次,小周到达安徽金寨南溪镇时已是凌晨一点,镇上最便宜的旅馆只要15块钱一晚,他却舍不得住,在车站门外坐到了天亮。后来,他用省下来的15块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

  “那身衣服,他至少穿了10年。”廖勇说,小周对自己太“抠”了。

  在小周家里,这种对自己的“抠”更是一目了然——七八十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只有几件极简陋的老式家具,唯一像样的家电是子女给他买的一台柜式空调,就是这么一台空调,老人也从没用过,理由是嫌它“太费电”。

  他是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灯塔

  1995年,贫困生闫春第一次见到小周。小周送给她一个带磁扣的双面文具盒,她的妹妹拿到了20块钱的助学金。

  如今的闫春已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一名老师。她说,小周就像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灯塔,“他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穷孩子感觉到,自己并非身处绝境。”

  1997年,张玉芳在中考中取得了南溪镇第一的好成绩,但迫于家境贫困,在填报志愿时,怀着“大学梦”的她打算选择一所中专,小周得知张玉芳的情况后在昆山四处奔走,最终,玉山镇同心村村委会决定资助张玉芳直到她大学毕业。

  2004年,张玉芳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工作的第一个月,她在采访中遇到了一名贫困生,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想到了小周,她一下子资助了对方200元,而当时她的月薪只有800元。

  “我想对周爷爷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玉芳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她都在资助贫困生,“连我的孩子都受到了周爷爷的影响。最近他班上一个同学患了恶性疾病,听说医疗费用高达200万,他把自己攒下来的200块钱零花钱捐了出去,说要为同学治病‘贡献一万分之一的力量’。”

  小周的儿子周志刚曾经无法理解父亲的举动,“他捐了几十万,却从没给自己的孙子买过一根冰棍。”后来有一次,他陪父亲去了一趟金寨,临走时打算买点当地的特产,老板一听他的口音,就说:“你是昆山人吧?来金寨的昆山人,都是好人……”

  小周曾在入党时写下这样的誓言:“我愿意学习这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愿意艰苦奋斗,在为祖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贡献出全部力量。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最光荣的事。今后我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

  “希望老人”虽已陨落,但是他的精神事迹永存!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4

  小张,男,山东曲阜人,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凯里学院附属中学教务科副科长。

  张老师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工作兢兢业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中。他常年担任省、州“微课”比赛评审评委,黔东南州信息技术优质课评委,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他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

  张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认真负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中,他是一名遵循“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多次受到凯里学院、凯里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的表彰,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用行动践行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2016年,凯里学院附属中学组织学校力量,响应教育帮扶的号召,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开始实施“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对接帮扶政策。身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张老师,义无反顾的成为了首批教育帮扶学生之一杨桥德的帮扶者。

  杨桥德来自偏远的月亮山地区从江下江镇美满村,父母年事已高,常年患病又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的重担无法支撑杨桥德的生活学习开支,为此杨桥德打算放弃学业。张老师得知情况后,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贫困学生,从高一起,每月从工资里拿出200元资助杨桥德,并且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

  2019年高考,杨桥德以530分考上贵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家人在高兴之余,又开始担心起杨桥德的学费问题。当了解到上大学的学费还未凑齐,资助贷款还未审批下来,小张当即又资助了2000元,帮助杨桥德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如今,杨桥德已是一名大三学生。他这样说道,“我非常感谢张老师高中三年对我的资助,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我现在一直和张老师保持着联系。多年来,他始终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今年下半年,我即将大四,快毕业了,忙于论文的同时也在关注招聘动态。我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也会像张老师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春风化雨育桃李,暖心助学有真情,小张老师用温暖和真情去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作为党员教师,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新方法,用爱拨动了教育的弦。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5

  小严教授从事教育教学二十多年,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教育部创新发展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十三五”优势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带头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综合实训基地负责人、浙江省程序设计大赛金奖指导教师、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他主持的专业建设案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获2016年民办职业教育十佳案例。

  他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改革,遵循“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育人方针,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在专业教学中注重知行合一、德技共举,着力打造适应杭州经济发展的数字工匠培育体系。

  他创设富有岗位特色的岗前项目实训课程,制定“学习成果评价制”,提出“融圈建群、因岗施教”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带领团队获得2022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杭州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

  扎根一线,坚守课堂主阵地

  小严坚信,课堂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教学是一名教师最基础、最需要付出并持之以恒的工作。自1999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他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坚持立德树人,坚守育人初心。

  在承担管理工作的同时,小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活跃在一线课堂,连续十年在学生评教中获A等、校年度教学考核“优秀”等级。他主动承担程序设计、数字技能基础、网络数据库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学生管理工作,主持建设杭州市精品课程《实用组网技术》,主编或参编了省重点建设教材《网络互联及应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导书》等10余本教材,获得学校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他认为良好的沟通是教育教学的桥梁,十多年来坚持实施“师生谈话制”,每学期与学生谈话交流超100人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训和就业发展提供建议。

  “严老师,您能帮我介绍一下研究生导师吗?我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创意班2019届毕业生赵健在研究生复试前,给小严老师打电话求助。严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考入自己大学时的母校,非常欣慰,立马帮助学生联系导师,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回想起和严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赵健感慨:“当时我已毕业两年,没想到严老师还是这么热心地为我指导。感谢两字已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感谢母校,感恩遇见严院长,人生路上为我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改革提质,潜心培养“数字工匠”

  基于校情、学情和信息行业特点,将之有效落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小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他实施“一家领军企业、一个企业联盟、一个特色班”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联想合作,成立国内首个以联想智慧零售人才培养为方向的“来酷班”;与深信服合作,成立校内首个现代产业学院“育英深信服安全服务产业学院”;与阿里云、杭州联通等领军企业合作,依托省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组建众盟网络班、联通5G运维班等校企特色班,实现为IT行业领军企业及其中下游企业所组成的产业生态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他改革专业群实训体系,创设富有岗位特色的岗前项目实训课程,实现企业的岗位培训与校内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直接促进学生就业200余人,引进企业资助学生奖学金37万元,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立项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

  他创新学生学习评价方案,领衔制定“学习成果评价制”。拓展并丰富课程概念,学生的项目实训、对外服务、岗位实践、竞赛考证等都可置换为课程或学分,极大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实践积极性,形成对学生的正向激励闭环。

  他重组专业师资队伍,组建“四类三能”教学团队。他针对信息技术多场景应用特点,以加强学生职业认同为目的,组建以任课教师、企业教师、学业导师、实践指导教师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团队,以能教学、能管理、能服务为要求,引导学生把握行业前景、坚定职业认同,掌握实用技术,激发学习热情。团队培育了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市优秀教师等,并在2022年被评为杭州市模范集体。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人生出彩

  小严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同样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教育的力量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多年的专业教学中,小严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组织实施“分流培养,分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发现并发展自身特长提供平台。

  他组织建立“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在学校指导下建立信息技术专业群四个专业共八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八个方向分为技术型和复合技能型两个层次,学生可在第三学期通过自选方向的形式重新组班并进入专业学习。

  他开发“学生专业发展倾向测评系统”。连续8年记录信息学院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校园活动数据,积累了18万条基础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课程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关联模型,辅助对学生分流分层以及设定学业提升的阶段目标。

  他打造“赛教结合”的专业品牌,建立信息技术创意班,以“赛教结合、以赛促学”为模式,培养技术型人才。以他为核心的创意班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学生连续五年夺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高校特等奖、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2个特等奖23个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2个特等奖和15个金奖。

  课堂内外,小严都是用心指导和陪伴学生的良师益友。创意班2019届毕业生孟泽正回想起大学参赛的经历,依然对严老师充满感激:“严老师善于发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长处,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当时我在班级的程序代码水平处于中下水平,不相信自己有上省赛的机会,因此经常摸鱼。严老师组建育英蓝军在校内打对抗赛,把我作为翻译型选手进行培训,并一直鼓励和帮助我。尽管在校内集训期间蓝军场场垫底,但比赛结束严老师都会领着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补题,最终我们团队夺得了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第一名。这次经历让我受益终身,也激励着我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求学路上不惧困难,稳步前进。”

  服务显担当,助力智慧杭州建设

  小严把社会服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在专业教育中积极倡导“进入社区和企业,做好志愿服务”,通过服务锤炼实践本领,同时塑造学生优良品质。

  进入社区做好志愿服务。他所在的团队培育了在杭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小e工”,服务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文化旅游节、2021中国(浙江)人力资源博览会、白杨街道社区全民体测、钱塘区交通文明劝导、义蓬方舱疫苗系统录入、反诈志愿服务队、青春健康师资培训讲师团之防艾小分队等多个项目,每年提供信息类志愿服务300多人次、1200余小时。

  进入企业做好技术服务。他带领师生为阿里、海康威视以及钱塘区东芝等企业提供软件测试、SEO推广、交通数据标注等技术服务1100余人次,为企业解难题。

  积极投身助残事业,为省市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服务培训和残疾人竞赛指导,培训的残疾学员多次获得计算机相关赛项的省级大奖。在2019年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指导学员获得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两个赛项第三名,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褒奖。事迹得到钱江晚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小严遵循“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服务”的理念,始终在高职教育数字化工匠人才培养领域默默耕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杭州数字经济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为智慧杭州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6

  语文教师李老师工作十几年,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尊重。在她的教学工作中,她一直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经常关心那些家庭环境比较贫困的学生。李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单单是课堂上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

  在一次考试中,李老师发现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小丽成绩很差,而且心情也非常低落,她的一脸焦虑让人很是心疼。李老师决定找小丽谈话,了解她的`情况。原来,小丽的家庭十分困难,父母都下岗了,家里经济拮据,无法支付她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小丽一直在挣扎,努力学习,但考试成绩却一直不理想,心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李老师决定资助小丽。

  在得知小丽的情况后,李老师先是利用自己的一部分工资资助小丽的学费,帮她稳定了在校的学习。同时,李老师还主动联系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筹集资金、物资和助学金,帮助小丽缓解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她还积极引导小丽,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通过李老师的多方资助和帮助,小丽的学习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她常常对李老师表示感激之情,并表示要好好努力,争取回报李老师的关爱。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收获了学习的知识,还有了终身难忘的温暖和感激。

【教师资助学生事迹材料 】相关文章:

学生资助的先进事迹材料01-17

资助先进事迹材料10-19

资助育人事迹材料12-17

[热门]资助先进事迹材料5篇12-17

关爱学生的教师事迹材料10-03

学生资助申请书04-26

学生资助申请书05-09

教师贫困资助申请书04-01

“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事迹材料08-18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总结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