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

时间:2023-02-26 13:07:38 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 辛晓明 李 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
  
  教学目标
  
  1.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式朗读课文。积累有关字词,背诵第9自然段,习得积累方法。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教学过程
  
  环节一:扣月抓词,感受月景之美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月光曲》这篇课文。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可以缺少关于月光的描写吗?(不能)这叫篇中扣题,具体描写。
  
  师:课前让大家找出描写月光的段落,抄写与月光有关的词语。描写月光的段落是哪些段落?(第8、9自然段)
  
  师: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光有关的词语。提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披上银纱、格外清幽;微波粼粼、洒遍银光;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浪花雪亮、接连涌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听写?
  
  师:字写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的笔画写得很有力,像毛笔字一样有提笔、有顿笔。
  
  生:我觉得他的间架很合理,很好看。
  
  师:间架决定汉字的整体感觉,甚至比笔画更重要!
  
  师:(课件出示语段)同学们,这都是与月光有关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师:渎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还有谁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
  
  师:这就叫浪花——(雪亮),接连——(涌来)。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的形象。来,带着你的想象读。
  
  评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并不是绝对局限于课后框定的几个字与词,积累的意识与态度决定积累的厚度与高度。当然,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积累不是一个割裂的局部,而是课堂言语实践场里的有机部分。本环节“扣月抓词”,其实与下一环节“对月品文”相接呼应。
  
  环节二:对月品文,读出虚实之境
  
  师:听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这月色真美!不过,句子段落是词语的家,词语回家后会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走进第8、9自然段,一起走进那夜、那月、那曲,来一起感受……
  
  师:谁与老师合作读?(师读第8自然段后,《月光曲》响起,学生接着读。)
  
  师:还有谁想读?其他同学边倾听,边想象画面,看我们的朗读能否看得见。
  
  师:(出示第9自然段)有人说,这段文字有两种画面,一种是实在的事物,一种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请迅速默读这段话,用波浪线画出属于联想的面面。
  
  师:虽然文章是从皮鞋匠的角度写感受与联想的,但他也可以推测妹妹此时的所听所想。同学们,这么美的联想,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我发现你把“洒满”读得重了一些、慢了一些,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觉得在浩瀚的海面上,这里有银光点点,那边也有银光闪烁……这样读,才是洒满银光。
  
  师:这就叫读出画面,让朗读能够看见!聪明的同学们,咱们一起读。
  
  评析:区分实物与联想,体会虚实结合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之一。但是,区分与体会都是以“感受到”为前提的。借着“让朗读能够看见”的朗读策略,让学生悄然入境,让皮鞋匠联想到的三组画面形象地立在学生心里,“区分与体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www.fwsir.com)而朗读如何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指导如何有效?本环节里,让学生见文字想象画面,是一个不错的指导策略。
  
  环节三:听月思考,体会虚实之妙
  
  师:可是,有人说,这不仅是皮鞋匠想得美,更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弹得美。皮鞋匠的联想里有三组画面,实际上与《月光曲》的三部乐章三种旋律有关:轻柔舒缓、刚健明快、高昂激荡(课件)。请听……
  
  师:音乐的旋律与联想的画面有关系吗?
  
  生:月亮初升、月穿微云、浪花奔涌和这三个旋律的节奏是一样的。
  
  生:三个联想的画面就是三种旋律,也就是给皮鞋匠带来的三种感受。
  
  师:老师有一个想法,想请一位同学给这段“月光曲”配上相应的文字诵读,有人敢吗?
  
  师:美妙的音乐,美妙的联想,绝妙的配音朗读。同学们,在描写月光的段落里,去掉联想部分,你们同意吗?
  
  生:删了就不具体了。
  
  生:删了我们就不知道《月光曲》是什么样子了。
  
  师:咱们用事实说话,读!(课件呈现删掉联想部分的句子)
  
  师:没有联想,你还能体会到月穿微云之妙吗?你还能品味到浪花奔涌的壮美吗?
  
  师: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写作秘诀——(板书)虚实结合。
  
  师:虚实结合,《月光曲》不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个迷人的清幽的世界。(课件呈现图片、音乐)把感受藏在心里,轻轻地读一句——(生读课题),美美地唤一声——(生再读课题)。
  
  评析:虚实结合描写的好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只要学生感受到了,体验过了,让结论融入了一段积极投入过的生命成长历程,结论才会有生机,才会从文本走进心灵。
  
  环节四:换月移情,写出个性之思
  
  师:倾听着这动人的钢琴曲,有人联想到的是一马平川的稻海,绵延起伏的梯田;有人联想到时而平缓、时而绵延、时而汹涌如潮的沙丘;有人联想到的却是一场潇潇秋雨。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师:请静心细听,安神默想,并动笔写一写。
  
  生: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油菜花地,特别平坦;有小风的时候,油菜花地就有了波浪;吹大风的时候,油菜花地就有大波浪。
  
  师:我想借你的文章读读。我静静地听着,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油菜花地,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黄地毯,又像是一片无垠的金色的湖;起风了,湖里微波荡漾,你摇我曳,你挨我挤,浓浓的香味也在柔柔地流动着;风大了,花涛起伏,连绵不断,汹涌如潮……
  
  师:同学们,听出有什么不同?
  
  生:您的文字更具体更美了。
  
  生:您用了不少比喻句、四字词语。
  
  师:好文章是读出来的,你读着读着,觉得画面感不强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添一添,改一改。
  
  评析:本环节里,教者假借他人听曲的不同联想启思,借诵读点拨强化“画面感”对于写好联想的意义。读与写始终互融、互促、互补,这是高段语文应有的语文意识。
  
  环节五:借月拓思,开启实践之门
  
  师:《月光曲》会给你带来怎样的联想,回去以后不妨再听听,也可以听听中国的民族音乐《百鸟朝凤》,也许,你又会有新的体验、新的发现。
  
  评析:学生体会到了联想的本质特征,才可能写出千姿百态、灵动韵味的联想。但是,联想作为一种写作技能,又非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走进生活,走进音乐大世界,继续倾听与联想,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教科中心)

【《月光曲》第二课时1教学实录与评析】相关文章: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08-16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08-17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08-16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

《刷子李》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

《妈妈的爱》教学实录及评析08-16

红领巾真好教学实录及评析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