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案

时间:2024-03-15 10:04:51 美云 八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鲁迅自传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自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自传教案(通用10篇)

  鲁迅自传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自传的写法。

  2.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概括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涵。

  2.选材精当和详略得当的特点。

  3.寓内心情感于平淡叙述之中的写作手法。

  解决办法:

  以“多彩剧场”活动表演再现清末、民国及大革命时期生活片断,使学生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以讨论、比较等分析方法突破选材及详略得当等.写作方法这一难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化妆表演,表演以片断形式连缀成鲁迅的生活时代;目的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具体感知距今已相对遥远的时代,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2.名人论坛。让学生课前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事迹,除在课上交流外,需对所获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鲁迅的人格精神。此活动既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口头作文——《我的自传》,以3分钟口头作文作自我介绍,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传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即兴语言表达能力。短时间内要表达好自己的中心意图,就需对众多生活琐事进行筛选和详略处理,这也突出了对本课重点的理解。

  4.教具:旧时男女服装、录音机、自制电影背景画。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我国近现代文化长空中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以犀利如匕首、投枪的文字令那些为反动军阀张目的无耻文人汗颜丧胆,他对社会的准确剖析令史学家惊叹折服,他对青年的关心指引赢得革命者“同志”般的信任,他是谁?

  对,他就是我们所深深敬仰的鲁迅先生。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多部作品,谁能来回忆一下?

  (生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等。)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一些他的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系统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同时也了解一下他是如何评论自己的。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传记文体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

  2.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整体感知

  鲁迅生于1881年,逝于1936年,共走过了54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坎坷波折。可是,我们从本文中看不到一丝他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下面请同学们读书感受一下。

  默读全文,按照时间线索,理清鲁迅生活经历。

  (读书同时,布置电影拍摄场,绒布背景上写着“电影《鲁迅》拍摄现场”字样,第一个场景:三味书屋;第二场景:樱花树下与藤野话别;第三个场景:北京师范大学讲堂。大部分学生读完之后,表演即开始)

  1.(画外音:电影《鲁迅》镜头“三味书屋”开拍。)先生端坐太师椅上严肃的授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鲁迅着补丁长袍匆忙上场,怀抱药包,先生厉声问:“怎么迟到呢?”鲁迅恭敬的回答:“去给父亲买药。”“药店早已开门怎么会晚?”“大夫说需找过冬的蟋蟀做引子,药才会起效。”“天知道那药引子对你父亲的病有什么用。”一同学大叫:“他家早穷得穿不起裤子,不是以前的少爷了,老师你干脆把他哄走吧,别丢了我们这些少爷的身份。”老师转头对这学生说:“你们同姓周,是一家人呢?”那同学洋洋得意的答:“以前是,现在可不一定了。”鲁迅已坐在桌边安静的.读着书。(画外音:鲁迅幼年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画外音:《鲁迅》镜头“日本仙台”开拍。樱花树下,一群留着长辫的“清国留学生”在闲逛,嘴里叫着:“大好时光去读书才是傻瓜,给国家卖命哪如自己享乐啊?”鲁迅和藤野握手话别)。

  鲁迅:先生,感谢您正直、热忱的关怀。我此次告辞,怕以后不会再学医了。

  藤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医呢?(惋惜状)

  鲁迅:以前想学医救国,我国的庸医害了许多如我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只会用找不到的药引唬人,掩盖自己的无能。想要中国富强就要有好医生啊!所以来学医。可如今看来,医是救不了这儿的。(指头)那些人(指清国留学生)需要的不是肉体医生,却需要精神医生啊!

  藤野:以后做些什么呢?

  鲁迅:我想弃医从文,写文章唤醒国人,建立强国。

  (师生紧紧握手)同说:“多保重。”(画外音:鲁迅为何“学医”为何“从文”?)

  3.(画外音:《鲁迅》镜头“北师大讲堂”开拍。)

  鲁迅:(激昂的说)同学们,日本人占了东三省,枪杀中国人,国府却镇压学生请愿,说什么“友邦惊诧”,真是可笑之极了。

  生问: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鲁迅:我们是不会被吓倒的,我要用我的笔来声讨,有人到政府去告我,要政府追捕我,怕我说话,我却一定要讲,正义是杀不绝的,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生热烈鼓掌)

  表演结束。(画外音:鲁迅被追捕迫害,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鲁迅自传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积累“筹办、维新、侮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趣,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有谁能把鲁迅的有关情况对大家作个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二、熟悉课文。

  1、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正音:自传(zhuàn)乞(qǐ)食彷徨(pánghuáng)侮蔑(wǔmiè)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三、指导自学。

  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

  1881年,出生;

  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1896年,父亲去世;

  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

  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回国后任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员;

  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

  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

  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

  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三)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3)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学生快速阅读后,明确: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还有译著。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概述本节课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重点突出鲁迅先生始终将个人所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相统一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附文一,进一步认识鲁迅。

  2、查找鲁迅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

  5、鲁迅自传

  改进“矿路学堂”

  决意学医(救国救民)

  弃医从文

  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请学生交流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可涉及到鲁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鲁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鲁迅为民族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资料:

  1、鲁迅的家世。

  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两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有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

  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第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鲁迅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她出生于咸丰年间。受封建社会影响,她没有上过学,凭着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够读书的程度。她读过不少书,有弹词、演义、章回小说等。她是个很有胆识的女子,对鲁迅三兄弟充满了温柔的母爱。她每年回娘家,总把鲁迅带去。鲁迅的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当鲁迅18岁那年决定离家到南京求学时,家里虽然十分贫困,她还是想尽办法筹措了八块钱给鲁迅作路费。

  4、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及后来弃医从文的缘由。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因,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比较阅读。

  重点了解和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1、指导学生自读附文二《老舍自传》。

  (1)边读边正音:怙hù奠diàn券quàn

  (2)了解老舍四十岁以前的生平经历。

  2、思考讨论:《老舍自传》与《鲁迅自传》有哪些异同点。

  语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较浓,后文是流畅的白话文;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饬,后文则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语言幽默诙谐,后文语言平实庄重。

  写作方面:都采用了传记写法,都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并突出重点。

  3、引导阅读“单元说明”,了解什么是传记,传记的分类,什么是“自传”,传记的一般分法,怎样阅读人物传记。

  同桌讨论后班级交流:

  明确: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传记可分两类:以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以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扣。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

  好的自传,在陈述中包含感情。

  三、布置作业。

  阅读《自题小像》,完成思考题目。

  鲁迅自传教案 3

  一、补充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读《三味书屋》:这是一篇介绍鲁迅早年家庭变故的文章,作为文章的补充材料,使学生了解家庭变故对少年鲁迅的影响,及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良好习惯。

  讨论:鲁迅的家庭变故对他产生影响了

  怎样的影响?

  2、指导阅读《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录,记叙了鲁迅留学日本期间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详细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讨论: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阅读讨论。

  从补充阅读的文章中了解当时的家庭及社会背景,同学合作探讨:两次重大变故对鲁迅的重大影响以及对鲁迅人生的作用。

  2、小组间交流:

  鲁迅弃医从文是由观看影片引起的,他看到中国人的麻木不仁,看到中国人的愚昧落后,在他认为中国需要的是能医治人民思想和精神的文人,他改变了日本求学的初衷,决定弃医从文。这也是他成为革命先驱者的思想基础。

  二、探究语言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探究,比较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你发现了《鲁迅自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②与附文《老舍自传》作个对比,你更喜欢哪种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深化认识此特点在文章中的体现)

  2、学生深入领会自传性记叙文的语言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鲁迅:属流畅的白话文,语言庄重,多用错落不齐的散文句。

  ②老舍:文学味较浓,语言诙谐,多用整齐的骈偶句。

  三、指导写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总结自传的'一般写法。提示:《鲁迅自传》是一篇自传体作品的代表,通过这篇自传,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总结自传的写作特点。

  2、写作小练笔:以时间为顺序,记录自己所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自己动手写写《自传》。

  3、请学生朗读交流所写自传。

  1、结合课文内容,小组交流、总结。

  ①以时间为顺序。

  ②记录各阶段的主要事件。

  ③文字表达简明扼要。

  2、练习写以时间为序的自我介绍片断。

  3、朗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四、拓展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美文共品。指导阅读《老舍小传》、《少年“尝尽”愁滋味》。和老师一起欣赏《老舍小传》和《少年“尝尽”愁滋味》,并在课下自己寻找好的传记文学作品课外阅读。

  五、本课小结

  《鲁迅自传》主要记录了从1881年到1930年鲁迅先生大半生的主要经历。旧教材6册书中所选的作家作品,鲁迅是最多的一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孔乙己》等优秀篇目曾给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用了两课时学习了《鲁迅自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看到了鲁迅的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学习研究鲁迅先生的宝贵资料。

  本课总结

  本文教学容量很大,教材提纲挈领地简单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教学应适当运用辐射资料补充一些细节,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因先生的学习、工作范围极大,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一起整理出一条线索,便于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自传写作特点的研究上。熟悉鲁迅生平的任务,可以在研究写作特点时顺代完成,不必另外花费时间。

  鲁迅自传教案 4

  教学要点:

  1、了解自传的写作特点。

  2、了解鲁迅生平,学习鲁迅为救国救民奋斗一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自传的写作特点。

  1、自读“单元提示”

  2、简单讲解

  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传”;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做“传”(包括小传、评传等)。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

  写传记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二、初读课文,体会自传的特点

  三、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学生分读

  2、分析

  这篇自传写的十分简练,连标点在内不过千字。文中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的记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诸方面的情况,使读者清晰的看到了鲁迅的成长、奋斗之路,了解了鲁迅的人生态度。

  这篇自传写于1930年5月16日,其时距鲁迅先生逝世仅有6年,所以这篇自传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大部分经历的概括与总结,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他是后人研究鲁迅的十分宝贵的`资料。

  3、简析结构:

  第一部分(1——3):写个人经历。

  第1段:写少年经历。叙述自己出生到18岁以前的经历。包括出生的时间、地点,父母简况,家庭景况等。

  第2段:较为详细的叙述了自己年青时代的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第二阶段:想走医学救国的道路

  第三阶段:想走文学救国的道路

  小结:综观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所学专业是几度变化的,然而他救国救民的爱国心是始终不渝的,毫不动摇的。

  第3段:叙述自己回国的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写创作成果。

  4、总结:总之,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的叙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的表露出为国为民的思想感情和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字里行间显现出作者高尚的品格。

  四、简析写作特点

  1、言简意赅,容量很大。

  2、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3、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五、分析作业(参考P.50)

  补充一些内容:

  1、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参考P.51——52)

  2、弃医从文的原因

  3、关于《鲁迅自传》与《自叙传略》(参考P.53)

  4、另一篇“鲁迅自传”(参考P.53)

  六、自读《老舍自传》,比较两篇自传;自读《徐悲鸿小传》,比较自传与小传。

  鲁迅自传教案 5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把小学学过或课外阅读的有关鲁迅的故事组织起来,通过讲述故事说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为新课的教学设置情境)

  2、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鲁迅自传》。

  1、学生回忆学过的《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讲给同学们听,尽可能说出对鲁迅的看法。(对讲述自己课外阅读故事的同学予以表扬)

  2、学生初步感知鲁迅自传的内容

  二、整体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感知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学力、变故、筹办、维新、污蔑)

  3、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

  主要经历。

  1、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提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清楚)

  2、再识鲁迅。引导学生作初浅分析。(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3、自由快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4、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内容,还原语境,理解词义。

  5、根据课文内容,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积极发言,把握鲁迅的主要经历。

  第一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第二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求学经历;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工作经历;第四自然段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情况。

  6、分析课文。(换个角度,让学生把自传与个人简历结合起来,达到复杂内容简单化的教学目的,练习提取有利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7、积极发现问题,互相交流,共同探究。如:“我”为何不肯做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一幕友或商人?“。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几个别的人指谁等等?

  三、本课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活、求学、工作、著述等主要生平事迹,真切地看到了一个革命先驱者奋斗的艰难历程,并且梳理了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个人主要经历的写法,这是自传体的一般写作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

  四、板书设计参考

  鲁迅自传姓名:周树人。

  笔名:鲁迅。

  主要经历:

  1881年,生于周家1902年,日本留学,仙台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师范任教1927年4月辞职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呐喊》、《朝花夕拾》、《彷徨》、《阿Q自传》

  鲁迅自传教案 6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18岁

  29岁在南京

  1、水师学堂学洋务

  2、在日本

  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29岁作传时回国后

  5、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做教授

  12、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

  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

  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读第4段。

  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

  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明确:

  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布置作业

  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鲁迅自传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 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一) 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 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 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 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 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

  2、 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

  3、谁回答第3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鲁迅自传教案 8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学习重点】

  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学习难点】

  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4:25)

  近代杰出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做《有的人》,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一个伟人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深情朗诵这首《有的人》。你们知道这首诗是纪念谁的吗?(鲁迅)请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作为理由。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鲁迅先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那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鲁迅自传》来深入的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吧。

  二、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10分钟 14:35)

  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1——5小题的答案。(完成板书)

  三、细读课文 合作探究(12分钟 14:47)

  这篇自传从1881年写到1930年,前后达50年之长的时间,应该说可以写的事件有很多很多,但是作者只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主体事件来记叙。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作者记叙这些事件的原因。

  (1)面对家庭变故,少年鲁迅为什么不愿选择一般人常走的两条路?从中可以看出少年鲁迅怎样的思想? “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中“总”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钟)

  明确: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让作者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唯利是图,让作者不齿。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胸怀大志、卓然不群,表现他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的气魄。

  “总”字既写出了家人的反复劝说,又表明了作者拒绝走这两条路的坚决态度。

  (2)鲁迅在人生的求学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每一次转折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救国思想?(4分钟)(14:41)

  过渡语: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饱受屈辱的历史,为了富国强民,最先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断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跨出国门的鲁迅也是这样。

  第一次转折:从水师学堂转到矿路学堂(实业救国)

  第二次转折:到日本学医(医学救国)

  第三次转折:弃医从文(文艺救国)

  从实业救国到医学救国,再到文艺救国。所学专业几度变化,不变的是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

  这种爱国的决心在他的诗《自题小像》有所体现。齐读《自题小像》加以体会。诗的大意是:尽管祖国在黑暗之中,但是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虽然勉强热情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表现了诗人上下求索,艰难奋进的精神和眷恋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

  (3)鲁迅为什么会弃医从文?请结合教材28页《<呐喊>自序》弄清前因后果。(4分钟)(14:45)

  明确:作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时事影片,影片上有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旁围观,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的刺痛了作者的爱国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决心弃医从文,用文艺来唤醒沉睡的民众。因此,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

  动。”

  (4)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四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2分钟)(14:47)

  明确:不可删除。不可删除。第一:因为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文学创作是他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

  第二:作者正是以文艺救国为己任,激励着他勤奋创作,笔耕不辍,才有如此丰富的创作成果。

  四、精段阅读,拓展延伸(10分钟 14:57)

  学成归国的鲁迅,是否有用武之地呢?他救国救民的理想能实现吗?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完成导学案“精读课文,巩固延伸”。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被拒绝了。)写“我”刚回国的任职情况;

  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我”的任职情况;

  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我”的任职情况。

  2、作者为多次提到“走出”,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说明政治混乱,道路虽多,却无路可走;天地虽宽,却无容身之所。

  表达了鲁迅先生无可奈何、失落、惆怅的心情。

  3、体会文中加点的“不好”一词,有怎样的感情色彩?

  重话轻说,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表达了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

  4、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什么重大事件?作者的辞职说明了什么? 明确: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

  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不愿与反动派为伍,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五、重温课文,写作借鉴(5分钟 14:52)

  以本文为例,说说自传的写作特点。

  (1)语言要高度概括

  仅用千字左右,便将自己近五十年的经历,包括了家庭、求学、工作和创作尽收笔底。

  (2)注意详略

  求学经历的三个转折,详写弃医从文。

  (3)注意过渡

  (4)客观叙述事实,评价公允

  六、吟诵经典 催人奋进(2分钟 14:54)

  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催我们奋进。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声吟诵鲁迅先生的一些经典语句,获取精神的力量吧!

  鲁迅自传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并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求学过程、工作经历以及主要的文学和社会活动。

  掌握人物自传的基本写作手法,了解自传在选材、叙述顺序和详略处理上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通过研读《鲁迅自传》,概括出鲁迅的人生轨迹与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分享对鲁迅自述内容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及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从鲁迅的个人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独立思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鲁迅的生平历程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梳理鲁迅的重要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分析《鲁迅自传》中体现的自传体裁特点,如时间线索的安排、重要事件的选择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鲁迅思想的发展变化,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去解读。

  如何通过有限的文字材料,挖掘鲁迅作为时代先知和社会批判家的`形象。

  教学流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的简要生平或者播放相关资料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鲁迅自传》的学习主题。

  自主阅读:分发或朗读《鲁迅自传》原文,让学生初步把握鲁迅自述的内容。

  文本分析:以小组讨论或教师讲解的方式,逐段解析鲁迅自传的主要内容,关注其人生重大转折点及其影响。

  案例研讨:结合鲁迅其他作品,探讨其人生经历如何反映在其创作中,例如《呐喊》、《狂人日记》等作品背后的现实意义。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就鲁迅的爱国情怀、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延伸思考,可组织演讲、辩论或写作练习等活动。

  课堂小结:总结鲁迅自传的特点及其价值,强调学习鲁迅精神的时代意义。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任务,如撰写读后感、比较鲁迅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人生选择等。

  鲁迅自传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和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历程、重要的人生阶段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的重要贡献。

  掌握自传体裁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如时间线索清晰、内容真实可信、重点突出等。

  了解《鲁迅自传》中体现的鲁迅个人成长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自传的能力,通过文本细读提炼关键信息。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中复述鲁迅的主要人生轨迹。

  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对比分析鲁迅不同作品中反映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之情,学习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严肃认真的人生态度。

  弘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梳理鲁迅自传中的主要事件节点,理解鲁迅的多重身份(如作家、思想家、革命者)及其相互影响。

  难点:深入解读鲁迅自传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鲁迅选择投身文艺创作和文化革新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鲁迅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经典作品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指导:组织学生预习《鲁迅自传》,并列出鲁迅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

  3. 文本研读:分段解析自传内容,让学生找出鲁迅生活和思想变化的关键时期,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其作品的影响。

  4. 讨论分享: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鲁迅某一阶段生活经历的理解,鼓励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5. 拓展延伸:联系鲁迅其他代表作,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作者思想发展历程,深化对鲁迅整体形象的`认识。

  6. 总结归纳:总结鲁迅自传的写作风格特点,回顾其对我国现代文学及思想界的深远影响。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模仿鲁迅自传的写法撰写自己的小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鲁迅自传》原文材料。

  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资料,以辅助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

  鲁迅的部分代表作品选段或其他相关研究文献。

  教学评估与反馈:

  通过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讨论发言及书面作业的质量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定期组织小型测验或项目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分析问题中。

【鲁迅自传教案】相关文章:

鲁迅自传教案06-06

16 鲁迅自传08-16

语文鲁迅自传教案(通用6篇)10-21

(语文版)《鲁迅自传》08-16

《鲁迅自传》 (语文版)08-16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08-25

(语文版)《鲁迅自传》解读08-16

鲁迅自传读后感08-25

自传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