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时间的脚印

时间:2022-08-16 13:28:43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2 时间的脚印

12  时间的脚印

12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变化的,是—种大自然的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教学时,宜采用五大板块教学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顺序,欣赏、品味语言上: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局部分析,理清说明顺序;创造阅读,知识迁移。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投影)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感受的名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

    “逝春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出示课题,简介作者,指导学生看“预习提示”,要求作好旁批,明确:①作者陶世龙,我国著名地质科普作家;②“预习提示”告诉了我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理解清说明顺序。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带),完成下列各题:

    1.识记不认识的字。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zhu6)    山麓

    粗糙    龟裂    海枯石烂

    3.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土其的话?

    讨论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人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及各部分之间内容的承转

    思考: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试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给文章分层次。

    2.联系课后练习一,讨论明白各部分之间内容上的承转。

    明确:

    ①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说明层次是:

    (1—4自然段)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5--22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

    (23一-30自然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二:无字的史书。

    (31—32)自然段)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②说明文语段一般比较规范,一般都有以下三部分:总起句——展开句——总结句。这种段落特征在课文的第三部分最明显。如28自然段就是29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启下。25自然段是24自然段的总结句,是承上。在27自然段中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以下为展开句。文中的衔接句还有“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解读岩石上的历史痕迹,抓住了这些关键语句,就能把握这些语句所在段落的内容。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了文章的层次,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学习课文的说明顺序,品味课文语言上的特点。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陶先生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五、作业

    1.课外阅读陶世龙的有关科普读物。

    2.完成课后练习四,写一首小诗。


 

【12 时间的脚印】相关文章:

成长的脚印优秀作文范文(精选12篇)08-28

成长的脚印优秀作文(通用12篇)09-06

成长的脚印优秀作文12篇(热门)09-06

脚印的作文02-18

成长的脚印02-20

【精选】成长的脚印08-24

关于时间的伤感句子12篇12-30

脚印优秀作文08-23

脚印教学反思08-25

脚印作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