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行》

时间:2022-08-16 14:28:37 高一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汩罗行》

一、内容提要:
  本文作者从童年吃粽子,赛龙船写起,为全文奠定了浓厚的怀念屈原的情感基调。随后,作者通过介绍汩罗之行,穿插讲解了与屈原相关的人文景观,记叙了生动鲜活的历史传说。全文“文不离行,行不断史,史不隔情”表达了作者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二、课文分析:
  问题(1):作者游汩罗,却从童年往事开笔,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启发解答:文章从粽子上市,端阳已近入笔,追忆童年纪念屈原的习俗,又写了抗日战争期间郭沫若名剧《屈原》的发表,以及自己建国后几登行吟阁的眷顾,引出汩罗之行的缘由,同时,在文章开头大力渲染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也为文章后面汩罗之行中发表议论和抒情奠定下较好的情调基调。
  问题(2):通读全文,说出作者汩罗之行的游踪线索(路线)是什么?
  启发解答: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自己的游踪,即:长沙  汩罗-濯缨桥-屈子祠-独醒序、骚坛-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桃花洞-屈潭、陈尸墩、十二疑冢、楚塘。
  问题(3):在记叙游踪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哪些与屈原有直接关系的历史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启发解答:穿插在行文中的历史故事有“玉水桥下洗衣濯足”;“行吟泽畔”;“怀沙投江”;“屈原与渔父谈话”;“创作《离骚》《九歌》”;“女媭望爷魂归”,“洞庭龙君陈尸墩上”,“女媭建十二疑冢”等,这些历史故事有实有虚,实写之处再现屈原品行的高洁,虚写这处表现了人们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尊敬和爱戴。从另一个角度上,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也使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形象立体、丰满。
  问题(4):请解释一下,“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屈原怎样的人格精神。
  启发和解答: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一生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疾苦,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品质清高,洁身自好,时常用“芳草”“美人”自喻清洁无瑕,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诗人虽然也有忠君的迂腐,但却始终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的这种高洁人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问题(5):这一篇文章在.写作艺术上有何借鉴之处?
  启发与解答:文章以游踪为线索,其间又穿插介绍与屈原相关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文章内容,使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还加重了它的文化品味和历史凝重感。
  三、补充资料:
  ⒈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年轻时,受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第一次被放逐到汉北一带。怀王三十年,受子兰诋毁,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汩罗江。
  ⒉屈原的主要作品:《汉书? 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为《离骚》、《九歌》(11篇)、《九章》(19篇)、《天问》、《远游》、《卜居》、《渔夫》等。
  ⒊《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离骚》的题旨为:“离,别也;骚,愁也。”所以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是屈原在被放逐时内心精神的再现。
  四、基本字词:
  汩(mì )罗江    菖(chān g )蒲(pú )     海艾(ài )   黍(shǔ )    玉笥(sì )山麓
  濯(zhuó )缨桥     渔父(fǔ)    女媭(xū )    扁(piān)舟
《汩罗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汩罗行》】相关文章:

青岛行08-21

山行09-05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08-21

南山行作文08-18

蜗行的作文08-25

环保行作文08-30

快乐采摘行08-21

《山行》的故事08-20

携中国行08-20

毅行的作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