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3

《荷塘月色》 3

时间:2022-08-16 16:00:41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 3

《荷塘月色》 3

</Script>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鉴赏法

注意要点:

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本文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一、 导入新课 

(.课件1) 

    同学们,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课件2)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课件3)打出题目《荷塘月色》。



三、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

教师:优美的诵读让人陶醉,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本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边读边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

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课件放配乐诵读。(.课件4)



四、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 .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s("content_relate");

【《荷塘月色》 3】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作文03-24

荷塘月色的作文10-11

荷塘月色串词08-28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01-29

荷塘月色作文【荐】06-07

【热门】荷塘月色作文06-07

荷塘月色优秀作文04-22

荷塘月色阅读心得05-12

荷塘月色教学反思04-21

荷塘月色作文(优选)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