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创新学案

《故都的秋》创新学案

时间:2022-08-16 17:26:10 高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都的秋》创新学案

《故都的秋》创新学案
  
  课时:三课时审核:高二语文组
  
  《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作者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
  
  3、学习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4、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
  
  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下列诗词名句,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出示名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枚《山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诗句有的悲秋,有的颂秋,“自古文人多悲秋”,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一起去感受、品味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显示课题)
  
  二检测预习:
  
  字音:
  
  一椽(chuán)嘶(sī)叫耗(hào)子
  
  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
  
  落寞(mò)普陀(tuó)山房檩(lǐn)
  
  陪衬(chèn)廿(niàn)四桥夹袄(ǎo)
  
  着(zhuó)衣混沌(hùndùn)椭(tuǒ)圆
  
  颓废(tuífèi)譬如(pì)啼唱(tí)
  
  三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被追为列士。主要作品有《沉沦》(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四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五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
  
  问题一:哪些段落是描绘“故都的秋”?绘秋的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对象?
  
  3—11段描绘“故都的秋
  
  问题二:前两段写什么,怎么写,有什么作用?
  
  思秋对比映衬
  
  —突出自己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及故都的秋的特点——清、净、悲凉。这是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问题三:第十二至十三段写的是什么?
  
  ——议秋,说明秋的深味,只有在北方才能体会得到底。
  
  问题四:第十一段写的是什么?
  
  ——爱秋恋秋。
  
  七、本文的结构思路:
  
  1、思秋
  
  2、绘秋: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枣奇景
  
  3、议秋
  
  4、恋秋
  
  提示:作者所写的景似乎是信手拈来,无序,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这些景虽散,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静、悲凉。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本文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赏析景物描写,把握文章的神
  
  1、欣赏第一幅画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学生交流:
  
  碧绿的天底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间,偶尔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色的驯鸽,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声。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中。
  
  (2)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教师小结: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是清闲淡泊的,作者的审美情趣是高雅恬淡的。通过对本段的赏析,我们也明确了写景散文要通过文字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把握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2、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
  
  (1)小组讨论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
  
  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我从秋蝉的残鸣声中品出了秋的寂静;
  
  我从秋雨的忽来忽去中品出了秋的凄凉;
  
  我从都市闲人的互答中品出了秋的清闲;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诗兴大发,我们一起来做诗: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浓浓的香茶里,
  
  在小院的每一朵牵牛花上,
  
  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
  
  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
  
  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在都市闲人的互答声中里。
  
  三、品味比喻等修辞手法
  
  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并不合适的。(秋与名花、美酒,在欣赏角度上有何不同之处?)
  
  提示:名花在品味中,只有在半开的含苞欲放时,才使人陶醉,使人欣赏到其朦胧之美;美酒在品味中,只有达到半醉微熏的状态,才会感到酒之香、酒之美,使人陶醉其中,而秋则不然,那种“浑浑沌沌”地只感到一丝清凉,而草木还是绿的,天气还是湿润的,是不能使人陶醉的,只有在飒爽的秋风中,在清凉的秋雨中,在残弱的秋声中,才会真正感到十分的秋意。在秋天,只有草木凋得快,空气来得燥,天色对比度大,才是故都的秋,才使秋具有独特的个性。
  
  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呢?)
  
  黄酒之与白干一个温和一个刚烈,稀饭之与馍馍,一个稠润一个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个细腻,一个鲜美;黄犬之与骆驼,一个灵活一个沉稳。
  
  2.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的平淡北国秋的浓味;稀饭之与馍馍,比喻淡薄和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柔软和刚烈;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
  
  本文排比句、比喻句很多,说明作者非常喜欢运用这种工整、雅致的语言,而且运用起来非常妥帖恰当,全无生硬之感。使文章清新美丽具有诗意。
  
  3.自主探究
  
  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对比烘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四、总结全文
  
  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是在颂秋还是在悲秋?
  
  明确:作者在秋景中融入了向往和眷恋,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五、本课小结
  
  (1)品味了郁达夫眼中和心中的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感悟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感情。
  
  (2)了解了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3)体会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严谨的结构。
  
  (4)学习了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①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把握情与景的关系,尤其注意品味景物所含的主观色彩。②结合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气质,体验作者情感。
  
  六、作业布置
  
  1搜集整理关于秋的名句及古今诗文,并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秋的感悟。
  
  2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创新学案】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作文05-27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04-01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08-26

(精选)《故都的秋》教学反思07-06

故都的秋作文4篇05-31

《故都的秋》 教案(通用11篇)10-22

《故都的秋》教案(通用8篇)12-13

《故都的秋》说课稿(通用14篇)08-09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15篇02-28

《故都的秋》教学反思12篇04-03